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地理——期末总复习.ppt_第1页
高一年级地理——期末总复习.ppt_第2页
高一年级地理——期末总复习.ppt_第3页
高一年级地理——期末总复习.ppt_第4页
高一年级地理——期末总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地理 期末总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孙玉青 1 1宇宙中的地球 一 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1 宇宙的概念 空间和时间的总称2 特点 A 物质性 天体 概念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类型 恒星 星云 行星 卫星 彗星 流星等分类 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B 运动性 天体系统 概念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层次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二 宇宙中的地球 1 普通性 九大行星中普通的一颗A 分类 结构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巨行星 木星 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B 运动特点 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 2 特殊性 具备生命的条件 A 适宜的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 适宜的温度质量体积适中 适宜的大气地球内部运动 形成水地球昼夜更替 温差小B 稳定的宇宙环境 稳定的太阳辐射安全的运行轨道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互不干扰 1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提供能量1 太阳概况 形态 炽热的气体球成分 氢和氦表面温度 6000K2 太阳辐射 A 概念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源源不断地向四周放射能量B 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高温 高压下的核聚变反应 4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 3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A 维持地表温度 是水 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B 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能源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 耀斑1 太阳大气 从里向外结构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2 太阳活动 指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3 周期 11年 4 主要类型 A 黑子 光球层 强弱标志B 耀斑 色球层 最激烈显示C 日珥 色球层 D 太阳风 日冕 5 对地球的影响 A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B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电磁波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 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甚至中断C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产生 磁暴 现象 使磁针剧烈颤动 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还产生 极光 现象 1 3地球的运动 一 地球自转绕转中心 地轴轨道面 赤道面方向 自西向东 极地上空俯看 北逆南顺周期 1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真正周期 转360 1太阳日 24小时 昼夜交替周期 日常生活所用 速度 包括角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 两极为0 其余均为15 小时线速度 两极为0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替减 读北半球经纬网图 回答 1 地球自转时在春分日 图中甲 乙 丙三地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2 甲 乙 丙 丁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乙 甲 二 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 太阳轨道面 黄道面 黄赤交角 23 26 方向 自西向东 极地上空俯视北逆南顺周期 1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真正周期 转360 1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季节交替周期 日常生活所用 速度 角速度 平均为1 天线速度 平均为30公里 秒近日点快 1月初 远日点慢 7月初 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 23 26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来回移动 即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周期 1回归年 365天5时48分46秒 D 春分3月21日 A 夏至6月22日 B 秋分9月23日 C 冬至12月22日 四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1 成因 地球不发光 不透明 自转2 昼夜分界线 晨昏线 圈 3 表示 太阳高度昼半球 0 夜半球 0 晨昏线 0 4 周期 1太阳日 24小时5 意义 A 人类起居作息的基本单位B 调节地表温度 使白天不至于太热 夜晚不至于太冷 保证生物体生存发展 读 日照图 回答问题 1 请在图中标注M点 其太阳高度角为0度 地方时为8时 2 图中地表C点有一物体沿纬线向D运动 其运动方向向偏移 偏移的根本原因是 3 图中阴影和非阴影半球之间的界线AB为线 图中D点大约再过小时日落 4 图中各点 此时太阳高度小于0 有 等于0 的点有 大于0 的点有 M C G F D E 晨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 B 11 南 C G A F B M D E 二 地球自转 地方时 1 概念 把太阳在上中天定为12点而确定的时间或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2 成因 自转 偏东的地点时刻早3 计算 东早西晚 相差15 相差1小时 相差1 相差4分钟 使用不便 4 时区 全球分为24个时区5 区时 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共用时间6 计算 东早西晚 相差1个时区 相差1小时7 北京时间 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中央经线120 E的地方时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 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 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 判断1 2题 1 甲地的时间为时2 北京时间为日时 甲 A B N 3 7 8 三 地球自转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 原因 地转偏向力2 规律 北半球向右 南半球向左 赤道上不偏3 意义 气流 风向 河流的流动 洋流的流向 导弹发射都受其影响 四 地球公转 昼夜长短 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1 原因 黄赤交角的存在2 规律 A 赤道 全年昼夜等长B 二分日 全球昼夜等长C 北半球夏半年 春分 秋分 太阳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D 北半球冬半年 秋分 春分 太阳直射南半球 北半球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3 计算公式 A 昼 夜 长时数 昼 夜 弧度数 15 B 日出时刻 12 1 2昼长日落时刻 12 1 2昼长 五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 原因 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球形形状2 规律 H 90 I I 90 纬差 A 空间分布 同一时刻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递减二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B 时间变化 同一地点 离太阳直射点纬线越近 就越大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夏至最大 冬至最小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冬至最大 夏至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太阳直射该纬线时最大 北半球冬至日最小 南半球夏至日最小 某地一幢楼 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高相等 则该地纬度是 楼 楼影 太阳 21 34 N或68 26 S 六 地球公转 四季和五带 1 天文四季 A 我国 以24节气中的四立为起点B 欧美 把二分二至作为四季起点2 气候四季 北温带国家 与气候相结合 以3 4 5三个月为春季 类推3 五带的划分 1 界线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 依据 是否有阳光直射现象 极昼极夜现象 3 名称 热带 南北温带 南北寒带 1 4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1 地壳 莫霍界面以上 大陆较厚 大洋较薄 属于岩石圈2 地幔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 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 3 地核 古登堡界面以下 分内核和外核 外核可能为液体 4 地震波 分横波 S波 只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速度较慢 和纵波 P波 可在所有物态物质中传播 速度较快 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1 包括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和岩石圈2 各圈层关系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附 地球内部圈层之间有明显界面 而外部圈层之间相互渗透 无明显界面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 在穿过大气的过程中 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 大部分到达地面 并被地面反射或吸收 47 被地面吸收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后 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大气 这种辐射热交换使大气增温 而且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因此说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 也向外辐射热量 二 热力环流 1 概念 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 而引起的空气环流 这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2 形成原因 地面的冷热 受热 不均 3 分布 理想状态下的地球两极和赤道之间城市和郊区之间陆地和海洋之间山坡和山谷之间4 形成原理 地面受热不均 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运动 同时形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 2 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3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小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方向 垂直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 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1 气压梯度力 风向垂直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2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3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风向斜穿等压线 风向 斜穿等压线 低空风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信风带 东北信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带 上升 下沉 爬升 下沉 极锋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低纬信风带 东南信风 中纬西风带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带 1 2 3 2中纬环流 3高纬环流 1低纬环流 0 30 N 60 N 30 S 60 S 二 气压带和风带 全球实际气压分布状况 北半球 南半球 热力性质差异 陆地面积广大 海陆相间分布 气压带断裂成气压中心 七月 一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切断 大陆增温形成热低压 副热带高压保留在海上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切断 大陆降温形成冷高压 副极地低压保留在海上 热力性质差异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一 锋面系统 锋面 1 锋面及锋面附近天气 2 锋面类型及特点 冷锋 暖锋 气团运动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天气变化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气温高 气压低 晴朗 阴雨 大风 降温 气温降低 气压升高 晴朗 气温低 气压高 晴朗 阴雨天气 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 晴朗 冷锋 暖锋 二 低压 气旋 和高压 反气旋 系统 3 比较气旋与反气旋的特点 低气压 高气压 四周向中心 中心向四周 上升 下沉 阴雨 晴朗 3 锋面气旋 北半球为例 高 低 高压脊 低压槽 低 高压脊线上气流以辐散为主 不易形成锋面 低压槽线上气流以辐合为主 易形成锋面 四 全球气候变化 一 全球气候变化的三个阶段a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b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c近代气候变化 最近一二百年 特点 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二 气候变暖的后果1 海平面上升 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可能被淹没 最明显 2 积温增加 生长期延长 同时干旱加重 3 洪涝 干旱灾害加剧 水资源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更严重 三 对策 1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a减少化石燃料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