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全书【完整版】.ppt_第1页
审计学全书【完整版】.ppt_第2页
审计学全书【完整版】.ppt_第3页
审计学全书【完整版】.ppt_第4页
审计学全书【完整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审计学 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林友谅 导入案例 英国南海公司审计案 1710年 英国成立了南海股份有限公司 经过近10年的经营 该公司业绩依然平平 公司董事会为了使股票达到预期价格 开始对外散布各种所谓的好消息 南海公司在年底将有大量利润可实现 并煞有其事地预计 在1720年的圣诞节 公司可能要按面值的60 支付股利 2 导入案例 英国南海公司审计案 1719年中 南海公司股价为114英镑 1720年3月 股价劲升至300英镑以上 1720年7月 股票价格已高达1050英镑 1720年12月 最终仅为124英镑 3 导入案例 英国南海公司审计案 当年年底 政府对南海公司资产进行清理 发现其实际资本已所剩无几 南海公司 倒闭的消息传来 犹如晴天霹雳 惊呆了正陶醉在黄金美梦中的债权人和投资者 迫于舆论的压力 1720年9月 英国议会组织了一个由13人参加的特别委员会 对 南海泡沫 事件进行秘密查证 4 导入案例 英国南海公司审计案 英国议会聘请了一位叫查尔斯 斯奈尔的资深会计师 审计了该公司的账簿 然后据此查处了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其中一位叫乔治 卡斯韦尔的爵士 被关进了著名的伦敦塔监狱 查尔斯 斯奈尔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注册会计师 民间审计从此在英国拉开了序幕 5 自己对审计的认识 请同学们谈谈什么是审计 审计就是查问题吗 审计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或者是一门魔术 怎么做审计 这是我们本课程要学习的内容会计的工作程序又是什么 P16 政府审计可能查问题的时候多一些 但也并不是查不出问题就不罢休 没查出问题 或者查不出大问题 也算是反过来证明这个政府机构工作比较合规 而独立审计 很多时候并不是以查问题为主 而更像是在解一道几何证明题 审计就是查问题吗 审计都底是科学还是艺术 我们还是拿做菜与审计对比着来谈一谈吧 做菜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 就是将菜做得色香味俱佳 既有营养 又能调动用餐者的食欲 同样的 审计的终极目标也是一个 就是证明会计报表的准确性 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 做事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尽管做菜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 在长期的做菜过程中 厨师们还是总结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例如 要让蔬菜炒得嫩一些就要大火快炒 做西红柿炒鸡蛋要先加糖后加盐 等等 这些规律性的东西背后 也都有其更基本的物理学 化学或生物学的道理 同样的 做审计的方法尽管也可以变化万千 但也有一些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 例如 对抽样方法的研究 存货盘点要不重复不遗漏 等等 第一章总论 一 审计的定义 二 我国的审计定义中国审计学会的定义 P7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 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 财务收支及其有活动的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 合法性 效益性进行审查 评价其经济责任 用以维护财经纪律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10 审计定义的基本要素 审计主体 独立的专职机构和人员 审计客体 被审计单位 审计依据 法律法规 审计对象 财政 财务收支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 审计本质 独立性 审计作用 评价 审计目标 被审单位有关活动的真实性 合法性 效益性 11 审计关系 审计关系委托经营履行经济责任授权审计通知审计接受审查报告审查 12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及发展 一 审计的产生政府审计的产生审计的最初形成是政府审计 国家审计 政府审计产生于奴隶社会末期 3000多年前 我国审计进入萌芽阶段 我国审计的四个阶段 14 审计的产生及发展 2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民间审计最早起源于欧洲 合伙企业的出现 18 19世纪 股份公司的出现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1844年 英国政府颁布了 公司法 规定股份制企业必须设立监察人 负责审计账目 1853年 苏格兰成立了 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15 民间审计的四个阶段 16 为什么要有审计 2020 1 30 17 怀疑不安 检验 传递 安然事件 2001年12月2日 美国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向纽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创下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破产纪录 由于该公司虚报盈利的行为被披露后股价急剧下跌 投资者及公司员工损失惨重 纷纷提出投诉 美国国会 司法部 劳工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先后介入调查 除了暴露出安然公司与政坛要员关系密切的丑闻外 承担审计工作的安达信公司自然难辞其咎 并因涉嫌故意销毁数千份有关资料而受到国会的质询 银广夏事件 2001年9月5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新闻指出 已查明银广夏公司通过各种造假手段虚构巨额利润的事实 查明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有关法律法规 为银广夏公司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 2001年9月10日 停牌一个月的银广夏以跌停板价格复牌 一路狂跌 经过史无前例的15个连续跌停后在10月8日止住跌停 股价从停牌前的30 79元跌至6 59元 近68亿元的流通市值无形蒸发 持有银广夏股票的投资者遭受重创 审计产生的动因 20 21 审计的产生的动因 三 审计的基本分类 一 按主体不同的分类 22 审计的基本分类 二 按内容 目的的分类 23 审计的其他分类 一 按审计的范围分类 24 审计的其他分类 二 按审计与被审单位的关系分类 25 审计的其他分类 三 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 26 审计的其他分类 四 按审计的执行地点分类 27 审计的其他分类 五 按审计的动机分类 28 审计模式 29 三种审计模式账项导向 顺查 逆查 交叉制度导向 了解内部控制 控制测试 实质性测试风险导向 第二章审计组织 一 政府审计二 内部审计三 民间审计 相同点 审计的系统过程 独立审计人员 收集和评价证据 传达结果 利害关系人 确认两者相符合的程度 有关经济数据的认定 有关经济数据既定标准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一个局限性就是它不是由国家权威在背后做支持的 因此在取得审计证据时受限制较多政府审计 是由国家权威支持的 一般情况下 对于取得审计证据 是 不怕做不到 只怕想不到 不同点 例如 造假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情况是 大头小尾 发票 对于从事独立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来说 即使知道这种事情 也无法直接取得证据 只能通过发确认书这种间接方式来了解情况 而很多时候 向另一方发确认书就像往太平洋里扔漂流瓶一样 是 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 而政府审计 以及政府的税务调查 就可以很方便地理直气壮地向另一方要求调阅另一联发票 我们看到的一些政府审计的结果公布出来 往往是违规使用资金等等 这种审计更像是在检查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独立审计 对一个企业的财务情况做一个整体判断 独立审计和政府审计又有很多手段和思考方法是相通的 例如 在查阅原始单据时 都要考虑金额大的要重点查 都要采用一些抽样的技巧 一 注册会计师审计 一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国外4种 我国2种 二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作用1 降低财务会计信息的风险2 协调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3 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 二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鉴证业务审计 审阅 其他相关服务业务代理记账 税务服务 管理咨询 会计顾问 三 注册会计师资格确认制度考试制度注册制度年检制度 四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原因 违约 过失 欺诈事由 经营失败 审计失败 审计风险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会计错误和舞弊1 会计错误和舞弊的概念会计错误 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非故意错报或漏报 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 抄写错误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对会计政策的误用 舞弊 导致会计报表失实的故意行为 伪造 编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六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 一 西方国家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1 独资 Proprietorship 2 普通合伙制 GeneralPartnership 3 职业公司制 ProfessionalCorporation 4 有限责任公司制 LimitedLiabilityCompany 5 有限责任合伙制 LimitedLiabilityPartnership LLP 事务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而各个合伙人对其个人执业行为承担无限责任 LLP已成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职场故事 审计新手做什么 职场故事 审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心态决定生存 职场故事 审计工作三步曲 职场故事 审计工作三步曲 职场故事 审计工作三步曲 职场故事 一步一个脚印 职场故事 一步一个脚印 职场故事 一步一个脚印 二 政府审计 一 政府审计的模式1 立法型2 行政型3 司法型4 独立型 二 国家政府审计的范围和内容1 政府审计的范围2 政府审计的内容 三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及职权1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2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3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 二 内部审计 一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状况1 内部审计机构赢得了很高的组织地位2 审计领域大大扩展 审计内容不断深化3 审计理念发生变革 参与性审计方式成为主流4 审计部门十分重视对自身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管理5 内部审计已发展成为一种公认的成熟的职业 6 近年来西方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两大挑战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在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上发挥积极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在企业组织机构战略重组中维系自己的地位 二 内部审计人员资格 第四节防范法律责任风险 1 明确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2 保障独立性3 严格遵循道德规范4 强化审计风险意识5 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6 为审计人员提供充分的职业培训7 聘请专家和顾问8 建立监督体系 职场故事 专业知识和沟通很重要 第三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一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二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三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一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一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基本框架P431 鉴证业务准则 1 审计准则 2 审阅准则 3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2 相关服务准则3 质量控制准则 三 已颁布实施的执业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 审计业务约定书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 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 审计工作底稿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 与治理层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 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 计划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 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 重要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 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 审计证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 存货监盘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 函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 分析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 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 会计估计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 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 关联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 持续经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 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 期后事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 管理层声明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 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 考虑内部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 利用专家的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 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 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 比较数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 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 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 验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号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2号 银行间函证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 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21号 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号 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 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 财务报表审阅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 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 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11号 代编财务信息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 业务质量控制 二 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一 鉴证业务的定义和种类 二 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 三 鉴证对象 四 鉴证标准 五 鉴证报告 六 鉴证业务的承接与风险控制 三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一 美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准则1 质量控制准则的内容五大要素 a 独立性 正直性和客观性b 人事管理c 客户和业务的承接与续约d 聘约的执行e 监督2 质量控制准则与公认审计准则的关系 二 我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1 全面质量控制 一个事务所为合理地确信其执行的所有审计业务 都是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而采取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2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职场故事 养成细心规范好习惯 怎么细心规范 第四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 一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 美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1 美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构成 四个层次 a 职业道德原则 以理念形式表述的道德行为的理想标准 没有强制性 b 行为规则 以具体规则形式体现的有关道德行为的最低标准 是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 具有强制性 c 行为规则的解释 规定了行为规则的适应条件和范围 是对具体行为的详细说明 这种解释往往是针对审计人员就某一具体规则提出的问题进行的解答 d 道德裁决 旨在说明行为规则和行为规则解释在具体情况中的应用 二 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 诚信2 独立3 客观与公正原则4 专业胜任能力和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5 保密6 良好的职业行为 职场故事 自由散漫要不得 职场故事 严格遵守制度 职场故事 莫背后议论客户 职场故事 手写字也很重要 职场故事 文字功底很重要 职场故事 工作时的及时总结很重要 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知识链接 审计目标的演进 86 知识链接 审计的总目标 我国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审计的目标是使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 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 知识链接 审计的礼仪 知识链接 审计的具体目标 不同的审计主体有不同的目标 同一审计主体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有审计目标 审计的具体目标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和审计总体目标确定的 知识链接 审计的具体目标 一 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管理层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 计量 列报作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知识链接 审计的具体目标 二 与业务相关的审计目标 知识链接 审计的具体目标 二 与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二 管理层认定 概念管理层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 计量 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内容关于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 关于期末账户余额的认定 关于列报运用的认定 二 管理层认定 一 关于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 二 管理层认定 二 关于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 二 管理层认定 三 关于列报运用的认定 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1 存在和发生 existenceoroccurrence 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资产 负债和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实存在 损益表所列示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确实发生 2 完整性 completeness 所有应当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交易或事项都确已列入 没有遗漏或省略 3 权利和义务 rightsandobligations 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资产确属特定日期企业的权利 所列示的负债确属企业的义务 4 估价或分摊 valuationorallocations 各项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和费用等要素均按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中 5 表达与披露 presentationanddisclosure 有关会计报表的组成要素都已按会计准则规定予以适当分类 说明及充分披露 第二节审计过程 审计过程 审计过程是从审计开始到结束的活动总称 一 审计计划阶段 P23 27 接受委托审计前的工作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二 审计实施阶段 P27 35 评估审计风险 步骤 三 审计完成阶段 P35 职场故事 审计过程中的自主性 职场故事 审计过程中的自主性 职场故事 审计过程中的主动性 职场故事 审计过程中的主动性 职场故事 审计过程中的主动性 第六章审计计划与重要性 一 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1 制定审计计划阶段调查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与被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确定重要性水平评估审计风险制定审计计划 2 实施审计测试阶段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对会计报表项目的金额进行实质性测试3 结束审计工作阶段审计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取得管理当局声明书和律师声明书整理和鉴定审计证据 评价审计结果 确定将要发表的审计意见的种类形成审计意见 编制审计报告 二 承接客户委托业务 一 评价客户的可接受性1 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 包括了解其所处的经济环境 所在行业的情况 内部情况等 了解的一般方法包括利用以往审计的资料和经验 查阅行业 业务经营资料 实地察看被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 与被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讨论 与被审单位高管人员讨论 与有关专家 监管机构 金融机构及客户等知情人士讨论 与曾为被审单位及所在行业其他单位提供服务的注册会计师 律师进行讨论 考虑有关会计和审计公告的影响 2 了解客户管理当局的状况3 了解客户的委托目的与动机4 考虑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 二 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 五 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 一 审计计划的含义及作用1 审计计划 auditplanning 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 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 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2 作用制定审计计划 可以从总体上明确审计的预期目的 以及为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大致措施和策略 使注册会计师心中有数 起到对整个审计工作预先规划的作用 制定审计计划 安排适当的工作进度 合理调配人员 可以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 并有利于与被审单位的合作 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便于对审计小组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 考核和评价 二 审计计划的分类1 总体审计计划 overallauditplanning 总体审计计划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总体规划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整个审计任务的蓝图 总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目的 范围和策略主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 费用预算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评估对专家 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借助 2 具体审计计划 auditprogram 具体审计计划是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 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执行人员及执行日期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其他有关内容 三 审计计划的制定在制定总体审计计划时 时间预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实务中 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一般是通过编制审计程序表来进行的 三 审计中的重要性 一 重要性及其在审计过程中的应用1 重要性的定义重要性 materiality 是指被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 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理解该定义时 应注意以下两点 1 重要性概念是针对对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影响程度而定的 2 对重要性的判断要视被审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 2 重要性的判断标准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 从性质方面看 要特别关注以下错报或漏报 a 涉及舞弊或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b 可能引起履行契约义务的错报或漏报c 影响盈亏状况的错报或漏报d 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3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a 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互为存在的条件b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呈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的高低是指允许最大错报或漏报的金额 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的结果 c 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运用执业经验和专业知识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二 审计计划阶段对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1 初步判断重要性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以往的审计经验有关法规的要求被审单位经营规模 业务性质和组织形式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2 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固定比率法实务中用以判断重要性水平的一些参考值 净利润的5 一般适用于经营稳定 回报正常的以营利为目的企业 资产总额的0 5 1 一般适用于银行 保险等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 净资产的0 5 一般适用于基金公司 费用总额或总收入的0 5 一般适用于非营利组织或商业企业 变动比率法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如果同一会计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 则应选取最低的重要性水平作为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 3 各类交易 帐户余额 列报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可容忍错报 每个账户或交易层次分配的重要性水平 分配对象 一般选择资产负债表作为分配对象 分配重要性水平时考虑的因素账户性质审计费用的高低 三 审计执行阶段对计划的重要性水平的修正 四 审计结束阶段对重要性水平的再次判断和对审计结果的评价1 对重要性水平的再次判断a 审计结束阶段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高于审计计划阶段初步判断的重要性水平 b 审计结束阶段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大大低于审计计划阶段初步判断的重要性水平 2 汇总尚未更正的错报或漏报1 尚未更正的错报或漏报的内容2 尚未更正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与修正的重要性水平的比较a 尚未更正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大大低于重要性水平 表明审计人员已执行了充分 有效的审计程序 且收集的审计证据足以支持审计结论 b 尚未更正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时 为降低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要么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 以进一步确定汇总数是否重要 要么提请被审单位继续调整会计报表 以使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 c 尚未更正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时 由于该汇总数连同各种尚未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已经超过了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 或提请被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 以降低审计风险 四 审计风险 一 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 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2 审计风险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 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未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 二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的确定1 外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依赖程度 2 出具审计报告后客户发生财务困难的可能性 3 客户管理当局的正直性 很多会计公司将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确定为5 一些经营稳健的会计公司甚至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将其确定为1 及以下更低的水平 审计故事 重要性与相关性 第七章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审计证据第二节函证第三节分析程序第四节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审计证据 一 审计证据的概念 审计证据的概念审计证据 是审计人员为了得出审计结论 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 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教材 P39 一 审计证据的概念 账簿 一 审计证据的概念 其他信息包括 被审单位会议记录 内部控制手册 询证函的回函 与竞争者的比较数据等 一 审计证据的概念 审计证据应满足的条件 范围 来源于会计证据但又不限于会计证据 客观性 客观描述和真实反映被审单位情况 相关性 必须符合审计目标的客观要求 最终判定 必须经审计人员科学合理的认定 一 审计证据的概念 审计证据的作用证明经济活动的真相 揭示经济责任 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 审计职业自我控制的工具 一 审计证据的概念 审计证据与会计证据的关系审计证据大部分来源于会计证据 会计信息本身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 会计证据必须符合审计目标才能作为审计证据 二 审计证据的种类和特性 二 审计证据的分类 实物证据实物证据是通过实地观察或清查盘点所取得的 用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的证据 如 导入案例 中的 存货监盘表 通过实地的观察和清点来确定各种存货是否确实存在 二 审计证据的分类 书面证据书面证据是审计人员获得的以文件记录形式 包含纸质 电子或其他介质 表现的审计证据 它主要包括与审计证据目标有关的各种原始凭证 会计记录 各种会议记录和文件 各种合同 通知书 报告书及函件等 如 导入案例 中的 银行对账单 律师声明 发料汇总表 等 二 审计证据的分类 口头证据口头证据是被审计单位职员或其他有关人员对审计人员的提问做口头答复所形成的一类证据 如 导入案例 中的 口头证据 审计人员会向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询问会计记录 文件的存放地点 采用特别会计政策和方法的理由 收回逾期应收账款的可能性等 职场故事 口头证据书面化 二 审计证据的分类 环境证据环境证据也称状况证据 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 环境证据包括 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 管理人员素质 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 有关行业和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等 如 导入案例 中的 行业成本变化趋势表 二 审计证据的分类 一 审计证据的种类2 按取得证据的来源分类外部证据 如导入案例中的 应收账款函证回函 等 内部证据 如导入案例中的 发料汇总表 销货发票副本 等 二 审计证据的分类 一 审计证据的种类3 按证据的作用分类直接证据间接证据 三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特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 审计证据 第六条指出 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 适当的审计证据 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 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大特性 三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一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数量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 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一般而言 错报风险越大 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 三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1 充分性应考虑的因素 审计风险大小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审计过程是否发生错误或舞弊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成本 效益原则 三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二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质量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 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 账户余额 列报 包括披露 下同 的相关认定 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三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适当性应考虑的因素 相关性提供者的独立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人员知情程度提供者的资格证据的客观性证据的及时性 四 审计证据的取证方法 四 审计证据的取证方法 我国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 第十六规定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采用检查 监盘 观察 查询及出证 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程序 或称审计方法 获取审计证据 职场故事 监盘不能流入形式 职场故事 多种方法结合 四 审计证据的取证 三 审计证据的取证的方法 四 审计证据的取证 二 审计证据的取证的基本程序 四 审计证据的取证 三 审计证据的取证的方法检查审阅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 业务报告等 复核证证复核 账证复核 账账复核 账表复核 表中复核 四 审计证据的取证 三 审计证据的取证的方法监盘现场监督被审单位盘存各种实物资产 货币资金 有价证券等 观察观察是指审计人员查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 包括环境观察和行为观察 四 审计证据的取证 三 审计证据的取证的方法查询审计人员以书面或口头方式 向被审单位内部或外部知情人员获取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函证函证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获取信息 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声明 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四 审计证据的取证 三 审计证据的取证的方法计算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五 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 一 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的原则准确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适用性原则 五 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 二 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分类比较计算总结综合 五 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 三 审计证据分析应考虑的因素 1 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 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 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五 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 三 审计证据分析应考虑的因素 4 以文件 记录形式 无论是纸质 电子或其他介质 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 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第二节函证 概念函证 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 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 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应收账款函证内容涉及的相关信息 应收账款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委托代销 代管 加工的存货 长期投资委托贷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保证 抵押或质押或有事项重大异常的交易 应收账款的函证 函证的方式 教材 P124 积极的函证方式特点 要求被函证者在所有情况下都必须回函 消极的函证方式特点 要求被函证者在不同意函证列示信息的情况才予以回函 应收账款的函证 消极函证的方式采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 涉及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 预期不存在重大错误 没有理由不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 应收账款的函证 函证对象的选择大额或账年龄较长的项目 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 关联方项目 主要客户项目 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或为零的项目 可能产生重大错报或舞弊的项目 应收账款的函证 函证的控制如果被函证者以传真 电子邮件回函 注册会计师应当直接接收 并要求寄回函证原件 如果采用积极方式未得到回函 注册会计师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如果多次函证得不到回函 应采用必要的替代审计程序 第三节分析程序1 分析性复核的含义和作用含义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 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 以及它们与预期数据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作用 审计计划阶段 审计人员可用分析性复核来了解被审单位的经营状况 并从该单位经营状况的迹象和发展趋势上鉴别可能存在错误或舞弊的风险领域 进而合理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 时间及范围 审计实施阶段 可将其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的程序 以获得与帐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的相应认定有关的证据 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报告阶段 可用于对被审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作最后的复核 以降低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 2 分析性复核的应用步骤选择计算和比较的种类绝对额比较 共同比会计报表 垂直分析 比率分析和趋势分析执行恰当的分析性复核使用分析性复核的基本假定 在没有反证的情况下 数据之间预计继续存在一定的关系 据此假定 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各种不同来源的数据确定用于比较的标准 根据的标准不同 确定的分析性复核程序也不同 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与处理利用分析性复核结果时应当考虑的因素内部控制失效时的特殊处理发现异常差异的处理 首创股份2003 2004年主要经营业绩指标 第四节审计工作底稿 一 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P47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 实施的审计程序 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 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 准备工作底稿的目的是什么 对上 为了让经理及合伙人审阅 对同级 一旦别人继续跟进 或明年再做这个项目 就可以从工作底稿里找到足够的可以借鉴的资料 甚至于和销售部的哪个人谈的话等等 对外 作为一个证据的记录 由于工作底稿有对外这一用途 所以书写上就要注意论述全面和前后一致 不能偏激 要掌握分寸 知道哪些该写 哪些不该写 职场故事 底稿与写作能力 工作底稿索引是一个树状结构写工作底稿时要学会自顶而下的思考方式审计符号 注释和工作底稿相互索引要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不要过度索引 也不要索引不够 两个审计师不要互相只做索引 谁也不做测试工作 假索引 数字根本对不上 有这样一个问题 说某家旅馆今天有20个房间有旅客住 其中每天100元的房间有8间 每天150元的房间有7间 每天200元的房间有5间 请问这家旅馆今天的收入是多少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题目 其要点不在于答案 而在于如何表达你的计算过程 我曾经拿着这个问题在有近百名大学毕业生的教室里发问 得到的计算过程的表达方式全都是这样的 100 8 150 7 200 5 2850 元 这不是一个令人高兴的结果 更好的表达方式是这样的 见表3 4 用表格来说明问题是一种有条理的思考方法的体现 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 二 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 P47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 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 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 三 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 内容和范围 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 五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一 审计档案的分类永久性档案 如 营业执照 产权性文件 当期性档案 如 审计报告 工作底稿 五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二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 中止审计的工作底稿当档期限为中止后的60天内 五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四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归档后如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 注册会计师应当作出相应的修改记录 最终完成审计后不得规定保存期内删除或废弃审计工作底稿 五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五 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 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六 审计报告日后的工作底稿变动 审计报告日后如发现例外情况 需增加新的审计程序时 应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内容 第八 九章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 一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 内部控制的定义现在较为公认的是美国COSO委员会于1994年在 内部控制 整体框架 专题报告中给出的内部控制概念 即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受企业董事会 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 旨在为实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及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 它由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沟通和监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1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可以从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分别进行 会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 而薄弱的控制环境带来的风险可能对会计报表产生广泛影响 难以限于某类交易 帐户余额或列报与披露 对此 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总体应对措施 2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仍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构成 固有风险的评估应考虑的相关影响因素 帐户余额的大小易产生错报的项目需要借助于专家意见予以佐证的复杂交易或事项易引起争议或难以处理的会计问题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或复杂交易在会计处理程序中容易被误计或漏计的交易或事项 控制风险的评估 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由于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 从而不可能完全保证可预防或发现所有的错报或漏报 故控制风险不可能为零 审计人员基于审计技术或方法的偏好以及实务的考虑 可单独或合并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的确定及应用1 检查风险的特点检查风险与审计程序的有效性和审计人员运用审计程序的有效性有关 检查风险的实际水平随着审计人员对某项认定执行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的改变而改变 2 检查风险的应用a 检查风险的计划水平决定了实质性测试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b 检查风险实际水平的评价 2 内部控制的类型按控制的功能可分为 1 预防性控制2 检查性控制3 纠正性控制4 指导性控制5 补偿性控制3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二 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1 控制环境 controlenvironment 2 风险评估 riskassessment 3 控制活动 controlactivities 4 信息沟通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5 监督 monitoring 三 调查 描述客户的内部控制 一 调查了解内部控制的常用方法1 询问被审单位有关人员 并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 2 检查内部控制系统生成的文件和记录 3 观察被审单位的业务执行程序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 4 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 穿行测试 二 描述内部控制的方式1 调查表法2 文字说明法3 流程图法四 内部控制的测试 一 控制测试的概念 对象和种类1 控制测试的含义控制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在调查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 为了评估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而实施的审计程序 目的在于决定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 2 控制测试的两个基本对象a 控制设计测试b 控制执行测试3 控制测试的种类a 同步控制测试b 追加控制测试c 计划控制测试 二 控制测试的程序 执行范围和时间1 可选用的控制测试程序2 控制测试的执行范围3 控制测试的执行时间 五 控制风险的评估控制风险评估是指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者发现和纠正会计报表重要错报或漏报的有效程度的过程 分为初步评估和进一步评估两种情况 一 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1 控制风险水平的确定2 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有关的初步审计策略a 主要证实法 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很低或者根本不能依赖 注册会计师计划执行较小范围的符合性测试 而执行更大范围的实质性测试 b 较低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法 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很高 注册会计师计划执行更大范围的符合性测试 而只执行有限的实质性测试 二 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估1 控制风险水平的确定a 控制风险评价为高水平的情形 控制政策和程序与认定不相关 控制政策和程序无效 取得证据来评价控制政策和程序不经济 b 控制风险评价为低水平的情形 控制政策和程序与认定相关 通过符合性测试已获得控制有效的证据 2 注册会计师在评估控制风险时应注意的事项 第十章审计抽样 一 审计抽样概述1 审计抽样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 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 并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2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a 统计抽样是指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 将数理统计的方法与审计工作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b 非统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运用专业经验 判断并选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 审计故事 抽查和详查 审计故事 详查 职场故事 不把自己累死 二 样本的设计及选取1 样本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 审计目标 决定样本范围 2 审计对象总体 与样本量成正比 和抽样单位 3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与样本量成反比 4 可容忍误差 与样本量成反比 5 预计总体误差 与样本量成正比 6 总体变异性 分层可优化样本分布和数量 2 样本选取的方法 1 随机选样 2 系统选样 从一个或多个随机起点出发 在总体中每隔一定的间距选取一个样本 3 容量概率比例选样 4 随意选样 三 控制测试中属性抽样的应用1 属性抽样的定义 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 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2 属性抽样的步骤 1 确定审计目标属性抽样是通过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审查来支持注册会计师计划的控制风险估计水平 从而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 2 界定属性和偏差状况属性指内部控制恰当执行的表现特征 当一个样本项目不具备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属性时 就成为偏差 3 确定抽样对象总体 4 确定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和可容忍偏差率信赖过度风险实际上就是偏差率超过了可容忍偏差率的可能性 在实务中 注册会计师通常确定较低的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 一般为5 10 注册会计师确定可容忍偏差率时 主要根据计划控制风险水平的高低以及所要求的样本保证程度 5 预计总体偏差率 6 确定样本规模 利用样本规模表 7 选取样本项目并执行控制测试 8 评价样本结果 推断总体偏差评价方法一 确定允许的最大偏差 当样本偏差不超过允许的最大偏差时 注册会计师可以得出总体偏差率不超过可容忍偏差的结论 因此 审计结果支持计划控制风险估计水平 如果样本偏差超过了允许的最大偏差时 注册会计师可以得出总体偏差率超过可容忍偏差的结论 这时注册会计师必须重新考虑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是否适当 评价方法二 确定总体偏差率上限 当总体偏差率上限超过了可容忍偏差率时 样本结果将不支持计划控制风险估计水平 相反 当总体偏差率上限小于或等于可容忍偏差率时 样本结果将支持计划控制风险估计水平 9 记录审计抽样程序 四 控制测试中其他属性抽样的应用1 发现抽样发现抽样是在预先确定可信赖程度并假定总体偏差率高于可容忍偏差的情况下 至少可以找出一个偏差的抽样方法 它主要用于查找重大偏差 2 顺序抽样 五 实质性程序中变量抽样的应用1 变量抽样的定义变量抽样是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主要用于确定总体中的错误金额 常用的变量抽样有单位平均估计抽样 比率估计抽样和差额估计抽样 2 单位平均估计抽样单位平均估计抽样是通过检查确定样本的平均值 再根据样本平均值推断总体平均值和总值的方法 该方法有一个假设 即样本平均值在一定的抽样风险和抽样风险允许限度下将代表总体的真实平均值 其一般步骤如下 1 确定审计目的和审计对象总体 2 确定样本规模决定样本规模的因素有 总体规模 计划的误拒风险 估计的总体标准离差 计划抽样风险允许限度 3 选取样本 4 抽取样本并评价抽样结果 3 比率估计抽样4 差额估计抽样 第十一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一 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 一 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1 销售业务授权接受客户订单与批准赊销信用这两个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执行 以防止销售人员为扩大自身的销售业绩而导致企业承受过高的信用风险 2 向客户交付货物 3 向客户开具帐单并记录销售4 办理和记录现金 银行存款收入5 定期与客户 开户行对帐 二 有关的重要凭证和会计记录设计合理的凭证和会计记录有助于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销售单反映了管理当局对有关销售业务的 存在或发生 的认定 发运凭证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销售业务的 存在或发生 应一式多联 连续编号 按序归档并由装运部门妥善保管 销售发票的正确性与销售业务的 存在或发生 完整性 和 估价或分摊 认定均有关 因此销售发票也应事先连续编号 并由开单部门妥善保管其副联 汇款通知单是一种与销售发票一起寄给客户 由客户在付款时再寄回销售单位的凭证 客户对帐单是销售单位定期寄送给客户核对帐目的凭证 为销售业务的 存在或发生 认定获取进一步的证据 商品价目表 主营业务收入明细帐 应收帐款明细帐 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坏帐审批表等 二 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的目标 也就是审计人员的审计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