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的评价.doc_第1页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的评价.doc_第2页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的评价.doc_第3页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的评价.doc_第4页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的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的评价【摘要】目的评价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为寻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省濉溪县某乡镇外出务工人员408人进行艾滋病同伴教育,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价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宣传画、报刊杂志等途径。干预前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66.3%,干预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15,P0.001)。除艾滋病人或感染者怀孕能传染给婴儿回答正确率外,其他问题回答正确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是否愿意与AIDS/HIV共用劳动工具和你孩子的同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否转校外,其他对AIDS/HIV的态度和行为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干预后拒绝婚前性行为的比例高于干预前(28.60,P0.0351)。结论同伴教育适用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近期效果明显。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接触者追踪; 干预性研究Evaluation of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AIDS peer education among peasant workersZHAO Cunxi, WEN Yufeng, YE Dongqing, JIN Yuelong, LI Yongfeng.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China;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241001, China; Substation of Disease Precaution of Suixi County, Suixi 235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te the shortterm of AIDS peer education among peasant workers, and explor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ling of AIDS. Methods 408 participants were enrolled from Suixi County, Anhui Province, and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in terms of the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the AIDS peer education. Results The peasant workers gained the knowledge of AIDS mainly from the sources including video, TV, propagandistic pictures, newspaper, and magazine. The awareness rate of AIDS/HIV knowledg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peer education (66.3% vs 78.3%,u23.15,P0.05)。文化程度:文盲占4.9;小学16.4;初中占58.3;高中及以上占20.3;未婚133人,占32.6%。1.2 同伴教育者的培训 从安徽医科大学学生中,选取安徽濉溪籍、自愿参与、责任感强、语言表达能力好、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大学生25人作为同伴教育者,并经统一培训,测试、试讲合格。培训内容以艾滋病相关知识为主,兼顾表达训练和人际交流技能、调查技巧等。1.3 方法 采用集中式同伴教育,每班2025人,每班主持人2名,观察员2名。同伴教育内容按事先拟定的内容进行,每班为期2 d,教育前后使用相同问卷分别对该班参训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自填有困难的,由调查员询问后填写。调查问卷参阅有关文献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拟定,主要包括基本人口学情况、艾滋病有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前做了定性调查和问卷预调查,并根据定性调查和预调查的结果对问卷内容进行了修改。调查前对参加现场调查人员进行了统一的培训。知晓率统计为:知晓率人群答对问题的总数/(答题人数×总问题数)。1.4 统计分析 用Epi Date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双重录入并进行逻辑核对。数据的整理及分析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1 艾滋病知识来源 预防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电视广播(77.7)、宣传画(56.9%)、报刊杂志(55.0)和卫生防疫人员(39.2),其他如家庭交流、文艺演出等途径选择的比例较少。男女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来源途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 同伴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变化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同伴教育前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表1)。同伴教育前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66.3%,其中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均高于70,但对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相对偏低,如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只有41.7。同伴教育后,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提高到78.3%,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15,P0.001)。其中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艾滋病人或感染者哺乳能传染给婴儿,和艾滋病人或感染者握手、拥抱,和艾滋病人或感染者共用交通工具,和艾滋病人或感染者一起吃饭,和艾滋病人或感染者一起游泳、洗澡,和艾滋病人或感染者共用毛巾、衣物,咳嗽、打喷嚏传染艾滋病,蚊虫叮咬等途径是否传染艾滋病和同伴教育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表1 同伴教育开展前后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差异比较(略)Table 1 Comparison on the right answer rate of AIDS/HIV knowledgebefore and after peer education among the peasant workers2.3 同伴教育前后对AIDS/HIV的态度和行为比较 同伴教育前后外出务工人员中只有20%左右的人认为自己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之中,大多数人仍觉得这种威胁离他们很遥远,但有超过90%的人愿意主动学习和接受预防艾滋病科学知识,75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值得同情和帮助。同伴教育前后,外出务工人员对AIDS/HIV的态度和行为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其中同意公布AIDS/HIV名单让人们躲避,愿意与AIDS/HIV旅行时共乘同一交通工具,愿意与AIDS/HIV共同进餐,愿意与AIDS/HIV握手,不愿意到AIDS/HIV处买菜或购物项目上的歧视现象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2)。在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上,坚决反对者的比例由23.8%上升到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同伴教育前后外出务工人员对AIDS/HIV的态度和行为比较的差异(略)Table 2 Comparison on the attitude toward the AIDS/HIV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peer education among the peasant workers3 讨论 截止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占报告总数的70.0;艾滋病病人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占报告总数的69.92。近年来,我国深入开展了包括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在内的一系列重大专项防治活动,但在性病和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中,流动人口数量和规模以及该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存在的问题等是重要的促进因素3。农村劳动力大量流进城市,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流动人口易感染艾滋病4。 本次研究发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接受艾滋病知识主要的途径是电视广播(77.7)、宣传画(56.9%)、报刊杂志(55.0)和卫生防疫人员(39.2),其他如家庭交流、同伴教育、文艺演出等途径选择的比例较少。说明目前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特点和文化程度,除大力加强电视广播、宣传画和报刊杂志等传统途径外,应积极拓展其他途径如同伴教育、文艺演出、网络、家庭交流等,既可以推动宣传艾滋病知识,也可以丰富外出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为66.3,与其他调查结果基本一致5,6,但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提出的到2010年底实现全国1549岁人口中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还有差距。而通过同伴教育,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到78.3%,基本达到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中的目标,其中主要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在近期效果观察上,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切实可行。 在同伴教育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涉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歧视的项目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和误解,与其他调查结果基本一致2,7,8。而同伴教育后,正确回答率均有提高。所以,在农村外出务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有利于其态度向正确认识转变,从近期效果上比较,差异显著。 在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上,可以接受和不好说的比例为76.2,可见流动人口中婚前性行为较为普遍,与其他调查结果基本一致9。同伴教育后,可以接受和不好说的比例为69.6,态度上有所转变,但转变程度并没有象其他认识那样显著,可能与该人群在开放的城市经济文化背景影响下,传统的贞操观念正发生着变化,性生活方面的自主权力增高有关。也可能与其正值性活跃时期,远离父母或家庭约束相对减少,以及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有关。 同伴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一种模式,已广泛运用于公共卫生的许多领域,国外经验表明,同伴教育在提高人们预防艾滋病/性病传播知识、态度转变、行为改变方面发挥了十分有效的作用10。所以,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晓率的同时,应结合该人群特点,积极开展针对性的艾滋病同伴教育,在影响其性行为的改变及减少歧视上,强调重点,反复强化,减少艾滋病在农村外出务工人群中的传播。【参考文献】 1汤后林,吕繁. 桥梁人群在艾滋病病毒传播中的作用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28(2):192194.2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卫生部,2007. /n435777/n443716/6399.html3胡连鑫,陈燕燕. 我国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现状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34(1):9698.4田晓波,庞琳,吴尊友. 我国农村地区艾滋病流行因素及健康教育策略 J. 中国健康教育, 2006,22(5):384386.5丁贤彬,张维,卢戎戎,等. 农民工HIVAIDS防制知识、高危行为和感染率调查 J. 疾病控制杂志, 2007,11(2):203205.6金岳龙,姚应水,文育锋,等. 农村艾滋病流行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J. 疾病控制杂志, 2007,11(1):5154.7郭欣,程怡民,李颖,等. 对艾滋病歧视与偏见的研究 J. 中国妇幼保健, 2006,21(23):33003303.8施小明,QIAN H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