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质量分析(1).doc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质量分析(1).doc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质量分析(1).doc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质量分析(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三年级数学考试质量分析一、命题评价:(一)以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为依据,遵循合格水平测试的特点和要求。恰当把握所考查知识点的目标层次,力求为基层教学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二)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考查,适当关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套试题仍按631的难中易比例命制,力求做到通过测试,了解各类学生真实学习状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三)严格按照双向细目表命题。命题之前,先根据课程标准和考查内容制订双向细目表,并以此为依据,合理确定试卷结构和各部分知识所占的权重。试题的考查点覆盖教材的各个单元,分值确定与每单元教材的课时百分比吻合,力求做到考查点全面、准确、恰当,突出重点,体现难点。(四)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本次测试,每套试题有70%以上的题目源于教材,或是教材试题原型的重现,或是对教材试题稍加改编组成新题,且基础题和中等题目都占总分值的90%,有利于激发中下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中下等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10%相对较难的试题,一方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学优生更加发奋进取,向更高目标迈进。二、成绩统计及分析:表一: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分数段100分9099.58089.57079.56069.560分以下人数01:39:813:66:610:12百分比02.6:8.323.1:22.233.3:16.715.4:16.725.6:33.3表二:各调研学校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标准差情况。总分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标准差2641::230267.73:63.9625.64:30.5674.36:66.6714.13:17.51由表中可以看出: 成绩方面。从整体看,在六道测试题,有2道得分率在90%以上,有5道得分率在80%90%之间,整体情况良好。 (2)从各部分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卷面干净,口算计算掌握较好。问题方面。(1)基本概念不清。对知识的理解不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空间观念的培养不到位。四、经验和成绩:(一)领导关注课堂、聚集课堂是我们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基础。近一年来,各级领导关注教学、关注课堂的力度不断加大,质量意识、效率意识不断增强,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心校和学校校长也积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积极参与课堂达标评优活动,带头响应局的号召上优质课,把学校工作的重心切实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二)课堂达标评优活动、课标细化分解等各项教研活动的开展,为道德课堂的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合理优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四)一些经验和做法,也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坚持进行课前3分钟口算,力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坚持进行拓展练习,提高数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坚持进行培优补差,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五、问题和不足:(一)教学过程督查力度不够。对教材缺乏深入细致的钻研和理解,课堂低效现象大量存在;不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学缺乏针对性;对后进生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或干脆不管,从小学开始,就造成学生知识学习的负积累,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二)课堂教学目标虚化。教学目标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落实不到课堂上。对学习目标缺乏细致的研究和理解,不理解写出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如何体现,如何评价,如何落实,如何反馈,导致教学目标成了教案上的一种摆设。(三)质量分析不到位。考后分析是诊断教学问题,制订改进策略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分析不重视、不到位、表面化、应付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够真正发挥考试的诊断、评价、激励、促进作用。(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重视不够。从卷面可以看出,书写了草、解题马虎、审题不细、缺乏验算等现象依然存在,尽管每次质量分析都讲,但落实力度不够。(五)对学生的实际操作重视不够。学生的测量、作图等几何知识丢分严重。(六)教学方式陈旧,效果不佳。课堂上“一言堂”的现象仍然普遍,学生不能有效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对知识缺乏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灵活运用能力欠佳。(七)对教材中的易混易错点比较不够,分析不透。学生理解不到位,造成解题失误的现象大题存在。六、改进措施(一)做实做细课标细化解读工作,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打造道德课堂的本质是打造高效课堂,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就是课标的细化分解。只有做实做细课标的细化分解工作,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课堂的各个环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努力转变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已烂熟于心,对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也日渐了解,关键是在课堂上我们没有真正落实,或者落实了只是形似而神不似。我们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真正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内涵和作用,掌握它们的实施办法,并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质参与,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弄懂计算法则的操作步骤,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过程,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小学是学生各种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直接的奠基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重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题习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