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明星记者共度记者节.doc_第1页
和明星记者共度记者节.doc_第2页
和明星记者共度记者节.doc_第3页
和明星记者共度记者节.doc_第4页
和明星记者共度记者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明星记者共度记者节本报讯:2006年11月8日中国第七个记者节。在这个属于中国记者的节日里,重庆时报的明星记者团走进西南政法大学,走进新闻传播学院演播室,和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们一起共度节日。这次来校的明星记者团是由时报副总编石磊、主编助理赵学峰和8位明星记者组成的。赵中颉院长,李隆琼书记,张诗蒂副院长,宋龙华等老师也出席了此次见面会。明星记者见面会于晚上七点开始。六点左右的时候,热情的同学们就已经陆续来到了演播室。只有80个座位的演播室很快座无虚席,没有座位同学则站在或坐在过道上。七点,见面会准时开始。首先,赵中颉院长对明星记者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用幻灯片为大家介绍了时报的概况。赵院长介绍说,时报于2004年8月25日正式发刊,是“贴近市民生活主流的都市报”,以“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为宗旨。这支平均年龄为27岁的年轻队伍为重庆的都市类报纸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最后,赵院长代表全院师生向时报送上了礼物建校50周年纪念银币,石磊副总编接受了礼物,同时也把时报娃娃作为礼物送给了新闻传播学院。接着石磊副总编为大家大略介绍了时报目前的发展状况,然后明星记者们依次登场了。张晓禾,唐国利,邹宇,李媛媛,邬忆,张睿,何钦,罗薛梅8位记者进行了“答同学问”。同学们十分珍惜这次和明星记者面对面的机会,都十分踊跃地向记者们提出了心中的疑问。“从美术学院毕业为何做新闻?”、 “经济新闻怎么做?”,“时报为何以招收年轻人为主?”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地摆在了各位记者面前,其中有的问题十分尖锐,如“各位记者如何看待收红包问题?”、“面对711惨剧,为什么没有作出应有的反应?”。面对难题,8位记者分别耐心详细地作出了解答,让同学们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最后,李书记对时报记者们表示了感谢,并提出了对未来记者们的希望。见面会结束后,一位同学若有所思地说:“原来这就是记者啊!”相关链接:1. 重庆时报前身为现代工人报,2004年8月25日更名为重庆时报,正式出版。2. 人员构成:现有员工3228人,其中编采及管理人员396人,发行基层人员2832人。其中编采人员平均年龄27岁。3. 宗旨和服务范围:以重庆市城镇人群为读者目标,贴近时代发展,贴近百姓生活,正确引导舆论,是及时传递信息,全面服务群众的都市生活类日报。4. 营销理念:做重庆中心工作的推进器;做重庆市民的服务器;做重庆与世界的连接器。(田希) “风采新闻院,魅力记者节”开幕式隆重召开11月8日,在这全国记者欢度节日的日子里,由新闻传播学院05级团总支主办的庆祝记者节系列活动之开幕式“风采新闻院,魅力记者节”-记者第一现场于下午4:30在3208教室正式拉开帷幕。院党委书记李隆琼,03级辅导员,分团委书记宋龙华,05级辅导员戴靳以及嘉宾老师李韧、黎薇参加了此次开幕式,并分别发表了讲话。“在实践中独立思考,充分调动积极性。”开幕式首先由李隆琼书记讲话。她首先对本次活动表示祝贺,指出我们组织活动的意图是告知学生记者节与我们未来职业的关系,告诉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李书记还为我们展示了11月3日新华社来我校招聘毕业生的试题,通过对考题的分析指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重大压力与挑战,告诫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完善自己,如何发展自己,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并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有自己的思考,通过此次活动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开发潜能,多读书,多思考。“发展不足,不断提高”05级辅导员老师戴靳上台便语重心长地指出了此次活动的两点意义:1、通过同学对记者职业的了解提高我们对专业学习的认识,具有现实意义。2、为同学提供展示自己专业风采的机会与平台,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戴老师还指出这样的活动是有必要的,并希望类似的活动在新闻传播学院能够长久开展下去,他真心的感谢此次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并特别表达了对各位老师的谢意。“成为大视野,大智慧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年轻漂亮的黎薇老师显得很谦虚,她以范长江克服万难去大西北采访的事例与大家共勉,指出对记者的四要求:1、有坚定的政治立场2、有必要的职业操守3、具备广博的知识4、记者要成为一个多面手。最后,她以范长江的话激励我们,作为新闻记者要义无返顾地去做,即使死了也不要皮革裹尸,也不要还乡,要具有斗志和激情,发挥自己的专长。黎老师最后希望大家能成为大视野、大智慧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记者没有记者节。” 李韧老师以“我这个冲锋大将被斩落马下,剩下的就是你们前仆后继了”这句幽默的话开始了今天的课题记者第一现场。在他的印象里,记者节并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新闻一天24小时都在发生,每一刻都是记者工作的,即使是重大节日也要奔波在外,记者的生活是平凡的却很劳累,危险系数高,仅次于警察和矿工。他说:“在30年代,一位江苏记者写文章批评当时的时政而被枪杀,从而才有了解放以前的“9.1记者节”,以保障记者的权利。记者节是建立在很多记者的鲜血上,他们为了正义的目标与事业去奋斗,不惧生命危险去争论言论自由与说话的权利。最后,李韧老师以郁达夫在1939年的9.11记者节中的一段话为结尾结束了此次讲座。开幕式虽然只持续了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但老师的讲话指引着我们,告诫着我们,作为记者的我们,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 (金海鸥) 展记者风采 秀新闻魅力记者节系列活动之二 11月12日下午,由我院05级团总支主办的以“风采新闻院,魅力记者节”为主题的记者节系列专题活动进行了第二阶段现场模拟系列的比赛活动。参加本次比赛的七个参赛队分别来自我院04、05、06三个年级,三个年级的同学齐聚4119教室,进行了激烈的竞赛。比赛持续了将近三个半小时,我院王炬、黎薇、贺艳等几位老师到场点评。本阶段的比赛为模拟类的专场比赛,共分为现场模拟、现场解说、模拟职场三个环节,分别考验选手的现场采访能力、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和求职应聘的专业水平能力。参赛选手分别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特点选择比赛的类别,以达到团体能力发挥最优。最后,我院04级的代号为“太阳报”的参赛队以总成绩695的总分获得“最佳团队奖”,04级王慧、高雯获得“最佳现场记者奖”,04级李万玉获得“最佳解说奖”,05级邓顺生获得“最佳应聘记者奖”。04级代号为“太阳报”的代表队堪称为当晚的最大赢家。 (吴钇曈) 正义的欺骗还是欺骗的正义谈记者的诱导式暗访 2001年,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曾播出一期亲历盗墓的暗访节目。记者假扮文物贩子混入西安某地有名的“盗墓村”,以购买“鲜货”(已踩好点,但还埋在地下的文物)为由,用偷拍机纪录了他们亲历盗墓的7天7夜。2005年,印度“今日播报”电视台和一名叫“眼镜蛇邮报网”的网站联合披露了为揭露议会腐败现象他们派出的记者假扮某商协会的“说客”,用现金行贿的办法游说印度国会议员,要求他们在议会上提交对他们有利的质询问题,并偷拍了这些议员受贿的场景。由此便引出了一系列有关记者诱导式暗访的法律问题和道德争议。因为诱导式暗访虽然是为了揭开一些关系公众利益的重大内幕,但同时触及法律的底线,且存在不能回避的道德悖论笔者认为,诱导式犯罪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记者绝不能在当事人无犯意的情况下引诱其犯罪,这既有悖于记者的职业道德,也是法律所不容的。记者仅仅扮演的是一个揭露事实的记录者,应该客观、真实地去报道,而不应该在其中推波助澜,影响事态的发展,更不能去策划和导演。同时,我们也呼吁法律的这块空白可以尽快被填补,让记者的所作所为可以有法可依。而在目前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记者若要采用诱导式暗访,最好是与公安机关配合,才能尽可能的保证自身的安全和事件的真实客观性。到此,似乎我们已经得出了结论。但又有两个新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其一,为什么人们明明知道只有公安机关才有侦查权,却又偏偏去找我们的新闻媒体介入,其中一部分原因自然是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产生的强大社会效果,但背后究竟还隐藏着什么就留给人们去思考了;其二,我们在用功利主义为记者抗辩的时候,在道德层面默认的是有利大于不利即是道德的潜规则。而罗尔斯指出,功利主义原则使正义所保障的权利受制于社会利益的计算也同样是留给人们的难题。事物往往是复杂的。诱导式暗访的存与废也只能留给社会规律去评判。我们只知道,一切能推动社会发展的正义事业必将幸存。 特约撰稿人:孙佩 照原文有部分删减阳光碎片成长如蝉蜕变成蝶,痛苦但仍怀希望 题记罗大佑说:如果一首歌的时间是4分32秒,那么你听这首歌的时候,她至少改变了你4分32秒的生命! 冰心说:是文学教会了我们爱。今天,我终于有了这样闲适的心情,一边听着班德瑞的迷雾森林,然后就着一杯清茶一边重温着血色浪漫里的经典片段。今年的秋天像个娇羞的小情人,若即若离的迟迟不肯撩起她的面纱,那柔和的阳光,鹅黄色的,俏皮地溜进了阳台,在窗帘上留下斜斜的剪影,似乎也要来分享我的安逸,一切都那么的美好,就如同徜徉在爱情海海边,流浪在湛蓝的天空下面 周围仿佛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奔跑着的,行色匆匆的脚步。大一的忙于琳琅满目的活动,大三大四的,有的忙着实习,有的忙着考研,有的忙着找工作而我们这群大二的人就被隔断在不上不下的中间。看着曾经拥有的不再属于我们的大一和将属于我们的大三,对过去有些许的怅惘,对现在有一丝的彷徨,对未来有淡淡的担忧。夹杂着这不浓不淡的思绪,更多的是满怀希冀加快自己前行的步伐。看着QQ上不断被更换的个性签名尽是些忙啊,累啊,加油啊的就知道我的感觉不孤单。没有周末的生活真是糟糕透顶,虽然大学里有很多选择题,但很多时候答案是已经设定的或者千人一面的.很多时候搞不透彻这样做或那样做值不值得?既然做不到独树一帜,也就只好随波逐流。罢了,罢了,谁让自己是俗人一个,无福消受那真正的逍遥和洒脱,亦无法与这个社会的主流背道而驰。 耳朵里飘拂着班德瑞的轻音乐,让身心在轻舞飞扬般的旋律里尽情涤荡和徜徉。多么执著而铿锵的音符啊!它们在反复的跳动间静静地述说着大自然的精神。如诗如梦般,似在展现迷雾中氤氲的大自然的诗情画意,如同仙镜,撩人遐思,唤醒人们被尘世的喧嚣和嘈杂包裹的心灵;如丝如竹般,似在歌颂生命最原始的最本真的优雅和轻逸,激起人们对闲适和安静生活的神往。 就像都粱在血色浪漫里塑造的那一代人一样,经历了叛逆,无奈,迷惘,彷徨,然后是与主流抗争,寻求心灵的自由和解脱,然后是在岁月漫长的磨练和生活痛苦的熔炼中最终走向睿智,并回归了社会主流,亦如开场白里说的:我们这一代人的熔炼过程,就好比是钢筋混泥土一样,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但是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绝不因世界的下流而堕落!音乐轻扬,一会如气势磅礴的瀑布,展现出自然万物勃勃的生机和不屈的奋斗精神;一会而如汩汩叮咚着的山泉,消除身体的疲惫,洗尽心灵的铅华,温润空灵的性情;一会儿如蜿蜒绵长的溪水在涓涓东流中弹奏出轻柔的乐章,让那些匆匆的人儿忘情地放慢脚步,聆听,陶醉。我仿佛触摸到自己一直以来向往的成熟的模样,成熟是什么呢?是那群曾经桀骜不驯的青年人终于退却了棱角与社会熔于一炉?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舍友们都午睡了,她们均匀而又酣畅的呼吸声让我感觉到生命的气息,原来生命的本真就是如此的恬静和安详。合上了爱不释手的书,摘掉耳机,喝下已经泛凉的清茶。起身,左转,轻轻阳光尽情沐浴着我的身体,细细咀嚼回味瞬间前美好的一切。血色浪漫的结局萦回在我的脑海里,钟跃民远游可可西里,依然是过着放荡不羁的冒险而刺激的生活,虽然他是个对感情不负责任的人,但却是一个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的人,因为他向往着去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喜欢游走,不喜欢被束缚,他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当个乞丐也当得别具一格,有滋有味。他是一个在路上的人,一个善于思考着“人”的人,一个绝不因世界的下流而堕落的人。音乐的余味继续在我的心灵里飘飞,那么的空灵,仿佛从珠穆琅玛山巅跨越到希腊的爱情海边,又从爱情海西向来到夏威夷岛,完成了跨越时空的旅程,我的心似乎也跟着豁然开朗起来 黄明会本期话题:在光棍节思考爱情没有南国红豆,亦没有香水玫瑰,11月11日,一个单身贵族的狂欢节日!举杯畅饮,觥筹交错,是精彩着一个人的精彩,还是幸福着两个人的幸福?恋爱与单身一,恋爱与单身的关系:应该明确:恋爱与单身是事物(青年男女)两种不同的状态,是辨证统一的关系。首先,恋爱与单身是相互区别的。这是明显的,本质区别在于恋爱者拥有单身者不拥有的某种事物,即爱情。表现在日常生活状态上,恋爱者常甜蜜地与另一半共同上课,吃饭,自习(尽管这比较少见),单身者却基本是独行者,一包,一人,书若干,穿梭于各场所。表现在心理状态上,恋爱者尤其是热恋者,一般是处于甜蜜的亢奋中,思考能力大为降低,且处在体验不到人生困苦的阶段,常是微笑或傻笑着面对生活。单身者却在各种刺激环境中,敏锐地接触到各种沉重,快乐的单身汉并不多见,沉重的单身者却有的是。第二,恋爱与单身又是相互联系的。首先表现在相互依存上,若无若干或普遍的单身者的存在,恋爱与单身的区别存在便没了意义,大家都恋爱或都单身那就不是典型青年时代了。其次表现在相互转化上,凡恋爱者在恋爱之前必是单身,在恋爱之后亦必是单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单身是恋爱的母体,恋爱产生于单身这种状态之上。但应注意,恋爱者必有单身经历,而单身者却不一定就有恋爱经历,此点单身者切记,也别盲目乐观,转化也是有条件的嘛。 二,怎样对待恋爱与单身:基于以上分析,对待恋爱与单身应坚持:1,端正态度。佛曰:菩提本无树,心静自然凉。一切人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心态问题。恋爱者不必鄙视单身者,否则你就是在鄙视从前的你和今后可能的你,再说你以何鄙视之?也不必向往或怀念单身的状态,你自己选择的嘛。单身者不必羡慕恋爱者,大家只是状态不同,就像晚饭你吃了糖醋里脊我吃了三鲜米线一样,没得啥子的。当然也不必鄙视他们,都说了只是状态不同的嘛。2,顺其自然。子曰:水东逝,人何往?是你的想跑也跑不了,不是你的想得也得不到。不必强求,如果是费了很大的劲追来的,爱情从一开始就不平等;不必饥渴,我们还年轻,男的女的还多不是吗?爱情终归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你想体验什么样的爱情决定了你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爱情,所以不要抱怨纯真坚定的爱情不在,从我做起,捍卫些什么;不能靠等,真遇到了对的动心的,就不要折磨自己,何苦呢,说出来又不会损失什么,爱情的战争总要有一个人先缴枪挑旗的。三,总结与应用: 单身生活看似凄冷,其实也别有风味,“对无限的绝对的自由的不适应”可能是某些单身者无法忍受单身的原因,这就要靠自己了。毕竟面对诱惑,非“真爱情”的诱惑,单身需要坚守。恋爱生活不一定就是没有厚度只有甜腻的生活,两颗有厚度的灵魂的皈依将产生巨大无比的能量场。没有谁对谁错,没有哪个更好,甚至没有哪个更适合,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的心与脑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然后,或珍惜,或坚守,或等待。相信明天会更好。(署名:行者)偶然对于一个第一次离家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身边尽是陌生的人,想与人说话没个伴儿,想做个事业没个胆。每天都战战兢兢的日子,过得下去么?虽然我们只是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我们也需要转移注意力的消遣。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军训了,教官来了。这样的好事,称作雪中送炭、急人之难也不为过。于是,少女的心开始乱了,有了点小心思。不再为远离亲人而夜夜流泪,不再对所有人都安静沉默,不再对新环境里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她的思念不只是牵挂着远方的亲友了。她也有了自己知心的朋友,她们一同守候一个美好的秘密。她发现在这陌生的环境里也有亲切的人。所有的生活都因为一个人而美丽。是的,再苦再累的军训,也会是幸福,只因为可以每时每刻注视着一个人。幸福总不会是永远,那些快乐的日子从开始就已经是倒数计时了。即使多么不愿意去面对,离别的时刻总是要到来。人们总是会在那样的时刻把泪水淌个痛快,虽然谁都知道离别的必然,虽然也懂得这种感情更多的是临时的寄托。可是,人们还是不能控制他们的泪水,一如当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一个备受病痛折磨的病人总难于抗拒麻痹药。同样的,空虚寂寞的人们虽然知道感情寄托只有一定的时效早晚过期,也是难免产生情愫;面对离别的人们虽然知道不管眼泪流得多么厉害依然是留不住分离的脚步,也会哭个排山倒海。人们总是这样的矛盾。矛盾总是存在着的,比如,永远与遗忘。曾经的坚持的永远却在时间中快速地流失,乃至遗忘。军训只是大学生活的开始,教官也只是那一时的寄托。在那之后,五光十色的生活很快地把那一片单薄的绿给掩埋了。也是,那一段故事,无论是多么热烈,多么美丽,都只是个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黎明你有你的方向,我有我的海洋;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有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徐志摩这只是个偶然,从一开始就知道了这点。但,我们还是愿意把感情花在他们身上。毕竟他们曾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美好,谁会介意你是记得还是忘掉了呢?(曾峥)那年那月那日还记得吗,一年前,我们身披迷彩,行走在西政校园的每一处角落,奔跑在宽阔的主干道;还记得吗,我们呼喊着铿锵有力的口号,歌唱着嘹亮悦耳的军歌,踩踏着整齐的步履前行;还记得吗当曾经的欢笑、歌声又重现在眼前,当逝去的一幕又巧遇般出现时,我们除了怀念,除了对逝去的时光一阵感叹,我们还可以学着去感念、珍惜 那一颗拦腰砍断的小枫树,加一只永不流失的鹅卵石,如此清晰真切地流淌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