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选考部分B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ppt_第1页
浙江省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选考部分B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ppt_第2页
浙江省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选考部分B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ppt_第3页
浙江省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选考部分B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ppt_第4页
浙江省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选考部分B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 考试内容及要求 1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 分析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列举防治措施 考点一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知识梳理 一 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确定1 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 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日趋严重 2 由于区域社会不同 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和上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 时间 空间 2 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指标 1 绝对数量 即 受灾面积 经济损失的合计数 2 相对数量 即受灾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与之比 经济损失与国内生产总值或社会财产价值之比等 受灾人口 受灾面积 耕地面积 二 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1 时间差异不同时段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同 近年来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呈趋势 2 空间差异 1 世界范围看 和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 2 对各地区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 上升 亚洲 非洲 干旱为什么在非洲和西亚十分突出 我国为什么经常受台风袭击 答案非洲和西亚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影响 降水稀少 西北太平洋是产生台风最多的地方 台风产生后向西北方向移动 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方法指津 图表解读自然灾害损失的时空差异1 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自然灾害既是一种自然现象 又是一种社会现象 自然灾害的损失必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从近40年的情况来看 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 具体原因如下图所示 一方面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口密度和经济总量越来越大 因此即使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呈不断上升趋势的 另一方面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滑坡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也日趋严重 2 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 应用突破 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 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 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 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 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1 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2 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解析第 1 题 据图说出时间分布特征 但要注意描述出最高 最低值 第 2 题 教材中没有与该问内容相关的知识 可以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 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推测该地种植面积扩大 冰雹对种植业危害大 因而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 答案 1 年内分布不均 雹灾发生在4 10月 其他月份无雹灾 主要集中在5月 9月 8月最多 2 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 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9月7日 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 7级 震源深度14千米 和5 6级 震源深度10千米 的地震 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5人 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震后 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 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1 据材料分析 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 2 简述为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 1 题 影响地震破坏性大小的因素有 自然因素 震级 震中距 震源深度 地质构造等 社会经济因素 建筑物 人口城市分布 经济发达程度 抗震措施等 结合材料中信息分析即可 第 2 题 减小地震灾害的损失 可从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增强人们的防灾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 1 震源浅 两次地震产生叠加影响 建筑物抗震强度低 震中附近人口密度较大 2 加强监测预警及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地震发生后 迅速制定救援方案应对 考点二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 知识梳理 一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及成因1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黄淮海 四川 长江中下游 青藏高原 鄂尔多斯 2 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 1 自然原因 国土面积 幅员辽阔 自然环境条件复杂 海陆位置 海陆兼备的国家 气候 典型的国家 地质地形 板块交界地带 地壳运动频繁 地形条件复杂 2 人文原因 社会经济 我国东部地区 城市和人口集中 经济相对发达 自然灾害频繁 人类活动 影响深刻 植被覆盖程度 季风气候 低 二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1 水旱灾害 本区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降雨集中 年际变化 夏季多暴雨 加上地势低平 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2 地震 本区位于地震带上 特别是郯城 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处于人口集中 工农业发达地区 地震灾害严重 3 其他灾害 农作物病虫害 台风等 三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1 主要灾害 洪涝 地震 等 2 成因 受海洋的影响强烈 是全国受台风 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本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 地震灾害较多 大 台风 四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1 位置特点 位于黄河中游地区 处于从农业区向牧业区的过渡地带 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 干旱地区递变 2 主要灾害 水土流失 干旱 暴雨 病虫害以及地震等 3 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质地疏松 植被稀少 黄土裸露 暴雨较多 冲刷强烈 五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1 滑坡 泥石流 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 东南部多高原 深谷和盆地 降水丰沛 植被破坏严重 2 地震 地处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 构造运动活跃 滑坡 广东省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答案从位置来看 广东地处热带 亚热带 又面临海洋 海陆灾害俱有 从地形来看 珠三角地区地势低平 易形成洪涝灾害 台风活动频繁 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同时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灾害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造成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方法指津 1 黄淮海平原和东南沿海洪涝灾害的异同点 2 图解黄土高原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3 我国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的原因 应用突破 1 阅读材料 完成问题 下图是根据卫星照片描绘的黑龙江在同江县附近的网状河段的平面形态特征 简要分析图中网状河道的成因并说出其对防治洪水灾害的不利影响 解析图示区域属于平原地区 地势低平 坡度小 水流不畅 属于季风气候 降水变率大 导致径流不稳定 农业生产破坏植被 河水含沙量大 原河道泥沙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 致使河流改道 当洪水暴发时 因排水能力低 很容易导致河水漫出河道 造成泛滥 修建防护堤 答案地势低平 地势平坦 坡度小 水流不畅 季风气候 降水变率大 导致径流不稳定 河水含沙量大 原河道泥沙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 致使河流改道 洪水暴发时排水能力低 很容易导致河水漫出河道 造成泛滥 修建防护堤 2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我国四川西部断裂带 2014年夏秋季节 该区域出现多次降雨 图中虚线所示范围为降雨过后某种地质灾害边界范围 分析图示地质灾害的成因并指出其对图中河流的危害 解析该地质灾害分布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