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广华中学 曹军亭(433124)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在他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能够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就是最近发展区。人的认知区域分为三个区,即“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区域由低到高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教学设计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也不能单刀直入“未知区”,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若问题设计停留在“已知区”(过易),则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若问题设计直接至“未知区”(太难),则不能使学生体会到智力及知识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失去信心,使问题失去价值。化学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研究和开发,明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惑,构建上升的阶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探索与发现、分析与归纳,使未知的知识及抽象的理论变为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一、 明析学生现有水平,研究学生最近发展区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已知知识入手,逐步发展到未知的知识,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揭示出已知的东西与新的东西之间固有的联系,这是激发兴趣的奥妙之一。讲授新课,要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基础,努力启发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与联想,培养能力也要以原有的能力为基础,尤其是对抽象的难以建立的新概念和难以接受的新知识体系更是如此。例如,在组织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时,设计以下导学线索:(1) 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2CuO+C2Cu+CO2等化学反应中谁被氧化,谁被还原,谁是氧化剂,谁是还原剂。(2) 分析2H2O2H2+O2反应中谁被氧化,谁被还原,谁是氧化剂,谁是还原剂。问题(1)在学生的已有水平中,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而问题(2)水通过反应失氧,当然是被还原,作氧化剂,但谁得到氧被氧化,作还原剂却不能直接看出,而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无疑的,如何解决问题,正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通过分析反应()和(2)及其它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共同点的分析,得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共同特征,再推广到氯酸钾、高锰酸钾的分解及其它稍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然后分析化合价变化的本质,整节课从学生的已知区入手,在最近发展区展开互动,最后达到学生的未知区,自然顺畅,学生学得轻松,也符合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过程。二、 改变传统的元素及化合物的教学方式,将教学活动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传统的元素及化合物的教学模式是老师逐条讲解某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很多内容学生一看便懂,教师仍不厌其烦,生怕遗漏一点内容,学生听来索然无味,课堂的宝贵时间被浪费在学生认知的已知区,将新课上成了科普课。我听过一节乙醇的公开课,上课后,学生根据课前老师所发的导学案的内容进行小组内合作质疑、释疑,然后又将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由组长在全班汇报,在班上开展质疑及对抗,老师适时点评。接着对学生共同的四个疑问开展理论分析及实验探究:1、乙醇为什么沸点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烷烃?2、乙醇与金属钠反应为什么反应速率比水慢,实验中所表现出与钠与水反应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乙醇催化氧化的本质是什么?4、醇类催化氧化的规律是什么?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其溶解性及与水反应、催化氧化的现象,老师分别用学生已知的氢键的知识、乙醇分子中氢氧键的极性分析前三个问题,并由反应的本质推出醇类氧化的规律,使课堂的所有活动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教师导学案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学生的探究活动步步深入,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发展,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将本节的知识进行系统和归纳,使整节课让学生既在其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又使科学的知识系统完整地形成。三、 升华已有知识,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复习课学生既要重视化学知识信息的回顾与应用,还要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学会有效迁移,选择相近类型的试题创设问题情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帮助和促进学生构建新的过程与方法是复习课的三维目标之一。在复习原电池一节时,通过对氧化还原概念及原电池概念的复习,让学生得出原电池实际上是利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还原剂及氧化剂设置在不同的电极,使电子的转移通过外电路实现的装置。通过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电极规定、电子及内电路离子的流动方向的复习,使学生对掌握原电池的原理,通过复习常见的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掌握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技巧,再通过甲醇燃料电池分别在酸性、碱性、熔融碳酸钠及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强化书写电极反应式中电解质的特殊作用,最后将分析金属锂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的不同,作为原电池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及对前沿科技的展望,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科学思想。整节课体现了从学生的已知入手,在最近发展区活动,最后过渡到学生的未知区,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四、 做好题目的延伸与拓展,优化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好题目的延伸与拓展,可以使学习内容由课内向纵深或向课外延伸。有效的教学拓展,能使趋于平静的课堂再起波澜,一方面使本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埋下伏笔,做好铺垫,从而优化教学效果。问题拓展过程要求引发学生产生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在头脑中重建知识结构的框架。例如在复习电解原理时设计如下探究题目:问题:请以铜片、多孔石墨电极以及稀硫酸为主要原料,设计合理的电化学装置制备少许硫酸铜溶液。结合学生所设计的两个方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方案一稀硫酸质子交换膜1、某学生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阴极不再有气泡产生,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利用该装置能否制得较大浓度硫酸铜溶液?若不能,可如何改进?3、若使用质子交换膜,请思考:a. 溶液中H+会如何迁移?b. 此过程中H+迁移的作用是什么?c. 一段时间后停止电解,两极区溶液pH如何变化? 对方案二,某同学在一敞口容器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原电池装置,提出以下问题思考: 稀硫酸1.利用该装置能否制得硫酸铜?若能,请写出反应原理。2、跟方案一相比,方案二有哪些优缺点?可如何改进?(带领学生按下列步骤步步深入思考)热空气热空气盐桥CuSO4溶液稀硫酸改进改进然后让学生完成下列能力提升:对于以下组合装置: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空气。测得此时乙装置阳极区溶液pH恰好为1。 假设质子交换膜处于乙正中间且忽略体积变化及Cu+水解,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为多装置串联,如何判断装置类型? 2.此过程中,电子转移总数为 ,通过交换膜的H+数为 。 使用探究题组式的设计,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灵活用工劳动法咨询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绿化养护外包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经典唱片阁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跨境电商运营流程及案例分享
- 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工作经验分享
- 矿山安全生产自查报告模板
- 装配式构件专项施工方案
- 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情况
-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考试卷及答案
- 花样跳绳教学分级标准与训练指导
-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用《南京照相馆》和731上一节思政课
- 大数据保密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脐带脱垂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侠客行古诗讲解
- 《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 儿童脓毒性休克管理专家共识(2025)解读
- 时间管理课件下载网站
- 动物考古质谱分析在古生物遗存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 主动脉夹层护理查房
-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附答案)
- 机台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