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 专题一 特别说明 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 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具体来说 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 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 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 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 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 对于士而言 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一 分封制与宗法制比较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 它们互为表里 相互依存 1 2009年广东卷 封建社会 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王位继承制度B 分封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D 郡县制度 解析 本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 封建社会 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再结合图中 封建论 的字样 材料中的 封建 是 分封建制 封邦建国 的意思 因此文章的主题是分封制度 所以选B 答案 B 1 2009年天津卷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解析 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 在这一制度下 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 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 答案 C 2 2009年江苏调研 美籍华人 史学家唐德刚在 晚清七十年 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 发自商鞅 极盛于始皇 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 转型 的主要表现是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在夏朝 故排除A 行省制代替郡国制的表述本身有误 排除C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的表述本身有误 排除D 故选B 答案 B 2 2009年淄博检测 有论者称 虽说是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但秦王朝却以其浑厚刚强的气魄 开创了其后持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国家方方面面的基本模式 下列各项中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 实行男耕女织经营方式 B 开创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C 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D 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 解析 从秦朝开始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实行这一政治制度 答案 C 1 2009年江苏启东中学期末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 秦朝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 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 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 制度 包括 察举制度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A B C D 解析 秦朝确立的是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察举制度是汉武帝实行的选官制度 答案 B 特别说明 君主专制 和 中央集权 是两个概念 二者不能完全对等 君主专制 是指一种决策方式 指君主独自掌握政权 中央集权 则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与地方分权相对应 专制主义不论何时都应否定 但中央集权制我们应实事求是地评价 2009年江苏卷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 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解析 此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 门下省掌封驳审议 中书 门下通过的诏敕 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 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 相互牵制和监督 故C正确 答案 C 2 2009年浙江卷 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 地方结构示意图 请根据留存信息 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 州 县三级 与题干图片相符合 另外 由图片中的 知州 通判 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B 方法点拨 列表巧记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 3 2009年广东卷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 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 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 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隋代实行内史 门下 尚书三省制 C 唐代决策 审议 执行权分离 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 明初废除宰相 清初 军国政事 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解析 A B C三个选项都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D选项的前半部分 明初废除丞相 也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后半部分 清初 军国政事 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例外 答案 D 一 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比较 1 汉武帝设刺史 宋太祖设置通判 这些举措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 对地方官的监察 B 分割地方权力 C 发挥文官作用 D 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解析 汉武帝为郡国长官而专门设立刺史 成为地方的专职监察官员 宋太祖在州郡长官下设通判 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故A正确 答案 A 二 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和评价 三要素 皇帝制度的确立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整套的官僚体系 1 突出特征 皇权至高无上 主要表现在皇位世袭和皇帝总揽国家的政治 经济 司法和军事等一切大权 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2 内部矛盾 一是中央内部矛盾 即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 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2 2009年广东卷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汉武帝时建立 中朝 决策机构 废除了秦以来的 三公九卿 制 B 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 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 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 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 明太祖时废除丞相 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解析 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 原来的 三公九卿 退居外朝 而不是被废除 宋朝时设立枢密院和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军事权和财权 元朝时设枢密院和宣政院 分别管理军事和宗教事务 明太祖时废除丞相 设立 殿阁大学士 为顾问 没有决策权 答案 C 2 2009年上海卷 在宋代的官员中 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 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 军功爵制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 解析 军功爵制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期实行的 察举制实行于汉朝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在宋朝日臻完善 答案 D 特别说明 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清政府当政 统治腐败 战前不做认真的准备 战争中妥协退让 中国近代落后于世界潮流 同侵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 中国的经济 军事装备处于劣势 资本主义国家在侵华问题上的关系以勾结为主 中国人民面临共同侵略 专题二 1 2010年天津调考 上海县竹枝词 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 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 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中法马尾海战 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 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三十年间 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 筹建海防 建立新式海军 但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 全军覆没 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 但是只是福建水师覆没 三支海军尚余大半 与题中 总归虚牝掷金黄 不吻合 故选C 答案 C 2 2009年广东模拟 初高中衔接教育期间 一中学为高一学生制定了一份有关历史的调查问卷 银烛鏖诗罢 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 夜夜梦台湾 台湾 丘逢甲 往事 要求回答诗人 夜夜梦台湾 的不平等条约 如果你收到这份问卷并填写此项时 你应该选择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解析 马关条约 此题容易把几个条约混淆起来 而 马关条约 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受到台湾军民强烈反抗 作者参与了反割台斗争满怀悲愤 答案 C 1 2009年惠州二模 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 罪己诏 称 今兹议约 不侵吾主权 不割吾土地 念列邦之见谅 疾愚暴之无知 事后追思 惭愤交集 文中的 议约 是指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 不割吾土地 结合条约内容可知 辛丑条约 其余三项都割让领土 答案 D 抗日战争的特点 1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包括了全国各阶级 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 既是反法西斯战争 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 两个战场 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 两个战场互相配合 相互依存 贯穿始终 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 4 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 以弱胜强 使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 持久性 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 结束最晚的战场 2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 整个华北地区 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 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 都成了战场 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 交通线和封锁网 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 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 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 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解析 从材料中 华北 一百团人 可以判断此战役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依此判断 可排除A D 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战役 排除B 答案 C 2 2009年汕头二模 1941年后 中国陆续派出10万人的远征军入缅作战 沉重打击了日军 下图为中国入缅远征军所获战利品 日军关防大印印案 以上图文材料可以印证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征军入缅作战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盟军欧洲战场的对德作战 远征军入缅作战体现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民族精神 A B C D 解析 以上四个方面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答案 D 近代史上日本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不同结局及原因 比较两次战争的相同点 1 不同结局 中国近代史上 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即1894 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和1937 1945年的全面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 原因 1 战争领导不同 甲午战争时 清政府腐败无能 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 抗日战争中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携手抗日 2 民众力量不同 甲午战争中 清政府压制民众的反抗热情 抗战时期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行全民族抗战 3 战略战术 甲午战争中 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 消极应战的方针 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抗日战争中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 最后赢得胜利 4 国际环境 甲午战争时 西方列强偏袒日本 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 抗日战争时期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中国抗战得到了苏 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2 2009年广东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立了 A 总统制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D 责任内阁制 解析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为了防止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专权 在学习美国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的同时 规定 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 国务员 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 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答案 D 专题三 2009年徐州三调 2003年12月 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 民主性 的贡献有 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A B C D 解析 表述有错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没有结束封建制度 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的是新文化运动 故 错误 答案 D 2 2009年深圳二调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合作 这两次合作分别是为了 A 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中华民国 B 建立中华民国 反帝反封建 C 反帝反封建 抗击日本侵略 D 抗击日本侵略 完成祖国统一 解析 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商业大厦租赁合同
- 2025借款合同成立的认定及责任承担
- 2025【合同范本】电子产品供应合同范本
- 2025物业租赁合同书样本
- 2024秋七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6 Around town Unit 3 Language in use说课稿 (新版)外研版
- 2025水泥购销合同范本
- Module 7 Unit 3 说课稿 海南省海口市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
- 2.3.2气体摩尔体积(讲义)-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同步教学教学设计+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电池厂后勤保障管理制度
- 2025个体土地交易合同
- 2025年全国青少年全国禁毒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云南学法减分题库及答案
-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4的分解与组合》课件
- 江苏省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
-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考试题(含答案)
- 文旅公司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公立医院行业发展监测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GJB3243A-2021电子元器件表面安装要求
- 2025年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土耳其语三级笔译试卷
- 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中的应用
- 2025内蒙古民族大学招聘管理助理、教学助理5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