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011~2012生物必修一复习资料2.doc_第1页
(A3)2011~2012生物必修一复习资料2.doc_第2页
(A3)2011~2012生物必修一复习资料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生物必修1期末复习资料第三章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否具有核膜)三、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只有保持以上结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二、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有浓度差三、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五、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桑格和尼克森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 蛋白质 糖类 磷脂双分子层 “镶嵌蛋白” 糖被(与细胞识别有关)(膜基本支架)二、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生物膜)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方式浓度载体能量举例意义被动运输简单扩散高低O2、CO2、水、乙醇、甘油、脂肪酸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易化扩散高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高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膜泡运输的方式(无跨膜):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胞吞进入细胞,通过胞吐向外分泌物质。注:胞吞胞吐不需载体,但需要能量。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降低活化能1、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特性: 催化性、高效性、特异性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1)PH: 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丧失)注:胃蛋白酶最适pH:1.5-2.0 胰蛋白酶最适pH:8.0-9.0(2)温度: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另外:还受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的影响。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ATP(三磷酸腺苷)1、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2、结构简式:(构成: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般来说,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最容易水解释放能量二、ATP与ADP的转化:能量ATPADP + Pi + 水解酶 合成酶 注:1、这个反应是一个不可逆反应(物质可逆,能量是不可逆) 2、ATP水解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ATP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三、ATP能量的来源:动物呼吸作用 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ATP的水解ATP的合成反 应酶ATPADP+Pi+能量 酶ADP+Pi+能量ATP酶的类型水解酶合成酶能量来源高能磷酸键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能量去向各项生命活动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四、能源物质的总结: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直接的能源物质:ATP最终的能量来源:光能主要的储能物质:脂肪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有氧呼吸1、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活细胞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2、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3、最常利用物质:葡萄糖4、过程:三个阶段场所反应物产物能量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丙酮酸、H、ATP少量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丙酮酸、H2OCO2、H、 ATP少量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H、O2H2O、 ATP大量酶5、总方程式 C6H12O6 +6H2O+ 6O2 6CO2 + 12H2O + 能量二、无氧呼吸:1、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2、场所:细胞质基质3、最常利用物质:葡萄糖4、过程:二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细胞质基质 丙酮酸 酶 C2H5OH(酒精)CO2 细胞质基质 或 丙酮酸 酶 C3H6O3(乳酸)注:第二阶段没有释放能量,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酶5、总方程式: C6H12O6 2C2H5OH(酒精)+ 2CO2 + 少量能量酶 例:高等植物,如苹果、水稻;酵母菌等 C6H12O6 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例:动物的肌细胞、马铃薯块茎、乳酸菌等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呼吸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内膜细胞质基质条件氧气、多种酶无氧气参与、多种酶物质变化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CO2和H2O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酒精等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1161kJ被利用,其余以热能散失),形成大量ATP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相同点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联系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一步完全相同,说明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四、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见书p69)1、原理2、过程注: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五、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六、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低温、干燥、低氧、高CO2,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适宜湿度、低氧、高CO2,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七、有关计算C6H12O6O2CO2有氧呼吸166无氧呼吸106注:据此比值关系计算 例:套题P105 2、6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实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二氧化硅的作用:帮助充分研磨碳酸钙的作用:防止色素被破坏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滤纸由上到下色素的顺序: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黄ab】溶解度最大的色素:胡萝卜素;含量最多的色素:叶绿素a二、光合色素(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素b (黄绿色) 色素 胡萝卜素 (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黄素 (黄色)四种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三、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u 1771 英国,普利斯特莱:植物可以更新空气。u 1880美国,恩格尔曼: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u 1864 德国,萨克斯: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u 1940美国,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四、光合作用1、总反应式: 光能CO2 + H2O (CH2O)+ O2 叶绿体2、两个阶段(1) 光反应条件:有光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过程: 水的光解: ATP的合成:(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2)暗反应条件:有光和无光 场所:叶绿体基质过程:CO2的固定: C3的还原:(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对C3、C5等的影响)(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2)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快,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