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风氓课堂教学实录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马丽钧第一环节初读感受。教师:大家都听过“孔子庭训”的故事。圣人他老先生这么教导自己的孩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在这两句话中,所谓“诗”,指的是学生:诗经。教师:也就是诗三百。它叫诗三百,后来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所以也叫诗经。它是我们中国诗歌的源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卫风”氓。(板书课题)教师:经过课下充分的预习,我们在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请大家先回答:氓讲了什么?用谁的口吻讲的?教师:好,楚晓菁,说一下。学生:氓讲了一个妇女,哦,不对,是一个女子,和一个外乡人,从相恋到结婚,然后被他抛弃了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以那个被抛弃的妇女的口吻讲述的。教师:好,请坐。教师:讲述了一个女子恋爱结婚到婚变的整个过程。它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的。下面我们先听听同学们读了它之后的感受。(演示PPt)教师:这是我们李小薇同学的感受。教师:(朗读PPt内容)“在古代,女子的爱情总是很轻贱的吧,也许就像那几尺飘落到杨玉环脚下沾满尘土的白绫吧。”教师:小薇同学在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用了一个修辞方法,什么?学生:(齐答)比喻。教师:比喻。把它比成“沾满尘土的白绫”。下面我们再看李琪同学的。教师:(朗读PPt内容)“心痛有许多种。浅的,稍纵即逝;深的,刻骨铭心。然而,我想,只有氓之痛会从心底由内而外地肆意蔓延,如无数枝细小的藤,一寸一寸爬满整个心灵,一滴一滴耗尽心灵的养分,直到枯萎。”(顺势提问)她又是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小薇,你来回答一下。学生:(沉吟)嗯,我觉得也有一点比喻。就是那句“如无数枝细小的藤,一寸一寸爬满整个心灵,一滴一滴耗尽心灵的养分,直到枯萎”。教师:(微笑)好,请坐。教师:小薇理解为比喻的修辞“如藤”,“一寸一寸”,“一滴一滴”。很不错。当然,李琪同学在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还用了反复,包括对偶,从而很好的表达了自己阅读的感受。对吗?学生:(点头)教师:还包括衬托:用“深的浅的心痛”来衬托“氓的心痛”。教师:他们很好地选择了自己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自己读完氓之后的内心感受。大家想一下,他们是特别经营地去想,我要用三种修辞方法(顿一下)来表达;还是遵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自然而然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学生:(自发地)自然而然地。教师:(微笑)当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对吧?(停顿)那么我们类比一下,让我们同学读出如此心痛的氓,它是那种费尽心思千方百计的“经营之作”,还是自然而然的“天然之作”?学生:(轻声地)天然。教师:当然是后者,是天籁之音。(强调和补充)当然,所有的作品在写完之后都会有进一步的推敲锤炼等这样后续的工作,但最初的表达一定是淳朴的天然之声。对吗?第二环节:叙事特点教师:(停顿)好,下面我们再来看氓这首国风,它是一首国风,但是它又和我们学过的其它国风不太一样。(重复,强调)不太一样。它没有重章叠唱的那种复沓的形式。(启发思考的语调)为什么呢?学生:(思考状)教师:其实,形式的选择是由内容决定的。它要讲述一个非常完整的婚姻失败的故事,它就不可能反复地咏叹和抒情,说“我苦啊,我怨啊”,只是“苦和怨”的哀叹。但是,它又没有特别详尽地像西方的伊利亚特这样的史诗,详尽地叙述她整个一生,那样篇幅会特别长。(启发地)那么,它的叙事有什么特点?大家思考一下。(留出思考时间,教师踱到一位女生前)教师:李思雨,你回答一下。学生:(沉吟)嗯,这首诗叙事最大的特点,我不知道用什么话来说,但是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应该是它有特别强的跳跃性。我觉得在我们以前学习的古诗中,也有不少叙事诗,大多也有跳跃性。从这些跳跃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跳跃性并没有让诗显得零碎,反而让读者有非常广阔的联想空间,达到读者和作者之间跨越时空的那种交流。比如说像这首诗,第一段教师:(提醒所有学生)比如说像这首诗,第一段大家看第一段。学生:作者先“点”了一下男子借买丝来追求女子的这种行为,然后马上就“跳”到了女子送走男子和他订婚这种结果。中间他们情感的发展与交流却只字未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联想到他们的交流与发展。这种联想,我觉得,可以让诗歌的感情更丰富,更充实,然后,它又把这么丰富的内涵孕育在一个特别精炼的跳跃性中,可以让诗非常有韵味,非常厚重。教师:好。(停顿)好。(赞许地)我们看李思雨同学的见解,她回答问题的关键词叙事的特点,最大的特点跳跃性,给了读者以丰富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它只是“点”了什么,就“跳到”了什么。教师:这是李思雨同学回答的关键词。下面,请大家看书,我们集体朗读一下第一章和第二章,体会一下她的见解,验证一下她的见解。教师:(起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一二。(学生齐读前两章。)第三环节:“痴情女子”Vs“幸福阴影”。教师:好。大家通过朗读体会故事叙事的想象空间,他们俩关系的发展。让我们来看看,在这两章中,这个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请注意:可以结合诗歌中的叙述来谈。教师:(走到一男生前)黄翟,你说一下。学生:我觉得从第一段和第二段看,这个女子,她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就从第二段来看,她去找那个男子,然后没有见到他,就教师:(故作惊讶,对其他学生)找去了吗?学生:没有。学生:(急忙改正)她去等那个男子。教师:在哪儿等的?学生:“乘上”那个“垝垣”,残破的墙壁那块儿。教师:好。(转身回去板书:“乘”)教师:好,继续。学生:然后,她看不到他,就“泣涕涟涟”,见到他,就“载笑载言”,就说明她对这个男子的感情是很重的。教师:好,请坐。(重复)很重感情的一个女孩。此时此刻,这个女子是一个“恋爱中的少女”,(顺势板书)所以她的表现:非常重感情,非常的痴情。(板书“痴”)我们的黄翟同学从她的一个举动中体会到了这一点。其他同学,你们再看。教师:(走到同学中,看到一男生专注看书)你来说好吗,于骅鉴?学生:我觉得这个女子,她对这个男子非常好。因为她怪怨他,“子无良媒”,但还是表示“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觉得这个女子对这个男子感情非常好,能允许他没有“良媒”。教师:(笑,重复)允许他没有“良媒”。因为感情深,所以允许他没有“良媒”,还答应他“秋以为期”。好,还有没有其他看法?教师:好,李由。学生:我觉得他们说的也差不多。就是,她对这个男子还是非常深情吧,而且,她就想把自己一切都托付给他了,就说“以我贿迁”,包括自己一切嫁妆啊,还有所有东西,都会托付给这个男子。教师:把一切都托付给他,终身都托付给他。“以尔车来,以我贿迁”。(顿)还有其它表现吗?教师:(发现)仲博涵。学生:我同意李由说的,就是第一段末,她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正因为她非常重视这段感情,特别欣赏这位男子,所以她把这个男子送过淇水,送到顿丘,间接说明她很想嫁给这个男子,但是,由于“子无良媒”,所以被迫只能再等待。教师:被迫只能再等待,但还是答应了“秋以为期”。教师:尤其仲博涵同学说到“送子涉淇”,(回到黑板,写“送”)大家这个年龄其实应该还没有真正的爱情的体验,但是,如果想一下,一般情况,两个人相送,谁应该送谁呀?学生:(活跃)男的送女的。教师:这是一般常理,大家即便没有恋爱过,也应该知道。但是,这个女子是“送子涉淇”,而且送到哪儿呢?学生:(呼应)“至于顿丘”。教师:看来是“行行重行行”(学生呼应),送了很远,送了很久。从种种表现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痴情的女子。这样来看,这样一个痴情的女子,她充满了幸福和甜蜜的回忆,让我们也“欢喜着她的欢喜”。但是大家思考一下,(神情冷峻起来)这两章幸福甜蜜的回忆是在怎样的心境和处境下(顿),我用了一个词:发生的?这个词不一定准确,但是它挺触目惊心的。大家体会一下。(留出思考时间)教师:好,刘谦。学生:(思考状)我觉得她这个时候您是说她现在怎么样吗?教师:对,她是在怎样的处境下开始回忆的?学生:她现在已经被抛弃了,但是她又突然回忆起那段甜蜜,说明她心里还是挺痛苦的。比较追悔这一段过去。教师:好,在痛苦的心境下回忆的这一段往事。再补充和完善,关司琪。学生:这件事就说的是她刚和那个男子认识的时候嘛,那时候彼此还不是很了解,我觉得这女子挺单纯的,或者属于那种一见钟情的类型,刚认识没多久就决定嫁给他那种。教师:(学生所答不大对,引导)嗯。所以现在回忆起来是怎么样的?学生:(小声,跳出几个声音)有点追悔。教师:有点追悔。而且,其实落实一下,回忆“想当初”的现在,是什么时候?学生:(有学生脱口而出)离婚,分手教师:应该是分手了学生抢着说:被休了。教师:“被休了”,是在这样一种处境之下“发生”的回忆。当我们想到她是因为被遗弃之后,再回忆当初,那么当初的那种欢乐和甜蜜就仿佛被笼上了一层(拉长音调)阴影。教师:好,那么我们看看,当初他们这份幸福和甜蜜有没有阴影?有没有一点(加重语气)“隐忧”?学生(举手):当初他们订婚的时候,她说过“非我愆期,子无良媒”,她还是犹豫过的,她想拒绝,因为那个“氓”没有请媒人来特别正式地迎娶她,她是犹豫了一下,我要不要嫁给你,但是后来这个“氓”有点死缠烂打,后来他不是又生气又怎么样的耍尽百宝,(其他同学笑)这个女子最后就还是同意了。所以从“非我愆期,子无良媒”看出一点隐忧,当初他们的婚姻不是那么符合当时礼仪的。教师:他们的婚姻可能没有父母的祝福,没有礼教的允许,这一点其实我们大家学过将仲子,将仲子中的那个女孩儿虽然很爱对方,“仲可怀也”,但是怎么样呢?(启发学生)学生:“父母之言,亦可畏矣。”教师:“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矣。”她拒绝了。但是这桩婚姻却是尽管“子无良媒”,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像李由同学说的,把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了他。对吗?在这儿有一丝隐忧。还有其他因素吗?(同学思考,教师观察学生)教师:刘谦。学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外乡人,这个女子就不是很了解这个男子,而且因为他是个外乡人,就没有办法去好好了解这个人,她比较单纯地就把自己嫁给了一个并不了解的人。教师:很对。外乡人,不够了解。还有吗?万博洋。学生:(沉吟)这个事儿在当时是很不合常理的,其他人也不理解这个女子和氓的这个事儿。教师:(插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不理解?学生:最后她被遗弃的时候,她的兄弟不理解她,反而嘲笑她。这表明在当时这是很不合礼仪的,而且家人并不同意这桩婚事。教师:好。不合礼仪的,家人不同意,不看好。其实,其他因素还有,对吗?啊,你来说。学生:第一段中,她说“将子无怒”,如果不答应,那个男子就会生气,我觉得这份感情不是建立在尊重上,而是建立在强迫上。教师:不是建立在彼此了解、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而是有点强迫,有点一见钟情,这个一见钟情有点太过于单纯,太过于草率,而且从“将子无怒”看,显然他已经有点(拖长语调,启发学生)生气了,这生气表明男子有点(启发学生)(学生小声)学生:喜怒无常。教师:有点“喜怒无常”,性格因素,对吗?教师:通过以上这些分析,我们可以体会一下,这样的表达其实符合一个艺术法则,所有的欢乐和甜蜜都是来写“悲哀”的。(打出PPt,以乐写哀,倍增其哀)因为它发生在悲哀的伤感的处境下,就像刚才老师说的,所有的甜蜜和幸福就仿佛被蒙上了一层哀怨的伤感的轻纱,用三个字起头“想当初”,就有无限的追悔和伤感蕴含其中,就像我们刘谦同学说过纳兰容若的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画扇”的故事大家也知道,是吗?(启发学生记忆)班婕妤的诗:“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绝。”(严肃,提高音量,强调)所以,人生如果定格在“初见”的那一刻,是多么的幸福和美满。但是,世事却不能如此。第四环节:“婚姻的反思”以及“三个意象”和“一个语气词”。教师:王子和公主结婚了,他们给观众阖上了一扇幸福的大门。但是克服重重困难冲进婚姻的人为什么非要逃出围城呢?难道说,(PPt显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下面我们来看第三章到第五章,先请同学朗诵一下。我们请李由同学给大家朗诵。大家体会:在这段故事中,这个女子的反思是什么,对这桩婚姻的反思是什么?(学生朗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表扬李由的朗诵)那么,她的反思是什么?学生:“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教师:在婚姻中,最后经历了婚变的(同时板书)这个妻子,她的反思(板书: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大家注意一下,“耽”是什么意思?学生:(纷纷回答)沉迷沉醉沉溺。(教师板书。)教师:大家学英文都知道,“沉醉于爱情”怎么说?学生:(齐)fall in love。教师:对,fall in love,翻译过来,有“坠入、堕入”的感觉。所以,一个“耽”字就有了无限的伤感。这种沉痛之语是这个女子用自己的人生教训说出来的,她甚至把这种人生经历告诫给天下所有的女子,她怎么说的?学生:(呼应老师)“吁嗟女兮,无与士耽。”教师补充:不过当然,这也不是普遍规律,这件事本身也有它的问题。教师:这种沉痛,让我们同学有很多感受,李心怡同学写道:“这段文字,字里行间,充满血泪,让人动容,让人心碎。”我们再看看哪些地方是令人动容和心碎的“血泪之言”?(给学生思考时间)教师:王玥,你说说看。学生:我觉得倒数第二段,“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叶子枯黄比喻女子过了年轻的时候,不像原来那么美丽,有一种让人悲痛的、要被抛弃的感觉。教师:王国维有两句诗:最是人间留不住,(启发学生:我给大家说过)朱颜辞镜花辞树。也许美貌不在,爱情就衰弛。这是让人伤感的话。接着,张笑萌。学生:我觉得还有“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就是说这个女子当初嫁过来的时候,是那个男子追求那个女子;但是嫁过来以后,可能有几年了吧,那个男子就厌烦了,还三心二意的,然后把那个女子抛弃了。我觉得特别难过,而且我觉得那个女子就会特别心痛。教师:这样的经历会让人心痛,作为女子我们会体会得更加深刻。那么其他,还有?张幼天,你再说说。学生:我觉得“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挺悲伤的。这种悲伤的事情没有人和她分担痛苦,她只有一个人承担这一切。教师:(抓住契机,板书:悼)唉,没有人和她共同分担这份痛苦,她只有独自品尝这杯爱情的苦酒,所以这个话让人听来特别沉痛。(继续启发的语调)还有没有?一女生(高高举手):就是前一句话,“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如果一个人受伤了,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的丈夫,而她又是因为丈夫受的伤,那她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自己的亲人。但是自己的亲人都不支持她,反而冷笑她。她是很可怜的。教师:连亲人都不能理解同情和体谅,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个女子的伤痛感。(停顿)就现代人的感触,也许她悲伤的不仅仅是“背弃”“被抛弃”这种处境,可能还会有周围人的眼光,亲人的这种不理解不同情是一种眼光,那是冷漠,让人感到人世的浇薄。但也许从一个女子的感受来说,她和别的人、别的女子不一样了,她被遗弃了,那么可能周围人的甚至于关心的爱护的问询都让她感到有点不同和异样,更何况可能是侮辱与轻蔑的冷视和厌弃?这样的处境在后世张爱玲笔下的一篇小说倾城之恋中,(问询学生:读过吗?部分学生点头。)女主人公白流苏,就有这样的命运。教师:(回到讲台)她的这种叙述、讲述打动了我们,我们从艺术的角度再来看:这一段需要注意的意象有三个,刚才同学的回答其实提到过,比如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也,其黄而陨”,除了这一点,还有什么,大家再看一下。学生:(纷纷)淇水鸠教师:好,徐一飞。学生:“淇水鸠兮,无食桑葚。”教师:(一愣)嗯?(纠正)大家说“淇水”,你就顺着改装。其实应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学生:(再定神,看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通过这件事,她觉得自己刚开始就像鸠,觉得桑葚很好,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不像刚开始那么好了。教师:(表示赞同)太过于沉醉、沉迷,堕入、坠入,就会让人受到伤害。以“鸠”做(提示)这是什么手法呀?学生:(纷纷)比喻。教师:比喻。其实也可以看做既比而兴。其实刚才那个“桑”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所谓“兴”不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吗,“他物”不就是即目所见之物吗?学生:(纷纷,赞同的)嗯。教师:杨雪静。学生:我刚才想说的也是这个“鸠”,这个“鸠”指代了自己,她在年轻的时候沉迷于爱情,就像那个“鸠”吃了桑葚,像醉了一样无限的付出,但是之后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这点就挺悲伤的。教师:很好。张晓冲,你继续再说。学生:我的感觉是“贪吃桑葚”,和前文当时她那种甜蜜,那种沉溺的感觉,我觉得在此就是一种告诫。教师:好,告诫。贪吃桑葚,吃得过于多了。对吧?好,刚才大家还提过,“桑”和“鸠”这两个意象,作为比喻,因为是眼前所见,可能就是因为看到了桑叶飘零,因而想到它当时那种滋润鲜美的样子。(强调:滋润鲜美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学生:(纷纷)沃若。教师:嗳,沃若,其叶沃若。那么丰美,那个时候的爱情也是那么的甜蜜,现在“其黄而陨”。所以才有“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教师:再看一下淇水。(突然发现似的)哎,我们可以给他们起个名字,给两位主人公。男主人公我们可以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学生:(小声,纷纷)氓。教师:(大声,强调)氓,“氓之蚩蚩”,本身就是那个外乡人。还有呢?更具体一点,叫什么名字?学生:(纷纷,个别)桑淇水教师:(摇头)仲博涵,你觉得可以叫什么?学生:(沉吟、犹豫)教师:好,请坐。看来大家还不太会起名字。(生笑。师笑。)那么,给这个男子起名字,我们叫他“复关男”好不好?学生:(恍然大悟地笑了。)教师:可以叫他“复关男”吧?为什么能叫他“复关男”?(引导全体)学生:因为女子“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教师:“复关”是什么?学生:地名。教师:地名,他所住的地方,就以此借代那个男子。那么这个女子,我们就可以叫她什么了呢?学生:(纷纷说)淇水女。教师:(赞许,同意)“淇水”这个意象非常值得注意。在这一段落的故事中,淇水是怎么出现的?读一下句子。学生:淇水汤汤,渐车帏裳。教师:“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已经打湿了那个车的布幔,这是什么样的一个路程?(启发)学生:被抛弃,回娘家。教师:应该是写她被遗弃之后,回娘家的路上。此处“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写的正是归途所见之景,而这个景物写得如此萧条,正是因为女主人公她自己“伤心独至之处”,正所谓“情与景会,情景交融”。同一条淇水,淇水还是那条淇水,但是却怎么样,物是人非,悲欢迥别。大家再看一下,如果有余力,我们还可以注意一个语气词。看第五章。哪个语气词?学生:“矣”。教师:好,我们读一下。(教师范读:“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一共几个“矣”字?学生:6个。教师:六个“矣”字,表达了“淇水女”丰富的情感,读了之后,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我觉得有种递进的感觉,越来越悲伤,越来越无奈。教师:(重复学生的话)越来越悲伤,越来越无奈。还有?季紫雯。学生:我觉得“矣”字有叹气的感觉,说一句叹一口气,觉得自己很悲伤。教师:叹气唉。语气词是可以表达感情的。(模拟,拍拍同学肩膀)哎,读得真好。(再拍拍另一位同学。)唉,怎么没做作业呀!这是不一样的。对吗?这六个语气词让人感到悲伤、哀叹、嗟戚。请大家看邓翔的分析。(引PPt)“六矣字历落尽致。前四句二矣字令人感叹”是不是让人感到作为妻子的艰辛?“中二句二矣字令人嗔怒”怎么“嗔怒”了?(启发学生)“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是不是让人感觉男子无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末四句二矣字令人嗟戚”为什么“嗟戚”呢?(启发学生)“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最后只好是“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而末一矣字,正一篇归结道理,故曰不可说”所以才有张幼天同学感到不能让人帮自己分担这份痛苦,独自咀嚼、品尝这份痛苦的伤痛之意来。好,大家朗读一下,体会。(学生齐声朗读)第五环节:决绝Vs无绝。教师:面对如此不堪的婚姻,她做出了怎样的选择?看第六章。朗读,看哪一个字代表了她的选择?(学生齐声朗读)教师:哪一个字代表了她的选择?学生:(纷纷答)“已”。教师:(板书)被遗弃的妇人,只好说“亦已焉哉”。我们比较一下,有一首“郑风”遵大路,我们看遵大路中的女子有怎样的表现。所谓“遵大路”,就是“沿着大路走”。(朗读,边朗读边讲解)“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衣袖。“无我恶兮”不要嫌我不好。“不寁故也”难道你不念我们的旧情吗?“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手。“无我魗兮”不要嫌我丑。“不寁好也”难道你不念我的好吗?两相比较,氓中这位“淇水女”的选择表现出她有什么的一面?学生:坚强。教师:哎,刚强、坚强、独立的一面。相较之下,我们对氓中的女子更在心里感叹和钦慕。至少她不是一个感情的乞讨者,她有一种“宁为玉碎”的自尊,她绝不苟且,这决绝的选择让人觉得很可贵,很可敬。(顿)不过,人性的复杂,人心的复杂就是这样,“口纵言已,心岂能忘?”让我们体会一下,她在这种决绝的选择背后有哪样的矛盾与复杂?(留出思考时间。)教师:李思然。学生:她说,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她已经被男子遗弃了,所以她被迫必须这样选择,而且她说,当初曾经和你相约偕同到老,而她现在非常痛苦,如果这样和你白头到老还不如分开呢,她也是被迫无奈的。教师:选择决绝,但其实是无奈的、伤痛的。还有没有其他想法?学生:这段婚姻也曾经给她带来幸福的感觉,她把自己整个青春都献给这种幸福了,但最后结果是她自己受到了伤害,结束这段情感对她而言肯定不是自愿的。因为婚姻中有幸福,但是她付出那么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还受到丈夫的欺辱,家人的嘲笑,别人的不理解,她肯定会觉得特别委屈,结束这段感情肯定也不是她真心想要的,是被迫的。教师:哎,这不是真心想要的,我无奈只好如此。因为我们曾经有过那么美好的誓言,是要“与子偕老”的,我们看一下这位战士的誓言,(PPt上显示邶风击鼓中的句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特别美好的爱情的誓言,但是,击鼓中这位战士,他说出的誓言却是让人最伤感的,因为他的承诺不能兑现;但是,那是有原因的,战争,乱离,让他无法向妻子兑现爱情的誓言。可是,“复关男”和“淇水女”这对男女,他们之间没有外力压迫,没有战争,没有乱离,甚至连个婆婆的不满都没有,但他们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婚姻与爱情,这样一想,这种结局其实是特别无奈的。甚至于(启发,拖长音调)“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边际,但是,这种结局给我带来的痛苦和伤感也许是无边无际的,(激情)可能比漫长的黑夜还要漫长。教师:有这样的诗,借来用一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是人生最大的无奈、伤痛、让我们深感人生的无助与痛苦,正如王国维的诗所说:“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在6章10句240字的铺陈中,表达了一位女子的痛苦伤感,这样的一种伤感让我们也感到人生无奈似飘萍(PPt“飘萍人生”)。或者用我们班同学“王若弃”的名字,我经常引用他的名字,我们的人生就像被弃置在漫漫无边的广袤天宇中的一颗尘埃。结束环节:“之后”的启示教师:然后,我们再深思:还想提出另外一个话题,(板书:之后)“之后”。让我们再往深里想一步,“娜拉出走”意味着觉醒,是女性了不起的坚强和伟大!但是,出走“之后”呢?出走“之后”她的人生会走向何方呢?“之后”是个很严肃很深刻很严峻甚至很冷酷的命题:鲁迅先生以历史故事为题材作的故事新编给我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铸剑一文,黑衣人严肃悲壮的复仇完成“之后”,就只剩下了一场“辨认头颅”和“三头合葬”的闹剧,神圣的“复仇”成了全民狂欢的“大出丧”:复仇者与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作式学习在高职专业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与革新
- 节气课程课件
- 应激相关障碍(一)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莫拐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16人笔试备考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训练试卷详解附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提升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讲解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练习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基于2025年物联网的智能仓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报告
- 肥料代理合作协议书
- 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7课)(2022秋季)
- 2024-2030年中国集成智能功率模块(IPM)行业深度调查与发展趋势研究研究报告
- 职业技术学校《药物分析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 苏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
- 自动售货机投放合作合同2024版
- 医院院感检查表格全套汇总
- 动漫手办制作课
-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唐万生)
- 食品包装用纸盒企业标准
- 小学生作文方格纸A4纸直接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