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科的课程美学.ppt_第1页
高中美术科的课程美学.ppt_第2页
高中美术科的课程美学.ppt_第3页
高中美术科的课程美学.ppt_第4页
高中美术科的课程美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美術科的課程美學 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呂燕卿教授 一 課程美學 課程美學是以研究美的本質 藝術一般原理 審美關係 感性與愉美對象及價值的哲學觀來建構課程 課程美學之應用 課程美學也是一種運用美學批評與鑑賞的方法研究群體社會生活的經驗和過程 課程美學就是運用美學的特質已感知創造的方式特別適合放在教育的應用上 二 台灣社會發展中文化 台灣社會發展中文化佔著重要的因素 人們常受社會文化的制約 文化進歩和社會的進步是相對而且互動的 文化會隨著時代的變動轉型 文化所代表的意義不再只是單一的呈現 隨著時間的累積和科技的發達 交通工具的便利 文化轉型的實際情況變成 大眾文化 工業文化 科技文化三階段的發展 當下文化觀著重群體和群體之間文化的互通 尊重其他群體的文化及保存並以自身的文化為驕傲 藝術教育的典範 paradigm 模式必須去面對社會的改變 尤其面對大眾文化的遍佈 同時藝術教育面臨多元文化的衝擊 藝術教育改革因應而生 現在的藝術教育就是從以往的藝術教育而進步出來的成果 反而藝術教學的演進歷程更符合 典範變遷 ParadigmShifts 模式 Efland ed 1996 三 高中美術科的課程實施 規劃理念學科內涵與特色高中新課程與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教材的評鑑與選用實例討論問題與對策 規劃理念 1 高中美術階段 秉持 學科 學生 及 社會 需求的理念2 延伸國中 藝術與人文 的學習 3 預期學生能使用廣泛的題材 象徵 以及有意義的視覺影像 並更成熟的反應與表現其感覺與情緒 持續擴展其鑑賞評析的能力4 在創造與解讀作品的過程中 促進個人的心智發展並營造社會福祉 5 學生能力標準基於創作與審美領域的學習與成長 強調培育學生的思考 創作 傳達 推理和探究的能力6 在創作其作品時 能了解不同媒材 風格 形式 技術和過程的交互影響 7 再審視作品時 能使用明確的語彙 來表達有關美術與文化的複雜關係與思想能評價美術與文化產品的特質及其特定的時空脈絡 能理解美術及其他學科間的關係 8 能以觀賞者 創作者 和參與者的身分反省人類從事與參與美術相關活動的本質能夠連接美術與現代生活的情況 廣博而深刻的了解其生活中視覺世界的意義和重要性 9 當學生更為優秀流暢以視覺影像口語和撰寫形式表達時 並展現其創造與審美的能力 10 教材綱要提供必要熟悉的重要思想 觀念 議題 知識和技能 學生必須學習各種不同類型作品的觀念和語匯 以及探究的方法 11 舉凡民俗藝術 繪畫 雕塑 設計 建築 以至於影片 電視 網路 以及生活中的種種視覺影像等任何可以用來幫助學生達到課程綱要中所蘊含的藝術教育目標 均屬於美術課程教學的範疇 學科內涵與特色目標 一 總目標二 分段目標第一階段目標第二階段目標第三階段目標第四階段目標 一 總目標 一 培養瞭解美術的意義 功能與價值及其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二 培養創作表現的想像 創造及鑑賞的知能 三 培育終身愛好美術的興趣 提升人文素養與生活品質 四 培養美感 尊重與鑑賞的情操 提升生命的品質與境界 第一階段目標 培養瞭解美術與文化的意義 結構與功能 培育創作表現與鑑賞的基本能力 第二階段目標 培養體驗美術與生活文化的關係 探索多樣媒材 增廣鑑賞的範圍 加強創作表現與鑑賞的能力 培養體驗美術與生活文化的關係 探索多樣媒材 增廣鑑賞的範圍 加強創作表現與鑑賞的能力 培養體驗美術與生活文化的關係 探索多樣媒材 增廣鑑賞的範圍 加強創作表現與鑑賞的能力 第三階段目標 培養深入認識並尊重各國 各族群的美術與文化 熟悉特定媒材並能有獨創的見解 增進創作表現與鑑賞的能力 第四階段目標 培養多面向理解美術與文化 美術與其他領域間的關係 綜合運用多種媒材進行專題研究與表現 提升創作表現與鑑賞的能力 93年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與84年課程標準總綱之差異比較 高中新課程與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 以藝術本質為核心 目標能力為導向之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課程內涵結構圖 藝術 與 人文 並列之省思1 人文 不該將所有的期望放在 藝術 身上 期待藝術作品能夠實踐 人文 的關懷 而是該反過來思考 因為有了個人的人文關懷 才有了個人的藝術 因為有了具影響力的作品 才激起了人們的人文關懷 謝鴻均 2002 我們從藝術的表現面向裡 可以發現的是 藝術原來是包羅萬象 且充滿活力 冒險性的 透過藝術的傳達 來認識這個世界 來發掘自我 關心週遭 唯有主動對於世界萬事萬物有了深切的關懷 才會激起屬於個人風格的藝術表現活動 過去的台灣藝術教育太過於重視 手 的操作與表現 而忽略了藝術教育應該注意的 心 智 知覺與感情的提煉與陶冶的部分 林曼麗 2000 一般人對於藝術教育的認定 大多停留在 做 一件作品 精熟的 演奏 樂器 畫的很像 就是好畫 一直到表現藝術提倡融入的此時 仍有許多人認為得 排演 一齣戲才算 導致學生所學習的是片段的 偏狹的藝術創作與思考歷程 而非自發的關懷者 無法進一步運用審美的眼光來探求世界萬事萬物 難以窺見藝術活動乃是人類文化的精粹 並具備仁民愛物的情操 其實這些都是藝術教育的重點和內涵 齊聚了人文的本質之後 方能發揮藝術教育工具的功能 王彥喦 2004 21 人文的面向與文化關係其實是非常複雜而廣泛的 AkbarAhmed描述透過新聞媒體越來越世俗化 去中心化 和普遍地傳播人文的多面向 亦透過歷史的瓦解和媒體文化本土化 文化差異變得極其重要 藝術 與 人文 並列之省思7 社會和文化上的認同 我們所接觸到的文化將會透過此時間和空間距離觀念的扭曲和混淆接觸來影響我們 就像其他文化的知識影響我們一般 比較他人與自己的文化 有可能是對他文化最大的誤解 Chalmers F G 1992 Efland A Freedman K Stuhr P 1996 教材的評鑑與選用第一階段教材 一 創作與過程的體驗 一 二 設計與生活 三 美術概念 四 美術批評 教材的評鑑與選用第一階段創作 1 獨自或與他人合作探索與討論創作的想法 2 理解美術作品的組織 結構和功能 3 使用基本的特定媒材 技法及過程 進行創作 教材的評鑑與選用第一階段鑑賞 1 鑑賞一般美術作品的形式原理 2 瞭解生活中的視覺文化 3 運用適切的口語與文字 陳述對作品的感受 教材的評鑑與選用第二階段教材 一 創作與過程的體驗 二 二 美術基本方法 三 臺灣美術 四 中國美術 教材的評鑑與選用第二階段創作 1 獨自或與他人合作 從自我 社會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發掘創作的主題與想法 2 瞭解不同媒材 技法 形式 風格和創作過程之間的相互關係 3 運用特定的媒材 技法及過程 創作作品 教材的評鑑與選用第二階段鑑賞 1 瞭解美術與生活文化脈絡的關係 2 認識臺灣與中國美術的時代背景 功能與特質 3 運用適切的口語與文字 表達對作品的思考 教材的評鑑與選用第三階段教材 一 創作與過程的體驗 三 二 當代美術創作議題三 世界美術 四 不同族群的美術 教材的評鑑與選用第三階段創作 1 比較不同作品之媒材 技法 組織及創作過程的觀點 2 獨自或與他人合作進行特定主題的創作 3 應用特定媒材與技法 表達其思想與感情的作品 教材的評鑑與選用第三階段鑑賞 1 探討視覺符號和社會 生活的關係 2 認識不同族群和世界各國美術的時代背景 功能與特質 3 運用適切的口語與撰述 表達評鑑與賞析 教材的評鑑與選用第四階段教材 一 創作與過程的體驗 四 二 美術與其他藝術學科之創作與審美三 跨領域之專題研究四 多面向理解美術與文化的關係 教材的評鑑與選用第四階段創作 1 比較並分析美術和其他藝術學科在創造之媒材 技法和創作過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