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培训及考核制度.doc_第1页
三基培训及考核制度.doc_第2页
三基培训及考核制度.doc_第3页
三基培训及考核制度.doc_第4页
三基培训及考核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制度为不断提高我院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我院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根据医院业务发展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把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特制定本培训与考核制度。 一、培训及考核目的1、 提高临床临床医(技)师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2、 规范临床医(技)师的基本操作流程3、 强化临床医(技)师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培训和考核对象注册在医院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包括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晋升主任医师职称三年内的主任医师、辅助科室的医技人员。三、培训形式1、以科室集中学习和医院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2、各科室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主体的“三基三严”训练管理小组。科室应根据专业特点,明确本专业“三基”训练内容,特别是针对本专业的薄弱环节和人员构成情况,年初制定适合本专业的年度实施计划,由科室组织实施。年末由医务科、护理部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考试及技能考核; 3、各科室每月组织1次的学习,医院每月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三基”知识学习,及操作培训,学习情况及考勤进行登记。四、培训内容(各级、各专业)1、临床基本技能 病历书写与全身体格检查、精神检查、无菌操作技术、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心电图检查、医学影像学阅读、超声诊断学等。2、临床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各专业的临床诊疗常规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检验相关基础知识等。3、卫生相关法律法规。4、医院规章制度、医患沟通技巧、处方书写规范。5、医技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本专业为主。五、考核内容临床住院医师1、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2、临床基本知识。3、临床基本技能 病历书写及全身体格检查、精神检查、无菌操作技术、临床常用操作技术、徒手心肺复苏、心电图、医学影像等。4、医患沟通技巧。5、病历书写基本规范。6、处方书写规范。临床主治医师1、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2、临床诊疗常规和各专业知识、诊疗指南3、临床基本技能 病历书写及全身体格检查、精神检查、心肺复苏、临床常用操作技术、心电图、影像读片等。临床副主任及晋升三年之内主任医师1、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2、临床诊疗常规和各专业知识、诊疗指南3、徒手心肺复苏技能辅助科室的医技人员1、 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 徒手心肺复苏技能八、考核结果认定1. 临床医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以满分100 分计分中医科、康复科、口腔科的医师考核达85分以上,其余学科的医师考核达90分以上则视为考核合格。2. 辅助科室的医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技能考核均达75 分以上、技师达65 分以上则视为业务考核合格有一项不合格者则视为业务考核不合格。3. 考核不合格者在考核周期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合格者则视为本考核周期业务考核合格补考仍不合格者则视作本考核周期内业务考核不合格。5. 无正当理由擅自不参加考核者则视作本考核周期业务考核不合格。6. 临床各级医师和辅助科室医技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中,连续三年专项考核均达90 分以上者,该专项则可免试两年。7. “三基”考核结果直接与医师定期考核中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等挂钩。九、考核管理1、由医务科(护理部)组织成立院内业务考核专家小组并组建题库负责对临床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试。2、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务科(护理部)通过院周会形式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3、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将考核结果如实录入医师个人医疗档案作为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的依据。4、医院把“三基三严”训练工作纳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质控挂钩;对“三基”训练工作做得好的给予表彰,对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重视“三基”训练工作,教育培训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原始记录,“三基”考试考核不合格者,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根据情节轻重,扣罚科室质控分及个人绩效工资。 急诊、急救转接服务的制度一、转接程序 接上转单后在办公室进行登记,门诊就诊者免收挂号费,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提供预约门诊检查;组织会诊;需住院者优先安排、由办公室协调处理住院事宜,安排专人送至病区。 二、转接条件 、各种损伤(工伤、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烧、烫伤等)、急性中毒(毒物、毒气、毒品等)伤情严重或较重者; 、各种原因致大出血、咯血者; 、急慢性疾病,病情较危、重者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诊断不明确或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疑难复杂病例; 、甲、乙、丙类传染病及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新发传染病人; 、精神障碍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病例; 、患恶性肿瘤需要手术、化疗者; 、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因技术、设备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处理的病例。 三、加强管理与监督 1、宣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转接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沟通协调:全院各部门互相配合、沟通协调,作好转诊衔接工作,确保转入方及被转者满意。 3、开展督促检查: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转接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将检查考核情况通报全院。 急诊科分诊制度一、目的: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医疗帮助。二、原则:分诊必须由临床经验丰富、熟悉业务知识,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的护士承担,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脱岗。(一) 分诊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病人,进行生命体征检查和病情的评估,简要地询问病情重点,进行必要的体检和检验,以便合理分诊,做到不漏诊。(二)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快速分流病人,指导就诊,遇有危重病人应直接送抢救室救治,并迅速通知有关医生和护士,而后补办手续。(三) 做好传染病的分诊,对传染病人和可以传染病人,应安排隔离就诊,避免交叉感染,传染病人应填写相应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单。(四) 遇严重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或大批病人来院时,应立即通知总值班,以便组织抢救,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病人除向总值班汇报外,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五) 做好就诊就诊的登记工作,尤其是病人就诊的时间、首诊医生姓名、所属科室、接诊时间等,要求记录及时、准确、完整。三、急诊分诊程序接诊:急诊分诊是接待病人的第一个窗口,分诊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分诊护士接诊时应做到谨慎、仔细、认真,并对每一位就诊的病人负责,防止因病人的就诊方式不同而干扰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急诊病人到达后,分诊护士应迅速地对其进行评估、分析、判断,急危重病人先安排如抢救室进行抢救,其他病人可根据所属科室安排进入相应诊室就诊,所有急诊病人信息均应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就诊日期、时间、病人姓名、性别、年龄、通讯地址、初步诊断及去向。护理评估:(一) 初级分诊:是通过简单而迅速地评估来识别和筛选出那些明显需要紧急干预的病人,进行分诊决定时应考虑以下信息的分析。1. 当前的问题:导致病人来就诊的问题或情况。2. 详细的信息:非常重要,有助于对问题的发生机制及情况的严重程度给予准确判断。3. 一般和客观的生命体征评估: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型、移动、保健情况、衣着、气味、颜色、姿势、言语、行为、面部表情、出汗、呼吸、伤口情况、环境等生命体征如气道、呼吸、循环、意识等。4. 当前的问题:导致病人来就诊的问题或情况。5. 详细的信息:非常重要,有助于对问题的发生机制及情况的严重程度给予准确判断。6. 一般和客观的生命体征评估: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型、移动、保健情况、衣着、气味、颜色、姿势、言语、行为、面部表情、出汗、呼吸、伤口情况、环境等生命体征如气道、呼吸、循环、意识等。(二) 二级分诊:1. 通过初步分诊已经收集到得信息,当前问题。2. 额外的病史摘要:与当前问题有关的其他信息,既往史和过敏史。3. 客观的定量评估: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神志、呼吸、循环和体温。4. 通过初步分诊已经收集到得信息,当前问题。5. 额外的病史摘要:与当前问题有关的其他信息,既往史和过敏史。6. 客观的定量评估: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神志、呼吸、循环和体温。7.(三) 三级分诊:是指病人在等候就诊时检查病人的情况,当由证据显示病人的病情改变时重新进行分诊,在等候就诊时,病人的情况可能发生突变而无法预测的改变,如病情可能恶化或发生并发症,因此当有信息提示情况可能有变时,应进行三级分诊。病情评估:分诊护士应根据收集的病人资料,顾及其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就诊秩序,使病人得到有效的救治,在分诊时一般根据将病人分为3类。(一) 病人由于遭遇重大事件而处于危急生命的情况,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而需要立即复苏。(二) 病人处于潜危及生命的状态,生命体征处于临界状态,但有快速恶化的潜在危险,需要立即处理并持续和严密监护。(三) 病人处于有潜在恶化的严重情况,生命体征相对稳定,需要尽早治疗。(四) 病人处于急性但相对稳定的状态,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此类病人可等待一段时间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五) 病人损害较小,情况稳定,可等待就诊而表情不会恶化,为来急诊室就诊的普通病人。(六) 分诊必须由临床经验丰富、熟悉业务知识,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的护士承担,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脱岗。(七) 分诊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病人,进行生命体征检查和病情的评估,简要地询问病情重点,进行必要的体检和检验,以便合理分诊,做到不漏诊。(八)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快速分流病人,指导就诊,遇有危重病人应直接送抢救室救治,并迅速通知有关医生和护士,而后补办手续。(九) 做好传染病的分诊,对传染病人和可以传染病人,应安排隔离就诊,避免交叉感染,传染病人应填写相应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单。(十) 遇严重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或大批病人来院时,应立即通知总值班,以便组织抢救,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病人除向总值班汇报外,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十一) 做好就诊就诊的登记工作,尤其是病人就诊的时间、首诊医生姓名、所属科室、接诊时间等,要求记录及时、准确、完整。 急诊科医护人员沟通管理制度一、目的:协调医护人员之间、科与科之间的关系。使医护人员之间紧密合作,提高工作质量。二、适用范围:急诊科室。三、职责:1.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如果需要医生配合管理的,护士主动与医生交流。2.护士要主动收集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意见,及时与医生交流。3.护理人员勤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医生汇报。4.对医生开具的医嘱,护理人员有不明确的要立即提出疑问,医生应认真听取并解释或纠正。5.科室突然接收大批伤病患者,如外伤、中毒等,应立即报告院有关领导,调动科室有关医护人员前来抢救处理。6.利用每天的早晨交班时间,科主任或护士长传达医院的通知及医务科、护理部的通知要求,并收集反馈意见。对本科医护人员之间不能达成共识的,由科主任或护士长出面协调,必要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四、工作程序:1.当班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必要时记录。2.根据病情需要住院的急诊患者,当班护士应打电话到相应科室,以便住院科室做好相应准备。3.对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接诊护士要立即通知手术室并随同医生将患者送到手术室。4.对医生开具的医嘱,护士有疑问或不明确的,应向医生提出,医生应认真倾听并作出纠正或解释。5.对任何接受治疗的患者,医生都应书写门急诊病历并签名,以便护士执行时找到可凭的依据。6.利用每天的早晨交班时间,科主任或护士长传达医院的通知及医务科、护理部的通知要求,并收集反馈意见。对本科医护人员之间不能达成共识的,由科主任或护士长出面协调,必要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一、目的:院前急救设施齐全,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二、适用范围: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灾害事故急救)三、职责:1.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2.由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3.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4.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5.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四、工作程序:1.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救护车设施要求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2.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3.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求救大致原因,并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必要时派出护工)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有关救护车的工作程序详见救护车的管理制度。4.院前急救内容: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体外起搏器的使用,有生命危险的心率失常的药物治疗等)。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癫痫等)。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2)途中救护: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为避免突然刹车时造成车内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受伤,患者的担架应该很好固定,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应该使用安全带或抓牢扶手,患者在车内应根据病情采取坐位、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四肢骨折的患者,给予外固定防止颠簸;脊柱骨折的患者卧硬板,以防止脊髓损伤;昏迷呕吐病人,将头侧向一边,避免呕吐时窒息;疑有颈椎骨折的病人,以颈领固定之,避免加重或造成高位截瘫。(3)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后,如患者已死亡,应详细询问患者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死亡原因证明由司法部门出具。5.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时要听从急救指挥中心、交警、公安人员的调度安排,保护有法律纠纷的现场。6.出诊医护人员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送转医院急诊室后作详细交接,完成院前急救任务后向急救指挥中心报告,返回后及时检查、补充抢救药物和更换物品等工作。 院内急救接诊、诊疗管理制度一、目的: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设施配置,规范操作程序,利于急救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提高院内急救服务质量。二、适用范围:急诊科对院内急救接诊、诊疗的过程控制。三、职责:1.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急诊科人员日常工作安排。2.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领用急诊科急救所需设施及器材。3.由护士长、质控护士负责对急诊科设施及器材的管理、维护和使用记录进行控制。4.急诊科各级医护人员实施院内急救接诊、诊疗工作。四、工作程序:1.急诊科设施策划及配置:按国家对急诊科设施的规定要求配置所需的设施及器材。(详见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2.日常工作安排: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急诊科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安排,制定一定时间内的医、护人员值班表,并对医护人员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以保证急诊科24小时开诊。3.急诊就诊范围:为了急诊患者方便就医,及时得到救治,故制定急诊就诊范围:(1)急性外伤;(2)急性腹痛;(3)突发性高热;(4)各类休克;(5)各类大出血;(6)心、肺、脑、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功能衰竭;(7)昏迷、抽搐、呕吐;(8)耳道、鼻道、咽部、眼内、气管、食管内异物或疼痛、出血;(9)中毒、中暑、自缢、淹溺、触电;(10)急性过敏;(11)其他急性病症。急诊患者往往比较复杂,表现千差万别,因而不要死卡条文贻误病情。4.院内急救患者的接诊:(1)急诊值班人员坚守岗位,要严肃、认真、迅速、敏捷地救护患者,对患者态度和蔼、热情负责。(具体工作程序参见急诊患者接待管理制度)(2)当遇有急、危、重患者时,分诊护士应立即将其送往急诊专科诊室进行救治,后补挂号手续。(详见急诊科分诊、导医工作管理制度)5.院内急救患者的诊断、治疗:(1)首诊医师对就诊患者认真负责,仔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作必要的辅助检查,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救治。具体工作程序参照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规范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各种急诊疾病的诊疗常规。(2)如果首诊医师发现就诊患者的病情涉及其他专科或确系他科诊治范围时,在完成各项检查并作了必要的处置、写好病历后,再请有关专科会诊。危重患者应由首诊医师陪送。(3)病情较重的患者,当值医师应决定是否收急诊留观或收住院,经抢救后的患者,如病情稳定或允许移动时,应迅速送入病房或手术室。(4)值班医师对急救留观患者负责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写好留观病历及观察记录,并做好交接班工作。(5)对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做好登记及报告工作,遇有交通事故、吸毒、自杀或有伤情异议等患者及涉及公安、司法情况时,由值班人员报告总值班,通知有关单位。(6)护士认真执行医嘱,及时配合医生抢救工作,要对急诊抢救设备、药品保证完好、充足,并做好护理观察记录。(详见急诊医嘱执行管理制度)。(7)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要主持各种抢救工作及死亡病例讨论、会诊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8)当遇有特殊情况时,当值医师要及时、如实向上级领导报告,白天应向急诊科主任及医务科主任报告,夜间报告医院总值班,请求处理意见,避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 灾害事故急救管理制度一、目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合理利用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灾害事故急救能力,密切配合消防、公安、交通、人防、物资等部门进行抢险,使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二、适用范围:本院急诊科及各临床科室、预防保健所。三、职责:1.由院领导组织成立灾害事故急救方案及领导小组。2.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监督执行院前(灾害事故)急救工作制度。3.以急诊科医护人员为核心,各临床科室辅助完成灾害事故的救护工作。(各级医护人员职责详见医院管理职责)四、工作程序:1.医院加强急诊科建设,有固定的人员编制,充实技术骨干,配备必需的抢救设备,提高应急能力,严格执行基本医疗管理制度中的各项急诊规章制度。2.设立灾害事故急救领导小组:详见本医院对急救和救治突发性灾害的应急方案、接纳成批伤病患者的应急方案。3.院前灾害事故急救范围: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如:暴雨、洪水、台风、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火灾、车船飞机事故、矿山塌陷、爆炸、毒气泄漏、武装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