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使令动词句及使动用法.doc_第1页
文言文使令动词句及使动用法.doc_第2页
文言文使令动词句及使动用法.doc_第3页
文言文使令动词句及使动用法.doc_第4页
文言文使令动词句及使动用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使令动词句及致动述宾短语目 录:一、使令动词句1、使令动词的构造 12、意使和致使 4二、致动述宾短语1、使动述宾短语 52、意动述宾短语 7一、使令动词句使令动词句(以下简称“使令句”)是由使令动词构成的句子,常用的使令动词是“使”,其次是“令”。“使”、“令”等词在这种句子中并不表述具体的行为、活动,只是表示其后的行为、变化等是使动的,而非自动的注意:这是使令动词的真正作用,即表示其后的行为、变化等是使动的,而非自动的。使令句与动词的使动用法都是表示使动,但是有一点很不同:使动用法通常只是使用单个的动词,所以由使动用法构成的使动句结构通常都比较简单;而使令句中的动词性词语通常都比较复杂,由它构成的使动句可以比较复杂-注意:使动用法,与使动句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构成的不同,前者构成简单,而后者构成复杂。即:前者为单个动词,而后者为动词性词语。关于使令动词句,我们谈两个问题:1)使令动词句的构造,2)意使和致使。1、使令动词句的构造1)为了说明使令动词句的构造,先来谈谈基本动词“使”、“令”和使令动词“使”、“令”的区别注意:这里所讲的是使令动词句中的“使”和“令”与其为基本动词时的主要区别。同时,“使”、“令”作为基本动词时,与充当使令动词时,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之后直接带体词性词语,而后者之后直接带动词性词语。注意1:“使”、“令”可以是基本动词。作为基本动词,“使”常表示“役使”、“任用”、“派遣”等意义;“令”常表示“命令”,它们常带体词性宾语,是及物行为动词。例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操鞭使人,则役万夫。 (使人:役使他人)(如果他拿着鞭子指挥,就能驱使上万的人去救火。)本例中“使”的基本动词表示“役使”的意思。孟子公孙丑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使能:任用能人)(尊重有德行的人,作用有才能的人,优异杰出的人都有职位。)本例中“使”的基本动词表示“任用”的意思。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伯有将强使之。 (使之:派遣他)(伯有要强派他去)本例中“使”的基本动词表示“派遣”的意思。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齐桓公将立管仲,令群臣曰:“寡人将立管仲为父。”(齐桓公想要给管仲“仲父”的称号,命令群臣说:“我要立管仲为仲父。”)本例中“令”的基本动词表示“命令”的意思。注意1:“使”还可以是不及物行为动词,意思是“出使”,可以带处所宾语和处所补语。例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苏代为齐使燕。本例中“使”是不及物行为动词,可以带处所宾语“燕”,构成述宾短语。战国策燕策一:苏代为齐使于燕。本例中“使”是不及物行为动词,可以带处所补语“于燕”,构成述补短语。注意2:使令动词“使”与不及物动词“使”的区别比较大,一般不会混同。人们有时把使令动词“使”、“令”与及物动词“使”、“令”混同在一起,其实它们并不相同。使令动词“使”、“令”不带体词性词语做宾语,只带主谓性宾语,也没有什么很具体的意思,也就是说不表述什么具体的行为、活动,只是表示其后的行为、变化等是使动的,而非自动的。注意:由此可见,使令句中的“使”、“令”没有具体的意思,也不表示具体的行为、活动,唯一的作用是,表示其后行为、活动是使动的,而非自动。所以只带主谓性宾语,不带体词性词语。这点与使令动词本身的基本用法是不同的。先来看“使”:吕氏春秋执一:吴起曰:“治四境之内,成训教,变习俗,使君臣有义,父子有序,子与我孰贤”(吴起说;“治理全国,完成教化,改变习俗,使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次序,您跟我比哪一个强些?”)本例中的动词“使”是使令动词,完全不能理解为动词“使”的“役使”等基本意义。只能理解为,由于前面的“成训教,变习俗”才致使“君臣有义,父子有序”这种结果的出现。同时,这里的“使”并不是带“君臣”、“父子”做宾语;如果一定要这样切分,那么“使君臣”和“使父子”在本句中就会变成为不可理解的结构。这里只能分析为:“使”带复句形式的主谓短语“君臣有义,父子有序”做宾语。韩非子扬权:为人君者,数数(shu): 屡次:例如: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披其木,毋使林枝扶疏扶疏:叶枝茂盛的样子。(作为君主,要经常象修剪树林那样削割臣下的势力,不要让臣下的势力如枝叶繁茂。)本例中的使令动词“使”,同样不能用“使”的基本动词义来解释,与上例类似。注意3:为了说明这一点,再来看用“使”的四个例句: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是会也,晋侯召王召王:召请周天子。,以诸侯见“以诸侯见”状中短语,以宾短语作偕从状语,“以”可译为:率领。施事主语“晋侯”支配“以”的宾语“诸侯”一起完成述语“见”的行为。,且使王狩狩: 打猎,冬天打猎叫狩。(这次温地会盟,晋文公召请周襄王前来,率领诸侯朝见,并让周天子打猎。)本例中晋侯与王之间,不会有“役使”之类的关系,动词“使”只是告诉听话的人:小主语“王”实现其后的行为,不是完全主动的,而是由于大主语“晋侯”造成的。即构成使令句的“使”不同于基本动词的“使”,这个“使”不带体词性宾语,而是带其后的主谓短语“王狩”做宾语。左传文公十六年:夫人将使公田田: 古通“畋”打猎。孟诸孟诸:即孟诸泽,宋国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而杀之。(襄公夫人打算让宋昭公到孟诸打猎而乘机杀死他)本例中襄夫人与宋昭公之间,不会有“役使”之类的关系,动词“使”只是告诉听话的人:小主语“宋昭公”实现其后的行为,不是完全主动的,而是由于大主语“襄夫人”造成的。即构成使令句的“使”不同于基本动词的“使”,这个“使”不带体词性宾语,而是带其后的主谓短语“公田”做宾语。左传昭公十三年:观从观从:人名,又称子玉,楚国大夫。使子干子干:人名,即公子比,楚国宗室、食。(观从让子干吃饭)本例中的“观从”与“子干”之间,不会有“役使”之类的关系,动词“使”只是告诉听话的人,小主语“子干”实现其后的行为,不是完全主动的,而是由于大主语“观从”造成的。即构成使令句的“使”不同于基本动词的“使”,这个“使”不带体词性宾语,而是带其后的主谓短语“子干食”做宾语。左传哀公十一年:孔文子使疾出其妻。(孔文子让太叔疾休弃了他的妻子。)本例中的“孔文子”与“疾”之间,没有“役使”之类的关系,动词“使”只是告诉听话的人,小主语“疾”实现其后的行为,不完全是主动的,而是由于大主语“孔文子”造成的。即:构成使令句的“使”不同于基本动词的“使”,这个“使”不带体词性宾语,而是带其后的主谓短语“疾出其妻”做宾语。注意3:使令动词的“令”与基本动词“令”的区别更明显注意:当使令动词中的“令”退离基本动词的意思后,其义不再是“命令”,而是“使”或“让”或“派”等使令意义。例如:老子十二章: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口爽:口舌失去辨味的能力。例如: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王弼注:“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嘈杂的声音,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本例中的“五音”不会去命令“人耳聋”,而只能是致使人有耳聋的结果。如果把这个“令”分析为“令人”,在本句中也是不可以理解的。而“令”所带的宾语“人耳聋”,只能分析为主谓性宾语。“五味令人口爽”与前面类似。墨子备城门为闺门闺门:城上小门。例如:墨子备城门:“大城丈五为闺门。”两扇,令各可以自闭。(做小门的两扇门,使各自可以开一扇闭一扇)本例中的“闺门两扇”不会去命令“各可以自闭”,而只能致使闺门有自闭的结果。如果把这个“令”分析为“令门”,在本句中是无法理解的。而“令”所带的宾语“各可以自闭”,只能分析为主谓性宾语。正是因为使令动词“使”、“令”都不带体词性宾语注意:使令动词自带主谓性宾语,而不带体词性宾语。,所以也就不能把它们分析为递系句(或兼语句)。基本动词“令”倒是可以构成递系句,关于这个问题,请参看第八章第四节紧缩复句。2)使令动词句中“使”、“令”的后面常用主谓短语做宾语,当使令动词句中小主语所表示的人物在上文出现过时,“使”、“令”的后面,小主语一般都不再出现,而是取无主句的形式注意:这里是使令动词句的区别:即:一是动词“使”和“令”后均带主谓短语作宾语;二是主谓短语的主语在前面出现过,小主语就不再出现,主短谓语形式可变为无主句形式。例如:左传闵公二年:郑人恶民高克,使帅师次次: 临时驻扎和住宿。于河上。(郑君讨厌高克,派他率领军队住在黄河岸边。)本例中“高克”是动词“使”后所带宾语中的小主语,由于在前分句中“高克”已经出现,所以“使”后省略不再出现。战国策赵策四: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贱息:谦称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舒棋,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以: 表示结果,可译为:用来,来。卫王宫。”(左师公说:“我的儿子舒棋,年龄最小,不成器。可是老臣已经衰老了,心里很疼爱他。希望能让他作一名宫中卫士,来保卫王宫。”)本例中的“舒棋”是动词“令”后所带宾语中的小主语,由于在前分句中“舒棋”已经出现,所以“令”后省略不再出现。注意1:有时,这种句子可以用“之”作小主语。这样的例句很少见,在我们所用的六部书中,共有十几例。例如:孟子滕文公下: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王所:古代帝王休息安寝的处所。或帝王的行宫。(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里)本例中“使”所带宾语是主谓短语,其主语用“之”替代作小主语。墨子备突:用车两轮,以木束之,涂其上维置维置:系置,用绳系轮悬于门上。突门突门:在城内凿的暗门。内,使度门广狭,令之入门中四五尺。(将两个车轮捆在木上,外面涂上泥巴,用绳系轮置于门上,计算门的宽容,让轮悬于门中四、五尺之处。)本例中“令”所带宾语是主谓短语,其主语用“之”替代作小主语。注意2:如果受使者是不能或不必确指的人,主谓短语也常取无主句的形式。例如:左传成公二年:齐侯使请战。(齐顷公派人请战)本例中的受使者是不能确指的人,“使”的宾语用无主句的形式。左传僖公五年: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以杀太子申生之故”:以宾短语作工具状语。其中:“杀太子申生之故”是定中短语作介词“以”的宾语。而“以杀太子申生之故来告”是无主句。(晋侯派人报告杀太子申生的原因。)本例中的受使者是不必确指的人,“使”的宾语“以杀太子申生之故来告”,是无主句的形式。注意3:有时这种小主语也可以用“人”来表示。例如:孟子公孙丑下:王使人问疾。( 齐王派人来问候孟子的病)本例中“使”后的宾语中,名词“人”是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但这里的“人”是泛指,而非确指。庄子说剑: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以千金奉庄子”:以宾短语作工具状语。(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本例中“使”后的宾语中,名词“人”是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但这里的“人”是泛指,而非确指。2、意使和致使1)意使在包含使令动词的句子中,由于主使者的授意,受使者独立地去完成某种行为,便构成意使。意使通常要同时符合下述两个条件。首先注意:这里所讲的第一个条件是,意使句的大小主语必须由有生名词充当。,由主使者须向受使者授意,所以使令句的大主语和小主语通常由有生名词充当,而不可以由无生名词或谓词性词语充当。其次注意:这里所讲的第二个条件是:意使句所带的主谓短语中的动词,是行为动词和能带宾语的状态动词。注意:这也是施事主语句的构成特点。见“致动句”,由于受使者是接受主使者的意图去完成某个行为,所以这种行为通常由行为动词或带宾语的状态动词表示,并且这种行为是受使者可以并同意去独立完成的。意使句只能由“使”构成。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宋人使门尹般如门尹般:春秋时宋国大夫。如: 到、去、往。晋师告急。(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中报告危急情况。)本例中的大、小主语“宋人”、“门尹般”都是有生名词,其中大主语是主使者,而小主语是受使者。动词“如”、“告”都是行为动词。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救赵。(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去救赵国)本例中的大、小主语“魏王”、“晋鄙”都是有生名词,其中大主语是主使者,而小主语是受使者。动词“将”、“救”是行为动词。注意:在使令动词句中,“使”最常构成意使句,占使令动词句的80%以上。2)致使由于主使者的活动或影响,使受使者具有某种状态或活动,便构成致使。致使句可以用“使”,也可以用“令”。通常只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便可成其为致使句。注意1:致使句要符合的条件一:主使者并非人或国家,而是由无生名词表示的物,或是某种行为、变化。例如。老子十一章:五色令人目盲。本例中的大主语是“五色”是物,而并非是人或国家,为无生名词。使动词“令”表示致使。左传昭公十一年:郑庄公城栎而寘寘(zh): 安排、安置、放置。子元焉注意:“城栎而寘子元”:连谓短语作谓语。,使昭公不立。(郑庄公在栎地筑城而安置子元,让昭公不能立为国君)本例中的大主语是主谓短语“郑庄公城栎而寘子元焉”,使动词“使”表示致使。注意2:致使句要符合的条件二:受使者是由无生名词表示的物,而不是人或国家。韩非子扬权: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本例中的小主语“木枝”即受使者是无生名词表示的物,而不是人或国家。虽然大主语是有生名词“人君”,但仍符合致使句的条件之一。墨子备穴:满炉而盖之,毋令气出。本例中的小主语“气”即受使者是无生名词表示的物,而不是人或国家。注意3:致使句要符合的条件三:受使者所涉及的变化、活动,是受使者不能独立完成或是不同意去完成的。荀子富国:岁虽凶败凶败:荒歉,年成不好。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每年即使遇到旱涝灾害的光景,让百姓没有冻饿的灾难,这是圣君贤臣的事情。)本例中虽然小主语“百姓”是有生名词,但“无冻馁之中患”是百姓不能单独完成的,符合条件三,为致使句。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注意:这里的两个“而”: 你们的君弃而封守封守:封疆和守备。,跋涉山川,蒙犯蒙犯:蒙受,冒着。指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朝露。(一定要让你们的国君丢弃你们的封疆和守备,跋山涉水,冒着霜露。)本例中“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朝露”是小主语“君”不愿去完成的事,也构成致使句。二、致动述宾短语致动述宾可以分为使动和意动两类。1、使动述宾短语使动述宾常用动词、形容词构成,此外数词、名词有时也能构成这种短语。1)动词使动述宾 (其难点是如果区分和判定动词的属性)状态动词、准自动动词常构成使动述宾,此外少数及物动词也能构成这种短语。注意1:状态动词通常只带使动宾语,所以它们最常构成使动述宾注意:这里讲清楚了动词使动述宾短语的组成原因及条件是:动词是状态动词。这是因为状态动词是不及的动词,通常只能带使动宾语。例如:孟子尽心下: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立于天下的中央,使天下的百姓安定。)本例中的状态动词“定”,与加的定中短语构成使动述宾短语。左传僖公三十年:焉用亡郑以陪邻?亡:状态动词,可以用使动法。以: 表结果或目的。可译为:来、用来。陪:通“倍”(怎么能用使郑国灭亡的方法来强大邻国呢?)本例中的状态动词“亡”,与加的名词构成使动述宾短语。注意2:准自动居止动词、运动动词、不及物情态动词、不及物人事动词都常构成使动述宾准自动动词、不及物情态动词、不及物人事动词,都是不及物动词。例如:(准自动动词属于不及物动词中,具有及物动词属性的不及物动词。通常这种不及物动词能带使动宾语。准自动居止动词有:舍、馆、栖、浮、迁、居、处、立(站立)、坐、战、斗、田、军、游、寝、止、造(到)、死、起等。准自动运动动词有:来、往、趋、进、退、聘、飞、上、下、走、驰、去、登、奔、出、入、归、反(返)、还、涉、济、逃、至等。)(另外,不及物情态动词有:惧、惮、说(悦)、喜、忧、耻、怒、惑等;不及物人事动词有:盟、会、搏、降、朝、见(谒见)、虐、顺(顺从)、从、贰(背离)、聘(问候)、畔(叛)等。)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军注意:“使人止晋鄙军”是使令动词句,其后带主谓性宾语,使令动词可译为:派、让、使。晋鄙:战国时期魏因国将领。(魏王很害怕,派人让晋鄙停止进军)本例中的居止动词“止”与加的主谓短语构成使动述宾短语。左传成公三年: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使动用法,即:晋人使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归于楚连尹襄老:春秋时楚庄王时期的大将,连尹是官名,楚国主射之官。,以以: 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求知罃知罃:字子羽,亦称荀罃,是晋大夫荀息的后裔,晋悼公时中军帅。(晋国军队将楚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归还楚国,用来换取知罃)本例中的准自动运动动词“归”与加定中短语构成使动述宾短语。左传昭公二十年:无极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费无极说:“伍奢的儿子很有才能,如果在吴国,一定会使楚国忧虑。)本例中的不及物情态动词“忧”与加有生名词构成使动述宾短语。战国策齐策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朝诸侯”。使动用法,即:“使诸侯朝”。(齐桓公称霸天下,使诸侯朝拜。)本例中的不及物人事动词“朝”与加有生名词构成使动述宾短语。注意3:及物动词中的生活动词,及某些介于及物和不及物之间的及物动词也可以构成使动述宾。从语义上看,这些可以构成使动的及物动词一般是些未成年人就可以完成的基础生活行为。这样的动词常用的有:饮、食、衣、枕、观、视、见、从等。例如: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太史敫女奇法章状貌,以为非桓人,怜而常窃衣食之“衣食之”,使动用法,即“使之衣食”(太史的女儿感到法章的相貌不凡,认为他不是平常之人,怜爱他因而常偷送他一些衣食。)本命中的生活动动词“衣食”,与加的他称代词构成使动述宾短语。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注意:“止子路宿”,其中:“止子路”是使动述宾短语,即“使子路止”。止:停留、逗留。“止子路宿”构成连谓短语,是主语承前省的省略句。,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见其二子”,使动用法,即:“使其二子见”。(于是老人便留下子路住宿,杀鸡做饭款待他食用,还介绍自己的两个儿子见了子路。)本例中的生活动词“见”,与加点的其字短语构成使动述宾短语。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从百馀骑”,使动用法,即“使百馀骑从”。而“从百馀骑来见项王”也是连谓短语。(第二天清早,沛公带着一百多名待从人马来见项王。)本例中的生活动词“从”,与加的数量短语构成使动述宾短语。2)形容词使动述宾形容词的性质与状态动词接近,它们也常构成使动句。例如:国语齐语: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诸侯之归己”是之字短语,作主语“桓公”的宾语。,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齐桓公知道诸候都归向自己,所以让诸候减少礼物而注重礼节)本例中形容词“轻”、“重”构成使动用法。荀子儒效: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儒者在朝内做官就会使政治美善)本例中形容词“美”构成使动用法。史记李斯列传:贫者富之,贱者贵之。(贫穷的人使他富裕,卑贱的人使他高贵。)本例中形容词“富”、“贵”构成使动用法。3)其他使动述宾注意1:数词与形容词的性质接近,所以有时也能构成使动句,例如: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己百之”的使动用法为“己使之百”;人十能之,己千之注意:“百之”、“千之”是典型的基数词作谓语。而“一能”、“十能”则是典型的基数词作状语。(别人学做一遍就会了,我就学做一百遍;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