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戏剧文化的没落与振兴对策.doc_第1页
论传统戏剧文化的没落与振兴对策.doc_第2页
论传统戏剧文化的没落与振兴对策.doc_第3页
论传统戏剧文化的没落与振兴对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传统戏剧文化的没落与振兴对策 以川剧为例摘要:关键词:一 概念界定:什么是川剧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主要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二川剧在中国文化领域中的地位川剧具有巴蜀文化、艺术、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和认知价值,在中国戏曲史及巴蜀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2006 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对于中国戏曲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1 高腔独特的“帮、打、唱”结构。川剧高腔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秧歌、车灯调、川江号子等成分,使弋阳腔系统的艺术特点在川剧高腔中演变得更加丰富和完美,在功能、手法、变化等方面也是独一无二的。有些曲牌的节奏非常自由没有固定的板眼,曲牌之间可以自由犯腔犯调,一支曲牌可以自由转入相近的多种曲牌,这很接近南戏的集曲手法,这在全国各声腔剧种中是极为罕见的。2 形成了一整套表演程式、技法和表演手段。尤以小生、旦角的表演最具创造性,再如川丑,以其幽默诙谐又极富性格化的特点及表演艺术的丰富性可与京丑、闽丑并列,享誉全国;并在技巧和一些独创技艺上的运用也是非常独到的。3 一系列优秀剧目成为中国戏剧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川剧作家群体为川剧创作了一大批剧本,像审吉安、三尽忠、江油关、弦高镐师、情探等,这些剧本成为中国戏剧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同时也体现了川剧的文学品位。文野交融,雅俗共赏,是川剧的一大特点,川剧中有相当部分的剧目是艺人口授心传保留下来,这些剧目可视性强,表现手法灵活多变,作为一种现代文化现象来认识“雅俗共赏”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较高境界,也是很难把握的一种尺度,川剧将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了。三 川剧的没落 近年来,川剧同其他各种地方戏曲一样也出现了生存危机,观众减少,演出市场萎缩,经费不足,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与传统文化的暂时失落,使川剧在“阵地”与“市场”间难以坚持“二为方向”而陷入了“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境地。从“宠儿”变“弃儿”的自我困惑与不得不“等、靠、要”的社会境遇,正日复一日地消解着川剧人敬业爱业的操守与精神,极大地制约和挫伤着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生产的积极性。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近 30 年来,川剧专业表演团体,已由 1979 年的一百多个减少至四十来个;在编从艺人员也由当初的一万多人减少至目前两三千人;不仅创作人员老化、上演剧目老化、观众老化的“危机”依然存在,而且后继人才严重匮乏。四 没落的原因1戏曲不再表达大众的心声。 台湾学者许逸之先生说 :“一个民族需要正象一个人需要做梦, 所以最原始的民族没有文字,也有神话和寓言的传说。中国的戏剧就是大众集体的梦。 ”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代, 看戏是人们最大最充实愉悦的精神生活。 一些戏不仅能反映百姓的生活, 更重要的还能满足他们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愿望。比如生活中一些常被欺压的百姓,看了水浒传改编成的戏,就希望也有人替他们不公的现实生活打抱不平, 包公铡了忘恩负义的陈世美, 樊梨花把一个漂亮的男人吊在半空等, 戏正是“敢替观众演出在道德范围内不能演的事”来得到大众的喜爱, 使戏曲有了旺盛生命力。 但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梦。 现代的大众不再喜欢用戏剧的方式做梦了,因此戏曲缩小了参与现代生活的份额。第二,多媒体的冲击。 广播、电影、电视、电脑的发展和普及,不仅给现代人带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 而且也给现代人的生活娱乐提供了多元选择的空间。过去, 只有报纸和口头两种传媒方式,且还受文化和区域的限制,要看场戏是十分奢侈的事。 现在,传媒的现代化和多样性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看戏仅是多种休闲娱乐中的一种选择。第三,声腔的限制。 川剧的声腔丰富多彩, 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文化特色。 川剧突出的锣鼓个性和五腔共和的声腔,高雅复杂,阻滞了它的通俗易唱,川剧难唱,就连以学说逗唱为主的相声,也从来不学唱川剧。第四,方言的限制。 川剧是以四川方言为主, 这就给川剧的普及带来一定的局限。五 振兴对策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川剧不景气,四川省、成都市等各地都提出了振兴川剧,在川剧唱腔、音乐、舞美、创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新剧创作,老剧挖掘;在老人传承、新人培养等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应当在通过以下方面来提升川剧的市场人气。1. 争取政府对振兴川剧的更大支持振兴川剧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当地政府的认识和理解,并将其当成一个大事来抓,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在人力物力上加大力度,特别是资金方面,加大在川剧方面的资金拨款,具体怎么用,要认真研究,落实实处,要有成效。2. 省市县要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播放川剧省市县电视台、广播电台要有专门栏目定期播放川剧。四川这样一个大省,那么多电视台,没有一个栏目播川剧,太不合情理了。四川省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川剧电视台,多种川剧栏目,播放川剧、介绍川剧、让大众学唱川剧。多送川剧节目到中央台、兄弟台播放川剧。在省市县内用各种方式宣传川剧,当成一个群众文化重点来抓。3. 普及川剧培养川剧迷其实川剧不仅在四川有市场,在其他地方也受到欢迎。因为川剧比其他地方剧有特点,如台词写得特别美,绝技很多,幽默诙谐,与生活接近。川剧爱好者在川人中的比例减少了,但川人增加了,绝对人数不应减少,减少就是衰落,那就要以企业抓市场的方法抓回来,所以要让老剧迷有剧看、不了解川剧的要促使他看,看了后成川剧迷,如年轻人、外省人、外国人。还要让中小学生,大学生热爱川剧;让老百姓、工人、农民都爱看川剧。这要花功夫去做。例如在省内中小学设立川剧课,大学里开设川剧讲座,组织川剧艺术社,学生看川剧半票等。4. 省市县各级成立川剧协会现在省市县政府,文化局都应有主管振兴川剧班子的部门,又有川剧团、还有川剧研究所,但力量都很分散。应由相应的领导单位牵头,成立各级川剧协会,这可以是一个事业单位,由政府、川剧团、川剧迷等组成一个类似于企业的行业协会,由川剧协会代表政府领导、管理川剧方面的日常行政事务,也是由民间参加的文化社团组织,类似行业协会。负责川剧的振兴计划、实施具体项目,组织川剧演出、川剧玩友演出,川剧改革、宣传、培训、教育、普及。组织一批热爱川剧,振兴川剧的人才队伍。5.抓住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来传承和保护。过去,川剧作为地方色彩极为浓郁的艺术表现形式,囿于影响力和语言的障碍,以至于给人留下川剧的受众度应该远逊于京剧、豫剧、越剧等剧种,其欣赏难度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误会。其实不然,2008 年川剧欲海狂潮在北京大学的上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川剧浓郁的地方风格、独特的演出技巧、非凡的艺术成就深深打动了来自祖国各地的青年学子,受到他们热烈的欢迎,得到他们充分的肯定与赞扬。促进川剧进大学校园,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中间来,现在一些大学校园出现的年轻戏迷和一些年轻人的川剧坐唱也充分证明了这样做的必要性。年青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有责任更有义务去传承她、保护她、更要发展她,把川剧真正地发扬光大,使巴蜀文化的这一杰作永葆青春。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呼声越来越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也得到空前的关注。在市场化语境下,“振兴川剧”已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通过川剧自身优势的挖掘、品牌形象的塑造;通过学习成功的经验、借助现代传媒的力量,将川剧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元素给人以不断的“潜移默化”。在创新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川剧生存与发展之路。4 宫平,林琳. 成都川剧生存状况及发展趋势调查J. 四川戏剧. 2001(03) 5 谈洁,李柏秋. 谁为川剧传香火J. 文明. 2004(11) 1 邓运佳著.中国川剧通史M. 四川大学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