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鉴赏论文.docx_第1页
唐宋词鉴赏论文.docx_第2页
唐宋词鉴赏论文.docx_第3页
唐宋词鉴赏论文.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苏轼的豪放词-就念奴娇 赤壁怀古定风波水调歌头三首诗进行赏析11605014-01谈起苏轼,我们必会提其他的“豪放”之风。正如我们所知,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它的豪放诗是北宋豪放词派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他的词大气磅礴,突破了词“艳科”的定式思维。不仅如此,他把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了词的领域,由此丰富了词的意境,扩大了词的题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全方位的表现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说:“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不余,运斤成风。”由此可见,这种“豪放”即是不拘泥于前人,在对词的风格和内容进行创新之时却又符合自然规律。正如刘辰翁所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在苏轼词现存的三百四十首中,其风格很多。有体现苏轼旷达之情的豪放词,也有体现柔情的婉约词,而“苏轼词风的特点是什么?历来的评论虽答题相近,却各有侧重,并不一致。有以为豪放者,有以为清丽舒徐者,有以为韶秀者,有以为清雄者。一个大作家的艺术风格常常是丰富多彩,可以作面面观的,上述诸说,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一鳞一爪,不失其真,诸家所见,应该并存不废。目苏词豪放者,最为通行,众口一次,几乎不拔”。笔者想就苏轼的豪放之风,进行一下赏析。关于苏轼的一个著名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在宋代宇文豹的吹剑续录中有这样的记录:“东坡居士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倾倒。”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早在苏轼的时代,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这首词,已经成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了。“苏词中境界最为雄奇阔大的,自然当推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词中出现了浩荡的长江,大战的故垒,和当年风云际会的一时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诗“只用寥寥数百字,就把人在宇宙中之渺小的感觉道出,同时把人在这个红尘生活里可享受的大自然丰厚的赐予表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大江开头,颇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之感,在空间上充满了辽阔的感觉,而“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二字,颇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之感,在空间上充满了有缘的感觉。开头一句,便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结合起来,气势雄浑,又有一种淡淡的悲哀无数英雄豪杰都湮没在滚滚的时光之中,为下片的怀古做了铺垫。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描写画面有时空之浩瀚转移到眼前景色之细致。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此波澜壮阔的赤壁,将这首诗的情景推上了高峰。直插云霄的山崖,被海浪猛烈拍击的江岸,如雪般洁白但又澎湃的浪花,让每一个读者心胸开阔。下片着重写周郎,在这里,苏轼单单提起周郎。周瑜少年得志,神的孙权信赖,又有美女入怀,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流芳百世。而苏轼也正有如此的远大抱负。想到如此,诗人不免心酸难过,自己已到中年,却被贬黄州,功名未就。然而就在伤感之时,诗人笔锋一转,“一樽还酹江月”。尽管借酒浇愁无法驱散伤感,但感叹“人生如梦”的同时,更有一种旷达之情,伴着周围壮阔的景色,胸中悲伤之情被豪迈之情所取代,不愧是豪放词的一派宗师。当苏轼贬谪黄州之后,面临人生如此境遇,他报以的是胸中一腔豪气,或许我们可以从定风波中探寻他的豪迈旷达之情。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据记载,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第三个春天。短短几行,居然包括了四重境界:吟啸暴风骤雨,一任烟雨平生,笑看雨过微晴,无风无雨无晴。作者在野外偶遇风雨,即使风雨“穿林打叶”,依旧“吟啸且徐行”,确实是诗人超乎世外的豪迈之情。“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句看起来有些突兀,“于此词中,正如丝竹悠扬之中,突然铜钲大鸣;又如低语诉情,正字绵密,而忽然哈哈大笑。”或许这才是苏轼,不拘一格,在每个生活的片段里,都充斥着自己的豪情与旷达。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将景色引发的思考拉回东坡现实的生活-人生对他来说便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苏轼对人生境遇的态度却是我行我素不畏艰难的超脱胸襟。下片一句“山头斜照却相迎”,写雨后天晴之景色,也为写苏轼对自己迎来人生第二春天的态度做了铺垫。对于过去这些困窘的境遇,作者的态度旷达而超脱-“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教给人们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这不正是禅宗所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佛性常清净,何处染尘埃?”那种内心极其平静、淡然、超脱的人生处世原则吗?此时的苏轼,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豪气所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生命的大气与成熟,“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对于官场之上的遭遇,他选择以成熟平静的旷达豪气来对待。而人生必须有“情”相伴,苏轼与其弟弟情深意切,对待两人无法相聚的分离情形时,这位一向豪迈的词人能否如以往一样呢?或许,从水调歌头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之夜,月圆,而人无法团圆。古人有语,悲莫悲兮生别离。如此良辰美景,却与兄弟天各一方,又有多少无奈与悲愁?然而,在苏轼的词中,这种至真至深的情感,却以一种极为积极乐观的口吻表现出来,足以看出其胸中之豪气,内心之旷达。“与唐代的李白一样,苏轼也从来就有“谪仙”之称。人们认为他是天上的神仙,因为某种原因降落在世间。苏轼自己好像也接收这样的说法,所以此词一开头就以谪仙的口吻,向他青天提问,想知道如今的天上是什么岁月,仿佛一个离家的游子询问家乡的消息。”作者才思飞扬,好像自己就是仙人一般,想要“乘风归去”,但又怕月宫寂寞,哪里比得上有亲情友情爱情的人间?于是,作者的思绪由天上转回人间。下阕开始由景色转为情思,在月下怀人。尽管怀念子由,但这种孤独的思怀却没有影响到东坡旷达的胸怀。“我们从这里听到了谪仙的心声,尽管人世间有许多人给予他的只是打击和上海,他依然爱着人间,为人世的生活唱出中心的赞歌” 纵观这首词,这其中复杂曲折,起伏变化的心理活动让我们回味无穷。“作者用如此大开大阖之笔,吧几乎只有长篇歌行才容纳了的内容凝注在这九十五字的短小篇幅里,真是觉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尽管苏轼的词,不是“豪放”就可以统摄的尽的,但是从他的豪放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抱负,他的胸怀,他的旷达之情,在他的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整个胸襟气度,怅惘但不愁苦,自信而不自得。他毕生用着文人写诗的精神写着词,成为了我国词史上的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直到今日,都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注释:1 吴熊和著 唐宋词通论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208-209页2 吴熊和著 唐宋词通论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206页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