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doc_第1页
金钱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doc_第2页
金钱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doc_第3页
金钱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doc_第4页
金钱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钱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摘要 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主要产自于我国四川、广西等地,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物质、三萜类类物质及微量元素。成分测定方法主要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经过近些年的研究,金钱草主要被应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脂质过氧化、利胆排石、降胆红素、血栓抑制、对免疫系统作用等方面,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脂肪肝、肝炎高胆红素、结石等方面。金钱草做为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功能全的中药材,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目前研究的局限,有些功能还没有被开发,因此应该进一步对金钱草的成分深入研究,期待着有着更多的应用。关键词 金钱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15目 录摘要1关键词1目 录21综述31.1引言31.2研究现状31.3金钱草的鉴别31.3.1性状鉴别31.3.2显微特征41.3.3叶表面观42化学成分研究42.1薄层鉴别52.2含量测定52.2.1槲皮素和山奈素52.2.2抗氧化活性62.2.3多糖72.2.4元素测定73药理作用83.1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83.2抗脂质过氧化作用93.3利胆排石、降胆红素作用93.4血栓抑制作用103.5对免疫系统作用103.6临床应用113.6.1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113.6.2治疗乙肝采用乙型肝炎113.6.3治疗脂肪肝113.6.4治疗肝炎高胆红素124结论12参考文献13致谢151综述1.1引言金钱草属于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又名大金钱草、遍地黄、路边黄对座草等,主要产自于我国四川、广西等地,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产品。金钱草味甘、淡,性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具有除湿退黄、利尿通淋、消石、解毒消肿等药效。临床上多用于黄疸、肝胆结石、泌尿系统结石、湿热淋症、热毒痔疮、毒蛇咬伤等病症的治疗。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发展,野生或者人工种植的金钱草品种较多,比较混乱,混淆品甚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钱草临床准确用药及其深入的科学研究1。1.2研究现状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金钱草的文献报道大多数集中在临床应用方面,主要应用于胆结石和肝炎,也用于治疗尿路结石、热淋及痤毒痈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等疾病。目前,对心血管系统、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等方面的应用也陆续被开发出来。另外,对于金钱草及其类似品种的如何鉴别也有很多的报道,但是由于分析方法的限制,对于金钱草的成分分析不到位,导致其性质研究不是很完善,以至于出现了金钱草物种无法进行系统鉴别的研究现状。经过近些年的研究,对于金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酚类、苷类、挥发油、氨基酸、甾醇、内酯类、胆酸、鞣类、和微量元素灯方面。由于这些有效成分的作用,使得金钱草在临床上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主要表现在抗炎、利胆、排石、抗菌、镇痛、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等方面,对于金钱草的药效来自于哪个部位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还不到位。由于这些工作的缺失,使得不能对金钱草进行更加广泛的应用,也不能对于金钱草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钱草药用价值的发展,使得其应用得到了限制2。综上所述,由于对金钱草化学成分的全面研究工作较少、完备的标准对照品也没有被研究出来、也无相关生源合成途径已经够效关系的研究报道,本文对金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现状和其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描述,为金钱草的功能化、多样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3金钱草的鉴别进行金钱草鉴别时,主要考虑其外观、以及切片研究3 4 5 6。1.3.1性状鉴别金钱草植株常常缠结成团生长,植株表面无毛或者长有疏柔毛;植株茎细小,且呈现出扭曲的圆柱形;茎表面为棕色或褐色,有纵向条纹,在下部茎节上有时可能有须根长出,对其进行切片后切面为实心;叶片对生,并有皱缩,将叶子展平后是宽卵形或心型形状,长约1.6-4cm,宽约1-3.5cm,基部微凹;植株上表面颜色为棕绿色或棕褐色,越到下表面颜色逐渐变浅,植株主脉明显呈突起状,用水浸后,具有较强的透光性,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出现,此种现象在侧脉不明显;叶柄长1-4cm,有的带花,花黄色,单生叶腋,具长柄。果实为球形,有黑色短条状腺点,有略微气味和咸味。1.3.2显微特征茎部的横切面:将茎部切开后发现,表层细胞被角质层覆盖,有时可以观察到腺毛和单细胞。皮层表面积较大,在细胞中可以观察到红棕色的分泌物;内皮层很明显,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状,细胞壁微木花。韧皮部狭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链接成环。髓常成空腔。薄壁细胞含淀粉。粉末特征:植株粉末呈淡综绿色。淀粉粒常见为单粒,不规则圆形、半圆形或灰冒状;霜粒由2-3粒组成。腺毛为碎片状,腺柄为单细胞,且体积不是很大。1.3.3叶表面观叶子表面腺毛为红棕色,头部由单细胞组成,形状为不规则的圆形,直径约为25um;柄为单细胞。分泌道分散于叶肉组织之内,直径约为45um,有时有红棕色分泌物出现。茎部有少量毛,叶面有非腺毛,观察后发现有 1-17个细胞,有的细胞呈现出平直或弯曲,有的细胞呈溢缩状,长59-107um,基部直径13-53um,表面有细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2化学成分研究 金钱草化学成分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7 8 9:全草含黄酮类成分: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异槲皮苷即槲皮素-3-O-葡萄糖苷(isoquercetin,quercetin-3-O-glucoside)、三叶豆苷即山奈酚-3-O-半乳糖苷(trifolin,kaempferol-3-O-galactoside)、3,2,4,6,-四羟基-4,3-二甲氧基查耳酮(3,2,4,6-tetrahydroxy-4,3- dimethoxy chalcone)、山奈酚-3-O-葡萄糖苷(kaempferol-3-O-glucoside)、山奈酚-3-O-珍珠菜三糖苷(kaempferol-3-O-lysimachia trioside)、鼠李柠檬素-3,4-二葡萄糖苷(rhamnocitrin-3,4-diglucoside)、山柰酚-3-O-芸香糖苷(kaempferol-3-O-rutinoside)、山柰酚-3-0-鼠李糖苷-7-O-鼠李糖基(13)-鼠李糖苷kaempferol-3-O-rhamnoside-7-O rhamnosyl(13)-rhamnoside。三萜类成分:大豆皂苷B(soyasapogenol B)、尿嘧啶(uridine)、22位酮基大豆皂B(22-keto-soyasapogenol B),还含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 benzoic acid)、环鸟苷酸(cGMP)样物质、环腺苷酸(cAMP)、多糖。微量元素:氯化钠、氯化钾、亚硝酸盐、Ca、Mg、Fe、Zn、Cu、Mn、Cd、Ni、Co等9种元素,Ca、Mg、Fe含量最多,Zn、Cu、Mn、Cd、Ni、Co含量也很丰富。2.1薄层鉴别将金钱草样品自然晾干后,研磨为粉末状,并过40目筛,干燥保存待用。取本品粉末5g,加70乙醇15 ml,加热回流1 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 ml溶解,加石油醚(60-90)10 ml提取,弃去石油醚,加正丁醇溶液30 ml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蒸干,加水5 ml溶解。通过聚酰胺柱(2g,80-100目,1.2 cm6am湿法装柱)。先以水30 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以甲醇5 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金钱草对照药材粉末1 g,按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点于同一聚酰胺膜上(7 am14 cm),展开剂为5:3:1:1.5的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展开,取出,晾干。均匀喷入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70加热5 min进行显色,在紫外灯的365 nm波长下进行测定。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10 11。结果见下图所示(1-4为样品,5-6为对照)。2.2含量测定2.2.1槲皮素和山奈素将槲皮素(Q)和山奈素(K)对照品用五氧化二磷干燥过夜,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标准品,以甲醇为溶剂对标准品进行溶解后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制备出0.01mg/ml的槲皮素(Q)和山奈素(K)混合标准溶液(Q 为1.065 10-2 mg/ml,K 为1.084 10-2mg/ml)。准确称取提前准备好的金钱草粉末2.0g(准确至0.0001g)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25ml甲醇,超声处理30min使其待测成分溶解,取下冷却至室温,用滤纸过滤。取续滤液20 .00ml 于分液漏斗中,用石油醚(20 ml、15ml、15 ml)萃取3 次,除去其中的脂溶性杂质后,合并下层液,用乙酸乙酯-水(1510)混合液25 ml 分3 次萃取,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25 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用0.45 m微孔滤膜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备用。分别取上述制备好的槲皮素(Q)和山奈素(K)标准品0.3 、0.5 、1 、2 、4 、6 、8 、10 、15 l,进行进样,按照仪器条件,进行测定,以槲皮素(Q)和山奈素(K)进样量为横坐标,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样品的峰面积,在标准曲线下即可求得待测样品中槲皮素和山奈素含量 12 13 14。2.2.2抗氧化活性现阶段,抗自由基活性检测方法主要有:化学发光法、分光光度法、电子自旋共振法、荧光光谱法等,通过比较仪器的普及率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以及仪器操作的方便性,经常用化学发光法来测定金钱草中抗自由基活性。取5 g金钱草粗粉,加8倍量75%乙醇,超声提取3 次,每次45min,合并提取液,滤过,用石油醚萃取,分离,浓缩,用蒸馏水洗入100 ml量瓶,定容,得金钱草样品含量为1.25 mg/ ml。主副泵的泵速大小对发光强度有很大影响,实验中3个发光体系主副泵的泵速分别为40和40 r/min,40和30 r/min,30和20 r/min,此时具有较高的发光强度和稳定性。负高压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大小和灵敏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副高压,发光强度增大,方法的灵敏度增高,但是稳定性降低,使得结果精密度变差。因此,应该根据待测溶液中抗氧化活性高低来选择合适的副高压,使得发光强度稳定且较大。利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方法测定金钱草提取液中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来测定其抗自由基活性,改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准确、操作简单、实验时间短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抗氧化活性的测定。在金钱草提取液中主要含有H2O2、OH-、O2-等活性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具有活跃的反应活性,因而可能会在人体产生毒素效应。因此保持人体抗氧化活性物质浓度平衡,有利于人体长寿和养颜。外界加入一些抗氧化剂来维持人体内抗氧化活性活性物质平衡,对于人体有着很大的益处。经过近些年的研究发现,中药金钱草可作为潜在的具有抗自由基活性的药物或保健品15。2.2.3多糖金钱草的多糖具有增强免疫作用,刺激免疫器官增重和淋巴细胞增加的作用,金钱草多糖的研究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多糖是由10个以上单糖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测定多糖的方法有许多,主要有苯酚-硫酸法 、3,5-二硝基水杨酸法 、苦味酸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金钱草叶中粗多糖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7和0.9988,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对标准偏差RSD 分别为3.98 和3.36,证明它们都有较好的精密度;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2.52-104.49 之间和93.29-114.82 之间,可以看出测量系统具有相当高的准确度;两种方法最小检出限分别为:0022 mg/mL和0.018 mg/mL。多糖的含量的测量值分别为11.70 和11.36,说明金钱草中多糖含量丰富16。2.2.4元素测定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容量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ICP-AES法等。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钱草中金属元素含量,使用HNO3HClO4体系消解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6种不同来源的金钱草中的Mg,Fe,Mn,Cu,Zn 5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金钱草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Mg、Fe、Mn、Zn、Cu,加标回收率在97.11%102.94%,相对标准偏差(n=6)在0.83%3.37%。建立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钱草中Mg、Fe、Mn、Cu和Zn元素的含量,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说明金钱草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17。3药理作用3.1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迁延时日,证侯繁复,错综交互,缠绵难愈,临证治疗较为棘手。中医药对此总结了不少经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均可谓临床效法。慢性乙型肝炎大多具备乏力、纳差、腹胀、胁助隐痛、肝脾肿大、身目黄染、赤缕红丝等症状,属中医“ 胁痛” 、“ 郁症” 、“ 黄疽” 等范畴。目前国内多宗肝胆湿热,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血痕阻之说,一般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长期临床所见,往往表现毒、湿、郁、滞、痰、痪、虚等夹杂症较多。毒始终是主导因素且贯穿疾病全过程。现代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入侵引起的慢性炎性免疫反应。此反应可以出现循环障碍,抗原抗体免疫应答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及肝纤维组织增生等。中医虽未能以直观的方法了解和认识乙肝病毒实质,但早在晋代王叔和就指明了潜伏性感染方式。明代吴又可所著温疫论中提出“ 杂气” 、“ 毒气” 明确了传染性感染方式,以及内外相召致病说,强调了体质因寒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等许多理论恰与现代医学研究结果互为印证。乙肝病毒长期深伏肝经血分,病毒的复制,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纤维组织的增生,内分泌功能韵失讽,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对肝细胞的损害,无疑影响肝脏正常的琉泄功能,肝病传脾,脾气必虚,脾虚湿生,班结生痰、毒混互结,土雍木郁,脾胃失运,气机郁滞,久郁化热,灼伤肝阴,由气入血由血人阴,久病入络。脉络阻滞,结聚成寮。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甚则肝肾同亏,“ 阴阳反他” ,大体可概括为毒是病变的主导因素,湿是病变的条件,郁是毒的反应,滞是毒奎盛的征象,痰是毒湿演变的产物,寮是毒演变的病理表现,虚损是毒致伤的后果。从270种中草药初筛出抗HBsAg的有效药物9种(占总数的33)。若按5种不同剂量(03、06、12、25、50 mg/100g)的药物、2种不同浓度的HBsAg(10.92、14.26 P/N值)与3种不同接触时间(立即、1 h、2 h)的10项P/N值均数来综合评价药效指数时,9种有效药物的次序为金钱草(1.19)、柿蒂(1.69)、天胡荽(2.43)、鱼腥草(3.15)、积雪草(3.63)、杜鹃花(3.85)、樟树(476)、鸡爪枝皮(4.81)与水杨梅(4.93)。可见,金钱草的抗HBsAg作用位居中药之首。此外,用反相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到金钱草的水和50乙醇2种溶剂提取物对HBsAg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金钱草的2种溶剂提取物在低剂量(2.5 mg/50 g)即可对HBsAg产生2倍抑制,且随药物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药物剂量为10g/50g时,产生8倍的高效抑制强度,药物浓度与其对HBsAg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18 19 20 21。3.2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而金钱草多糖作为一种天然无公害物质,对于清除羟基自由基,改善人体健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丹参、田基黄、金钱草(过路黄)等9种有天然抗氧化作用的护肝中药中,金钱草对大鼠离体肝脏脂质过氧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当终浓度分别在0.05、0.25、0.50、1.00 g/L时,金钱草对MDA生成的抑制率分别达到22.8,60.2,89.1%,100%。做为解释细胞损伤和衰老的重要学说-自由基学说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体内的自由基的生成和消亡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的,然而当人体功能失常时,这种平衡可能会被打破,体内产生过剩的自由基后,可能会和人体脂肪发生过氧化反应,将会使人体细胞损伤,造成机体衰老,可能会引发人体多种机能病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CCl4在人体内经过肝活化后会生成多种自由基,如OOCCl3和CCl3等,这些自由基会和人体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脂质和过氧化物(MDA),很可能会对人体细胞造成伤害。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SOD是动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其作用是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物,从而减缓或者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体内SOD的活性对于自由基的清除有着直接的作用。有实验以小鼠为研究对象,用CCl4 对小鼠染毒24小时后,发现其血清和肝组织中MDA含量比正常值明显增高,可以得知CCl4 确实与脂质过氧化反应有着很大的关系。用金钱草鲜叶对小鼠进行质量,结果发现,其血清和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显著增高,这样我们可以得知,金钱草确实有着清除自由基和治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对于金钱草清除自由基和治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而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不管机理如何,本研究表明金钱草具有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22 23。3.3利胆排石、降胆红素作用胆结石疾病是指胆道系统的某一部位出现结石的疾病。目前医学研究认为,胆结石是由于胆汁的原有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该表,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出现过饱和的状态,易沉淀之后析出而形成结石的现象。因此,增加胆汁分泌是治疗胆结石的重要方法。金钱草中含有黄酮类、软质、挥发油等成分,现阶段用药理学研究发现:金钱草具有增加胆汁分泌的利胆作用,并能溶解胆内结石及肾结石。研究表明,四川产金钱草煎剂给小鼠灌服,经胆管引流证明有明显的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广金钱草注射液犬股动脉注射,或相同剂量的煎剂十二指肠给药,可使胆汁显著增加。四川产大金钱草对人有利胆作用。因小鼠无胆囊,故金钱草的利胆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胆囊管内肝胆汁增多,内压增高,Oddi括约肌松弛并排出胆汁。松弛平滑肌和利胆高峰出现的时间是一致的。胆色素类结石病人服用排石汤后引流出的新鲜胆汁,经体外试验证明,含有金钱草的排石汤可阻止胆汁中胆色素类结石组分沉淀出来,对胆石生成有预防效果。此作用与排石汤明显抑制胆汁B-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有关。应用中药复方四金化石胶囊(由金钱草、海金砂、炙水蛭等组成)小剂量(1.10 g生药/kg)/,可明显降低实验性胆红素结石(PS)豚鼠胆汁中游离胆红素(UCB)和Ca含量,提高胆汁中甘氨胆酸(GCA)浓度,同时,促进受损肝、胆组织修复,达到治疗胆红素结石(PS)目的。而大剂量(3.20 g生药/kg)对豚鼠Ps未显示明显疗效,揭示该药物作用效果与剂量有关。胆汁中Ca2+浓度升高可刺激炎症胆囊分泌黏液及质变黏液。质变黏液由中性、硫酸性糖蛋白以及少量硫酸氨基葡聚糖蛋白组成,其凝聚作用强,易促使Ps形成。而小剂量四金化石胶囊可降低病理胆汁的Ca和UCB含量,提高GCA水平,改善质变黏液,从而促进溶石和损伤组织的修复。大剂量四金化石胶囊可能有一定毒性作用,对质变黏液和病理胆汁无明显改善作用,故延缓了溶石和损伤组织的修复24 25 26 27 28 29。3.4血栓抑制作用血栓形成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凝血功能、血小板凝聚功能等多种因素,由其会引起栓塞和缺血的许多心血管疾病。如果能够有效地控制血栓的形成并降低血小板的凝聚率,对于防治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实验通过阿霉素注射诱导小鼠产生肾病综合征,之后给小鼠服用金钱草浸出液,结果表明,金钱草对于小鼠的血栓形成有着抑制作用,证明了金钱草能够明显减轻病理状态下小鼠体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湿重和干重,降低血栓疾病形成的概率,表明了金钱草具有显著的抑制血栓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通过抑制小鼠体内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聚功能而实现的。这一实验证明了金钱草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血栓、活血化瘀的功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开发和应用防治血栓性疾病的药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30 31 32。3.5对免疫系统作用金钱草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金钱草作为脏器移植或自我免疫疾病的免疫抑制剂是有益的。但是,金钱草与其他药物并用治疗的给药方法及有效成分等系列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金钱草对小鼠的细胞和体演免疫反应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前者的抑制似更明显;而对小鼠细胞吞噬功能却有增强作用。 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酸胺),通常在抑制免疫反应的同时也抑制细胞吞噬功能,从而导致机体抵抗力显著低落,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往往因感染而死亡。金钱草与常见的免疫抑制剂不同,既抑制免疫反应又增强细胞吞噬功能,也许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免疫抑制剂,金钱草与环磷酸胺并用,对免疫抑制有协同作用,环磷酞胺是毒性较强的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可使骨佳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秃发、腹泻等。如对需用环磷酞胺的病人,减少环磷酞胺的剂量,并使用金钱草,使两者发挥协同作用,既可增强免疫抑制,又可减轻环磷酞胺的毒性,这种治疗方案临床上似可试用。金钱草是普遍应用的中药,一般剂量无明显副作用,我们注意到,喂金钱草的小鼠的体重较对照组轻,看来大剂量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当然本实验所用金钱草比临床剂量大得多,鉴于金钱草的化学成份比较复杂,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免疫抑制作用的有效成份及其副作用33 34。3.6临床应用3.6.1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采用利肝汤(金钱草、茵陈、栀子、大黄、泽泻、柴胡等)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2例,总有效率为96.9。较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异(P0.05)。提示:本方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疏肝养血的功效。将清热解毒类中药配伍利湿类中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采用自拟茵陈虎根汤(茵陈、虎杖、板蓝根、山栀、大黄、车前子、金钱草、五味子、白花蛇舌草等)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20例,总有效率95。提示:该方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功效。用金钱草青黛汤(金钱草、青黛、虎杖、郁金等11味中药组成)治疗淤胆型肝炎,证明金钱草不仅利水通淋,还有很强的利湿退黄作用。用急肝舒合剂(赤芍、丹参、茵陈、金钱草、茜草等)治疗重度黄疸肝炎,结果表明其能使急性黄疸性肝炎标记物明显降低,提示该合剂有活血、利胆及消除黄疸作用35。3.6.2治疗乙肝采用乙型肝炎解毒汤(大青叶、板蓝根、丹参、黄芪、金钱草、草河车等)治疗本病80例,并设对照组(甘利欣针30 ml,门冬氨酸钾镁针20 ml,加入葡萄糖溶液300 ml中静脉滴注),疗程3个月,目的是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结果:两组降低AL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HBeAg、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34,对照组为1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乙型肝炎解毒汤对本病有抗病毒、调解机体免疫功能的疗效36。3.6.3治疗脂肪肝观察自研中药脂肝宁口服液(ZGN)(含金钱草、黄芪、白术、茵陈等)对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选择脾虚湿因、肝胆湿热型脂肪肝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8例口服ZGN(20 ml,2次/d),50例服用东宝肝泰(3片,3次/d)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服用6周后临床症状,血脂和肝脏影像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6.3,总有效率为90.8,对临床症状有较高的缓解率(83.394.4),可使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下降(P0.01),使肝脏的影像学改变减轻或消失,脂肪肝消除39.8,各疗效指标均优于宝肝泰组。结论:ZGN对脂肪肝及其伴随的高脂血症具有显著可靠的治疗作用37。3.6.4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采用疏肝活血化瘀汤(柴胡、金钱草、葛根、板蓝根、赤芍、生地、三七、丹皮、益母草等)为主配合西药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30例,并用西药泼尼松对照治疗30例,总有效率为93.3和73.3,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38 39。4结论金钱草化学成分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分布广,具有丰富资源、价格低廉、安全性好等特点,为了更好的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其医疗功效,有必要对其加深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参考文献1 李培林. 金钱草药性与临床应用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28(6):20-22.2 周益红. 金钱草药用价值研究J. 现代养生, 2016(2):71.3 孙冬晓.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金钱草与广金钱草化学成分比较及广金钱草的药动学和排泄动力学研究 D.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3.4 张怀阳. 金钱草与广金钱草的鉴别与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33):142-143.5 薛运浩. 全草类中药金钱草、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药用青蒿、半枝莲的正品及其易混品的性状鉴别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7(26):40-41.6 张月丽,胡整. 金钱草及其易混淆品的鉴别J海峡药学, 2013, 25(3):33-34.7 高飞飞. 金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3.8 马军花,邱宏聪,陈明生,等. 复方金钱草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 29(4):381-384.9 李云龙. 金钱草配方颗粒制备及其质量控制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3.10 王洪锐,陈玩珊,冯雪科,等. 金钱草胶囊中槲皮素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国药业, 2015(14):30-32.11 邱宏聪,马军花,陈露,等. 复方金钱草颗粒的指纹图谱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1):36-39.12 张雯丽,孙冬晓,董立华. RP-HPLC法同时测定金钱草和广金钱草中绿原酸、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J西北药学杂志, 2013(5):486-488.13 王启平,王洪锐,李东,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钱草胶囊中槲皮素的血药浓度J中国药业, 2013, 22(13):19-21.14 陈健.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钱草片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J. 中国药业, 2016,25(6):62-63.15 汪丹,蔡甜,吴志军,等. 液质联用分析金钱草醇提物中的化学成分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4(3):234-237.16 伍小燕,杨梅,梁冰丽,等. 基于相关性的广金钱草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 2014(6):1057-1061.17 李云龙,胡久梅,胡烜红,等.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钱草中金属元素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52(2):105-107.18 万满华,张书林,黎昌茂. 重用茵陈、虎杖、金钱草在肝炎退黄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09(6):28-29.19 吴亚妮,朱意丽,史洁文,等.对金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