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讲义.doc_第1页
企业文化讲义.doc_第2页
企业文化讲义.doc_第3页
企业文化讲义.doc_第4页
企业文化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文化讲义企业文化讲义篇一:企业文化讲义 企业文化 绪论: 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 一、.经验管理阶段(17691910) 1. 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 2. 缺乏合理的规章制度 3. 缺乏合理的分工 4. 靠经验、直觉决策 5. 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 6. 管理稳定性差 7. 管理效果:效率低下、士气低落 二科学管理阶段(19111980) 1.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2. 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 3. 控制方式严格的外部监督 4. 管理的人性假设前提以经济人为主的多种人性假设 5. 管理特色纯理性管理,排除感情因素 6. 依靠科学手段进行决策 7. 管理稳定性好 8. 管理效果高效率,低士气 三文化管理阶段(1981) 1. 管理中心:以物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 2. 管理特色:理性管理? 非理性管理 3. 管理重点:直接管理行为 ? 管理思想,靠思想影响行为 4. 管理的人性假设前提:经济人?观念人 5. 控制方法:外部控制为主? 自我控制为主 6. 管理手段:硬管理为主? 软硬结合,以软管理为主 7. 管理稳定性好 8. 管理效果:高效率,高士气 德鲁克说:管理并不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它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植根于文化之中。经济学家于光远 “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在文化。” 胡锦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埃德加?沙因(Edgar H Schein)的文化起源说 艾德佳沙因(Edgar HSchein )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教授,1947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教育系,1949年在斯坦福大学取得社会心理学硕士学位,1952年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此后一直任职于斯隆学院。 沙因为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大公司做咨询工作。1988年被美国培训与发展学会评为“年度咨询师”。他的组织文化与领导是组织文化领域的基石之作。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是他的学生。并曾请沙因作其咨询顾问,解决跨文化和文化融合等方面问题。 在组织文化领域中,他率先提出了关于文化本质的概念,对于文化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文化的形成、文化的同化过程提出了独创的见解。在组织发展领域中针对组织系统所面临的变革课题开发出了组织咨询的概念和方法(Process consultation)。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企业竞争力的快速增强,许多学者开始对日本企业的管理进行研究,结果他们发现日本企业的文化特征是促使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管理学家开始对企业文化或组织文化给予了相当热情的研究,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的内容: ?1人们进行相互作用时所被观察到的行为准则;包括使用的语言,或者为了表达敬意和态度时类似一些仪式的做法等。 ?2群体规范:如霍桑实验中所揭示的工作群体的规范。 ?3主导性价值观:包括类似于产品质量,价格领导者等组织中所信奉的核心价值观。 ?4正式的哲学:包括处理组织和其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员工、顾客的关系时应该信奉的意识形态,以及给予组织中各种政策指导的一种哲学。 ?5游戏规则:为了在组织中生存而学习的游戏规则,例如一个新成员必须学会这种规则才能被接受。 ?6组织气候:组织成员在与外部人员进行接触过程中所传达的组织内部的风气和感情。 ?7牢固树立的技巧;包括组织成员在完成任务时的特殊能力,不凭借文字和其他艺术品就能由一代向另一代传递的处理主要问题的能力等。 ?8思维习惯、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语言模式:包括组织成员共享的思维框架。 ?9共享的意思:组织成员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的自然发生的一种理解。 ?10一致性符号:包括创意、感觉和想象等组织发展的特性,这些可能不被完全认同,但是它们会体现在组织的建筑物、文件以及组织其他的物质层面上。 沙因认为对这些内容的讨论都没有涉及文化的本质,他认为文化是一个特定组织在处理外部适应和内部融和问题中所学习到的,由组织自身所发明和创造并且发展起来的一些基本的假定类型,这些基本假定类型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并被认为是有效的,由此被新的成员所接受。 ?以上所列举的文化不过是更加深层的文化的表象,真正的文化则是隐含在组织成员中的潜意识,而且文化和领导者是同一硬币的两面,当一个领导者创造了一个组织或群体的同时就创造了文化。 沙因认为文化由以下三个相互作用的层次组成:即: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 ?1)物质层:可以观察到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过程等; ?2)支持性价值观:包括战略、目标、质量意识、指导哲学等; ?3)基本的潜意识假定:潜意识的、暗默的一些信仰、知觉、思想、感觉等; 组织文化的的五个文化维度 ?沙因综合前人对文化比较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层的处于组织根底的文化分成以下五个维度: ?1自然和人的关系:指组织的中心人物如何看待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认为是可支配的关系还是从属关系,或者是协调关系等。组织持有什么样的假定毫无疑问会影响到组织的战略方向,而且组织的健全性要求组织对于当初的组织/环境假定的适当与否具有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检查的能力。 ?2现实和真实的本质:组织中对于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现实的,判断它们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论证真实和现实,以及真实是否可以被发现等等一系列假定。同时包括行动上的规律、时间和空间上的基本概念。他指出在现实层面上包括客观的现实,社会的现实和个人的现实。在判断真实时可以采用道德主义或现实主义的尺度。 ?3人性的本质:包含着哪些行为是属于人性的,而哪些行为是非人性,这一关于人的本质假定和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等等假定。 ? 4人类活动的本质:包含着哪些人类行为是正确的,人的行为是主动或被动的,人是由自由意志所支配的还是被命运所支配的,什么是工作,什么是娱乐等一系列假定。 ? 5人际关系的本质:包含着什么是权威的基础,权力的正确分配方法是什么,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应有态势(例如是竞争的或互助的)等假定。 第一章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形成 一、企业文化形成的时代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作为战败国,政治、经济元气大伤,国内许多城市在战争中夷为一片废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日本国民年平均收入只有20美元。 ? 20世纪70 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198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396亿美元,约为同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0%,国民年平均收入增加到8940美元。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藤泽武夫?“日本的管理和美国的管理95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有5,而恰恰这5正是日本经济之所以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的真正原因。” ?这5正是日本公司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形成的实践基础 ?1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应付日本经济挑战的需要 ?2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 ?3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和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的需要 ?各国企业中竞争能力最强的是日本和瑞士; ?企业竞争也就是企业文化的较量。 三、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标志 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 ?(一)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二)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精神支柱 ?(三)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 ?(四)日本企业管理艺术 (一)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美国日裔学者威廉大内,1981年出版。 ?1Z理论的内涵 ?美国是A型组织 日本是J型组织 要结合美国的现状,借鉴日本的优点形成自己的管理方式。 ?2由A型组织转化为Z型组织的13个步骤。 (二)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精神支柱 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1981年7月出版。 ?1指出企业文化的客观性及其意义。 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制胜之道。 ?2分析企业文化的五种因素:企业环境、价值观、企业英雄、风俗和礼仪、文化网络。 ?3将企业文化分成四种类型:硬汉型文化、工作和娱乐并重型文化 、赌博型文化、按部就班型文化 。 (三)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 ?托马斯J彼得斯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1982年出版。 ?1.批评了美国理性主义管理模式; ?2.提出了优秀公司经营管理的八项原则:贵在行动 ; 紧靠顾客 ;鼓励革新;挖掘人力资源;以价值观为动力;不离本行 ;精兵简政 ;绝对一致和自主创造(紧中有松,松中有紧)。 (四)日本企业管理艺术 第二节企业文化的发展 一、国外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之后,对组织的管理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一)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总体情况?(二)20世纪80年代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 ?一派麻省理工学院 爱德.沙因为代表的定性化研究;一派以密歇根大学的罗伯特.奎恩为代表的定量化研究(竞争价值理论模型) (三)20世纪90年代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 ?1.关于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 ?2.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研究; ?3.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 ?4.关于企业文化诊断和评估的研究。 二、国内企业文化的发展 ?(一)国内企业文化研究的总体情况 ?1.研究处于粗浅的阶段; ?2.研究严重滞后于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实践。 ?(二)国内企业文化研究的具体内容 ?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1.8388,知识的传播和认知阶段; ?2.8991,低潮徘徊阶段;是不是管理思想、管理理论 ?3.9200,知识的普及和实践启动阶段; ?4.01-,普遍实践,深入发展阶段 ?(三)21世纪国内企业文化研究的重点 ?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发展、创新的关系; ?2.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和实证研究; ?3.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 第三节 欧、美、日、中企业文化特点比较 一、欧洲企业文化的特点 ?1.精神性与人文主义色彩较浓 ?2.追求理性与民主性管理 ?3.继承传统,追求卓越 ?4.奋斗目标明确 ?5.注重员工培养 二、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1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终极价值目标 ?2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至上文化 ?3重视法律与契约的理性主义文化 ?4倾向于硬性管理的“传统文化” ?5所求卓越、追求变革的创新文化 三、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 ?1.以社为家、国家至上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讲义篇二:企业文化基本讲义 企业文化讲稿 蒋振林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和走向成熟的显着标志。20世纪80年代初,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全球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对企业经营业绩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突出。企业文化力是企业发展的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所以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体统工程,是企业的长寿之道。我国加入WTO后,这种态势更加清楚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下面,我扼要地讲讲几个主要内容: 一 企业文化的本质与特征 目前,关于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有很多种说法。有“五因素说”、“两种文化总和说”、“群体意识说”、“管理属性说”,等等。这些说法,都大同小异。但我能接受和认同的是“两种本质统一说”。这是因为,凡是历史上和现实中可称之为文化的东西,都是文化创造主体人的本质的确证。文化的本质和认得本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完全可以统一于企业文化之中。如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都是企业文化本质的反映,也是人的本质的反映。因此,文化本质和人的本质的统一,就是企业文化的本质。 关于企业文化的特征是有企业文化的本质决定的,企业文化的特征就是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企业文化的特征,也有许多不同的表述。在此仅举一例颇有代表的表述“三种特征说”。 一是以文化人。主张通过提高人的文化品位,来提高挂历层次,提高企业的人文价值,运用文化和规律于管理和经营之中,使企业管理和经营适应人文进步的现代社会。 二是以人为本。主张管理者要在管理文化中分清人本与物本的不同,将人的主题自觉意识和积极性、创造性的自觉发挥放在企业管理的首要位置,将效率与人性相结合,将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尊重人与教育人相结合,做到以人为本,育人为先。 三是文化主导。主张在“主体人”假设前提下,以培育优秀文化为主导因素,将企业文化体系和作为企业一切行为和发展的“法典”。 二 企业文化是什么(定义) 有人认为,文化是“虚的”,生产才是“实的”我说,“虚”是天,“实”是地,虚实结合,顶天立地。 中华传统文化讲“精、气、神”。有些企业也讲“精、气、神”。这“精”人才之华为精;这“气”创新之源为气;这“神”文化之魂为神。 说文化是“虚”的,意味着是没用的。那么,空气是虚的,爱情是虚的,友谊是虚的,诚信是虚的,难道这些都是没有用的吗? 其实,人类有史以来,一直伴随着“虚”与“实”的挑战命题:文化是不是太虚?人是否脱离文化而生存?“虚”能转化为“实”吗?文化能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吗? 天是“虚”的,但是我们能够想象没有天的地吗? 神是“虚”的,但是我们的人类不就是在“神”的故事中一代代繁衍生长的吗?代表科学的美国“阿波罗”飞船是以“阿波罗神”命名的,中国的“神舟5号”也离不开一个“神”字。 信仰是虚的,人没有信仰,衣食甚而不知荣辱的,那与动物有何区别?其实,人皆有信仰,人都是自己信仰的奴隶!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人都离不开“虚”的文化! 大文化是如此,那么,作为由大文化(民族文化、社会文化)派生的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又是否如此?当然一样!下面我讲两座房子的故事: 第一座房子: 富丽堂皇的办公楼,高大明亮的厂房,这里的人们忙忙碌碌、熙熙攘攘,这里一直在努力实行严格的管理,这里在给人们发工资、发奖金,谋福利,决定着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然而,这里存在着投机钻营、吃里扒外、有人背叛、有人抱怨、有人明争、有人暗斗 第二座房子: 这里没有现代化的宏伟设施,这里没有为人们提供工资福利,这里没有什么严格的组织纪律。 然而,人们自觉的,虔诚的走进来,礼貌地行走,似乎受到了心灵的洗礼,享受着精神的愉悦。 我讲的这两座房子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很明显,第一座房子是“实”的,第二座房子是“虚”的。这座被认为是“实”的房子,其所表现出来的现状,说明了这一点:传统的管理理念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重大挑战,企图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强调人们的责任心、主动性,在花费了众多资源以后,收效甚微。被认为是“虚”的第二座房子,其表现出来的现状,却证明了这一点:新的管理理念,适应了人们的精神追求,而这种“适应”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一种文化,一种信仰,起到了用物质刺激起不到的一种作用,这种作用自然包含了文化力的发挥。 因此,我讲的这两座房子的故事,进一步肯定了这么一种客观事实:企业文化是“天”,企业生产是“地”,虚实结合,顶天立地! 此外,我这里所讲的“虚实结合,顶天立地”还包含了一种深刻的哲学关系,即虚与实结合,两者是一种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其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一种相互转化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产品、是钱粮。在此,我再以美国的可口可乐作个实验:把原装可口可乐瓶中的饮料倒进没有任何标识的另外两个瓶子里,再把其中的一瓶饮料交给零售商去卖,另一瓶送与他人,肯定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销售者卖不出去,至少难以卖出去;受赠者拿在手中不会喝,至少不敢喝。反之,再把无标识瓶中的饮料倒进原装可口可乐的瓶里,就又变成了热销品、喜爱品。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可口可乐不只是一种产品、一个商标、一个标识,还代表了一个企业、一种文化。由此可见,文化是能够赚钱的,而且是能够赚大钱的,所以说,文化是钱粮。 关于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定义),国内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统计,多达200余种。罗长海先生在企业文化学一书中,对国内企业文化的界定,筛选出了20种: 1 管理新阶段说 2 总和说 3 同心圆说 4 成果或财富论 5 精神现象说 6 精神财富及其载体说 7 群体意识说 8 共同价值观与思维方式说 9 广义狭义特色说 10 力量统一说 11 适应与指导经济说 12 动政治论 13 调动积极性的手段说14 促进人格发展说 15 部分思想工作加部分社会职能说 16 总体文明状态说 17 五层次说 18 精神财富的生产、分配消费说 19 生产经营机制说 20 五非一是说 国外企业文化学研究众说纷纭,流派各异,其基本学说还有: 1 文化的指标说 2 五因素、四类型说 3 7S管理框架说 4 革新性文化8种品质说 5 学习型组织说 6 16种类型和双层观察说 本人因时间关系,今天只点到为止,不作详说。在此重讲我个人认同的“总和说”,以及“价值理念说”。 所谓“总和说”,即: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企业文化。 所谓“价值理念说”,即: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倡导,并在企业运作的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形式上是属于人的思想范畴。例如: 国家:依法治国(硬性,外在) 以德治国(软性,内在) 企业:制度管理(硬性,外在) 文化约束(软性,内在) 礼治君子,法治小人。 佛在心里,文化在哪里? 思想支配下的某种心态; 各种心态组合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企业运作。 文化就在其中。 企业文化内容上是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 如:等级差别理念拉大分配差距。 大锅饭理念干多干少差不多。 企业文化性质上是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是信奉的理念:束之高阁。 付诸实践的理念:盲目推行。 价值理念:即信奉和倡导,又必须付诸实践。 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行中真正起作用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属性上是属于企业性质的价值理念。 与自然物质相对应的都称文化,广义文化内容广泛丰富。 ? 自然人的价值理念 ? 民族的价值理念 ? 国家的价值理念 ? 政党的价值理念 广义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伦理不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属于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作用上是用于规则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 注重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包装企业,宣传企业,对企业真正发挥作用。如下图: 规则决定心态 心态决定行为 犹如:麻将盯住对家,防着上家,看着下家 桥牌配合得好,以弱胜强;配合得不好,虽强也败 围棋全局观念,不争一池一地;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形成优秀的规则,优秀的规则必然形成优秀的行为。麻将、桥牌、围棋,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参与,就得遵守规则,就必须产生行为。(价值理念说,源自清华大学教授魏杰所著的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一书) 三 企业文化结构 关于企业文化的结构,国内外众说纷纭,大致可划为以下几类: (一)内化结构和外化结构 内化结构企业成员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也就是成员的价值取向,对经营目标、市场竞争、利润和技能等观念的基本看法。 外化结构企业管理行为习惯,包括企业管理方式、企业经营方式,也就是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形式、管理、指挥、经营风格、规章制度、群体人际关系、公共关系、行为习惯等。 (二)三层次结构 即: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 物质层生产经营过程与产品总和,还有包括实体性的文化设施,如带有本企业文化色彩的生产环境、生产经营技巧、图书馆、俱乐部、公园等。 制度层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 精神层企业员工共同的意识活动,包括生产经营哲学、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美学意识、管理思维方式等。 (三)四层次的结构 即:物质层、制度层、行为层、精神层。 物质层产品和各种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 制度层领导体制、组织机构、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行为层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人际关系活动、文体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折射。 精神层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意识形态的总和。 (四)显性和隐性结构 隐性部分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 显性部分以精神的物化产品和精神性行为表现形式的、能由人们直接感受到的内容,包括企业设施、企业形象、企业经营等。 (五)三大要素结构: 即:物质文化要素、行为文化要素、精神文化要素。 物质文化要素企业环境、企业器物、企业标识。 行为文化要素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民主、文化活动、人际关系。 精神文化要素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 (六)板块结构 即:基础部分、主体部分、外在部分。 基础部分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 主体部分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组织、企业制度、企业经营机制。 外在部分企业信誉、企业行为、企业环境、企业形象。 其中:企业行为又有三种划分法: 1 从企业行为指向上分,可分为企业行为、企业社会行为、企业政治行为。 2 从载体上分,可分为企业家行为、企业管理者(层)行为、企业劳模人物行为、企业员工群体行为。 3 从企业行为运作方式上分,可分为企业礼仪和仪式、企业文化活动、企业文化网络。 企业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其中又分组织环境:由企业在基本体制以及用人机制、约束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环境态势。 心理环境:员工对企业环境的反射,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作用。 物质人文环境:生产、生活环境。企业文化讲义篇三:企业文化建设讲义 企业文化建设 孙建杭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市场经济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就是经济规律,同时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也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文化。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经营业绩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企业文化在下一个十年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美约翰P科特(John P. Kotter) 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可能对企业文化进行全面的讨论和研究,主要谈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企业文化,2、企业文化的意义,3、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学科企业文化学的兴起,至多不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它之所以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根本原因是由于它给企业注入的生命活力,以及它给企业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企业文化成了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 在论及企业文化概念、范围问题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文化的涵义。 1、文化的涵义 “文化”(Culture)一词,牛津现代辞典的解释是: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借训练与经验促成的身心的发展、锻炼、修养。或曰人类社会智力发展的证据、文明,如艺术、科学等。“文化”一词最早指培养、种植、栽培或耕种,以后引申出文雅、修养、高尚的含义。 2、企业文化的涵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学和文化学的边缘学科。企业学包括企业经济学、企业政治学、企业法学、企业社会学、企业经营学、企业管理学、企业哲学、企业伦理学等。文化学包括按行业划分的商业文化学、服饰文化学、饮食文化学等,按性质划分的民俗文化学、民族文化学、经济文化学、法律文化学、环境文化学,等等。 按照研究对象的范围,人们把现代全部科学划分为九大门类,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军事科学、艺术科学、数学科学和系统科学。企业文化从属于社会科学,但又与思维科学、行为科学等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 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 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 3、企业文化的结构 要全面了解企业文化的涵义,除了概念之外,还需要对企业文化的内在结构作进一步的了解。 (1)企业文化的物质层 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也叫企业的物质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是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它们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 a、现代意义的产品 现代产品的整体概念是由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形体产品)和扩大产品(附加产品)三个基本层次组成。 核心产品,是指产品的实质层,它为顾客提供最基本的效用和利益。 形式产品,是指产品的形式层,是目标市场消费者对某一需求的特定满足形式。如质量水平、产品特色、款式、包装和品牌等。 扩大产品,是指产品的扩展层,即产品的各种附加利益的总和。如提供产品的安装、维修、送货、技术培训等。扩大产品给顾客带来的附加利益,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如服务等。 b、企业环境和企业容貌企业容貌是企业文化的象征,是体现企业个性化的标志。它包括企业的名称、企业象征物和企业空间结构等。 在企业识别要素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名称。“名不正则言不顺”,它不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符号,而且体现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俗话说,“不怕生坏命,只怕取错名”。 例1 日本三菱企业的象征物由三个菱形组成,这个标志蕴含了三菱形“人和”的 企业观念,并表达出企业内部所孕育的朝气。(P168) 例2 从20世纪50年代的“东京造纸工业”到“Sony”(索尼)。(P247-248) Sonic Sonny Sony 例3 香港汤水店“阿二靓汤”。四个字价值2000万港币,每个字500万港币。(P248) 例4 “三九胃泰”、“凤凰”、“永久”自行车和厂名不统一。 c、企业生产环境 企业生产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情绪。如色彩调节、音乐等等。美国硅谷的环境就非常优美。 d、技术、设备的现代化与文明程度 企业文化的形成取决于企业内外的多种因素,其中企业外部的技术环境、企业内部的技术条件、企业员工的文化技术水平对企业文化的塑造有重要影响。 (2)企业文化的行为层 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又称为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a、企业家行为 企业家一词最早见于16世纪的法文(Enter prene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