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粮新沙粕库改建工程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_第1页
2011年中粮新沙粕库改建工程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_第2页
2011年中粮新沙粕库改建工程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_第3页
2011年中粮新沙粕库改建工程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_第4页
2011年中粮新沙粕库改建工程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粮新沙粕库改建工程项目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 书 ) 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 中粮新沙粕库改建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 位 :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 资格证书等级及编号 :甲级(工咨甲 22120070014) 院 长 :陈德炳 注册咨询师 高级工程师 总工程 师 :徐兆勇 注册咨询师 高级工程师 编制负责人 :龚 任 高级工程师 编 制 人员: 曹国锋 高级工程师 欧阳峰 注册咨询师 邓衡林 一级注册结构师 贾纯英 高级工程师 李 俊 工程师 秦正平 高级工程师 刘则浦 一级注册建筑师 审 核: 徐兆勇 注册咨询师 高级工程师 审 定: 谢 健 教授级高工 目 录 第 1 章 总 论 . 1 1.1 项目背景 . 1 1.2 项目概况 . 4 1.3 问题与建议 . 7 第 2 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 9 2.1 产品市场需求 . 9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 10 第 3 章 项目场址 . 12 3.1 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 12 3.2 场址建设条件 . 12 第 4 章 项目建设方案 . 18 4.1 扩容方案 . 18 4.2 项目改造方案 . 18 4.3 供电扩建工程 . 19 4.4 主要设备方案 . 21 4.5 工程 方案 . 23 第 5 章 总图布置与公用工程 . 25 5.1 总图布置 . 25 5.2 公用辅助工程 . 26 第 6 章 节能措施 . 27 6.1 论证依据 . 27 6.2 节能措施综述 . 27 第 7 章 环境影响评价 . 29 7.1 场址环境条件 . 29 7.2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 29 7.3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 29 7.4 环境保护投资 . 30 7.5 环境影响评价 . 30 第 8 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 防 . 31 8.1 危害因数和危害程度 . 31 8.2 安全措施方案 . 31 8.3 消防设施 . 33 第 9 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 36 9.1 组织机构 . 36 9.2 人力资源配置 . 36 第 10 章 项目实施进度 . 38 10.1 建设工期 . 38 10.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 38 10.3 项目实施进度表 . 39 第 11 章 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 40 11.1 概述 . 40 11.2 基础数据 与参数选取 . 40 11.3 建设投资估算 . 40 11.4 营业收入 . 43 11.5 经营成本与总成本 . 44 11.6 建设期利息 . 45 第 12 章 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 . 46 12.1 融资主体 . 46 12.2 项目资本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 . 46 12.3 项目债务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 . 46 第 13 章 财务分析 . 47 13.1 概述 . 47 13.2 基础数据与参数 . 47 13.3 盈利能力分析 . 47 13.4 偿债能力分析 . 49 13.5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 49 第 14 章 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 50 14.1 概述 . 50 14.2 盈亏平衡分析 . 50 14.3 敏感性分析 . 50 14.4 风险分析 . 53 第 15 章 工程招投标 . 56 15.1 招投标依据 . 56 15.2 招标范围 . 56 15.3 招标组织形式 . 56 15.4 招标方式 . 56 15.5 招标基本情况 . 57 第 16 章 结论与建议 . 59 16.1 结论 . 59 16.2 建议 . 59 第 1章 总 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中粮新沙粕库改建工程项目 1.1.2 承办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 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 )有限公司 注册国家:中国 法定地址: 东莞市麻涌镇新沙港 注册资本: 3485 万 美 元 法定代表人: 吕 军 国籍:中国 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原名为新亚油脂,成立于 1994 年。2000 年由中谷粮油集团和香港佳信公司收购原中外股份成立中谷油脂有限公司。 2007 年并入中粮集团, 2008 更名为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 公司生产和销售食用棕榈油、人造奶油、起酥油及其它植物油及以上产品的仓储,饲料蛋白开发和生产。 1.1.3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国家粮食储备局 武汉 科学研究设计院 成立于 1964 年,是 国家 级粮油 、淀粉 、饲料研究设计院 ,是我国著名的研究院之一 ,经过 36 年的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实践,已发展成为集粮油、 淀粉、 饲料科学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制造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科研设计院,拥有一批工程咨询、设计、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取得了国家计委、建 设部颁发的工程咨询甲级、工程设计甲级等资质。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 等级:甲级 编号:工咨甲 21120070014 发证机关:国家发改委 2007 年 12 月 10 日 工程设计证书 等级:甲级 编号: A142003525 发证机关 :建设部 2002 年 7 月 17 日 工程总承包资格证书 等级:甲级 编号: 5007 发证机关:建设部 1996 年 7 月 20 日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注册号: 00608Q11449ROM 法人代表 : 陈德炳 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 委托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编制 “中粮新沙粕库改建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委托书; (2)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 200215 号文之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的通知 ; (3)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改投资 20061325 号文 之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 (4) 有关工业 “三废 ”方面的国家标准,如: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 12348-199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 (5) 有关卫生规范,如: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4881-1994 食用植物油厂卫生规范 GB8955-88 (6) 有关安全规范,如: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5577-1995;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 17440-1998;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 爆导则 GB/T 17919-1999; 浸出制油工厂防火安全规范 SBJ04-91 (7) 有关工业企业设计规范和标准,如: 植物油厂设计规范 SBJ07-94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 87-1985; 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 (条文说明 ) GB 50033-1991;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1992;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187-1993;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GBJ 42-1981;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 79-1985 等等。 (8) 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 。 1.1.5 项目提出的理由 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 生产系统经过技术改造,额定产能由 2000 吨 /日提高到了 2500 吨 /日。原有仓容明显不能满足产能的要求,并且制约生产能力。 目前所用粕库为简易平房仓,仓容 7000m3,因生产能力和安全管理要求的提高,需要增加仓容并配置相应的成套设备和豆粕存储设施,包含成套设备的配置和电力增容。 1.1.6 项目提出的过程 为促进农业高科技化,企业走产业化、商品化道路,提高农副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加快农民奔小康步伐,根据公司生产能力和安全管理要求的提高的实际情况, 中粮新沙 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 专门组织人员对 多个方案进行初步研究和论证, 并对项目投入、产出、管理、风险等方面进 行充分分析后,提出 中粮新沙粕库改建工程项目 。 2010 年 10 月,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受 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 委托,在上述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实、收集资料,对技术方案深入研究,结合 公司 及当地宏观经济要求、长远规划、行业规划和国土规划的要求及农业、交通和市场等的发展,并与 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 有关人员共同研究讨论,编写本报告。 1.2 项目概况 1.2.1 改 扩建 地点 本项目场址在广东省东莞市麻涌 镇新沙港工业区 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内 。 1.2.2 建设规模与目标 1.2.2.1 散粕库改造 拆除原有的散粕库和散粕库相关设备,拟建 4 座混凝土筒仓,每座立筒仓单体容量约 3000 吨,总高度 45m,其装粮高度 35m 基础高 10m 直径15m,增加成套的输送及电器设备,其中包括清仓机 4 套。 1.2.2.2 豆皮打包系统改造 拆除原有的简易豆皮仓和豆皮打包全套设备,拟建 2 座钢板立筒仓,每座立筒仓单体最大容量 500 吨总高度 26m,与现有的日仓外部尺寸基本相同,装粮高度 21m,基础高 5m,直径 9m,增加全部成套的输送设备及电器设备,其中,包括清仓机 2 套 。 1.2.2.3 电力增容 本次改造新增设备容量 417kW,其中豆皮仓 105kW,豆粕仓 312 kW 。根据业主的要求,结合厂区目前各电力变压器的负荷率情况,拟将预榨车间部分负荷调配到新增电力变压器。在适当考虑容量预留和配套改造需要 的前提条件下,将本次电力增容定为 1250KVA。 拟在厂区新增 10kV变配电所一座,内设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值班室、休息室。配备有四台高压配电柜,一台 1250KVA干式变压器,为本次改造项目及预处理车间部分负荷供电。 1.2.2.4 生产规模 通过对上述项目进行技术改造,使公司的额定产能由 2000 吨 /日提 高到 2500 吨 /日,每年可多加工大豆原料 15 万吨 ,年处理能力达到 75 万吨 。 1.2.3 主要建设条件 1.2.3.1 市场条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食品行业高速发展,对油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高速发展,各种蛋白原料日趋紧缺。尤其在养殖业发达地区,饼粕资源更是短缺,每年需用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豆粕、鱼粉等饲料蛋白原料。我国蛋白质饼粕的消费量以每年约 200 万吨的速度增长。 大豆粕是猪日粮中首选的蛋白质原料,大豆粕蛋白质中富含赖氨酸,可以补充玉米和其它谷物中赖氨酸的不足。大豆粕粗蛋白质含量高, 消化率高。大豆粕粗纤维含量低,特别是脱壳大豆粕,粗纤维不到 1%,所以能量较高,这些都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1.2.3.2 资金条件 项目实施单位 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 ,在制定项目规划的同时,按项目的要求落实项目资 本 金,目前申报工作和资金 筹措方案已基本确定。 1.2.3.3 环境条件 选址区域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和总悬浮粒监测日均浓度偶有超标( GB3095-1996 二级标准)现象,氯化氢日均浓度超标( TJ36-1979)严重,大气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氯化氢。 正常情况下,选址区域环境噪声值低于 GB3096-1996 工业集中区标准值,声学环境质量良好。 1.2.3.4 施工条件 拟选场址已具备“九通一平”条件,施工用水、电可就近 使用 。 1.2.3.5 法律条件 项目建设得到了 麻涌镇 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建成后将在建设规费、税收等方面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 1.2.3.6 外部协作配套条件 公司 所在地 有 较齐全的 供水、供电、 通讯设施,邮政、电信条件具备,完全可以 满足 项目 建设和今后生产经营的要求。 1.2.4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状况 本 改建项目 建设投资为 4404.61 万元, 建设期利息 0 万元 ,认缴资本金总额为 4404.61 万元。 项目改建后 年 节约劳力成本 500 万元。 通过对上述 项目进行技术改造,使公司的额定产能由 2000 吨 /日提高到 2500 吨 /日,每年可多加工大豆原料 15 万吨 ,年加工能力达到 75 万吨 。 1.2.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 1-1 主要技术经济标 序号 指 标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生产规模 散粕立筒仓( 3000吨 /个) 个 4 混凝土 豆皮立筒仓( 500吨 /个) 个 2 钢板仓 工作塔 个 1 配电房 间 1 2 新增劳动定员 工人 人 12 管理人员 人 2 合计 人 14 3 投资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4404.61 其中:建设投资 万元 4404.61 建设期利息 万元 0 4 投资效益指标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18.87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14.20 资本金财务收益率 % 21.27 投资回收期 年 6.59 税前 投资回收期 年 8.03 税后 ROI % 15.37 ROE % 11.86 ROIC % 10.05 ROA % 8.62 EVA 万元 1533.25 1.3 问题与建议 中粮新沙粮油工业 (东莞)有限公司中粮新沙粕库改建工程项目 的建 设符合国家规定的投资方向,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既有必要性,又是可行的。该项目的建设,将对提高 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项目建设 既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更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本项目投资大,施工难度大,建议: 组织专班实施,确保资金按时到位,尽快实施,早日投产。 引用 技术、设备应提前与设计单位合作,进行技术谈判。 由于施工人员复杂,必须注意施工安全措施防范,避免不必要的生产、施工安全事故发生。 第 2章 项目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产品市场需求 2.1.1 食用油 中国植物油需求强劲,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从需求来看 ,过去七年间中国人均植物油消费几乎增长了一倍,从 1999 年的 9.5 公斤 /年增至 2007年预期的 17.1 公斤 /年。而在发达国家,年人均油脂的消费量在 40 公斤以上。即使中国大陆的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只达到台湾省的水平, 2007 年植物油消费量也增长 52%,达到 3500 万吨。国内整个油脂需求呈上升态势。 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也带动对植物油需求快速增长,尤其近几年,农村市场发展和城镇化人口转移引起消费增长 是一个重要特征。据统计,中国有 1.3 亿农民走向城镇成为城镇常住流动人员,植物油商业化消费量日益增长;餐饮业零售额快速增长,持续拉动餐饮植物油市场需求。据有关方面预测, 2006 年到 2010 年期间由于人均支配收入增加及人口刚性增长,中国对大豆油消费量将增长 140。 2.1.2 大豆蛋白粕 随国内生活水平提高,对肉制品等需求不断增长,刺激养殖业对蛋白豆粕消费需求,从而使植物饲料蛋白豆粕需求增长保持在高水平上。近年,我国市场对油料 (主要大豆 )和油脂需求刚性增长,而供应不足,造成供需原料和产品严重失衡,为此,只能依赖大量进口。 2007 年我国共进口 3082万吨大豆,同比增长 9.2;今后一段时期由于市场需求强劲,供不应求,严重依赖进口局面将持续存在;同时市场中大豆油消费份额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势必对国际大豆、油脂价格波动产生重大影响,由此面临国际化原 料风险也显而易见。尽管也一直强调应振兴本国大豆产业,恢复扩大油料种植面积;但粮食与油料争地竞争及需求刚性增长,造成油料大豆、大豆油对进口依赖不可避免、且将呈长期性。 近年来,我国蛋白质饼粕的消费量以每年约 200 万吨的速度增长,蛋白质饼粕消费量稳步增长,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和膳食结构改善的必然结果。 2004 年我国植物油料总产量为 6000 万吨左右,油料饼粕总量在 2800 万吨左右,人均消费蛋白质饼粕在 21 千克左右,低于世界人均蛋白质饼粕的平均消费量,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我国的人均数不足美国人均消费蛋白质饼粕量的 20%。 我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发展十分迅速,饲料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据专家预测, 2010 年 2020 年,我国蛋白质饲料的差额为 2400 4800 万吨,饼粕类差额为 2560 万吨。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以豆粕作为蛋白饲料原料,造成豆粕供应日趋紧张,价格不定期上涨波动 ,可见饲料市场需求量巨大。 我国饲料产量从 1990 年起持续增长,到 09 年饲料总产量已达到 1.382亿吨,保持着 6.92%的年复合增长率,其中配合饲料增幅明显。从 2002 年到 2009 年,全国饲料工业年均复合增速为 9.65%。根据饲料行业协会预计,全国饲料发展前景乐观。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原来建有 2000 吨 /日大豆油脂加工厂,并生产大豆蛋白粕。 公司原来储存豆粕所用粕库为简易平房仓,仓容 7000m3,由于生产能力和安全管理要求的提高,需要增加仓容并配置相应的成套设备和豆粕存储设施 ,即原仓容改扩建为 4 座豆粕立筒仓( 3000吨 /座,钢混结构)、 2 座豆皮钢板筒( 500 吨 /座,钢板结构),包含成套设 备的配置和电力增容。 本 项目 建设的基本原因如下: (1) 公司的 生产系统经过 技术改造 ,额定产能 由 2000 吨 /日提高到了 现在的 2500 吨 /日 ,大豆浸出粕的日产量也相应加大,使 原有 浸出粕的 仓容明显 不能满足 新 产能的要求, 从而 制约 了 生产能力。 (2) 南方天气 特点是 梅雨季节长空气湿度大,豆粕在平 房 仓存放 容易吸潮,严重缩减了豆粕的仓储能力和存放周期, 原来的 散粕库不利于货物的存放。 (3) 公司 现有 的 平 房 仓存储 全是人工操作, 粕库打 包装车及豆皮回料等工作 都 采用外包形式,劳务公司平均每月雇佣 60 多名劳务工,年度支付劳务费用约 500 万元 ,因此营运成本较高。 (4) 现有豆皮存放的条件是打包后露天存放,用雨布防雨,存放地点大量占用 了 消防通道,达不到安全要求, 使 安全隐患 加 大。 (5) 现有的豆皮打包和豆皮回用完全是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安全保障系数低, 而且 豆皮回料 时 粉尘 比较 大,不利 于工人的身体 健康,营运成本较高,长期进行劳务外包。 (6) 目前浸出厂有三台变压器供电,即:预处理 2500KVA 装机容量约3000KW、浸出 2000KVA 装机容量约 1348KW、锅炉房 800KVA 油浸式变压器装机容量约 680KW,已没有增大装机容量的余地。本工程装机容量约500KW,因此,需要电力增容 800KVA。在适当考虑容量预留和配套改造的条件下,本工程的电力容量需增至 1250KVA。 第 3章 项目 场址 3.1 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3.1.1 地点与地理位置 本项目 场址在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新沙港工业区 。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 , 珠江口东岸 , 东江下游的 珠江三角洲 。 东莞地处东经 11331 -11415北纬 2239-2309。 麻涌镇位于珠江三角洲黄金腹地,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东距东莞市区 22 公里,西距广州市区 29 公里 ,南邻深圳市和香港 ,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桥相通 ,是扼守珠三角经济圈的中枢之地。 3.1.2 场址土地权属类别 项目规划用地为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规划和预留用地,项目承办单位已经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 。项目 改造 用地在规划区内,无拆迁、移民安置。 3.1.3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规划用地为 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 规划 和预留 用地,已 具备 “九通一平” 条件 ,地势平坦,无地上建筑物,无地下文物。 3.2 场址建设条件 3.2.1 自然地理条件 3.2.1.1 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麻涌镇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是堤围崩塌、地面坍塌沉降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诱发的主因是台风暴雨、潮水、工程建设等自然和人为因素。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0-2001),本地区设防裂度为 6 度 区,属于地震影响较小的区域。 3.2.1.2 气候条件 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为 23.1 , 一年中最冷为 1 月份,最热为 7 月份。年极端最高气温 37.8 ,年极端最低气温 3.1 。日照时数充足,平均日照时数为 1873.7 小时。年平均雨量为 1819.9 毫米。常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寒露风及冻害的侵袭。 麻涌镇总面积 91 平方公里,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22 ,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土地资源丰富,平原辽阔,有 35 公里长的海岸线。 3.2.2 城镇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麻涌的 经济 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成为东莞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已经形成了以粮油 食品加工、港口物流、高档玻璃建材、太阳能 电池 、 电子 、纺织 制衣 、造纸、包装印刷、化工、五金等产业为支柱的 外向型经济 结构,正朝着现代化港口工业新城的目标不断迈进 。 麻涌镇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总面积 74 平方公里,人口约 11 万,其中户籍人口 7 万多,外来人口 4.3 万。麻涌镇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平原广阔,物产丰富、民风淳朴 ,投资环境优越,以世界上最大保险粉生产商 中成化工厂为首的一大批中外商大企业在此立足。麻涌镇又是东莞市的中心镇,站在 水乡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列。 麻涌镇建有华南重要港口新沙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镇内外资企业已有 70 多家,主要分布在临港产业中心、第二涌产业中心和欧涌产业中心 。 香蕉是麻涌镇的主要农产品,历史悠久,久负盛名。麻涌镇所产的 香蕉 以高芭龙牙蕉、黄皮油蕉、大种矮芭蕉等品种为多,其特点是蕉肉香甜、嫩滑、蕉皮光亮薄身,不易起黑斑点, 2002 年香蕉的种植面积 30337 亩, 总产 55282 吨。全镇近年来不断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蔬菜、花卉 、地毯草、 畜牧 、 水产 等多种经营 ,形成了传统特色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布局。 3.2.3 交通运输条件 麻涌镇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广州、 深圳 走廊的中部。东距东莞市区22 公里,西距广州市区 29 公里,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南临珠江口狮子洋,水路至香港 72 海里,广深高速公路立交口位于镇中心区,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华南最大的内陆港口新沙港位于镇西部, 港口 经济成了新的增长点。 (1) 公路 镇内公路网络完善,通过中麻公路与 107 国道相联;镇内有四个高速路出入口,其中广深珠高速一个,规划建设的沿江高速两个;已完工的东莞市西部干道将东莞市区、港口、广州开发区三个经济增长极联为一体,将进一步改善该镇的道路交通条件。 (2) 港口 拥有狮子洋深水岸线 7.4公里和可建 1000吨以上泊位的内河岸线 10.56公里,规划建设 3.5 至 5 万吨级泊位 24 个,其中已建成有 3.5 至 5 万吨泊位 10 个,最大可停泊 11 万吨级的轮船;有年吞吐量超过 4000 万吨的华南最大内陆港口 新沙港,配套有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部门。规划建设中的麻涌港区是 虎门港 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东江北支流作业区、麻涌河口作业区、新沙南作业区和淡水河作业区,规划建设 10 个 5 万吨级泊位和10 个 1 万吨级以下泊位。 (3) 机场 麻涌地处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五大机场中心,沿 广深珠高 速公路 ,五十公里内北有广州机场,南有深圳机场;一百公里左右有珠海机场及香港新机场。 (4) 铁路 新沙港的专线铁路与广州厦园站接轨,贯通全国各地;而东莞更是广九铁路、广深铁路、广梅铁路与大京九铁路的交汇点。 (5) 轻铁 规划中的珠三角城际轻轨途径麻涌,并在麻涌设站,使麻涌的交通更方便快捷。 未来几年,随着西部快速干线、沿江高速、珠三角城际轻轨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麻涌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 。 3.2.4 公用设施社会 依托条件(水、电、汽、生活福利) (1) 粮库 麻涌现有库容 46 万吨的国家直属粮库,建设中有 22 万吨广东省粮库、规划建设的有 5 万吨东莞市属粮库,总库容将达 73 万吨,是华南地区最主要的粮油进出口通道。 (2) 供电 建成以大电网为主,多层次、多形式的供电网络。 麻涌镇 现有 2 座 110千伏变电站, 2004 年完成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 22 项,新增配变容量 74840千伏安,新架设及整改 10 千伏线路 11.59 公里。 2004 年供电量 11 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 (3) 供水 全镇供水系统已接入东莞市供水网,日供水量可达 15 万吨,计划发展到日供水 30 万吨的双向供水系统。 (4) 金融 目前,全镇拥有银行机构 7 家,下设金融网点 17 个,遍布全镇各村。2004年底,全镇各项存款余额 24.1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各项存款余额 15.02亿元,增长 12.05%;邮政汇款汇出 8138 万元,增长 5.3。 (5) 环保条件 本项目为粮油加工企业,对生产和环保要求较高,在项目建设中做到环境保护与项目建设 “三同时” 进行。 本项目中的“三废”处理主要在于对生产废水的排放,根据国家粮食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多年来的经验, 以及中粮新沙公司现有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能力, 已成功 应 用物理方法和生化处理,排放 水可达到国家排放 标准,并能满足当地环保局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 (6) 通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麻涌的通讯网络不断完善,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信息网络被普遍应用。目前全镇固定电话用户 3.6 万户,因特网用户 2千多户,每百人移动电话拥有量超过 35 台。 该场址交通较为方便,邮电通讯基本具备。如需要扩大,电信部门可办理。 3.2.5 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本设计采用的城市坐标系统,与国家系统相同,高程系统为黄海高程系统。场地的设计整平标高位于当地洪水以上 0.5 米(计算采用的洪水频率为 1/50)。 厂区四周均用围墙围住,其中靠近外 环线路的围墙用钢栏杆式,其余用封闭式。大门采用不锈钢电动伸缩门。 本工程的绿化本着“普遍绿化、重点美化”的原则,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沿道路两侧种化植树,将高大乔木与低矮灌木、草坪与鲜 花结合起来,既美化了厂区,又可改善厂区的小气候,改善工厂的劳动环境。 3.2.6 环境保护条件 选址区域大气环境中 SO2、 NO2 和 TSP 监测 的年 日均浓度 值均符合国家标准 GB3095-1996空气环境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 要求 , 评价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较好。 项目所在区域水体水质较好,达到国际标准 GB3838-2002地表水质量标准中 类水质标准要求 。 正常情况下,选址区域环境噪声值 昼间等效声级为 55dB(A),夜间等效声级为 45dB(A), 声学环境质量良好 ,达到 GB3096-19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3 类标准的要求 。 3.2.7 法律支持条件 项目建设得到了麻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建成后将在建设规费、税收等方面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3.2.8 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条件 本项目 为改建项目,在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原有厂 区内,不需要新征土地 ,无 拆迁和移民安 置 。 第 4章 项目建设 方案 4.1 扩容方案 项目的建设规模确定应研究合理经济规模、市场容量、环境容量、 资金、原料及主要外部协作条件等对项目规模的满足程度。 本项目在公司前期改建的基础上通过对豆粕库、豆皮仓和供电能力进行技术改造,使公司的额定产能由 2000 吨 /日真正提高到 2500 吨 /日,实现每年可多加工大豆原料 15 万吨。 4.2 项目改造方案 4.2.1 散粕库 将 散粕库改造为混凝土立筒仓。现有场地的条件满足平面布局的要求,只 需 拆除 原有的散粕库和散粕库相关设备, 再 建 4 座混凝土筒仓,每座立筒仓单体容量约 3000 吨,总高度 45m,其装粮高度 35m 基础高 10m 直径15m,增加成套的输送及电器设备,其中包括清仓机 4 套,新设备的驳接出入口 沿用散粕库的入口和出口;建设位置以平面布局图中间通路的路沿为基线向港前路边的绿地发展,尽量靠近基线集中布局。 4.2.2 豆皮打包系统 豆皮打包系统改建为钢板仓存储。现有场地的条件满足平面布局的要求,需 拆除 原有的简易豆皮仓和豆皮打包全套设备,拟建 2 座钢板立筒仓,每座立筒仓单体最大容量 500 吨总高度 26m,与现有的日仓外部尺寸基本相同,装粮高度 21m,基础高 5m,直径 9m,增加全部成套的输送设备及电器设备,其中,包括清仓机 2 套,新设备的驳接出入口沿用预处理豆皮出料口和豆皮回料口,整体布局以平面布局为依据合理配置。 4.3 供电扩 建工程 4.3.1 设计范围 (1) 10KV 进户线以下; (2) 10KV 配电室及 10/0.4KV 变配电所; (3) 改造区域及建筑物的电力、照明线路; (4) 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 4.3.2 设计依据 (1) 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2)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50054-95; (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4) 建设方及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