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讲评教案.doc_第1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讲评教案.doc_第2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讲评教案.doc_第3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讲评教案.doc_第4页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讲评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2011学年第一学期区期末考试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一、执教者、时间、班级1执教者:杨园中学 黄群仙 2执教时间:2012.2.21(周二)下午第1节 3执教班级:初三(2)班二、设计思想试卷讲评课是一种常见的课型,但以往在试卷讲评课中往往出现准备不足,平均用力,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这样经过一节课下来,教师感觉讲了很多内容,但学生的收获不大。本学期化学组着手进行提高试卷讲评课有效性这一课题研究,极力创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课前要做以下几个准备工作:阅卷后将非选择题中的典型性答案记录下来下发试卷和“初三化学试卷自我分析表”, 要求上交“自我分析表”后自行订正试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本次学生试卷的每空失分率进行分析统计,了解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并精选出本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三、学情分析初三(2)班学生的平均分略高于区平均,但优良率低于区的平均,最高分只有55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及偏下的水平,学生的进取心不够强烈,畏难心理较强,缺乏必要的竞争意识,遇到挫折不能正确对待,高分不高。基于这样一个因素,力求通过试卷题目的具体分析,能让学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经验和还存在的不足,从而争取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化解困扰自己学习进步的障碍,取得更好的成绩。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45题、50题的分析,完善对溶液相关概念的理解; (2)通过对48题(11)空的分析及拓展训练,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3)通过对51题(21)空、52题(30)空、53题(36)(37)空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对实验分析问题、问题解决问的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及拓展训练,初步学会运用有效阅读的策略解题;(2)通过讨论、练习等活动,增强分析、对比、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教师给予的肯定和表扬,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体验学有所获的乐趣;(2)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增强互助合作的意识;(3)通过学习,完善化学基本观念(物质组成的元素观、化学变化的条件观及化学的 社会观)。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实验分析和现象的正确描述。2.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探究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实验过程中的分析和语言表达。六、考试总体情况分析1.成绩分析考试人数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605756545348474241362745.56100%33%0181172.得分率低于70%以下题号大题号六、选择题七、填空题八、简答题小题号30323739454610111315161821283032343637得分率525259633756443059413019445648156344153.答题存在问题分析从成绩和评卷来看,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不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忽略知识的巩固,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缺少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习的主动性较差。部分学生还存在明显的偏科现象。学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题不清;读题、审题不仔细,忽略了关键字句,误解了题意;(2)知识不牢、理解不透彻,解题时无法再现所需知识;(3)答题不规范。解答简答题,有的词不达意,有的层次不清,有的表达不准确等。(4)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错误。解题存在问题分析和技巧指导归纳总结考试总体情况分析小组交流讨论典型例题分析分析习题51(21);53(36)、(37);52(30)、(32)拓展训练习题221、30、3分析习题48题(10)、(11)拓展训练习题1分析习题45、50题(2)质量守恒zhiliangshouhen(3)化学实验(1)溶液七、课堂教学结构能否在教学结构中或者教学过程(环节一列)中标出教学用时八、教学过程环节及用时能否写出每个环节预计用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考试总体情况分析(3)【导语】一模考试结束,成绩已代表过去,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考试总结经验、寻找考试失分的原因,查缺补漏发现和弥补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取得好成绩,先回顾一下这次考试的情况。【板书】一、考试总体情况分析【投影】学生总体情况统计1.成绩分析: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各分数段人数2.直方图展示各小题得分率思考、回答【分析】研究全班总体情况、分数段统计以及各题统计情况,联系分析自身情况,准确定位。通过分析,让学生自觉作出比较,了解自己在班级里的学习状况。环节二、分小组讨论解决得分率比较低的习题(5)二、小组讨论交流1.根据课前统计结果,得分率在(50% 70%)之间的习题小组讨论交流大题六七八题号3032373946132834得分率5252606356605663(1)错的原因是什么?(2)应该怎样正确的理解?教师给予小组适当指导2. 得分率在50% 以下的习题师生共同探讨大题六七八题号4510111516182130323637得分率3744304130194448154415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环节三、典型习题分析: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失分率严重习题(10)讲解得分率50%以下习题、分析难点、学习方法:【板书】二三、典型习题分析【投影】(一)溶液45现有一杯20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能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的操作是( )A恒温蒸发水 B降温C升温 D加入硝酸钾【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主要是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的变化,抓住变化的实质。恒温蒸发水,出现什么现象?降温,变化量及出现什么现象?升温,浓度的变化? 加入硝酸钾,溶质变化?分析【提问:】A恒温蒸发水有什么现象出现?B降温溶质、溶剂质量是否发生变化?C升温溶液的浓度是否发生变化? D加入硝酸钾溶质质量是否发生变化?(说明:如何结合直观现象判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的变化,引领同学一起分析“如何读题,如何思考,如何解题”。)50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因素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实验温度2020202080加入溶剂种类水酒精水水水加入溶剂质量20g20g10g10g10g加入固体种类硝酸钾硝酸钾硝酸钾食盐硝酸钾加入固体质量10g10g10g10g10g溶解固体质量6.2g 0g 3.1g3.6g10g(1)分析上表,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 (14) ; (2)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填序号) (15) ; 温度 加入溶剂种类 加入溶剂质量 加入固体种类 加入固体质量(3)在第二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用电子天平称取10.0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量取10.0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 ;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计算:m1m2= (16)g(结合第二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将溶质改为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由实验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性 (17) (填“”“”“”)硝酸钾的溶解性。(4)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18)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C第三组实验中的硝酸钾溶液为80时的饱和溶液D20的任意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一定相等【讲解】看图表:“三看一比”三看:看目的、看项目、看数据。一比:比较异同计算:m1m2= (16)g利用重新表征策略让学生观察硝酸钾溶液的质量溶解的变化情况对比失分原因分析统计,思考以后如何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答题方式。【思路】判断溶液的直观现象确定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变化情况确定溶质质量分数【思路】判断溶液的直观现象确定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变化情况确定溶质质量分数观察表格项目内容和数据,利用控制变量思维方法,对比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回答观察分析,获得结论。学生回答通过对考试情况的总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薄弱环节,查找不足,引起重视并加以改正。通过分析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教会学生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启发点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引导学生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学会评价方法指导学生解题方法(8)【投影】(二)质量守恒48某生态农业对农家废料进行综合利用,经发酵得到一种含甲烷的混合气体。该气体中的甲烷(CH4)可用来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CO2+2 +4Cu(3)该反应中铜元素的存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10) (填“是”或“否”);(4)分别用足量的一氧化碳和甲烷还原两份等质量的氧化铜,则两个反应生成铜的质量比为 (11) 。【提问】(1)元素存在形态有哪两种? (2)氧化铜中的铜元素以什么形态存在? (3)单质铜元素以什么形态存在?【分析】从宏观和微观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找到化学反应前后等质量的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不变。拓展训练1:甲烷(CH4)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充分燃烧还会生成一氧化碳。1mol甲烷燃烧生成了0.2mol二氧化碳,同时生成一氧化碳多少摩尔?学生回答【思路】(3)元素存在形态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氧化铜中的铜元素属于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单质铜元素属于游离态以单质形式存在。(4)分析反应的实质找到解题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铜的质量关系。回忆:质量守恒定律。思考:化学反应的实质找到解题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铜的质量关系。有同学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但容易出现4:1或1:4的错误结论通过归类总结,学会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思维方法,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举一反三、归类拓展(10)(三)化学实验展示学生在考试时的答卷情况,由学生自己分析方法是否正确,表达是否规范分析:51.(21) 空分析:53.实验二(1) (36) 。(2) (37) 。演示实验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52塑料制品在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某校兴趣小组对“塑料”展开以下探究。(1)某品牌塑料保鲜膜的成分是聚乙烯(仅含碳、氢元素),它能够燃烧,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聚乙烯的元素组成。 甲 乙 丙 丁 分析:(1) (30) 。(2) (32) 。学生回答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全面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实验分析,让学生认识木条未能复燃的原因。通有机物燃烧-归纳燃烧法测定物质的组成掌握水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一步归纳完善题型的总结,实现方法的再训练和再应用过实验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木条未能复燃的原因。环节四:解题技巧指导及总结归纳(4)【板书】四、解题技巧指导 【投影】(一)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清 误解题意2.基础不牢 理解不透3.答题不规范 似是而非4.化学方程式和计算失误展示学生答题时出现的问题,引领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归纳总结答题技巧(二)解答化学题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1)读题(2)审题(3)答题(4)回读总结:试卷中得分率超过70%以上的有些题目老师没有逐一详细讲解,请同学们自己回去思考,或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解决?对于某些分数较低的同学,要通过老师的讲解,找到考差的根源在哪,?吸取教训,提出有针对性的复习堵漏方法,从而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去学习,力争取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归纳总结】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