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锟与他的光导纤维.doc_第1页
高锟与他的光导纤维.doc_第2页
高锟与他的光导纤维.doc_第3页
高锟与他的光导纤维.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锟与他的光导纤维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表彰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我们在互联网中畅游、欣赏高清晰电视转播节目、与千里之外的友人通话,又或者躺在病床上接受胃镜检查,这些事情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但我们可曾想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高锟发明的“光导纤维”,即“光纤”。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用他的发明为人类连通了信息时代。人们很早就知道,光能够沿着容器中放出的曲线水流传输,也能够在弯曲的玻璃棒中前进。这并非是光直线传输的特性发生了改变,而是因为光的全反射作用,即在特定条件下,光在弯曲的水流或者玻璃棒的内表面中发生了多次全反射,看起来好像光在弯曲前进。进入19世纪以来,人类陆续发明了电报、电话等,长距离的信息交换成为可能。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越来越迫切需要寻找到一种高速、便捷,同时还要兼具制造成本低廉、信号损失很小的长距离信息传递介质。1966年,高锟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描述了长程及高信息量光通信所需绝缘性纤维的结构和材料特性。简单地说,只要解决好玻璃纯度和成分等问题,就能够利用玻璃制作光学纤维,从而高效传输信息。这一设想提出之后,有人称之为匪夷所思,也有人对此大加褒扬。但在争论中,高锟的设想逐步变成现实:利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应用越来越广泛,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光纤通信的革命。如今,利用多股光纤制作而成的光缆已经铺遍全球,成为互联网、全球通信网络等的基石;光纤在医学上也获得了广泛应用,诸如胃镜等内窥镜可以让医生看见患者体内的情况;光纤系统还在工业上获得大量应用,在各类生产制造和机械加工等方面大显身手。光钎不仅有效解决了信息长距离传输的问题,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例如,同样一对线路,光纤的信息传输容量是金属线路的成千上万倍;制作光纤的原料是沙石中含有的石英,而金属线路则需要贵重得多的铜等金属。此外,光纤还具有重量轻、损耗低、保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性能可靠等诸多优点.光导纤维的应用是全球信息化进程的一次革命,构成了支撑我们信息社会的环路系统。这种低损耗性的玻璃纤维推动了诸如互联网等全球宽带通信系统的发展。正如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描述:“光流动在细小如线的玻璃丝中,它携带着各种信息数据传递向每一个方向,文本、音乐、图片和视频,因此能在瞬间传遍全球。”12月10日,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是颁奖现场。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09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华裔科学家高锟(左)颁奖。高锟和两名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乔治史密斯荣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日,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斯德哥尔摩月日电(记者和苗)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颁奖仪式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来自诺贝尔去世的地方意大利圣雷莫的几千朵鲜花将颁奖仪式台衬托得高贵典雅,华裔科学家高锟等获奖者陆续走上领奖台就坐。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斯托尔克首先在颁奖仪式上致辞,欢迎获奖者前来出席颁奖仪式,并赞扬了他们对促进世界科技发展和繁荣世界文学作出的贡献。斯托尔克说,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年,至今已有名获奖者,而今天的诺贝尔奖早已超越诺贝尔遗言中所涵盖的领域,更加关注与现代社会发展及科学医学新难题有关的领域,如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等。在每个诺贝尔奖项评选委员会的代表介绍了获奖者的成就之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每位获奖者颁发了诺贝尔奖证书、金质奖章和奖金。今年每项诺贝尔奖的金额为万瑞典克朗(约合万美元)。荣获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是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森。尽管高锟因健康原因日未能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进行演讲而由夫人黄美芸代替,但他今天亲自出席颁奖仪式,从卡尔十六世国王手中接过了这一殊荣。瑞典王室主要成员、政府领导人及各界人士余人出席了颁奖仪式。月日是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都安排在这一天举行。高锟教授伉俪在展览开幕现场高锟将2009年诺奖奖章赠予香港中文大学“光纤之父”高锟将一生最高荣誉诺贝尔奖永久赠予香港中文大学,并于2月6日偕夫人为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高锟个人成就展”揭幕。同时展出的展品还包括各国政要及学者,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首相布朗、我国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等祝贺高锟获颁诺奖的函件。“高锟属于香港”在会场的一边,放置了大量贺函,其中奥巴马透过白宫发出的信件大赞高锟“你的研究完全改变了世界促进了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我本人为你而感到骄傲,世界欠你一个极大人情”。布朗在贺函中称“我很高兴英国曾为你提供一个通向事业成功的空间,现在让我们为这一伟大的成就庆祝”。万钢的函件则指“中国科技界为之振奋,全球华人为之自豪”,又寄语“中国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必早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高锟在港期间还发表公开信,以自己的奋斗历程鼓励年轻一代勇于求知创新。高锟在公开信中表示,他是属于香港的他在香港就读高中,也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执教鞭、当校长,并在这里退休。在香港生活逾30载的高锟,能与大家分享自己所获的这份殊荣也深感高兴,“但愿他的奋斗经历,能激发年轻人勇于求知探索、永不言弃的精神”。“高锟奖学基金”成立高锟还在公开信中表示,具有开创性的意念和发明是发展知识型经济的必要条件,但这往往是经年累月努力的成果。没有光纤也就没有互联网、电子邮件等创意,但网络世界的发展仍在继续,“我深信在香港不少青年或许也构思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新意念,我们必须对他们多加关注和鼓励,并提供适当空间以助他们发挥所长,使梦想成真”。香港中文大学当日宣布成立“高锟奖学基金”,以奖励杰出的物理或工程学本科生,发掘并资助有志青年学子进一步深造。学校还将于3月14日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