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一中外语教研组活动介绍.doc_第1页
佳一中外语教研组活动介绍.doc_第2页
佳一中外语教研组活动介绍.doc_第3页
佳一中外语教研组活动介绍.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佳一中外语教研组活动介绍王冬梅于1988年7月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英语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教龄20年。1999年晋升高级教师。2001年被派往美国工作一年。2006年获哈师大教育硕士学位。现为英语教研室主任。本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从教以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坚持教书育人,注重言传身教,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工作积极认真。曾获校十佳教师、十佳女工、骨干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获市三八红旗手、教育局优秀教育工作者、市骨干教师、教育局先进个人、和省骨干教师等称号。教学上严谨求实,刻苦钻研。二十年以来一直从事高中英语循环教学,辅导过多届高三毕业班。曾参加校春蚕、冰凌花、市菊花杯课、省首届中小学电教录像课大赛等活动,并获一等奖。2004年BODY LANGUAGE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首届全国课堂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几年来担任了培养新教师的任务,所培养的教师刘秀兰,孙靖宇等教师现已成为校骨干教师。积极承担尖子生的辅导工作,所辅导的学生李雪菲,邹丽华,许婷婷,田易博登学生荣获国家英语奥赛一,二等奖,并因此多次被评为全国英语能力测试优秀指导教师。科研意识浓,注重教学理论研究,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撰写了十余篇论文。2005年被评为课程改革先进工作者。2005年参加了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子课题佳木斯一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的研究。佳一中外语教研室由44名教师组成。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13人,二级教师14人。其中9名教师先后赴英、美等国家进修深造,3名教师已获教育硕士学位,8名教师分获全国优秀教师、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称号。多年来,外语组的全体教师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创建了“话题、结构、交际”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将从队伍、教学、教研三个方面做以汇报。一、坚持校本培训与派出培训相结合,培养出一支专业过硬、高素质、高水平的外语教师队伍。徐秀珍校长在谈到师资队伍建设时多次强调:“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工程。”在这种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千方百计,为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对于新入校的青年教师,帮助他们与老教师结成师徒队子,实行导师制。在备课、授课、作业批改、教案书写等各个方面予以具体指导。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手段,观摩老教师授课,通过课堂基本功大赛、教案评比、课件比赛、微格教学训练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青年教师学历提高和岗位锻炼提供支持,要求五年教龄以下的青年教师撰写个人三年发展规划。随着新课程的到来,全体教师参加新教材的培训,通过培训,他们对英语教学的理念有了明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徐秀珍校长高瞻远瞩,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开展国际交流,先后选派9名外语教师赴美国、英国、新西兰等英语国家进修深造。我校于2000年与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中学建立了姊妹校,到目前为止,双方已成功地进行了三次互访,王冬梅、刘晓峰、李文玉、刘秀兰四名教师分别于2001,2002,2003,2004年交换到华盛顿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王云杰、王才、周广玉被派往英国圣吉尔斯学院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学习。我校还加入了国际AFS项目,1998年余宏由AFS组织派往美国进修一年. 以上这些留学归来的教师不仅自身在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水平等诸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还成为整个外语教研室的核心力量和示范楷模,引领整个外语教学向着更加生动、民主、开放的国际化外语教学模式发展。除外派教师外,学校还积极引进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先后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教师来校授课。他们的授课更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同外教的交流和学习中,他们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二、发挥骨干教师力量和集体智慧,探索总结出符合英语学科特点的以“话题、结构、交际”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一项重中之重的工程。根据外语学科的特点,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具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在交际理论和建构理论的基础上,我校外语组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话题、结构、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以话题为中心,以语言结构为基础,以交际功能为脉络,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去体验、感悟另外一种文化,在交际中实践、提升自己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近几年的各级各类英语课堂教学大赛中,英语课一直以“形式新颖、互动性强、生动活泼、课堂效果显著”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在以下三个环节的转变上寻找突破口,既注意转变教师传统的课堂角色,转变教学手段和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求形成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课堂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主导者变为组织者。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知识传授与灌输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手段发生了变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英语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笔记本电脑,录音机、电视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我们鼓励教师写电子教案,自做课件,每人做一个单元的课件,然后创设资源库。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注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他主学习为我主学习,变接受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性学习。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还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具体做法:利用每天清晨7点开始的半个小时晨读时间练习听力和单词、课文背诵。为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我们为学生播放走遍美国、洪恩环境英语、动感英语等原版影碟。课前三分钟的自由谈,让学生自由选择话题,引发他们的兴趣。此外我们还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外教课,让学生有机会去交流。分层次推荐不同的阅读材料。以二十一世纪报为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业的批改多样化,加强书面表达的训练。组织英语演讲比赛,阅读竞赛,单词竞赛,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手抄报,举办一年一度的圣诞晚会等活动,从不同的层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三、开展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教研活动为形式,深入解读课标理念,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鉴于外语组年轻化和老教师观念需要更新的情况,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标准中蕴含的教育理念, 即以人为本、能力本位、学习方式变革、和创新教育四个基本理念,以及他们在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体现。关于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任务、设计、结构、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具体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围绕外语组“话题、结构、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标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全体教师共同研究在新一轮课改中如何进行新教材的讲授。每一个模块的教学分配到具体的背课组中作为一项课题,通过听评课的形式进行研究。然后全体外语教师一起听课,研究讨论不同模块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一步发挥备课组在组织和引导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优化集体备课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推行课改开放课。我们集体备课坚持“三层次,四定备,五统一”原则。三层次,是指注意对“实验班、混编班、新世纪”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促使其外语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四定备,是指“四定”和“四备”。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备,即“备教法,备学法,备生情,备考情”。五统一,即对相同层次学生教学做到“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统一。”建立组内教师论坛,加强学法、教法交流,加强课堂教学艺术研讨,坚持高级教师的示范课、中级教师的研讨课,二级教师展示课和一年教龄教师的汇报课“四课制度”,积极探索能够发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不断深化课程改革,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全体教师共同完成了外语组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展好选修课,每位教师开一门选修课,从不同的层面,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进行有实效的科研课题的研究,以科研带动教学。教育研究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小课题研究,解决教学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而促进教学。每位教师要在学期末写一个教学案例,并提倡教师写教学叙事,从而提高教学。四、教学成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外语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外语教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我校夏晗同学由于成绩突出被希望英语选为特邀嘉宾,参加希望英语五周年特别节目。教研组多次获校优秀教研组称号,并于2005年获省优秀外语教研组称号。2006获市学科基地称号,2008获市优秀教研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