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教育与社会发展.doc_第1页
第三讲教育与社会发展.doc_第2页
第三讲教育与社会发展.doc_第3页
第三讲教育与社会发展.doc_第4页
第三讲教育与社会发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 教育与社会发展“社会”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玄宗本纪中的“村闾社会”字样,意思是乡村男人们为举行祭祀、节庆等活动而聚集在一起。“社会”的这一结社联欢会的狭义概念,沿用至今。例如“民主同盟会”、“学生会”等。现在广义使用的“社会”概念译自英文Society一词,泛指人类群体。马克思认为社会即社会关系,它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他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0页总之,社会即人类群体,由彼此联系并按照一定规范进行社会行为的人们构成的群体。社会是一个大系统。社会系统在结构上表现为五种主要的社会制度,即家庭、宗教、教育、经济和政治。此外,还有一些复杂的正规组织。它们或者包含在制度之中,例如学校组织是教育制度的一部分;或者独立于制度之外,例如卫生组织、慈善组织、环保组织等。组织有时称作机构或组织机构。制度和组织都是社会的子系统。在明确了社会的概念及其制度和组织之后,现在我们就可以进而讨论社会与教育二者之间关系的一个方面: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社会同教育的关系,首先是整体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其次是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即社会的其他制度,如家庭、宗教、经济和政治等,与教育的关系。一、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发展社会作为整体对其子系统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其中又主要体现在生产力中科技因素及其标志的生产工具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体决定了一定的教育发展水平与之相适应。换句话说,教育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体表现为教育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一)以石器工具为标志的原始氏族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没有制度化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劳动经验、生活经验和简单的礼仪规范。教育形式:年长者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言传身教。(二)以青铜器的普遍使用为标志的奴隶社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高,学校产生。教育是对闲暇人的自由教育。又称普通教育,其主要特征是与谋生和职业无涉。(三)以铁器和畜力为标志的中世纪社会封建的分散小农自然经济发展缓慢,简单落后的耕作技术长期保持不变,没有对科学技术知识的迫切需要。教育仍然维持着与谋生和职业无涉的状况。在中国封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官吏,学校的任务则主要是培养士。在欧洲,教育则沦为宗教的附庸,完全为教会所垄断。教学内容贯穿着神学精神,教育目的是培养信奉上帝、对教会权利忠诚的教士和能够维护封建领主利益的骑士。(四)以蒸汽机和电动机为标志的机器大生产的近现代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过程和生产工具十分复杂,要求劳动者具有相当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摆脱了教会的神学垄断,成为由国家管理的国民事业;教育不再与谋生和职业无涉,成为对未来劳动者的谋生教育、职业教育;科学技术课程取代从前对古代语言、闲暇文化、权谋文化和神学经典的研究,成为学校的核心课程。教育不再是一些人的特权,而成为社会中每个成员都可以享有的公共物品,甚至是人人都能继承的财产权和应尽的义务。二、社会的家庭、宗教、经济和政治制度影响教育发展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制约,还通过社会的其他子系统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来实现。(一)家庭1遗传素质决定了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2家庭实施儿童的大部分学前教育。孕育过程重演生物进化史;儿童在家庭中度过的学前期,重演人类进化史。家庭把一个自然人教育成一个初步社会人,并把他输送给学校进一步实现社会化。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学龄初期在学校的表现。3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投资由家庭提供,家庭关注教育和试图影响教育就是必然的。(二)宗教宗教在欧洲垄断教育近千年。我国的情形表面上看来完全不同,实则也有类似之点。我国封建教育主要是为朝廷培养官吏,教育的内容又长期“独尊儒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先后摆脱了宗教的控制。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内容和方法,而宗教思想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是非科学甚至反科学的。宗教靠盲目的崇拜和绝对的信仰才能维持。与教育发展儿童心灵和传递有用知识的功效格格不入。而在多数情况下,宗教确有维护社会道德和社会稳定的作用。因此,同样作为社会制度,教育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是不可能的。教育能够做的,至多是不在学校举行宗教仪式而已。(三)经济经济在所有社会制度中也许是对教育影响最大的,它涉及教育投资和财政。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国家对基础教育都实施国民义务教育政策,教育实际上已经成为至少是准公共物品。教育的这种内在的经济特征,决定了教育不可能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必须依靠政府代表社会进行投资。教育具有溢出效益。一般说来,一国的经济能够向教育投资的水平是与它的生产总值成比例的。这也就是说,一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大体是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相当的。否则,就会发生受教育者失业或者人才短缺的问题。(四)政治我们把政治看成是对公共事物的管理,教育是政治所要管理的公共事物。政治行为通常是由执政党组成的政府来具体实现的。1政党和政府通过制定教育方针确立一国教育的总目的和总原则。2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一国的教育制度及其总体运行方式。3国家可以通过教育拨款和政策倾斜的方式引导教育向社会预期的方向发展。4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党还通过在各级各类教育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方式,实现党对教育和学校的领导。这是确保我国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教育的社会功能问题。“功能”这个词通常与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联系在一起,而在教育社会学中,往往又同“宗旨”混为一谈。杜尔克姆和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认为每一种现象的存在都要有利于社会制度的巩固,因而“功能”这个词一般是指某种现象对社会制度的凝聚力所做的贡献。功能是一件事或一个现象开始存在后的结果,而宗旨则是指设计者或提供者心中的意向。教育的宗旨通常指向个人,与具体的学习者有关,而对功能的讨论则是社会性的。以下将首先探讨教育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然后分析教育的种种社会功能。教育的首要社会功能是社会化。教育通过对个体进行社会化的过程,维护社会制度和再生产现存的社会关系。教育是保守的,在这方面,它正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为可持续发展正是假定现存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值得永远存在下去。教育在为了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类资源”的同时,还帮助维护稳定统一的社会秩序。教育的另一重要功能是帮助社会对个人进行筛选、教养和安置。教育是促成个人提高社会地位的手段。选择功能畸形发展的结果,导致“应试教育”的盛行。社会发展确有许多难题,需要教育培养出众多的杰出人才去着力解决,这里问题的症结在于,教育通过选择功能筛选出来培养的人才是否确定能成为杰出人才的苗子。 “胜者通吃”(The winners take all)社会化和选择功能都涉及知识传递问题。寻求知识本身就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即使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为知识而寻求知识的欲望也是重要的。从个人发展和素质的角度说,知识是使人内心丰富的精神营养,促进个人追求合理的高尚的生活方式。社会学更关注教育的社会意义,作为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环节,教育成了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更重视传递科学技术知识,把培养大量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视为自己首要的责任。但是传统上教育只传递成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这种面向过去的知识能够解决常规的问题,而不能解决面向未来的新的难题。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要想对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传递高新技术知识和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它应当成为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地,同时也要成为知识的重要生产基地和高新技术的辐射源。一般认为“教育”(education)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 educare 和educere,并且兼有这两个词的本来意义。educare 意思是“培训”,使一个人得到就业技能,以在社会结构中取得自己的地位;educere 的意思是“谋划”,侧重人和过程。希腊人就把教育和培训分开,他们培训儿童,使其能在社会里获得自己的地位,但对闲暇较多的成年人则施以教育。在希腊语中,学校(school)与闲暇(schole)本是同根词。闲暇无论对教育还是对可持续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教育是如何从以闲暇为宗旨,逐渐发展为以灌输勤劳精神和职业知识技能为唯一目的呢?古希腊的黄金时代是建立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之上的,这使闲暇成为当时自由臣民生活的主要内容,这时期闲暇是自由人生活的中心,教育就是闲暇教育。到了中世纪,闲暇仍是上等人的主要生活方式,因此,生活教育就是闲暇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方向虽然是培养人文主义者,强调严格训练以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但是包括教皇庇护二世和马丁路德在内的许多著名思想家,都称道闲暇娱乐对获得身心和谐发展十分必要。可以认定,这时期闲暇教育的意义已开始转变,从生活教育即等于闲暇教育转向教育以闲暇和娱乐消遣为唯一中心内容,这同亚里斯多德强调的闲暇是操持理性活动的原初涵义已经有所不同了。十六世纪发端于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孕育清教主义的温床,从此辛勤劳作和生活清苦受到强调。以实利实用为原则的教育宗旨和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盛行于工业社会时期,一直延续到今日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时代。它使工作教育成为生活的中心活动,并牢固地扎根于人们的心中。研究表明,无能力操持闲暇是造成诸如酗酒、吸毒、自杀、过分物质消费、屈从社会上不良行为以及其它种种变态病症的主要原因。教育是人类学习的制度化,但今日的教育在一些方面并不能促成学习。而是鼓励受教育者盲目追求文凭。不过,对社会发展来说,真正需要的是教育应教会人们“学会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学习化社会”。这样的社会无疑是知识经济与闲暇的社会,为建成这样的社会,人们对教育期望很多,教育也的确能成为主要的媒介。四、经济社会变革与现代教育作用托弗勒把巨大的社会变革称为“浪潮”。他认为,过去的1500年以来,人类社会的巨大社会变革出现了三大浪潮。第一浪潮是农业革命,发生在新石器时代。第二浪潮是工业革命,大约发生在250年前。第三浪潮他称之为“后工业时代”,现在通常称作“知识经济时代”或“新经济时代”,它已初露端倪,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传统的工厂和重工业的重要性开始衰变,而服务业、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产业等,开始在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托弗勒于上世纪80年代所描述的后工业时代的情景,当时还只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刚刚出现的社会动向,如今已迅速发展成席卷全球的伟大潮流。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自然环境、人口因素和文化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因之一,通过两种方式发挥作用:培养人才和发展知识。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教育完成这一社会使命主要是通过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实现的。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并运用于生产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种转化只能通过教育对人的培养与训练。教育同时还传授代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阶层的价值规范和道德规范,这实际上是再现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主流社会意识。教育是保存、整理、传授、发展知识的社会制度。教育除向社会的年轻成员传授已有的旧知识外,还通过整理知识、阐发知识和基础研究的方式,积极参与社会的知识创新。因此,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也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应当提及教育在发现和培养各种杰出人才方面,对社会变革与进步的特殊贡献。五、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社会现代化基本上是一个经济范畴,它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我国的现代化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面临双重任务:工业化加信息化。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教育。教育要能够担当起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的重任,它自己必须现代化。教育现代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