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典名著教学之初见.doc_第1页
小学古典名著教学之初见.doc_第2页
小学古典名著教学之初见.doc_第3页
小学古典名著教学之初见.doc_第4页
小学古典名著教学之初见.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古典名著课文教学之初探内容摘要:古典名著的教学让学生吸收祖国的语言文化遗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首先让学生充分读透文本,其次教师要寻找语言与人文的结合点,发掘语言魅力,最后要求教师有整体观、全局观。如此,方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感受语言魅力。关键词:充分阅读 语言魅力 整体全局观前不久,我刚刚执教了三打白骨精一课,这是根据古典名著西游记节选改编的。上完之后,想了许久。我们这儿的教材版本到现在已都改为苏教版,苏教版高年级教材中陆续出现了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负荆请罪和三打白骨精这些根据古典名著选编或改编得课文,结合人教版教材中的草船借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等文,经典名著所占课文的比重越来越大。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让学生吸收祖国的语言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如何教学这样的名著课文,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探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和见解。第一、 要以读为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有教师认为在名著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把著作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品质分析清楚,深入探究人物的精神,所以分析讲解就成了主要教学手段,这样建立的人物形象仅仅是一些词语的叠加,是零碎的,不完整的,不可能流入学生的心里。读,就是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读,对名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一种能把文本语言转化为画面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学生拥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文本的人物形象才能鲜活起来,学生才能真正进入人物内心。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古典名著语言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写,曲折动人的情节,极具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吸引学生。同时,古典名著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是因为它的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在教学中尽可能还原名著原来的味道。在上林冲棒打洪教头这课时,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洪教头和林冲之间的对话,模仿两人说话时的语气,并让学生提出建议,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他们之间的对话,从这两个人的对话中你看出了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狂妄、傲慢、无耻)分别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神态、语言、动作)林冲是个怎样的人?(谦虚、有礼、忍让)分别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语言:不敢,不敢)当然,不能只让学生读,教师要参与,要引导,引领学生真正读懂人物形象,读出喜怒哀乐。我在执教三打白骨精文时,从文本中找出重点,重点放在白骨精的“三变”和孙悟空的“三打”上,从“三变”体会出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从“三打”体会出孙悟空的坚定、勇敢和机智,以及唐僧的善良、迂腐。教学中,先让学生读课文,画出分别描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交流时,先让学生读出描写白骨精的句子,再对话:师:自言自语是怎么说?生:自己跟自己说话。师:自己跟自己说,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生:不胜欢喜让学生用这种情感再读白骨精的话,之后师生对话:师:白骨精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村姑?生:美貌的村姑师:看到美貌你想到了哪些词?生:美丽、漂亮、眉目清秀师:可这美丽下面藏得是生:恶再让学生把感受带入文中读,读完之后,继续交流。师:“径直”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到什么?生:不走其他路,直接走。生:目标明确生:恨不得马上把唐僧抓走。师:所以说,这里的白骨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总结:诡计多端。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悟出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学完第一打之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学习方法:读课文画句子品词语悟性格,然后出示表格(见下一页表格)人 物情 节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第一打村姑奸诈举起当头就打勇敢连忙扯住、责怪善良第二打第三打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二打”、“第三打”,学生不仅学得起劲,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师生进行交流总结,课文对这三个人物描写具体、形象,学完了课文,学生在浓浓的兴趣中,自然地把课文读了好几遍了。此时我并没结束学习而是用小黑板出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三句话,让学生联系课题读一读,比较这三打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学生很自然地把握了课文内容,甚至对某些反复朗读的句子都能轻而易举地背出来,课堂结束时,学生已经基本会复述课文了。精读课文之后,我作了如下表述:白骨精有意作恶,所以,变一次,就打一次,变两次,就打两次,变三次,就打三次。悟空就是要把这里的恶打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孙悟空的正义感和有恶必除、除恶不尽的坚定思想,也间接体会到取经任务的不易。最后出示练习二中关于孙悟空的12个词语,进一步深化孙悟空的形象,也为今后积累练习二中的词语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第二、 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找语言与人文的结合点,发掘语言魅力。教学中思想感悟以语言学习为基础,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习得语言。在语言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人文修养,使语言与精神共同发展。古典名著中人文精神的开掘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落实,人文精神的感悟以语言的发展为依托。比如草船借箭一文,许多教师教学时,可能觉得其故事情节虽来自三国演义,但其语言是不经典的。如果我们细读文本就会发现这样一句话“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前两天完全可以不写或只用简单的文字带过,课文为何却偏偏要这样写呢?可引导学生推敲:“这部分有多余的话吗?如果是你,你准备怎么说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前两天?并且要每天分开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在语言上看似没有什么特色的课文,教师如果能抓住最不起眼的文字,巧妙设计,就能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嚼出语言的味道,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第三、 名著教学要求教师有整体观、全局观。如果教师能深入研究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准确解读原著,密切联系原著,无疑对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但是,因为有些教师自身对名著的阅读积累很少,视野狭隘,或者缺乏整体把握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只关注了名著片段本身,很少考虑片段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的人文感悟是局限的,片面的。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语文姓语,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改编的片段,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名著,激发学习阅读名著的兴趣,打开古典名著阅读之窗。特级教师李振村先生曾指出:“名著进入教材,它的任务绝对不是简单的学字、学句,改编后的课文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它是一个诱饵,是一个引子,或若说是一个缝隙,要让学生通过这条缝隙,看到一个光亮的世界,进而去读原著。”在教学三顾茅庐一文中,我导入后质疑:刘备前两次拜访为何没有见着诸葛亮?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好奇心,结束时悬疑,进一步增加学生阅读原著的动力:那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是否真的如鱼得水,实现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呢?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三国演义。这样的安排,无疑推动了学生去阅读原著。选文的学习就是抛砖引玉,由其引出相关名著的介绍,包括名著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作者及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和故事,让学生透过一枝出墙的红杏,窥见满园盎然春意。虽然,原著语言有很多生字,对小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阅读障碍,有了阅读障碍,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可推荐少儿版的。古典名著课文的教学因人而异,每位语文教师都会有不同的教法,但我们应该把握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向,课堂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使之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