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pdf_第1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pdf_第2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pdf_第3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pdf_第4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案教案 第一章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 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 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 具有创新意识 能独立思考 勇于有根据地怀疑 养成尊重事实 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 学精神 4 关心科学发展前沿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有振兴中华 将科学服务 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 难点 1 重点 1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 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难点 1 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 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节走进神奇l 课时 第二节探索之路l 课时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 课时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 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 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 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 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 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 难点 24 1 重点 1 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 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难点 1 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 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 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 实验演示法 讨论法 科学探究法 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 饮料罐 玻璃杯 钻子 筷子 装有水的碗 拉链 圆珠笔 烧杯 冰棒 茶壶 实物投影仪 课件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大自然的神奇 师 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 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 浩潮太空 群星闪烁 它们从哪里来 到 哪里去 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 当夕阳西下 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当天公 发怒 时 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 是闪电在前 还是雷声领先 生发万物的大地 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 裂 喷吐岩浆 流淌的江河 为何既能输运航船 灌溉良田 也会奔腾咆哮 冲垮河堤 摧毁房屋 巍巍雪山 高耸人云 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 变幻莫测的龙卷风 为何平地而起 直冲 云霄 来势汹汹 师 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 你有什么感受 生 大自然很神奇 惊心动魄 令人震惊 师 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 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 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 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 是闪电在前 还是雷声领先 生丙 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 师 以上大家提问题提得很好 希望今后再接再励 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 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 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 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 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 因为闪电传播速度是 3 10m s 而雷声传播速度约 340m s 所以 我们是先看到闪电 后听到雷声 师 你还知道大自然哪些神奇 生甲 海市蜃楼 生乙 沙尘暴 泥石流 生丙 极光 师 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 了解自然现象 我还知道大自然中的一个神奇与大家交流 多媒体字幕打出 36 大漠里的故事 师 请同学们猜想 雪跑到哪里去了 生 讨论 师 大自然中的神奇还很多 下面让我们走进日常生活中 二 日常生活中的神奇 师 夏天 我们经常喝饮料 如果拉钩断了 怎么才能把饮料倒出来 在密封的饮料罐的盖子 上钻一个小孔 饮料会倒出来吗 演示实验 1 在饮料罐盖子上钻个小孔 饮料倒不出来 师 同学们想一想 用什么办法才能将饮料倒出来 生 把小孔弄成大孔 饮料就可以倒出来了 师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还有其他办法吗 继续演示实验 在饮料罐盖子上再钻一个小孔 饮料就倒出来 师 你知道生活中的什么用具与刚才的实验相似 出示茶具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它的构造 演示倒水 并加以解释 这是大气压的作用 师 把筷子斜放在水中 水会把筷子 折 断吗 生 不会 演示实验 2 筷子斜放在盛水碗中 似乎被水 折 断了 实物投影 师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解释 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 师 用扣子系衣服 用带子拴鞋 这些连接方式与用拉链连接有哪些不足之处 拉链有什么优点 生 讨论得出用扣子系衣服 用带子拴鞋 这些连接方式都不完全封闭 费时也不牢固 而拉 链方便好用 封闭好 比较牢固 演示实验 3 上下拉动 拉链便可闭合或开启 实物投影 提醒同学们认真观察 师 拉链为什么可以闭合或开启 生 拉链的凹凸齿的错合 师 圆珠笔方便 耐用 你是否探究过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 笔尖的构造如何 引导学生 水为什么可以从高处流到低处 生 受到重力作用 类似可知 圆珠笔的油是受重力作用从笔管流到笔尖 笔尖是小圆珠 师 将冰棒的包装纸打开 你会看到什么 生 冰棒会冒 白气 师 你知道这 白气 是怎么产生的吗 解释 这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 师 下面请大家观看媒体动画 冲浪运动和撑竿跳高等 动画中有配乐朗诵 冲浪运动惊险 刺激 为什么冲浪者弓着腰 分开腿 能在惊涛骇浪中 滑翔 撑竿跳高 激动人心 为什么运动 员借助一根小小的撑竿 便能克服自身所受的重力作用 跨越高高的横竿 生 讨论得出冲浪者弓着腰 分开腿是为了降低重心 增大支撑面 撑竿跳高 是将竿的弹性 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重力势能 教师要加以引导 启发 师 看了刚才的几个实验和媒体动画 你有什么感受 生 生活中的现象也很神奇 48 师 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神奇 生甲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 并不是总是放大的 生乙 在高山上烧水 水都开了 却并不怎么烫 师 同学们不仅留意大自然中的神奇 而且还通过观察 体验知道了不少生活中的神奇 说明 同学们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希望大家保持这良好的习惯 今后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肯定会取 得很好的成绩 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的 三 归纳小结与孝习过程评估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 讨论 归纳得出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很神奇 这些神奇可以通过学习科学知识 加以解释的 师 你归纳得很好 说明你上课很认真 大家掌声鼓励 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进 行具体评估 四 课后练习与生成活动设 1 你还知道自然 生活中的哪些神奇 事例不少于两个 2 观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及色彩变化 3 观察风筝的构造 探究风筝在什么条件下能上升 每位学生制作一个风筝 看谁的风筝飞得 高 飞得时间长 五 板书设计 第一节走进神奇 1 大自然的一些现象很神奇 2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很神奇 六 课后反思 第二节探索之路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 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 知道自然是神奇的 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 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 知道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 难点 1 重点 1 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 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10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讲故事法 阅读法 教具准备 课件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 师 自然界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 面对神奇 人们感到迷茫 好奇 敬畏 人们渴求去探 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 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 如眼睛和耳朵 的神奇现 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1 象形文字 1 甲骨文 殸 的构成 师 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 殸 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 拿着结实木槌的手 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 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 碰击有关 2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 晒干 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 纳西族象形文字 晒干 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 字的中部为 被蒸发的水气 字的下部则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 使地面的水蒸发 以便达到晒干 又如日出 日落 2 古人设想的宇宙模样 让学生看图 并阅读有关内容 3 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 雕刻玉版 石头阵 先让学生看图 阅读文字 然后向学生介绍 英格兰的石头阵 英国西南部的 魔圈 石头阵 又称巨石阵 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 之一 它大约建立公元前 3000 年到公元前 2500 年左右 全部工程延续千年之久 1960 年 天文学 家杰拉德 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 在夏至这天 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 刚刚升起的太 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 巨石脚跟 上射出来 而在其他重要的节令 日子 太阳 月亮升起和 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 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二 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师 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 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基础 在物理 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 不少前辈作出卓越贡献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物理学的发展史和相关的科学家的科学成就 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态 度和科学精神 1 哥白尼与伽利略 2 牛顿 3 爱因斯坦与玻尔 师 你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生 四人一组分组讨论 交流 612 汇总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最后得出物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自然科学先驱哥 白尼冲击了托勒密体系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其观察所得数据进 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 第二阶段 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第三阶段是现代 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在该阶段的主要突破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 师 物理学便是在哥白尼 伽利略 牛顿 爱因斯坦 玻尔等科学巨匠经过漫长 不断的艰辛 努力 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希望大家努力学习 经过你们年轻一代的艰辛 努力 物理学将会有更 加辉煌的未来 三 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的评估 师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 讨沦 归纳得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我们了解到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 物理学的发展的三 个阶段 还知道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师 你归纳得很简明扼要 全班同学掌声鼓励 每付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情况进 行评估 四 课后练习与实践活动设计 1 请你查资料或上网查询 写一篇有关中外物理学家的小故事 不少于 300 字 2 观看反映古代文明的记录片 科学家的传记片 3 参观调查附近的博物馆 考古发现等 并写出相关的调查报告 五 扳书设计 第二节探索之路 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 象形文字 石头阵等 二 物理学的发展之阶 1 哥白尼的 日心说 2 牛顿的经典力学 3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 六 课后反思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所产生的非凡神奇 2 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 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4 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前沿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 难点 1 重点 1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2 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714 2 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 讲授法 故事法 阅读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自由落体演示器 抽气机 斜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园地 硕果累累 师 前辈们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中 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 随着对这些规律的 深入探究 物理学的体系便逐渐形成了 师 看了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 你有什么感受 生 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产生了非凡的神奇 师 你还知道哪些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 生 讨沦 交流 二 科学探究 其乐无穷 师 科学巨人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宫殿 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例如 伽利略 在研究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的过程中 不仅从逻辑上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而且还带领学生在 比萨斜塔上亲自实验 后来还巧妙地设计了斜面实验 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 力是维护物体运动的原因 没有力 物体就不 会运动 而伽利略认为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 因 演示实验 1 照图 1 那样 让小车从侧面顶端滑下 滑到铺有毛巾的平 面上 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 2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 滑到铺有棉布的平面上 观察小车前进的距 离有何变化 3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 滑到木板的平面上 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有何变化 师 三百多年前 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 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 它的速 度减小得越慢 它运动的时间就越长 他还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 在理想情况下 如果表面绝对光 滑 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 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 这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 重的物体下落快 轻的物体下落慢 师 铅弹和羽毛一起下落 哪个物体下落得快 演示实验 当玻璃管中有空气时 铅弹下落比羽毛快 当玻璃管被抽成真空时 铅弹和羽毛同 时下落 引导学生分析论证 得出结沦 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 师 物理规律的获得不能像亚里士多德那样仅仅靠思辨 而应该依据科学的探究方法 在科学 探究中 大家要学会问 学会猜 学会做 学会想 还应学会相互合作 请同学们寸论 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环节 816 生 有七个主要环节 具体是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汁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 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三 科学精神 永远高扬 师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 阅读课本 P12 13 的内容 生 阅读 师 科学精神有哪些 请举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生甲 科学家们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 不迷信权威 敢于坚持真理 例如 面对罗马教会 的强权 哥白尼顽强地说自己终于推动了地球 伽利略坚持认为地球在转动 生乙 科学家们孜孜不倦 刻苦认真 锲而不舍 例如居里夫人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这些伟 大的成功皆源于她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以及长期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 她和丈夫发现的 镭 是在 简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 4 年提炼出来的 生丙 科学家们善于合作交流 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例如 爱因斯坦和玻尔进行了长达 20 余年的量子力学大战 而这种学术之争并未影响两位科学泰斗 的友谊 在解答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 玻尔等人逐渐完善了量子力学体系 师 以上几位同学讲得很好 说明你们阅读很认真 这个好习惯要坚持 请同学们看图 1 34 构建物理学 殿堂 的巨人们 你会认识哪几个物理学家 你知道他们的简历吗 3 新课程寄语 师 长江后浪推前浪 物理学正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下 才发展到由量子论和相对 论作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阶段 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 新的问题必将导致新的探索 新的探索推动物理学进入新的时代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同学们将发现科学巨人们留下的知识 方法及精神等无尽的财宝 站在 巨人的肩膀上 同学们将成为新时代的 巨人 四 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 讨论 归纳得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所产生的非凡神 奇 知道了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环节为 提出问题 猜想或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与收集证据 分析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还知道了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事实 不迷 信权威 敢于坚持真理 刻苦认真 锲而不舍 善于合作交流 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也敢于 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师 你归纳得很全面 说明你归纳能力很强 今后一定是个有用之才 大家掌声鼓励 每位同 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 活动情况进行评估 五 课后练习与实践活动设计 1 听科普讲座 2 参观有关科学博物馆 3 进行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 如 水中钓鱼 将一画有鱼的板放入水中 让学生用叉子快速刺水中不动的鱼 实验发现 当同学们瞄准水中的鱼 迅速向鱼刺去时 却很难刺中 从本实验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918 体会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六 板书设计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一 知识园地 一硕果累累 二 科学探究 一其乐无穷 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或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 据 分析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三 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事实 七 课后反思 1020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教学目标 一 科学内容 1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 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 4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能举例说明生命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二 科学探究能力 1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 2 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 3 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4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 能按书面说明操作 5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 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6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7 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 难点 1 重点 1 机械运动的概念 2 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 相对静止的判断 3 长度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4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5 正确的记录测量结果 6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7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路程 时间的计算 8 测运动物体的速度 2 难点 1 参照物的概念 2 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3 长度的估测和间接测量方法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 5 速度单位的换算 6 与实际问题联系的速度 路程 时间的计算 课时划分 第一节动与静l 课时 1122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l 课时 习题课 1 1 课时 第三节快与慢l 课时 第四节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l 课时 习题课 2 1 课时 第一节动与静 教学设计 1 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 关系 2 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 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 静止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重 难点 1 重点 1 机械运动的概念 2 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 相对静止的判断 2 难点 1 参照物的概念 2 物体相对运动 相对静止的判断 3 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小组竞赛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 磁带 课件 绘画 教学过程 一 运动的世界 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多角度展示运动的世界 并配有音乐和朗诵 日出日落 月盈月亏 星移 斗转 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二 运动的描述 师 在物理学家把运动归纳成定律之前 人们就开始用文字 诗歌 音乐 绘画等描述运动 1 词汇与运动 师 我们词汇中有大量关于运动的词 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有不同的词表示 请你说出与上升 运动 下降运动 快速运动 缓慢运动 回转运动 振动等与运动有关的词汇 并以小组竞赛的形 式进行 请大家举手抢答 生甲 升起 升高 爬升 跳跃 上升运动 生乙 下落 下降 下沉 降落 下潜 垂落 下跌 急降 扑通坠落 倒下 摇摇欲坠 低 1224 垂 下降运动 生丙 急旋 回旋 转动 环行 兜圈子 旋转 扭转 自转 绕转 盘旋 回转运动 生丁 摆动 振动 抖动 摇动 颠簸 颤动 摇晃 颤抖 晃动 波动 振动运动 生戊 小跑 飞奔 驰骋 跑步 迈进 漫步 蹓跶 爬行 蹒跚 跳起 前进 急速 飞速 迟缓 缓慢 按小组发言进行统计 当场评出第一轮抢答获胜小组 2 诗歌与运动 师 请你说出与运动有关的诗歌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 请大家举手抢答 生甲 王之涣的 登鹳鹊楼 师 涛的前两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人海流 描写了登楼远眺看见远方太阳 黄河流水的运 动情景 读此诗 人们联想远方正在发生的一幅绚丽多彩 气势雄浑的运动景象 一轮落日正缓缓 沉下 远方是一望无际 连绵起伏的群山 黄河之水奔腾咆哮 滚滚而去 渐渐消失在无尽的天边 流归大海 全诗含义深远 展现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运动世界的胸襟与豪情 生乙 李白的 早发白帝城 师 诗句描述了诗人乘船顺流而东下 行船速度之快的美妙的运动感受 生丙广 按小组发言统计 评出第二轮抢答获胜小组 3 音乐与运动 用录音机播放 高山流水 请同学们聆听 师 你们听了二 三段 四 五段 七 八 九段后各有什么感受 或你想象音乐描绘的是什 么样的场面 请大家抢答 生甲 二 三段叠弹 俨然潺泼滴沥 响彻空山 生乙 四 五段 幽泉出山 风发水涌 时闻波涛 已有汪洋浩瀚不可测度之势 至滚拂起段 极腾澎湃之观 具蚊龙怒吼之象 息心静听 宛然坐危舟 过巫峡 目弦神移 惊心动魄 凡疑此 身在群山奔赴 万壑争流之际矣 生丙 七 八 九段 轻舟已过 势就淌洋 时而余波激石 时而漩伏微讴 洋洋乎 诚古调之 希声音乎 按小组发言统计 评出第三轮抢答获胜小组 师 请两位同学起来唱古琴曲 流水 的第一主题旋律 并给小组加分 4 绘画与运动 师 古今画家都想法在静止的图画上表现运动 16 世纪的画家和作家在论绘画艺术时曾说过 一幅画 其最优美的地方和最大的生命力 就在于它能够表现运动 画家们将运动称为绘画的灵 魂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梵高画的 星夜 你感觉梵高是用什么表现运动的 或如何表现运动的 请 1326 大家抢答 生甲 用色彩表现运动 生乙 用线条表现运动 生丙 用形态表现运动 按小组发言统计 评出第 4 轮抢答获胜小组 5 科学家描述的运动 师 请大家阅读 P17 小明看到的情景 想一想小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为什么说花花运动得真 快 生 阅读 思考 师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交流 生甲 以树为参照物 生乙 以院墙为参照物 生丙 因为小狗花花的位置发生改变 师 科学家是用特定的概念 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1 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 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是相对于另一个选作标准的物体而言的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做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举例说明 乘电梯上升的乘客 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乘客是运动的 选择电梯厢为参照物 乘客又是静 止的 同步地球卫星 以太阳为参照物 卫星是运动的 以地球为参照物 卫星又是静止的 你还知道哪些事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请大家分组讨论 交流 生甲 空中的运输机与加油机 生乙 传送带上的货物 生丙 一起放学并排行走的两位同学 生丁 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 三 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 讨论 交流得出 1 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 2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画家用形态和色彩 描绘运动 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 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 1428 究运动 3 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4 事先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5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师 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四 课后练习 1 课本 P18 一 19作业 1 2 3 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五 板书设计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一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二 参照物 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参照物 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六 课后反思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 会进行常用长度 时间单位的换算 能利用生活 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 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 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 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 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 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 难点 1 重点 1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2 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3 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4 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 难点 1 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和间接测量 教学方法 1530 讲授法 实验探究法 阅读法 讨论与交流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 秒表 课本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引入 师 在生活 生产和科研中 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板书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二 新课教学 师 要进行测量 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 测量单位 在古代 人们就学会了利用 身边的物品 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 比如利用身高 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 利 用昼夜的交替 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 1960 年 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 叫国际单位制 简称 SI 在国际单位制中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m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s 板书 一 长度的基本单位 米 m 时间的基本单位秒 s 你知道比 米 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比 米 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竞赛抢答 生甲 比 米 大的长度单位有 千米 km 比 米 小的长度单位有 分米 dm 厘 米 cm 毫米 mm 生乙 比 米 小的长度单位还有 微米 m 纳米 nm 师 这些长度单位与基本单位 米 的换算关系如何 请大家抢答 生甲 1km 103m1dm 10 1m1cm 10 2m 1mm 10 3m1 m 10 6m1nm 10 9m 教师将以上关系板书 课堂巩固练习 投影在屏幕上 请大家抢答 1 m mm18km m130nm m 10dm mm2 102cm m78mm m 师 你知道我国以前使用的还有哪些长度单位 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 请抢答 生 尺 寸 1 尺 0 33 米1 寸 0 033 师 你知道英 美等国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 与米的换算关系如可 请抢答 生 英里 英寸 英尺 码 1 英里 1609 米1 英尺 0 305 米1 英寸 0 0254 米1 码 0 91 米 师 你知道航海 天文学家中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 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 请抢答 生 海里 光年 1632 1 海里 1852 米1 光年 9 46053 1015米 你知道比 秒 大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比 妙 小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请抢答 生 比 秒 大的时间单位有 分钟 min 小时 h 比 秒 小的时间单位有 毫秒 ms 微妙 s 师 这些时间单位与基本单位 秒 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请抢答 生 1h 60min1min 60s1s 103ms1ms 103 s 教师将时间单位换算关系板书 课堂巩固练习 投影在屏幕上 请大家抢答 60min s2h s100s sm 1h s15min h108 s s 评出抢答获胜小组 全班同学以掌声鼓励 师 通常我们测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 你知道还有什么测量工具 生甲 刻度尺 生乙 游标卡尺 如课本 P21 图 2 13 师 下面以前后两桌四个人为一小组 用刻度尺测书本的长度和宽度 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动手 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 刻度尺如何放置 如何读数 测量结果 学生分小组探究活动 1 用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教师巡回检查 当给予指导 督促 解决问题 师 下面请相邻的两个小组互相交流测量方法 并请一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生甲 上台演示 说明用刻度尺测课本长度的方法 刻度尺要放正 要紧靠被测物体 师 请每个小组报出测量结果 师 为什么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不同 请一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如何读数 生甲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到最小刻度值 还要进行估读 师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叫误差 这是客观存在的 如何减小误差 点拔思维 有的误差是偏大 有的误差是偏小 生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师 请一个同学归纳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生 1 刻度尺要放正 要紧靠被测物体 2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并记下单位 4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教师板书 二 正确使用刻度尺 师 下面请各小组按正确方法测量课本长和宽 并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 P22 表格中 算出平均 值 1734 生 分小组活动 师 生活中 人们经常需要估测长度 估测长度的方法很多 可以目测 还可以用身体的某部 分或身边的某物品去测量 板书 三 长度的估测 师 怎样使估测更准确 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呢 你首先应该知道自己身体某长度或身边的某物品的长度 还要经常想一想 画一画 比一比 测一测 lmm lcm ldm lm 等有多长 以提高估潞的准确牲 下面请大家测一测拇指指甲宽度 中 指的长度 一作的长度 手臂的长度 画一画 lcm ldm lm 的长度 学生探究活动 2 估测教室内黑板的长度和宽度是多少 并说出你估测方法并上台演示 生甲 我是用目测 我估测的教室的黑板长度 宽度是 生乙 我是用两臂测 我估测的教室的黑板长度 宽度是 生丙 我用手量度黑板长度 宽度有几 估测 我估测的教室黑板长度 宽度是 对估测准确的同学予以表扬 师 通常测时间用什么工具 生 钟表 停表 师 你知道时钟的演变过程吗 请大家看课本 P20 图 2 1l 你知道沙漏 水钟是如何测时间吗 生甲 沙漏是由于砂子漏完需一定的时间 时间与砂子漏多少成正比 以此来测量时间 生乙 水钟道理同上 学生探究活动 3 1 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如测量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 或跑l00m 所用的时间等 2 采用数脉膊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估测项目同前 3 比较用手表测得的时间与数脉膊跳动次数估测的时间 各组讨论好估测项目和方法 课后选一个时间进行 师 请大家阅读课本 P23 测量误差 分小组讨论 误差可以消除吗 为什么 如何减小误差 生 讨论 交流得出 误差是不可能消除的 因为测量器材精确度有限 眼睛分辨能力有限 这些都是客观因素造成 的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三 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 本节课我的学到了什么 生 讨论 交流后得出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1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米 m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s 1836 长度单位换算关系 1km 103m1dm 10 1m1cm 10 2m 1mm 10 3m1 m 10 6m1nm 10 9m 时间单位换算关系 1h 3600s1min 60s1ms 10 3s1 s 10 6s 2 正确使用刻度尺 1 刻度尺要放正 要紧靠被测物体 2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并记下单位 4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 长度的估测 4 时间的测量与估测 师 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四 课后练习 1 课本 P24作业 1 2 3 2 选用课时作业设汁 五 板书设计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一 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换算 长度基本单位 米 m 时间基本单位 秒 s 单位换算关系 1km 103m1dm 10 1m1cm 10 2m 1mm 10 3m1 m 10 6m1nm 10 9m 1h 3600s1min 60s1ms 10 3s1 s 10 6s 二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 刻度尺要放正 要紧靠被侧物体 2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 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并记上单位 4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 长度估测 四 时间的测量与估测 六 课后反思 第三节快与慢 教学目标 1 理解速度的概念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 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1938 4 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教学重 难点 1 重点 1 速度的概念 2 速度的测量一些方法 3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 难点 1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 阅读法 实验法 4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 小车 刻度尺 停表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师 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生甲 比一比 跑一段相同的距离 看谁先到达终点 生乙 比一比 用相同的时间 看谁跑得远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 跑一段相同的距离 看谁先到达终点 也就是通过相同的路程 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所用时 间越短 跑得越快 所以时间越长 跑得越慢 用相同的时间 看谁跑得远 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 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 通过路程越长 跑得越快 通过路程越短 跑得越慢 可见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 通常情况下 人们用在 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 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 相同时间内 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 新课教学 速度 1 速度的物理意义 师 速度用来表示什么 生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师板书 2 速度的概念 师 在通常情况下 速度等于什么 2040 生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教师板书 3 速度的公式 师 如果用 s 表示路程 用 t 表示时间 用 v 表示速度 则主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 v t s 教师板书 4 速度的单位 师 在国际单位制中 路程的单位是 米 m 时间的单位是 秒 s 那么速度的单 位就是 米 秒 读作 米每秒 可用符号 m s 或 m s 1 表示 教师板书 师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 千米 时 读作 千米每时 用符号 km h 或 km h 1 表示 教师板书 师 速度单位 m s 与 km h 之间换算关系如何 师边讲解边板书 1km h s3600 m1000 6 3 1 m s 1m s h 3600 1 km 1000 1 3 6km h 72km h 72 s3600 m1000 72 6 3 1 m s 20m s 10m s 10 h 3600 1 km 1000 1 10 3 6m s 36m s 三 课堂巩固练习 用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 1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写出具体换算过程 1 54km h m s 2 15m s km s 3 7200m s m s 4 0 5m s km h 2 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 师 请同学们阅读例一 课本 P25的例如 与你小学数学学过速度计算有什么不同 生 阅读 比较回答 小学数学计算过程不要带单位 而物理学计算要带单位 师 强调物理量单位的重要性 没有单位的数字 就没有物理意义 例如 5m 代表路程是 5m 而 5 代表什么物理量 2142 师 速度公式是 v t s 如果已知 v t 求 s 那么 s 生 s vt 速度公式变形 师 如果已知 s v 求 t 那么 t 生 t 速度公式变形 教师板书 师 下面请大家阅读例 1 课本 P25 例题 生 你觉得这道例题值得注意的是哪几点 生 1 路程单位 km 要换成 m 或将速度单位换算成 km h 2 不能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的 应先写出原公式 再写出变形式 3 计算过程要带单位 4 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小数 5 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 已知 求 解 答 师补充 例二 一辆公共汽车以 45 千米 时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 经过第一站牌时是 8 时 32 分 经过第 二站牌时是 8 时 36 分 问两站相距多少米 让学生读题 明确题意 教师说明解答物理计算题解题规范 要求拿出已知 求 解 答 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 教师按课本格式规范板演 已知 v 45km h 12 5m st 4min 240s 求 s 解 据 v t s s vt 12 5m s 240s 3000m 答 两车站相距 3000m 课堂巩固练习 猎豹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 速度可达 28m s 它 5min 能跑多远 3 速度的测量 师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小车 刻度尺 停表 请你们动手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在测速度 前 请你们先讨论如何正确地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 生 小车从 A 处运动到 B 处时 小车通过的路程 S SAB l车 为了便于准确地测出小车运动时 间 在月处最后放一个金属挡板 小车于挡板碰撞发出声音 马上按表 这样比较准确 师 下面各小组开始测小车运动速度 学生探究活动 测小车运动速度 师 还有其他测速度的方法吗 生 用速度仪直接测汽车速度 2244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 P26 图 2 23 图 2 24 汽车速度仪和利用超声波测速仪直接测量速度讲 解图 2 22 利用光电计时器测速度 师 请大家看课本 P28 人和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 二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师 请同学们看课本 P27 图 2 25 所示 一辆小汽车在乎直的公路上平稳地行驶 在这条路 上任意取 3 段路程 并记录下其运动时间 请你根据速度公式 计算这辆小车在 3 段路程上的运动 速度 生 V1 V2 V3 20m s 师 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 这辆小车作直线运动时 快慢始终不变 生乙 在这各段路程中 小汽车的速度是不变的 生丙 小汽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师 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 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这只是一种理 想的情况 自然界中严格地作匀速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 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生 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板书 师 请同学们看课本 P27 图 2 26 所示 一只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 若在天鹅飞行途中取 3 段路程 并记录下这 3 段路程的运动时间 请你根据速度公式 计算天鹅在这 3 段路程上的运动速 度 生 v1 10m sv2 13 33m sv3 20m s 师 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 天鹅在空中作直线运动时 速度越来越快 生乙 天鹅在空中作变速直线运动 师 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时 在各段路程中 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 变速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 械运动 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生 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四 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 讨论 交流得出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1 速度的物理意义 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 速度的概念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公式 v t s 变形式 s vt t v s 2346 4 速度的单位 基本单位 米 秒 m s 常用单位 千米 时 km h 换算单位 1km h 6 3 1 m s 1m s 3 6km h 5 速度的测量 1 据 v t s 测出 s t 求出 v 2 用速度仪直接测 6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7 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师 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 课后练习 1 课本 P28 作业 1 2 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六 板书设计 第三节快与慢 一 速度 1 速度的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2 速度的概念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的公式 v t s 定义式 s vt t v s 变形式 4 速度的单位 基本单位 米 秒 m s 常用单位 千米 时 km h 换算关系 1m s 6 3 1 km h1km h 3 6m s 5 速度的测量 1 据 v t s 测出 s t 求出 v 2 速度仪 二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七 课后反思 2448 第四节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 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 通过实验测量数据 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 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 难点 1 重点 1 通过实验测量数据 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 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 难点 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 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复习法 阅读法 科学探究法 讨沦交流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 斜面 金属片 小球 木块 停表 刻度尺 卷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 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 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 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要求学生能参照课本 P27 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 化的方法 即在相等时间内 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 或通过相等的路程 运动物体所用的 时间是否相等 4 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环节 二 新课教学 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P29 提出问题 有关内容 生 阅读 师 对于 提出问题 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 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 发表的见解就是猜 想或假设 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 需要用证据来证明 证据可以从图书馆 互联网或 书店等处收集 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 在收集证据时 应操作规范 实事求是 具有严谨客观的 科学态度 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 用什么方法 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 以及如何让别 人相信证据等 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 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实验收集证据 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这三个问题可以任选一个或两个 也可以三个都探究 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 也可以小组合作一起 2550 完成 问题 1 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 如何变化 问题 2 粗糙的木块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如何变化 问题 3 同学在 lOOm 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如何变化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 交流 1 你要探究的问题 2 你的猜想或假设 3 你设计的实验方案 方法 仪器 步骤 收集的数据 数据记录表格 并写在实验报告上 教师巡回检查 指导 师 小球 木块在斜面上下滑 时间较短 测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难度较大 能否用另 一种方法 生 讨论得出 让小球 木块通过相等的路程 测所用的时间 求出通过各段路 程的速度 就可判断小球 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如何变化了 学生探究实验报告 1 提出问题 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 如何变化 猜想或假设 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设计实验方案 让小球从斜面顶端 A 下滑 通过相同的路程 距离 sAB sBC sCD所用的时间为 tAB tBC tCD 根据 v t s 算出小球通过AB BC CD 段路程时速度 vAB vBC vCD 就可以知道小球在斜面上下 滑的速度变化情况了 为了便于准确地测量路程和时间用金属片 金属档板 分别固定在 B C D 三 个位置 实验器材 斜面 刻度尺 小球 停表 金属片 实验步骤 1 在斜面上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并作记号 B C D 让sAB sBC sCD 10m 2 将金属片固定在 B 处 用停表测出时间t1 tAB t1 记在下表中 3 将金属片固定在 C 处 用停表测出时间t2 tBC t2 t1 记在下表中 4 将金属片固定在 D 处 用停表测邮时间t3 tCD t3 t2 记在下表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1 路程 s m0 1m0 1m0 1m 时间 t s 速度 v m s 1 实验结论 小球在斜面上下滑运动 速度发生变化 越来越快 实验评估 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2652 实验交流 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 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 征求他们 的意见 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 把交流情况写在这里 师 实验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1 组装斜面 调整斜面的高度 使小球刚好从斜面上滑下 小球下滑太快 不易计时 让学生 反复练习几次 使得每次小球从斜面顶端放开后都得沿斜面滑下 2 学生练习停表的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