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doc_第1页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doc_第2页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喀斯特地貌授课教师:周银锋l 目标导航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解析识别常见地貌,能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能通过形态等识别喀斯特地貌,并能描述不同类型喀斯特地貌的特点。2、结合化学相关知识,领会喀斯特地貌成因。3、提高地理工具制作、实验能力,培育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l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认识石灰岩小实验操作:1、观察岩石的颜色、组成物质2、估算硬度。(参考:指甲的硬度约为22.5,铜钥匙的硬度约为3,铅笔刀的硬度约为55.5,玻璃的硬度约为6。)3、实验:滴几滴白醋(纯度70%最佳),观察到什么?结合化学知识,说明理由?4、推测:岩石与土壤的形成、地貌、地表水与地下水量等之间的关系?观测实验推断、依据给定条件下,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颜色:_硬度:_重量等其他:_土壤:_水文:_其他:_我的疑问: 探究过程形成之:喀斯特地貌及形成1、喀斯特地貌概况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得名于巴尔干半岛的喀斯特高原),是指_岩石(石灰岩等),受含CO2等酸性水体的溶蚀、淀积等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总称。 分布:我国世界上该地貌分布最_国家,几乎每个省区都有分布。我国_地区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集中分布于_等省份。 影响其发育的因素:岩石的_、水的酸碱度与流动性、降水、气温等。 2、识别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典型:_、_、孤峰其他:石芽、石林、溶沟、漏斗、溶蚀洼地等 地下喀斯特地貌:典型:溶洞、_、_、石柱其他:石幔、石堑、坑臼、地下暗河等3、喀斯特地貌与人类 活动:滇行游记活动2:洞穴探险小结 l 课后衍生徐霞客是世界上最早考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人,他把喀斯特地区的山称为“石山”,而把非喀斯特地区的山称为“土山”。读我国广西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属于徐霞客描述的“石山”是A. B. C. D. 2. 游客在此地能欣赏到的景观是A. 怪石林立,突兀峥嵘B. 秋山如醉,冬山如玉C. 千峰万仞,峰峦叠嶂D. 泉水淙淙,悬河飞瀑3. 2011年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中首篇的撰写日期(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喀斯特地貌,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是A. 黄土高原B. 云贵高原C. 内蒙古高原D. 青藏高原石漠化是在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土地逐渐被石头占据,90%的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4.依图判断,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ABC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