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晋那些人(一)嵇康和阮籍(2009-11-27 22:42:31)标签:知识/探索读书随笔嵇康阮籍杂谈 分类: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在这个兵荒马乱、灾连祸结的时代,当时一大批的文人士大夫远离政治,逍遥自在,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从表面上看消极颓废,但实际上却蕴含着对社会、人生和命运的强烈的追求。在这300余年间,在那些文人的身上,不仅留下了许多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还形成了被后世顶礼膜拜的“魏晋风度”。 (嵇康)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集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这就是传说中的“竹林七贤”。嵇康是竹林七贤中的代表人物,他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他因为对于当时权倾朝野的司马氏家族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而招致忌恨。嵇康和山涛本是好朋友,但因山涛结交了司马氏权贵,为嵇康所不齿,他一怒之下与之绝交,并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其浩然正气,为世人仰慕。嵇康是一个非常注重养生的人,他最引以为豪的锻炼方式就是打铁,他曾和向秀在大柳树下打铁,钟会来访的时候,他视而不见,等钟会要走了,他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立即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后来嵇康被司马昭以妖言惑众治罪,随即押赴刑场,临行前,嵇康神态自若,奏一曲广陵散,从容赴死。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阮籍在竹林七贤中是和嵇康齐名的。阮籍很孝顺,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跟人下棋,别人去给他报信的时候,他还仿佛没听见一样,坚持下完棋分出输赢。他下完棋以后,他端过酒杯,饮酒两斗,然后一声号哭,竟然吐了血!在他母亲下葬的时候,他又是喝酒吃肉,饮酒数升,然后就再哭,再就吐血数斗阮籍和嵇康是一类人,性情为人处事,都很相象。他二人可以算是知己好友。阮籍也不满意司马政权,不过没嵇康那么强硬,那么激烈。他为了拒绝司马昭提亲,曾连醉六十日,不与人语。他最后还是向司马氏政权妥协了。所以他得以天年。特别令人感动的一件事是:一位女孩,极有才华又非常美丽,不幸还没有出嫁就死了。阮籍根本不认识这家的任何人,也不认识这个女孩,听到消息后却莽撞赶去吊唁,在灵堂里大哭一场,把满心的哀悼倾诉完了才离开。阮籍不会装假,他哭得那样真诚,没有其他任何理由,只为美丽,只为青春,只为生命。 阮籍嗜酒如命,他听说步兵校尉府中有几百桶酒,就毛遂自荐去当步兵校尉,官不在高,有酒则灵。在饮酒上,阮家的后人也不甘示弱,有一次,阮家饮酒聚会,他们嫌酒杯太小,就用大缸盛酒,大家围坐一起肆意畅饮,恰好一群猪走过来,把嘴也伸入缸中喝起来,猪走后,阮家人照饮不误。 (阮籍) 阮籍志气豪放,人性不羁,爱憎分明,但是他们一生总是处在矛盾和苦闷之中。他常常叹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他言语癫狂,行止放浪。阮籍经常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木车上载着酒,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地向前行驶。泥路高低不平,木车颠簸着,酒坛摇晃着,他的双手则抖抖索索地握着缰绳。突然马停了,他定睛一看,路走到了尽头。真地没路了?他哑着嗓子自问,眼泪已夺眶而出。后来声声抽泣变成了号啕大哭,哭够了,持缰驱车向后转,另外找路继续行走,走着走着也到尽头了,他又大哭。走一路哭一路,荒郊野地没有谁会听见他哭,他只哭给自己听。 唐代诗人李白对阮籍的这种潇洒劲头钦佩万分,曾写诗赞道: “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 判竹十余日, 一朝化风清”。魏晋那些人(二)酒仙刘伶(2009-11-29 23:48:24)标签:读书随笔知识/探索人文/历史娱乐休闲刘伶杂谈 分类:历史刘伶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书中记载他身长六尺,不仅人矮小,而且容貌极其丑陋。如果以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刘伶是个十足的酒精依赖者,是病态的。但在他生活的时代,没有人这样认为,他的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因为大喝特喝而喝出一世英名。刘伶年轻时也做过几天芝麻官,还被请去咨询治国安邦的大计,结果满脑子“无为而治”的刘伶却说,这世界本来没什么要紧的事情,都是好事者管来管去把这个世界管坏了。当权者听了这话岂能不恼火,马上就把他打发回家了。被罢了官的刘伶于是经常乘鹿车,手里抱着一壶酒,命仆人提着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见。 我们也许听说过刘伶大醉三年的故事。传说有一天刘伶出洛阳城往南,来到杜康开的酒店门前,只见门上写着这样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一看当然不服气,心想:店主人也太孤陋寡闻了,他不先打听一下我刘伶的酒量,竟敢夸此海口。刘伶憋着气进了酒店,杜康便端出酒来。刘伶喝了一杯还要喝,杜康就劝他不要再喝,可他不依。直到三杯酒下肚,刘伶才一路摇摇晃晃往家走去。 刘伶一到家就一醉不醒,他的老婆以为他死了,就安葬了他。 三年之后,杜康上门来找刘伶讨酒钱,刘伶的老婆十分恼火,说:“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家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你还来要酒钱,我还找你要人呢!”杜康忙说:“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他们来到埋葬刘伶的地方,挖开坟墓,打开棺材一看,只见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如生前一样。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刘伶醒来!”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睁开了眼,嘴里还说道:“好酒!好酒!”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跟镇上的人吵架,对方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身体,那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头。”对方听了,笑了起来,终于把拳头放了下来。 有一次,他的酒病又发作得很厉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着把剩余的酒洒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要他戒酒。刘伶回答说:“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没法戒酒的,必须在神明前发誓,才能戒得掉。就烦你准备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为真,听从了他的吩咐。于是刘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来祷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取过酒肉,结果可想而知,他又醉得一塌糊涂了。 刘伶是个醉鬼,他的思想接近庄子。因沈湎于酒中,终日醉醺醺,无视礼仪,任性胡为。他经常在家脱光衣服赤裸身体饮酒。按西方人的说法,那是“行为艺术。”有一次,有人来到他家,笑话他不雅。刘伶却有自己的观点:“我把天地当成了房子,把房子当成了裤子,你今天怎么跑到我的裤裆里来啦?”说罢刘伶就哈哈大笑,继续伴着美酒进行着表演。 他的那篇传世之作酒德颂完全是酒精泡出来的。酒德颂大意是说,有所谓大人先生者,他将宇宙看成是自己的家,把天当帐幕,把地当席子,以太阳为门,以月亮为窗,一万年只不过是转瞬而已。他在酒德颂中对于礼法之士表现出不屑,尽是一片揶揄嘲笑。短短的一篇酒德颂竟然代表了他的思想成就,在文学史上实属罕见。活在污浊的乱世,却又无力挽救当时的社会,刘伶只好放浪形骸,借酒避世。世人皆醒我独醉。和刘伶同一时代的许多文人皆因太聪明太清醒而招来杀身之祸,不得善终。这也算是刘伶因酒得福吧。魏晋那些人(三)王猛扪虱谈天下(2009-12-08 23:07:27)标签:读书随笔娱乐休闲知识/探索杂谈 分类:历史话说晋朝的大司马桓温率军北伐驻军灞上,有一天,军营前来了一个穿着破旧的读书人,要求见桓温。桓温当时正想招揽人,就高兴地接见了他。 这个读书人就是王猛,从小家里很贫困,靠卖畚箕过活。但是他挺喜欢读书,学问渊博。虽然他出身低微,别人瞧不起他,他却毫不在乎。有人曾经请他在前秦的官府里做小官吏,他也不愿去。后来索性隐居起来。这次听到桓温打进关中,特地到灞上求见桓温。 桓温想试试王猛的学识才能,请王猛谈谈当今天下形势。王猛把南北双方的政治军事形势分析得一清二楚,见解精辟,桓温听了不禁暗暗佩服。 这王猛一面谈论天下大事,一面把手伸进衣襟里摸虱子(文言是“扪虱”)。桓温左右的兵士们见了,差一点笑出来。但是王猛却旁若无人,照样跟桓温谈得头头是道。 桓温问王猛:“这次我带了大军,这次我奉命率兵征战,为百姓除害。但是为什么我来到这里,地方上的豪杰都不来见我呢?” 王猛淡淡一笑说:“您千里征战,深入敌人腹地。但是长安近在眼前,您却不渡过灞水。大家不知道您心思,因此不愿来见您。” 王猛这一番话正说中了桓温的心事。原来桓温北伐,主要是想在东晋朝廷树立他的威信,获得政治筹码。他驻军灞上,不急于攻下长安,正是想保存他的实力。 王猛的一番话说得桓温无话可答。他也看出王猛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因此他退兵回去时,他邀请王猛一起南下,并许以高官。但是王猛知道东晋王朝的内部矛盾很大,拒绝了桓温的邀请,又回去隐居了。但是这样一来,这个摸虱子谈天下的读书人却出了名。 后来,苻坚当上了前秦的皇帝。他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广揽人才,于是他派人把王猛请了来,两个人一见如故,王猛成为他最亲信的大臣,一年里被提升五次,位高权重。那时候,王猛才三十六岁。前秦的老臣见到苻坚这样信任王猛,心中不服。有个老资格大臣樊世,经常责骂王猛,有一次甚至樊世当着苻坚的面,要想打王猛。苻坚就把他办了死罪。从此以后,朝中的大臣再不敢说王猛的坏话。 王猛受苻坚的信任,帮助苻坚镇压豪强,整顿朝政。王猛兼任京兆尹的时候,太后的弟弟、光禄大夫强德酗酒闹事,强抢人家财物和妇女。王猛一到任,就逮捕了强德,一面派人报告苻坚。未等到苻坚前来赦免,王猛早已把强德处决了。后来长安的权门豪强,皇亲国戚,被处死判刑免官的竟有二十多人。朝廷官员大为震惊,坏人也不敢胡作非为了。苻坚赞叹说:“我现在才懂得国家应该有法制。” 过了十几年,前秦在苻坚和王猛的治理下,国力越来越强大,先后灭了几个小国,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 后来王猛得了重病。临终时苻坚去探望他。王猛交代苻坚今后千万不要去进攻晋国,而要灭掉身后的鲜卑族和羌人,以免后患。可是后来苻坚没有听从王猛的忠告,率兵攻晋,终于兵败淝水,前秦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也因而留下了“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扪虱谈天下,魏晋的这些文人实在是可笑又可爱,但是他们对当时天下时势的敏锐的判断力,不得不令人佩服。魏晋那些人(四)桓温的感叹(2009-12-10 22:20:06)标签:读书随笔娱乐休闲魏晋风度人文/历史杂谈 分类:历史桓温在东晋可是了不得的人物。他是桓彝之子,是将门之后。据说他出生时就不寻常,朝中的大臣温峤看过他以后说:“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听到啼声后说:“真英物也!”。桓温长大后娶了晋明帝之女为妻,从此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他三次带兵北伐,战功赫赫,后来官至大司马,长期执掌东晋朝政。 桓温不仅会打仗和治理国家,他也是一个会清谈的主儿,他的几句感慨的话,至今仍广为流传。 第一句感叹是“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这句话是有是有典故的:西汉时期有叫王阳的人被任命为益州刺史,当时巴蜀之地,开化未久,王阳见蜀道险恶,超出自己的想象,就上书朝廷,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冒险为由,辞官而回。之后朝廷派了个叫王尊的人代替他入蜀,王尊路过王阳当初停驻之处,就对人说“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后来当桓温率兵沿长江逆流而上,去讨伐蕞尔小国成汉,经过三峡时,见绝壁天悬,惊涛拍岸,忍不住发出一声喟叹:“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 忠孝不能两全,这句话从此成了那些整日忙于大事而无暇为长辈尽孝的人最好的藉口。 第二句感叹是:“男子汉大丈夫不留芳千古,便遗臭万年。” 桓温因战功卓著,权倾朝野,可谓风光无限。但长期掌握大权,他渐渐有了不臣之志,一次,他抚枕而叹:“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他几次率兵北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树立自己在朝中的威信。为自己夺取皇位增加筹码,但他看到朝中士族中反对他的势力很大,不敢轻易动手。最后一次他率兵进攻前燕,被切断粮草供应惨败而归。他的兵权也由其弟桓冲接掌。不久桓温病死,终年六十二岁。他没能当上皇帝,没能够让自己流芳百世。倒是他的这句感叹的话成了后世许多枭雄的口头禅。第三次北伐时,桓温率领大军途经数十年前的旧地金城,见自己当年种的柳树均已达十围,忍不住攀执着柳树的枝条,感慨落泪,说出了更加著名的第三句话:“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木尚且禁不住时间这把风刀霜剑的磨损,何况是人呢?这真是让人掉泪的一句,比罗大佑的“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不知要高明多少。南朝诗人庾信作枯树赋,就曾引此典来抒故园之思:“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据说毛泽东晚年就常常诵读的就是枯树赋。大概是觉得老之将至,手握大权,不能享受千秋万代,十分遗憾!所以将这两句话念来叨去,和秦始皇作梦都要长命百岁的心态应该是一样的。毛泽东,可以打败国民党,可以让数亿人向自己高呼“万岁”,但是他打不过时间,真的,谁又能斗得过时间呢?无论是树,还是人。魏晋那些人(五)王羲之坦腹东床(2009-12-15 00:02:33)标签:读书随笔人文/历史魏晋风度娱乐休闲王羲之杂谈 分类:历史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他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多少的书家终生临摹此帖,却不能领会其精华。其实那俊秀飘逸的字体,来源于他做人的洒脱。 说起王羲之人人尽知,可要是说起他的岳父郗鉴来,恐怕知道的人不多。其实在当时,郗鉴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的名声可比王羲之大多了。郗鉴年少时家境孤苦贫寒,但他聪慧好学,博览群书,躬耕吟咏,加上他贤达的人品德性,后来屡受朝廷重用。先后被诏为龙骧将军兼兖州刺史;后又升为东骑大将军,督都徐、兖、青三州军事;再后来又加封他为太尉。在当时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王导,就数他这武官太尉了。有着显赫地位。 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即是才女,又是貌如天仙。被郗鉴视为掌上明珠。女儿的婚姻,一直成为郗鉴的心头之事,割舍不下。恰在此时,媒人上门说亲,对方正是大名鼎鼎的宰相王导。郗鉴与王家门当户对,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王家儿子、侄子众多,个个才貌俱佳,所以双方商定好了在王家选婿。王羲之当时20岁,是王导的侄子。一天,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家去挑选女婿。王家子弟听说太尉家要来提亲,纷纷精心打扮,个个正襟危坐,希望桃花运能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来人看到王家子弟一个个十分拘谨,非常失望。后来他来到一厢房,看到一个青年在东床上敞开衣服,露出肚皮,表情漠然,正在睡觉,好像没有听说过选婿一事一样,十分奇怪。他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鉴,郗鉴听了,不禁拍手赞叹道:“这个坦腹东床的青年就是我要找的佳婿。” 于是便把女儿嫁给了王羲之。因为这个典故,人们以后就把“东床坦腹”、“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这郗鉴也真是个“老狐狸”,有一副好眼光,他一眼相中的女婿,后来竟成了大名鼎鼎的书法家。从这则逸事上可以看出,王羲之年轻时就洒脱旷达,不为小事戚戚于怀,这就是他的书法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潇洒神态的原因之一。 (王羲之故居) 潇洒是无牵无挂,无拘无束,是一种气度。那些为名利而终日忙碌的人永远不知道什么叫潇洒。他们“既得之,后患失之,既失之,又患得之,”永远徘徊在得与失的漩涡之中。在如今的商业社会中,魏晋人的潇洒的情怀不更是值得我们去效仿的?。魏晋那些人(六)潘安和卫玠(2009-12-15 23:58:09)标签:读书随笔人文/历史魏晋风度潘安卫玠杂谈 分类:历史前几年,荧屏上兴起一股选秀类的节目,什么“我型我show”、什么“好男儿”,这些选手不管真功夫如何,首先在外型上必须吸引观众的眼球。有人据此宣称中国已经进入男色时代。其实翻开中国历史,在一千多年前的魏晋,中国已进入“型男时代”。 人们现在常用“貌若潘安”来形容俊美的男子。西晋时的潘安可以说是俊男的代言人。潘安到底有多漂亮,史书上用这样的三个字来描绘他“美、姿、仪。”他面如凝脂,身长玉立,外加玲珑的小嘴,细长的双眼,看起来就是一个出水芙蓉般的清纯玉女。据说当时俊美的潘安迷倒了一大片女“粉丝”,他每次出门,总有许多的女人追逐在他的车后,并将新鲜的水果投掷给他,以表达爱慕之情,以致他每次出去都能够满载而归。这也就成了“ 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而当时的文人张载和左思羡慕潘安,也学着他的样子出行,但因为他两相貌丑陋,引得妇女和儿童向他们掷石子、吐唾沫,弄得他两狼狈而归。这让潘安的名声更大了。 潘安长得美,又有才华,也算得上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他的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作了三首有名的悼亡诗来怀念妻子。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很坎坷的,最终以悲剧结尾。他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以皇后贾南风为首的贾氏集团。因而搅入了废黜太子的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神志不清的太子,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潘安虽不是主谋,但他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后来发生了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他抓了潘安,并判了他一个灭门三族,可怜这位天下第一美男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度混乱的一个时期,但同时却是个美男如玉的年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卫玠,也是一位大帅哥。史书记载,卫玠如“花一般娇,粉一般嫩,”皮肤白皙如玉。他常坐在白羊车上到洛阳的街上游玩,远远望去,恰似白玉雕的塑像,街上行人纷纷赞叹:“谁家璧人!”因此史书常以“卫璧人”称之。卫玠不仅人长得美,还是一位清谈名士和辩论的高手。就连当时最负盛名的清谈高手王澄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卫玠 的画像) 人们现在经常会说某人帅得要命,可卫玠确确实实是因为帅而送了命。卫玠之死在现代人看来就像是一个笑话。由于他每次出门都会“观者如墙堵”,造成交通瘫痪,所以后来他的父亲就禁止儿子出门。后来世道大乱,卫玠随母亲衣冠南渡,一路上颠沛流离,好容易到了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那里的人们听说卫玠来了,争相观看,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其轰动效果是现在任何一个明星都无法比拟的。当白衣飘飘的卫玠步行下船,岸上欢呼声、呐喊声、尖叫声不断飘入耳中;所有的目光都在投向他。索要签名的,送上鲜花的,要求合影的,赶来采访的,不断向他涌来,挤得他举步艰难。卫玠本来就体质孱弱多病,加上一路上颠沛流离,这一下又被众多的人围观。劳累过度,回家后就一病不起,竟然非常蓝颜薄命地驾鹤西归去了,享年只有27岁。 从此,“看杀卫玠”便成了一个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典故。虽然那时人们的审美观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是阴柔和病态的,但卫玠的名字,也就这样被载入了晋书,并流传了一千多年。卫玠短暂的人生甚至还未闪烁出光辉,就在众人狂热的目光中湮灭,只留下一个匪夷所思的神话。说到这里,我想起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首很愤青的诗。“中原罹遇五胡乱,卫玠渡江寸步难。山河破碎故国远,莫用看杀做笑谈。”这首诗也算是对这位因帅而死的青春偶像中肯的评价吧。魏晋那些人(七)率性的皇帝(2009-12-22 00:18:54)标签:读书随笔人文/历史魏晋风度娱乐休闲杂谈 分类:历史魏晋名士不仅潇洒从容,而且幽默风趣,不但平民如此,就连一向严肃刻板的皇上也有率性可爱的一面。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建安风骨,它是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才子组成的。曹丕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他与建安七子的关系非常好,他们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在建安七子中,王粲不仅最有才华,而且非常幽默,他高兴地时候喜欢学驴叫,常常引得大家捧腹大笑。后来王粲病死,曹丕当时为武官中郎将,已经成长为曹操的接班人,他就带当时代众多文人名流一同前往追悼,曹丕是性情中人,不拘泥时流风尚,在葬礼结束时说,各位兄弟们啊,王粲生前特别爱学驴叫,他现在要走了,我们大家就每人学一学驴叫,以他最喜欢听的声音来送送他吧。于是,王粲葬礼上,驴叫声响一片! 一个皇帝竟然学起驴叫,未免粗俗和滑稽,但这说明曹丕与建安七才子的特别感情,也表现了曹丕随和、幽默的一面。这在封建社会里,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晋元帝司马睿生了儿子,皇上生了儿子当然是件大喜事,满朝的文武大臣前来道贺,皇上高兴,便赏赐群臣,朝中有一个叫殷洪乔的大臣不知是爱拍马屁还是和皇上玩起幽默,对皇上称谢说:“皇上生龙子,确实值得普天同庆,但为臣没有尺寸之功,怎么能受赏赐呢?”听了这话,皇帝不仅没有发怒,反而大笑说:“这种事情,哪能让你有功劳?” 能和皇上开这样的玩笑,那个朝代能有?这既说明当时朝中君臣关系融洽,也说明魏晋时期人们的幽默感和平和的心态。魏晋那些人的豁达大度、幽默风趣有此可见一斑。魏晋那些人(八)石崇王恺斗富(2009-12-31 12:41:13)标签:读书随笔人文/历史魏晋风度娱乐休闲杂谈 分类:历史魏晋时代是一个崇尚奢靡的时代。话说晋武帝统一全国以后,他志得意满,整日过着荒淫的生活,上行下效,朝中的大臣们也效仿他,把摆阔气当做时髦体面的事。 石崇曾经做过荆州刺史,后来又做了散骑常侍,他在荆州做官时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甚至还干过起杀人越货的勾当,因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的钱到底有多少,他自己也说不清。据说有人到石崇家做客时,忽然内急,于是他走进石崇家的厕所,见里面有绛纱大床,装饰非常华丽,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达州市农科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医学装备相关知识培训考核题(含答案)
- 2024年民航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大比武指南试题及答案
- (2025)全国水利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课标考试真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社会工作实务(初级)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4年职业技能:烘焙技术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5年)江西省吉安市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预测试题含答案
- 儿科消化系统知识测试练习题(附答案)
- 标准化安全培训课件
- 学历认证授权委托书样本
- 解除与养父母关系协议书
- 旅游学概论(郭胜 第五版) 课件 第1、2章 旅游学概述、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 道路清扫保洁及垃圾清运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子痫病人的应急处理预案
- 医院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2029年中国月饼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高清版)TDT 1042-2013 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 中科曙光线上测评题答案
- 国家级省级化工园区列表
- 子宫内膜异位症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