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实验报告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过程控制工程 姓 名 唐子涵 院 系 控制系 专 业 控制 0904 学 号 3090104383 指导教师 戴连奎 2012 年 4 月 16 日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1 目录目录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2 二 主要仪器设备 2 三 实验内容和模型建立与实现 2 A 实验背景描述 2 B 仿真模型建立 4 C 仿真任务 1 使用串级控制的多回路控制策略 6 D 仿真任务 2 使用前馈控制的多回路控制策略 12 E 总结 18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2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过程控制工程 指导老师 戴连奎 成绩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必填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必填 三 主要仪器设备 必填 四 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 实验结果与分析 必填 七 讨论 心得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学习搭建 SimuLink 仿真模型的过程和方法 2 学习多回路控制策略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3 学习在 SimuLink 仿真环境下对多回路控制系统进行 PID 参数整定 4 在闭环的条件下 学习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评估的方法 二 主要仪器设备二 主要仪器设备 PC 机 Matlab 软件 三三 实验内容和 实验内容和模型建立模型建立与实现与实现 A 实验背景描述实验背景描述 针对某一单程逆流列管式换热器 对应的工艺介质出口温度单回路控制系统如图 3 1 所 示 它采用饱和蒸汽冷凝所释放的热量对工艺介质进行加热 使工艺介质的出口温度 2 T稳 定在某个定值 图 3 1 中 F R为工艺介质流量 1 T为工艺介质的进口温度 它们都由上游流程决定 是影响工艺介质出口温度 2 T的主要干扰 V R为加热蒸汽流量 作为工艺介质出口温度 2 T的 专业 自动化 控制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日期 2012 4 16 地点 玉泉五舍 515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3 控制手段 V P 为蒸汽入口压力 u为蒸汽控制阀的相对输入信号 以 DDZ III 型为例 当 输入电流为 4 mA 时 对应相对输入信号为 0 当输入电流为 20 mA 时 对应相对输入信 号为 100 图中 1m T 2m T Fm R Vm R分别为 1 T 2 T F R V R的测量值 T2 RV RF T1m 蒸汽 工艺介质 凝液 T1 RFm TT 12 FT 31 T2m TT 11 FT 32 RVm u PV TC 11 T2sp 图 1 换热器温度控制问题 该模型应包含对象下列非线性静态关系和动态特性 假设换热器满足如下的稳态热平衡方程 2 1 1 其中代表工艺介质的比热 为饱和蒸汽的汽化热 表示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并有 450 2 此外 1 分别为 1 的稳态值 现在假设 1 与 1 之间的动态关系分别为 1 1 1 1 4 2 5 1 3 3 2 1 4 1 3 4 3 1 5 1 5 5 假设该换热器的静态工作点为 0 20 V R kg min 0 150 F R kg min 0 1 30T 假设在静态工作点处有阀门的相对输入信号 80 0 u 80 0 V f 0 100 V P kPa 这里 V f为蒸汽阀的相对流通面积 又假设控制阀为线性阀 其动态特性可表示为 1 1 sTsu sf sG V V v 6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4 这里假设 TV 0 5 min 对于饱和蒸汽流量对象 假设 与控制阀开度 阀前压力 的静态特性满足下面方 程关系 0 025 7 各传感变送器的测量范围分别为 TT 11 的测量范围为 0 200 TT 12 的测量范围为 0 60 FT 31 的测量范围为 0 300 kg min FT 32 的测量范围为 0 50 kg min 1 T 2 T F R V R的测量值 1m T 2m T Fm R Vm R均用 来表示 即 1m T 2m T Fm R Vm R的最小 值为 0 最大值为 100 假设流量测量仪表的动态滞后忽略不计 而温度测量环节可用一阶环节来近似 并且两 个温度测量环节的一阶时间常数均为 0 6 min B 仿真模型建立仿真模型建立 将式 2 3 4 5 代入式 1 则可得到如下结果 2 2 1 1 3 8 当输入为 1 而对象输出为 2时 有 2 1 1 3 2 9 依据式 9 可在 SimuLink 下构建如图 2 所示的换热器 HeatExchanger 子系统模型 图 2 换热器 HeatExchanger 子系统模型 由式 6 7 可以得到如下关系 0 025 10 温度测量环节可以表示为 1 1 11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5 其中时间常数 T 0 6min 由此可以搭建相对应的广义对象 GeneralizedObject 子系统模型 图 3 广义对象 GeneralizedObject 子系统模型 在 SimuLink 中搭建所使用的 PID 控制器子系统模型 图 4 PID Controller 子系统模型 由此搭建单回路控制系统如下 图 5 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6 C 仿真任务仿真任务 1 使用 使用串级控制的多回路控制策略串级控制的多回路控制策略 主要考虑阀前压力 的干扰 知 被控变量 2对 的变化感受较慢 而蒸汽流量 对 的变化感受较快 故这里选用一个 温度 流量 串级控制 加入串级控制后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为 图 6 温度 流量 串级控制的工艺流程图 改进之处在于加入了副控制器 FC31 从而构成了 温度 流量 串级控制 蒸汽流量 对 的感受较快 这里主要为了消除蒸汽压力 变化时产生的纯滞后 同时 副回路包 括了蒸汽供应子系统的非线性环节 可以消除一些非线性 该 温度 流量 串级控制的方块图为 图 7 温度 流量 串级控制的方块图 温度控制器 TC11 流量控制器 FC31 控制阀 Pv FT32 FT32 fv RvFsp Rvm T2 T2m Tsp FT31 TT12 Rf T1 T1m Rfm u 广义控制阀 副回路 广义对象 主回路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7 控制阀为气开阀 正作用 故流量控制器 FC31 为反作用控制器 当检测到的温度 2 增 大时 应该减小蒸汽流量 故 减小 温度控制器 TC11 为反作用控制器 对已构建的仿真模型 修改如下 将原广义对象模型中的 作为一个输出 经归一化 引出 加入副控制器和副回路 引入串级控制 具体如图 8 图 9 图 8 修改后的原广义对象 GeneralObeject 子系统 图 9 修改后的 温度 流量 串级控制多回路控制系统 对该系统进行PID参数整定 首先将Man Auto和Auto Cas档均调至Man档 由UManual 设置阶跃输入 由于该回路为流量回路 整定原则时 0 1 调整 使对阶跃输入的 跟踪不出现超调 副控制器 FC31 的参数如表 1 所示 表 1 副控制器 FC31 的 PID 参数 控制器 FC31 4 0 1min 0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8 将 Man Auto 调至 Auto 档 由 sp设定流量控制器 FC31 设定值的阶跃输入 测得该 温 度 流量 串级控制系统中主控制器 TC11 的广义对象的动态特性如下 图 10 主控制器 TC11 的广义对象的输出特性曲线 由图 10 的数据 可以读读的控制通道的特性参数如下 52 5 45 50 40 0 75 1 5 0 632 0 283 5 1 0 632 0 6 1 12 采用 Lambda 法进行 PID 参数整定 该温度控制器 TC11 采用 PID 控制策略 整定 后的参数如表 2 所示 表 2 主控制器 TC11 的 PID 参数 控制器 FC31 0 929 5 1min 3 05min 设置好相应的 PID 参数 对该系统进行对设定值的跟踪响应 可以得到图 11 所示曲线 按照下述干扰变化设置相应干扰 2 45 10 42 120 60 110 100 1 30 160 20 190 250 350 150 可以得到 温度 流量 串级控制系统中 2m和 U 的响应曲线如图 12 和图 13 所示 04812162024283236404448525660646870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time min U TO 广 义 对 象 输 出 TO U 10 时 广 义 对 象 的 阶 跃 输 入 TO 47 12 t 17 8min TO 49 74 t 21 2min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9 图 11 温度设定值的跟踪响应曲线 图 12 温度 流量 串级控制系统中广义对象输出 2m的干扰响应曲线 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 41 5 42 42 5 43 43 5 44 44 5 45 45 5 time min TO CO 广 义 对 象 输 出 对 温 度 设 定 值 Tsp的 跟 踪 响 应 广 义 对 象 输 出 TO Tsp 3 的 阶 跃 输 入 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time min TO 温 度 流 量 串 级 控 制 系 统 的 广 义 对 象 输 出 TO 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time min U 温 度 流 量 串 级 控 制 系 统 的 蒸 汽 阀 门 相 对 输 入 信 号 U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10 图 13 温度 流量 串级控制系统中蒸汽控制阀相对输入信号 U 的干扰响应曲线 对比 温度 流量 串级控制系统和单回路控制系统 可以得到图 14 和图 15 所示曲 线 从中可以看出串级控制的优点 可以消除蒸汽压力 干扰对广义对象输出 TO 的影响 同时在蒸汽压力产生干扰时 蒸汽控制阀会有提前操作 图 14 广义对象输出 2m的干扰响应曲线 图 15 蒸汽控制阀相对输入信号 U 的干扰响应曲线 从图 15 中可以看出 在大约 250 400 时 温度 流量 串级控制系统存在积分 饱和现象 主要原因是在 250时突然加大了工艺介质流量 从150 增大到了 190 此时主控制器 TC11 做出了增大蒸汽流量的决定 然而当蒸汽控制阀全开 即 100 时 仍然无法使工艺出口温度 2稳定到设定值 此时的控制阀只能尽力而为的保 持全开状态 从控制器的角度来说 当持续进行积分作用 使 U 的值超过 100 此时控制阀 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time min TO 温 度 流 量 单 回 路 控 制 系 统 中 广 义 对 象 输 出 TO 串 级 控 制 系 统 中 广 义 对 象 输 出 TO 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time min U 温 度 流 量 串 级 控 制 系 统 单 回 路 控 制 系 统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11 全开 达到饱和 控制器试图消除余差 将会继续积分作用 然而 U 再增大也无法调节控 制阀 即达到积分饱和 从图可以看出 蒸汽阀的相对输入在 400左右时才下降 这是 因为这里存在积分饱和现象 在这里 我们可以对主控制器 TC11 进行修改 使用串级系统的抗积分饱和的控制器 用 取代 u 进行引入积分环节 当副回路的输出 u 达到限值时 主控制器输出追踪 将副控制器的输出限制在 100 具体的原理图如图 16 所示 图 16 抗积分饱和原理 积分饱和与抗积分饱和的曲线如下 图 17 抗积分饱和与积分饱和 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time min TO 积 分 饱 和 抗 积 分 饱 和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12 图 18 积分饱和与抗积分饱和 D 仿真任务仿真任务 2 使用前馈控制的多回路控制策略 使用前馈控制的多回路控制策略 仿真任务 1 中的串级控制系统 只能有效的消除蒸汽压力 的干扰 现在考虑工艺介质 入口温度 1和工艺介质流量 的干扰 引入前馈控制 加入前馈控制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为 图 19 前馈控制的工艺流程图 改进之处 加入了前馈控制器 FFC 为了消除干扰 1和干扰 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计 算 由 1 以及温度控制器 TC11 的输出之间的关系 从而推导出蒸汽流量 的设 定值 该前馈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如图 20 所示 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time min U 积 分 饱 和 抗 积 分 饱 和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13 图 20 前馈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控制阀为气开阀 正作用 故流量控制器 FC31 为反作用控制器 当检测到的温度 2 增 大时 应该减小蒸汽流量 故 2减小 温度控制器 TC11 为反作用控制器 对仿真任务 1 中的仿真模型 修改如下 将原广义对象模型中的 1经测量作为输 出并引出 作为前馈控制 FFC 的输入引入 对温度控制器 1 的输出按照 2进行反归一化处 理 由百分量变成具体数值 前馈控制器 FFC 的输出按 进行归一化 前馈控制器 FFC 的 表达式为 3 2 1 450 具体细节如图 21 图 22 所示 图 21 修改后的原广义对象 GeneralObeject 子系统 温度控制器 TC11 流量控制器 FC31 控制阀 Pv FT32 FT32 fv RvRvsp Rvm T2 T2m Tsp FT31 TT12 Rf T1 T1m Rfm u 广义控制阀 副回路 广义对象 主回路 u2 K1 前馈控制器 FFC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14 图 22 修改后的 温度 流量 串级控制多回路控制系统 对该系统进行PID参数整定 首先将Man Auto和Auto Cas档均调至Man档 由UManual 设置阶跃输入 由于该回路为流量回路 整定原则时 0 1 调整 使对阶跃输入的 跟踪不出现超调 副控制器 FC31 的参数如表 3 所示 表 3 副控制器 FC31 的 PID 参数 控制器 FC31 4 0 1min 0 将 Man Auto 调至 Auto 档 由 sp设定流量控制器 FC31 设定值的阶跃输入 测得前馈 控制系统中主控制器 TC11 的广义对象的动态特性如下 图 23 主控制器 TC11 的广义对象的输出特性曲线 由图 10 的数据 可以读读的控制通道的特性参数如下 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 44 5 45 5 46 5 47 5 48 5 49 5 50 5 time min TO CO U 5 时 广 义 对 象 阶 跃 输 出 TO 广 义 对 象 阶 跃 输 入 U TO 46 42 t 17 49min TO 48 16 t 20 85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15 50 45 50 45 1 1 5 0 632 0 283 5 04 0 632 0 5 81 13 采用 Lambda 法进行 PID 参数整定 该温度控制器 TC11 采用 PID 控制策略 整定 后的参数如表 3 所示 表 3 主控制器 TC11 的 PID 参数 控制器 FC31 0 723 5 04min 2 91min 设置好相应的 PID 参数 对该系统进行对设定值的跟踪响应 可以得到图 24 所示曲线 图 24 温度设定值的跟踪响应曲线 按照仿真任务 1 中的参数设置干扰 可以得到前馈控制系统中 2m和 U 的响应曲线如 图 25 和图 26 所示 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 41 5 42 42 5 43 43 5 44 44 5 45 45 5 广 义 对 象 输 出 对 温 度 设 定 值 Tsp的 追 踪 响 应 time min TO Tsp 广 义 对 象 阶 跃 输 出 TO Tsp 3 的 阶 跃 输 入 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time min TO 前 馈 控 制 系 统 中 广 义 对 象 输 出 TO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16 图 25 前馈控制系统中广义对象输出 2m的干扰响应曲线 图 26 温度 流量 串级控制系统中蒸汽控制阀相对输入信号 U 的干扰响应曲线 对比 温度 流量 串级控制系统和单回路控制系统 可以得到图 27 和图 28 所示曲 线 从中可以看出前馈控制的特点 可以消除蒸汽压力 干扰对广义对象输出 TO 的影响 减少工艺介质温度 1 工艺介质流量 的影响 同时使蒸汽控制阀的操作有较为明显的提 前操作 图 27 广义对象输出 2m的干扰响应曲线 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time min U 前 馈 控 制 系 统 中 蒸 汽 阀 的 相 对 输 入 信 号 U 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time min TO 前 馈 控 制 系 统 中 广 义 对 象 输 出 TO 单 回 路 控 制 系 统 中 广 义 对 象 的 输 出 TO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17 图 28 蒸汽控制阀相对输入信号 U 的干扰响应曲线 从图 27 中可以看出 在大约 250 400 时 温度 流量 串级控制系统存在积分 饱和现象 主要原因是在 250时突然加大了工艺介质流量 从150 增大到了 190 此时主控制器 TC11 做出了增大蒸汽流量的决定 然而当蒸汽控制阀全开 即 100 时 仍然无法使工艺出口温度 2稳定到设定值 此时的控制阀只能尽力而为的保 持全开状态 从控制器的角度来说 当持续进行积分作用 使 U 的值超过 100 此时控制阀 全开 达到饱和 控制器试图消除余差 将会继续积分作用 然而 U 再增大也无法调节控 制阀 即达到积分饱和 从图可以看出 蒸汽阀的相对输入在 400左右时才下降 这是 因为这里存在积分饱和现象 在这里 我们可以对主控制器 TC11 进行修改 使用串级系统的抗积分饱和的控制器 用 取代 u 进行引入积分环节 当副回路的输出 u 达到限值时 主控制器输出追踪 将副控制器的输出限制在 100 PID 控制器的原理图如图 16 所示 修改后的前馈控制系统 如图 29 所示 其中 FFC1 的表达式为 1 3 2 u 2 450 2 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time min U 前 馈 控 制 系 统 的 蒸 汽 控 制 阀 相 对 输 入 U 单 回 路 控 制 系 统 的 蒸 汽 控 制 阀 相 对 输 入 U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18 图 29 加入抗积分饱和后的前馈控制系统 积分饱和与抗积分饱和的曲线如下所示 图 30 积分饱和与抗积分饱和 图 31 积分饱和与抗积分饱和 E 总结总结 将三种控制策略绘制在同一张图上可以看到三种控制策略的特点 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time min TO 积 分 饱 和 抗 积 分 饱 和 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time min U 积 分 饱 和 抗 积 分 饱 和 实验名称 多回路控制仿真练习 姓名 唐子涵 学号 3090104383 19 图 32 广义对象输出 2m的干扰响应曲线 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邮件写作格式与风格统一标准
- 自律的题目及答案初中生
- 化工厂生产设备安全培训课件
- 2025著作权转让协议合同范本
- 发电厂安全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IT项目执行手册含详细技术规格和实施计划
- 2025建筑材料买卖合同范本
- 企业风险控制与防范策略
- 反对邪教教学课件
- 公司治理与管理体系标准化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医院管理案例: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八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岳阳楼记》课件
-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 高中生物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和解析(神经调节)
- 押金管理制度
- 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英语培优补差教学工作计划
-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商法》在线形考(形成性考核作业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JJF 1033-2023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