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孩子,这十个时机见效快当宝宝做错事情的时候,要怎么教育小孩子呢?一般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行为指导和批评教育都是随心所欲的:孩子放学不专心做作业,而是直奔电视机或电脑,家长就开始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孩子和同学吵架,老师通知家长,家长就进行友谊教育、纪律教育这是一种教育的误区,效果低下,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问题。教育与批评孩子最好在家中。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出意见。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认识到错误,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订出改正错误的计划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强,他对于自己写下的计划是会认真对待的。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一是早上出门时。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二是一起吃饭时。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三是父母脾气变坏时。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四是发生直接冲突时。孩子说好晚上8点回来,结果10点才回来。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古人对批评教育孩子的时机也很讲究,他们认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过错的时候,不应该责备。清人陈继儒认为“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他认为以下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第二,“愧悔不责”,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第三,“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第四,“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第五,“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第六,“正悲忧不责”,即正在忧伤时不责备孩子。第七,“疾病不责”,即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父母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地方采用合适的方法教育批评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评的效果自然好。接下来向大家介绍教育孩子的十大最佳动机。教育孩子的十大最佳时机一、遇有困难或失败的时候。孩子在校运会上因故没能拿到名次,在最沮丧的时候如果所听到的不是父母的鼓励,而是“也不看看自己是不是块料”、“没得本事瞎逞能”的讥讽,他必定对父母没有好感,以后对体育也很可能再无兴趣。相反,在孩子考试失利时,父母不是训斥,而是首先肯定其已经尽到了努力,然后再引导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帮助他及时补救,使他走出困境,孩子定会因感激而自觉地加倍努力。二、有较大过失的时候。孩子在犯了大错或闯了大祸的时候,大多会产生畏惧感、负罪感和内疚感。此时,他们比平时更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也容易虚心地接受批评。父母若能抓好这一时机,在充分理解、同情和体谅的基础上,帮其总结经验教训,循循诱导,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父母若抓住孩子“闯祸”的辫子不放,横加责骂,没完没了,却会适得其反,使其破罐子破摔,无心思改。三、他人或自己取得成绩、做了好事的时候。每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共性。因而当朝夕相处的同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时,他们表面上可能装得满不在乎,其实心里却在暗下决心一定要追上和超过对方。而当他们真的取得了成绩或做了好事受到夸奖时,更会以此为动力,精益求精,好上加好。因此,父母应善于抓住时机,对其进行指导,向孩子提出适当的目标要求,促其将一时的热情转化成持久的行动。四、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当孩子对某一事情如绘画、弹琴、踢球等产生浓厚兴趣时,往往产生积极追求的欲望,他们会自觉地去寻求知识、去刻苦努力。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选择,而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逼其去做不愿做的事,学不愿学的东西。聪明的父母大多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帮他们入门,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教其平衡发展,夯实知识基础,厚积薄发,少走弯路。五、某种不良行为刚刚露头的时候。大量事实证明,孩子养成恶习往往与第一次发生不良行为时未能及时得到指正密不可分。很多孩子做了错事,往往主观上并未意识到。家长若能在孩子的某种不良行为刚刚露头的时候,紧紧抓住这“第一次”不放,及时地对其进行明辩是非、详陈利弊的教育,必能帮助孩子打下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六、新时期开始的时候。任何一个被认定的“坏”孩子,在其失足或犯错之后也都存在着悔过自新的本能。如果家长在他们立志发奋、决心从头做起的时候抓好时机,对其进行教育和鼓励,必能有效地促其变好。这种时机便是各种新时期刚刚开始的时候。如:考取新的学校、新的学期开始、期中考试结束之后、刚刚换了班主任、刚刚当选为班干等等。这种时候,孩子会有一种新鲜感、希望感,容易产生强烈的“从头开始”“好好学”以求得到教师、家长或别人承认和肯定的内在动力。此时家长若能因势利导,定能“旗开得胜”。七、孩子受到委屈或挫折的时候。当孩子没有做错事而被人误解,或好心办了坏事而被人责怪时,他们往往认为别人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因而由于委屈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此时家长若能以冷静、宽容和理解、同情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前因后果,帮助他挽回局面,使其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孩子必然会产生感激之情。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总结教训甚至训诫的话孩子都能听得进去,也乐于接受。八、学校教师来家访的时候。教师家访是孩子最不安的时候,他们唯恐父母在教师面前将其说得一无是处。有些父母正是有教师来家访便告状,一味指责,想借教师的威严来教训孩子,结果引起孩子反感,进而以后对父母的话不管好坏一概不听。如果家长在教师来访时,先将孩子在家的优良表现向老师汇报,则容易博得孩子的好感。在此基础上再以希望的口气委婉地指出其缺点和不足,孩子一般乐于接受,并在日后的行动中积极改正。九、有重大集体活动的时候。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希望自己在集体活动中因为乱了大局、坏了大事而在同伴面前出尽洋相;相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受人褒赞、受人夸奖。家长可以巧妙地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抓住搞大型活动(如校运会、艺术周、参观、春游等)的大好时机,适时地对孩子进行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等教育。十、出外做客或家中来客人的时候。孩子都喜欢听好话、受表扬,而不希望在客人面前现眼。因而当父母带其外出做客或家中来客人时,孩子的言行会不自觉地“规矩”起来,平时的许多劣性也会自动隐匿起来。家长如能抓住这个时机,在客人面前适度表扬孩子的优点,他将会引以为豪而继续发扬。温馨提示:家长如果能处处留心观察,准确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适时地对子女进行引导和教育,也完全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内容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教育孩子的十大最佳时机,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15分钟糖果诱惑 揪出了自控力最差的孩子实验对象:45岁的幼儿(杭州行知幼儿园中2班共23人参与实验) 实验内容:孩子们被分别安排坐在放好糖果的桌子前,然后告诉孩子们老师要出去,15分钟之后才能回来,他们随时都可以把糖吃掉,但如果有谁能在老师回来前忍住没吃糖的话,就能再得到一颗糖的奖励。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满足延迟”对孩子自身的控制力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孩子在自我控制力上的差异。一些关注孩子心理成长的父母,喜欢偷偷给孩子做些小测验,以便从中发现孩子身上的特点。其中,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的一个经典的“糖果实验”,常常被拿来测试孩子抵制诱惑的自控力。据长期跟踪调查,若干年后,当时忍住的孩子与没忍住的孩子,不论是在学习成绩上,还是与同龄人的相处上,甚至自我成长上都体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成年后,那些忍住诱惑的孩子,在事业上更易成功。记者给杭州行知幼儿园中2班的23个小朋友做了这个糖果实验。感兴趣的父母,不妨在家给自己的孩子做做这个小实验,就能发现孩子的自控力究竟有多强。你可以通过糖果实验,锻炼孩子的自制力,帮助他们拿到人生中更大更甜的糖果。实验过程孩子普遍自控力较强为了让糖果更具诱惑力,记者挑选购买了色彩鲜艳、带有图案的各种水果口味的棒棒糖。在实验开始前,记者跟小朋友讲明了“游戏规则”:每个人可以挑选一颗自己喜欢的糖果,拿到糖果后,可以吃掉,也可以不吃,坚持15分钟不吃的小朋友,等老师回来,还可以再得到一颗糖的奖励。”这些刚刚午睡完的小朋友,一个个欢呼雀跃,跑过来挑选自己喜欢的糖果。计时开始后,老师离开了教室,只剩下一个记者留在教室内观察孩子们的反应。拿到糖果后不久,就有一个小朋友忍不住,请记者帮忙把棒棒糖的包装纸剥开,准备满足自己的“瞬间”要求。随后,又有两个小朋友忍不住撕开了糖纸。时间一点点过去,不少孩子都捏着棒棒糖,看看,又放下。一个小朋友甚至偷偷地去舔身边小朋友已经打开的糖果,被记者发现后,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在这种等待下,15分钟显得特别漫长。大多数孩子选择了说话、嬉闹,以此来打发这段难熬的“诱惑时光”。一个活泼的小姑娘,一直不停地问记者还剩几分钟。当记者表示没戴手表的时候,焦急的她居然反问:“你难道没有手机吗?”但在实验过程中,记者也发现,有几个孩子表情相当淡定,桌上的糖果似乎对他们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其中一个孩子主动放弃了糖果,记者问她为什么,她回答:“我正在补牙,医生说不能吃糖。”在剩下最后两分钟的时候,记者使了一点小坏,自己剥开一颗糖果,当众吃了起来。周围的小朋友立即指责记者说:“阿姨你也吃了!”“你们也可以吃呀。”记者想看看在这种情况下,小朋友们会不会抵制不住诱惑,剥开糖果。结果,刚才好不容易忍住的小朋友,都纷纷好奇地围了过来,问记者吃的棒棒糖是什么味道,好不好吃。还有一个小朋友直接拉住记者的手,想要凑上来尝一尝。虽然,实验过程中有不少孩子表现出对糖果有些难以抗拒,但实验结束后,仅有3个小朋友吃掉了分到的糖果,其余20个小朋友,都开心地拿到了第二颗糖果。而记者离开前发现,有10个小朋友在游戏结束后,一直没有打开糖果。“揪”出了自控力最差的孩子实验结束后,中2班的班主任秦舒立告诉记者,实验中那三个把糖果吃掉的小男孩,从平时在班里的表现看,自控力确实比较欠缺,这个实验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孩子的自控力、“延迟满足”的能力。不过,她也提出,有一些小朋友之所以能够控制住自己不去吃糖果,其实有从众心理的因素,他们会觉得既然其他人没有吃,那我也不能吃。除此以外,秦老师还认为,实验用的“诱惑道具”也很有讲究:“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糖果对于他们的吸引力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大,如果换成冰淇淋,或者Ipad,可能结果就会变得不一样。”如果真有心,这个实验还可以一直继续下去,20分钟,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秦老师说,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我们就会看到,20分钟、30分钟时都会有孩子放弃坚持,吃掉糖果,这就能看出不同孩子自控力的强弱差异。坚持性需从小培养对于这个“糖果实验”的结果,记者请教了杭州市上城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周穗萍。她说,在这个实验中,孩子们体现出的坚持性分为三大类型。第一是服从性。孩子在家本身就比较听家长的话,所以,大人说了什么,他都会照做。第二是兴趣性。孩子对于自己很喜欢的东西,就容易控制不住。但在这个实验中,糖果对于小孩子而言,并不一定就是那个“很喜欢的东西”,甚至有部分孩子拿到的未必是自己最喜欢的口味。第三是任务观念。有的孩子会把这个游戏当做是一个任务,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得到鼓励,那么他们会为了得到鼓励而克制自己。当然,仅仅凭一个实验就判断孩子未来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CNSS 004-2020加速康复外科(ERAS)围手术期营养诊疗规范
- 2025重庆綦江区三江街道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宿州灵璧师范学校秋季学期公开招聘教师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下半年浙江金华市兰溪市市属国企人才引进招聘19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建筑大学管理及教学助理招聘11名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江西天然气管道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面向江投集团内部招聘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上海市崇明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公开招聘非在编人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泉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人才引进招聘29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有机农业赢销之道
- 阅读的魅力与价值
- GB/T 44757-2024钛及钛合金阳极氧化膜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富源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红领巾爱祖国 星星火炬耀成长主题班会2
- 中国地级市经纬度-精确版
- 07SG111-1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
- DB44-T 2474-2024 自然教育标识设置指引
- 2022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全国Ⅰ卷
- 2024年成都温江兴蓉西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词汇表
- Wagstaff低液位自动控制铸造-课件
- 锂电池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