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直面传统文化的取舍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案例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陆爱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认识其对中国的影响;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提高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史料的识读、归纳、处理,掌握史料分析法;通过多角度的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会运用多维史观评价历史事物。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感悟那些值得尊敬的先辈们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通过评价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会正确的取舍。二、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评价新文化运动三、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施结果导入2分钟北大:梦想魅力(北大是无数学子的梦想与追求);北大:沧桑变化(北大见证近代中国的沧桑与变化)。通过图片简介北大历史了解北大的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对北大是憧憬的,导入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更真实的更有魅力的北大,激发了学习热情和奋斗意识。第一环节:新与旧3分钟展示图片二十一条、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分布图、袁世凯祭孔,引导学生归纳历史背景。提问:变化的是什么?没变的是什么?根据史料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必然性。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多角度观察历史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材料概括出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大部分情况,但是不完整,体现出学生知识体系的缺漏。第二环节:取与舍6分钟左右1、通过图片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史料敬告青年等,引导学生归纳新文化运动的经过和主要内容。2、通过油画北大钟声分析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并以辜鸿铭为例分析新旧文化碰撞的激烈与取舍的艰难。结合史料归纳新文化运动的经过和主要内容,理解北大成为运动基地的原因。感受新旧文化的碰撞。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与综合能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运动的过程与内容初中已学,教材中也有,因此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来了。老师着重分析“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即可。学生对历史人物感兴趣,以历史人物为例去分析问题的效果很好。第三环节:变化18分钟左右1、提供四组材料(民主、科学、道德、文学),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2、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3、提问: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合作探究,概括并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综合分析运动的实质、进步性与局限性。感受先辈们敢于对抗权威、探索救国道路的勇气与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不同的角度和史观评价历史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落实德育目标。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变化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理解和掌握很快。但是对于第三个问题的分析和归纳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的引导要到位。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的认识一定强调客观、公正。第四环节:升华6分钟左右提供材料:孔子学堂、北京奥运、传统节日、古诗等,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传统文化。思考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引导学生用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认识与评价历史;落实德育目标。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欣赏、喜爱与自豪感油然而生。对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不再是空洞的理论。第五环节:小结4分钟用“一批新青年,一个新希望;一本新刊物,一所新大学;一场新运动,一个新时代”总结本课内容;用胡适的乐观作为小结语。构建知识结构,升华情感认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感悟和学习先辈们的优秀品质,落实德育目标。简洁而有激情的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也升华了情感认识。五、教学反思1.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学科要求来看,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第三专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第十五节。从抗争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总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也对封建旧文化进行了彻底批判;思想的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则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准备。从探索史的角度看,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西方制度,到新文化运动前期的西方文化,这是向西方学习的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新思想武器。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注重结合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的背景、实质、影响、评价。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立足于培养学生处理史料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多角度评价问题的能力。教学的效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主动性较强,所以能够通过学习完善了“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体系,历史学习能力特别是处理史料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不足之处在于透过文化现象看社会发展的本质的能力和多角度评价问题的能力还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2. 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这节课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使用史料分析法,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能力。史料的形式是多样的。一节课上如果使用单一种类的史料,既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也不利于学生学会处理不同史料的方法。所以在这节课中,我选择的史料是多样化的,有文字、照片、地图、示意图等等,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论从史出的原则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之一,分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必须通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养成。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地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史料作为分析问题、学习历史的支架。3. 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时代和社会需求来看,这节课的重要之处还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随着中外交往的深入和交流手段的发达,西方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喜欢过洋节胜过中国传统节日,他们对外国文明的了解胜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这种状况对民族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许多内涵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之上的。这说明了解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发展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这节课的德育目标我主要定位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会正确的取舍”。上课的效果表明,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多的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与魅力,明白了文化的发展也是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明白了我们不能闭目塞听,也不应妄自菲薄。形成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但是仅仅通过一节课,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教师本身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同时要在备课时多花心思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来实现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附:学生分组材料第一组:中国新闻材料一:1914年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第十四条 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二十一条 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并任免文武职官。材料二:1915年 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 第二组:走近科学材料一:社会新闻:老栓的儿子小栓生了重病“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材料二:1915年 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 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像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 第三组:道德观察材料一:社会新闻:张家媳妇落水了,李家儿子正好从河边经过材料二:社会新闻:1920年2月29日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户头变更协议范本
- 北京保洁劳务合同范本
- 农村机井租赁合同范本
- 协议定期存款合同范本
- 厂房清拆回收合同范本
- 医生临时聘用合同范本
- 变更薪资合同变更协议
- 合同安全附加协议范本
- 农村建房农民合同范本
- 共建房处置协议书范本
-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地貌类型
- 普通话水平测试练习材料
- 我是谁?-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课件
- 平江历史街区规划与保护-陈梓元教学课件
- 外墙涂料(真石漆)施工方案
- DB33-T 1291-2023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第三方服务规范
- 《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考试卷
- 2023年版FIDIC 红皮书(中英文)
- 福建省简介PPT-福建省PPT介绍
-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