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栽培技术.doc_第1页
油茶栽培技术.doc_第2页
油茶栽培技术.doc_第3页
油茶栽培技术.doc_第4页
油茶栽培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茶栽培技术你好!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你想学习油茶栽培技术.我们林业局暂时不搞培养这方面的培训.我们提供一份没茶栽培技术资料供你参考 : 浏阳市油茶丰产林培育技术措施 为了确保我市油茶丰产林造林质量,提高新、老油茶林的经营管理水平,挖掘生产潜力,实现高产稳产,特编制一套适合本地油茶丰产林栽培管理的小册子,供广大油茶种植户和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1. 油茶丰产林营造技术 1.1 造林地的选择:油茶在适生区域内,立地条件划分主要以土层深浅、土壤的肥力和坡度3个主要因子的指标为依据。如表1:表1 等级 坡度 土层厚cm 肥力(土层030cm) 有机质% 全N % 密重 10 100 1.8 0.14 1.00 1025 60100 1.01.8 0.080.14 1.001.30 25 60 1.0 0.08 1.30 其中,、级为营造油茶丰产林的最优与适宜立地条件,级为较差的立地条件,需人工改良。选择油茶宜林地的主要依据:海拔400m以下,相对高200m以下,坡度20以下,土壤中层至厚层,红壤、黄红壤,酸性至微酸性山地。在山区,光照不足的谷地不宜选用。 1.2 本地适宜品种类型的选择油茶类型多选择由本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霜降类型中40多个优良无性系苗和家系杂交种子实生苗。 1.3 苗木质量实生苗:符合国家标准(GB600085)一、二级油茶苗要求,级苗苗高40cm以上,地径0.5cm以上;级苗苗高3040cm,地径0.350.50cm。扦插苗:一年半出圃,苗高30cm以上,地径0.350.4cm。嫁接苗:二年生嫁接苗上山造林,苗高25cm以上,基径粗0.4cm以上。容器苗:可提前半年以上出圃上山,不受季节限制。分实生容器苗和嫁接容器苗,要求苗高10cm以上,地径0.30cm。 1.4 检疫经严格检疫符合条件的苗木才能出圃上山造林。 1.5 整地 1.5.1 坡度在15以下,实行全面整地。深度:山区2025cm,丘陵2530cm,全面整地要适当保留山顶和山脚部位的植被。 1.5.2 坡度在1525,应采取阶梯式整地方式。 1.5.3 环山水平撩壕整地,挖宽60cm、深50cm的沟,将杂草、表土填入壕沟,筑成外高内低的梯土带,在梯带内侧开一条深宽2030cm的竹节沟,以利蓄水保土。 1.5.4 带状整地,必须沿等高进行。带宽应控制在2m左右,带内全垦,带间保留原有植被。 1.6 造林密度 1.6.1 纯林密度74106株/亩。以2.5m2.5m、2.8m2.8m、3m3m株行距比较合适,一般每亩栽植85株。 1.6.2 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密度要根据坡度大小和土层深厚肥沃情况而定,坡度较平缓、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栽植密度宜小一点;反之,栽植密度宜大一点。 1.7 造林方法 1.7.1 植苗造林:最适季节是立春到惊蛰,最佳时期是雨水节前后,或十月小阳春,春旱严重的地区,一定要在雨季造林。栽植时苗木要扶正,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中,根土要密接。要做到随起苗随造林,最好用生根粉(GGR)50100PPM的黄泥浆拌根后造林。 1.7.2 容器苗造林:容器苗造林是今后造林的一种发展趋势,它不受季节限制,且栽植后根系不受影响。 1.7.3 造林质量要求:造林成活率要求达到90%以上,没有达到标准的,应用同品种类型大苗补植。保存率要求达到全苗。 2. 幼林抚育措施 2.1 除草松土 2.1.1 造林当年除草松土1次。23年内,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间,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间,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三伏天地表炽热,不宜松土除草。 2.1.2 松土深度,一般以35cm为宜。造林当年宜浅,以后逐年加深;幼树蔸边宜浅,向外可逐渐加深;无性系苗宜浅,实生苗宜深;壤土宜浅,粘土宜深。 2.1.3 化学药剂除草,采用草甘膦除草剂,施用量1.52.0kg/亩,对水3060kg,于杂草生长旺盛季节施用。 2.2 缺株补苗植苗造林的油茶,发现缺株,选用同品种类型的大苗或容器苗,在各地适于造林季节补植,以保全苗。 2.3 增施肥料 2.3.1 幼林施肥,一年两次,冬施基肥,如火土灰或其它腐熟有机肥;春施速效肥,如尿素、硫铵、磷铵等。 2.3.2 油茶幼林不同龄期的施肥量如表2所示。表2 kg/亩种类 施用量年份 硫酸铵 过磷酸钙 硝酸钾第一年 36 1.53 0.250.35 第二年 47 24 0.330.50 第三年 68 36 0.460.70 第四年 912 59 0.701.05 第五年 1418 814 1.051.57 2.3.3 幼林施肥方法,有点状施、环状沟施2种。点状施即在树冠周围挖3个小穴,将肥料放入穴中,盖上泥土;环状沟施,即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2030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 2.4 幼树整形油茶幼树整形方法分两步:首先是养干。造林后第12年内,顶芽萌发的春梢,应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主干;第二步是定形。视树干情况,对徒长的夏梢和晚秋梢进行压低修剪。 2.5 林地间作 2.5.1 间种作物种类的选择,均以不与油茶争光、争肥、争水为原则。因此,高杆、藤本和旱季耗水量大的作物不宜选用。 2.5.2 油茶林地宜间种花生、豆类等作物。适于间种的冬季绿肥有满园花、紫花苕子、紫云英、肥田萝卜等;优良夏季绿肥有印度豇豆、日本菁、三叶猪屎豆等。并及时压青。 3. 成林经营措施 3.1 垦复。油茶进入盛果期后,根据立地条件、品种类型,每年至少浅锄一次,3年深挖一次。浅锄的时间,在不同地区应有所不同,一般在每年雨季过后和旱季到来之前进行,深度在10cm左右。深挖应在采果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深度在1520cm。并注意树蔸下浅抚,树冠下和交叉处深抚。 3.2 林地水土保持。地势平缓,坡度在15以下的油茶林地,可全垦,但视坡面的长短,在山顶、山腰和山脚留不垦带。坡度在15以上,特别是砂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宜采用带垦,挖一带留一带,隔年轮换。 3.3 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油茶生长状况、以及生长的不同时期,施以不同类型的肥料。大年以磷钾肥、有机肥为主;小年以磷氮肥为主。每年每亩施复合肥15kg以上,并着重有机肥的施用,广开肥源,绿肥上山,枯饼还山。 3.4 修剪。油茶以疏剪为主,大年重剪,小年轻剪。在每年果实采收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结合林地垦复时剪除枯枝、病虫枝、交叉枝、细弱内膛枝、脚枝、徒长枝等。修剪时要因树制宜,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弱树重剪,强树轻剪。 3.5 调整密度。密植林地和宽行窄距,一般在1012年,枝叶互相覆盖。此时应视林地情况,在23年内,分12次进行密度调整。 3.6 高接换冠。对于成林后部分劣株,经两年观察标定,用优树穗条,采用撕皮嵌接方法,加以改造。嫁接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定,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为好。同一片林地必须在12年内完成。 3.7 主要病虫害防治 3.7.1 油茶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等。主要虫害有蛀茎虫、茶梢蛾、天牛、象鼻虫、虫尺蠖、茶毛虫、金龟子、叶蜂等。必须贯彻“防重于治”、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与生物、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3.7.2 在进行垦复、间作施肥时要注意深埋病枝、病叶和病果,杀死虫卵和虫蛹,砍除历史病株。 3.7.3 保护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保护和培育黑缘瓢虫、大红瓢虫等天敌,抑制介壳虫的繁衍,从而减轻油茶煤病的危害。利用寄生蜂、寄生蝇、菌类,防治油茶虫尺蠖。 4. 现有林的改造和更新 4.1 对于林分结构合理、品种类型半数以上优良、立地条件较好的油茶林,采取深挖、施肥、修剪、防病、治虫等集约经营措施。5年左右,产油量可达到15kg/亩以上。 4.2 对于立地条件较好,大部分植株处于中壮林,但稀密不匀,或老、残、病、劣株占全林的1/3左右,常年产油量在4kg/亩以下者,则采取低产林改造措施。35年内,产油量恢复到1015kg/亩。 4.3 对于土壤较肥沃,土层厚度在1m以上,坡度在25以下,老、劣、病、残植株占全林2/3以上,常年产油量在2kg/亩以下者,则采取更新措施。 4.4 更新改造的作法是:稀林补植、密林间伐,水土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