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对利率走势的影响分析.doc_第1页
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对利率走势的影响分析.doc_第2页
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对利率走势的影响分析.doc_第3页
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对利率走势的影响分析.doc_第4页
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对利率走势的影响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对利率走势的影响分析谢 竑 作者简介:谢竑,男,1982,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产品期货(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浙江 310058)内容摘要:随着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正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市场指导价格,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中正在发挥其促进性作用。本文分析了2010年郑州和大连两家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白糖、豆油、菜子油、棕榈油等农产品期货品种的价格波动对利率走势的相关性,并针对目前农农产品期货市场调控价格提出了政策建议。关 键 词:农产品 期货 利率Agricultural futures prices on the influence of interest rate trend analysisAbstracts:With Chinas agricultural futures market prices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market guide pri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re playing its promote sexual fun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wo zhengzhou and dalian Commodity Exchange listing of wheat, corn, cotton and soybeans, sugar, soybean oil, seed oil, palm oil futures varieti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ch as price fluctuation of interest rate movements, and aims at the present agriculture correlation between agricultural futures market control prices put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Keywords:Agricultural futures rates引言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最早产生于美国芝加哥。几十年来,世界农产品期货市场不断涌现,如东京谷物交易所、纽约棉花交易所、温尼伯格商品交易所等。随着现货生产和流通的扩大,不断有新的期货品种出现。中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涵盖了粮棉油糖四大系列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目前,郑州和大连两家商品交易所共上市了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白糖、豆油、菜子油、棕榈油等农产品期货品种,并且生猪期货品种也处在积极的研究开发之中。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正处在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之中,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正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市场指导价格,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中正在发挥其促进性作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是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的现代手段。农村信贷、农业保险、农村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和开发、农产品期货甚至包括订单农业在内的风险管理手段统称为农村金融工程。期货交易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严格地说它本身不是金融行为,但它作为一种价格风险规避手段,建立在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上,将有力地推进农业资源的空间配置和优化,促进农业资本证券化和农村金融深化。因此,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是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现代手段,同时成为了农村金融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农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都较大,而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又决定了其抵御和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农业风险管理在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监会、中国保险业协会等提供的大量资料,通过对国内期货市场影响利率走势的基本因素、农产品期货价格走势进行了分析,并将农产品期货价格与利率走势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调控农产品期货价格的政策提出了建议。一、影响利率走势的基本因素分析a)供给因素的影响商品供求状况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动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商品价格与供给成反比,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商品价格与需求成正比,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商品价格变化,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受供给和需求变动的 影响;另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又反过来对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价格上升,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这种供求与价格互相影响、 互为因果的关系,使商品供求分析更加复杂化,即不仅要考虑供求变动对价格的影响,还要考虑价格变化对供求的反作用。1、 期初存量:期初存量是指上年或上季积存下来可供社会继续消费的商品实物量。2、 本期产量:本期产量是指本年或本季的商品生产量。它是市场商品供给量的主体,其影响因素也甚为复杂。从短期看,它主要受生产能力制约,资源和自然条件、生产成本及政 府政策的影响。不同商品生产量的影响因素可能相差很大,必须对具体商品生产量的影响困素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便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其可能的变动。3、 本期进口量:本期进口量是对国内生产量的补充,通常会随着国内市场供求平衡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进口量还会受到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差、汇率、国家进出口政策以及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我国自1995年开始,已从一个大豆出口国变成一个净进口国,进口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大连大豆期价的变动。进口数据可以从每月海关的统计数据中获得,进口预测数据的主要来源有:美国农业部周四发布的每周出口销售报告及有关机构对南美大豆出口装运情况的报告。 进口预测数据对大连大豆期价的影响较大,但由于贸易商在国际市场卖回去或转运他国等情况,进口预测数据很难反映真实的进口数量。b)需求因素的影响1、 国内消费量国内消费量主要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或购买能力、消费者人数、消费结构变化、商品新用途发现、替代品的价格及获取的方便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变化对期 货商品需求及价格的影响往往大于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具体分析一下大豆的情况,大豆的食用消费相对稳定,对价格的影响较弱。大豆的压榨需求变化较大,对价格的影响较大。大豆压榨后,豆油、豆粕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不定,影响因素较多。豆油作为一种植物油,受菜籽油、棉籽油、棕榈油、椰子油、花生油、葵籽油等其它植物油供求因素的影响。大豆压榨后的主要副产品(80%以上)是豆粕。豆粕是饲料中的主要配料之一,与饲养业的景气状况密切相关。豆粕的需求情况对大豆期价的影响很大。2、国际市场需求分析大豆主要进口国:欧盟、日本、中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欧盟、日本的大豆进口量相对稳定,而中国、东南亚国家的大豆进口量变化较大。稳定的进口量虽然量值大但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甚小,不稳定的进口量虽然量值小,但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很大。例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95、96年 对大豆的需求的迅速增长导致芝加哥大豆期价的上涨。美国农业部在每月上、中旬发布世界农产品供求预测对主要进口国的需求情况作分析并进行预测。美国农 业部还在每月中旬发布油籽:世界市场与贸易作为上一报告的分报告,内容更为专业、详细,包括菜籽、棉籽、花生、葵籽等。3、出口量出口量是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销往国外市场的数量,它是影响国内需求总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其变化应综合考虑影响出口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如国际、国 内市场供求状况,内销和外销价格比,本国出口政策和进口国进口政策变化,关税和汇率变化等。例如,我国是玉米出口国之一,玉米出口量是影响玉米期货价格的重要因素4、期末结存量期末结存量具有双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商品需求的组成部分,是正常的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平衡短期供求的作用。当本期商品供不应求时,期末结存将会减少;反之就会增加。因此,分析本期期末存量的实际变动情况,即可从商品实物运动的角度看出本期商品的供求状况及其对下期商品供求状况和价格的影响。以大豆为例,美国农业部在每月发布的世界农产品供求预测中公布各国大豆的库存情况,主要生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库存情况 对芝加哥大豆期价的中长期走势产生影响,并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国内大豆库存情况没有权威的报告。因为国内农户规模小,存粮情况难以精确统计。c)经济周期的影响商品市波动通常与经济波动周期紧密相关。期货价格也不例外经济周期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复苏阶段开始时是前一周期的最低点,产出和价格均处于最低水平。随着经济的复苏,生产的恢复和需求的增长,价格也开始逐步回升。繁荣阶段是经济周期的高峰阶段,由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张超过了产出的增长,刺激价格迅速上涨到较高水平。衰退阶段出现在经济周期高峰过去后,经济开始滑坡,由于需求的萎缩,供给大大超过需求,价格迅速下跌。萧条阶段是经济周期的谷底,供给和需求均处于较低水平,价格停止下跌,处于低水平上。在整个经济周期演化过程中,价格波动略滞后于经济波动。d)货币因素的影响商品期货交易与金融货币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利率的高低、汇率的变动都直接影响商品期货价格变动。1、 利率:对于投机性期货交易者来说,保证金利息是其交易的主要成本。因此,利率的高低变动将直接影响期货交易者的交易成本,如果利率提高,交易成本上升,投机者风险增大,就会减少期货投机交易,使交易量减少。如果利率降低,期货投机交易成本降低,交易量就会放大。2、 汇率:期货市场是一种开放性市场,期货价格与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紧密相联。当本币贬值时,即使外国商品价格不变,但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将上升,反之则下降,因此,汇率的高低变化必然影响相应的期货价格变化。e)政治因素的影响 政治因素主要指国际国内政治局势、国际性政治事件的爆发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各种国际性经贸组织的建立及有关商品协议的达成、政府对经济干预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等。这些因素将会引起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例如1980年1月4日美国为警告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决定向前苏联禁运粮食1700万吨,引起芝加哥交易所闭市两天,到9日开市后又出现多次跌停板。在分析政治因素对期货价格影响时,应注意不同的商品所受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如国际局势紧张时,对战略性物资价格的影响就比对其他商品的影响大。f)政策因素的影响1、 农业政策的影响在国际上,大豆主产国农业政策对大豆期货价格影响很大。例如,1996年,美国国会批准新的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使1997年美国农场主播种大豆的面积猛增10%,从而导致大豆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走低。有些时候,各国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和政治需要,而制定或采取一些政策、措施,这些多会对商品期货价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美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都规定有对农产品生产的保护性措施。国内农业政策的变化也会对农产品期货价格产生影响,如1998年粮改政策,对主要农产品稻米、玉米、小麦等实行价格保护政策,大豆不在保护之列,大豆价格随市场供需的变化而变动,为大豆期货交易提供广阔的舞台。农产品保护价政策也影响农民的种植行为,1999年国家农调队的种植意向调查显示,玉米种植面积增加120万公顷,而豆类作物减少110万公顷。种植面积减少,商品供应量减少,农产品价格会有所上涨。2、 贸易政策的影响贸易政策将直接影响商品的可供应量,对商品的未来价格影响特别大。例如,中国加入WTO,以及1999年5月朱总理访美期间与美国政府签订中美农业贸易协议等都对大连大豆期货价格产生影响。1999年7月起,国家对进口豆粕征收增殖税,国内豆粕价格从1350元/吨的低谷,猛涨至1850元/吨。这一政策也带动国内大豆价格上涨,大连大豆2000年5月合约价格从1850元/吨上涨到2200元/吨。又如,1999年11月10日开始,中美贸易代表团在北京举行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消息一出,大连大豆期价即告下跌,猛跌一周,大豆2000年5月合约价格从2240元/吨下跌至2060元/吨。3、 食品政策的影响欧盟是世界大豆的主要进口地区,其食品政策的变化对世界大豆市场会产生较大影响。现在,一些欧盟国家,如德国、英国等,对基因改良型大豆的进口特别关注,这些国家的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基因改良型大豆对人类健康有害,要求政府制定限制这类大豆进口。这一食品政策的实施,会对世界大豆市场产生影响。4、 有关国际经贸组织的协定为了协调贸易国之间经济利益关系,许多贸易国之间建立了国际性的或区域性的经济贸易组织。这些国际经贸组织经常采取一些共同的政策措施来影响商品供求关系 和商品价格。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铜、糖、小麦、可可、锡、茶叶、咖啡等商品的价格及供求均受有关国际经贸组织及协定的左右。因此,期货价格分析必须注 意有关国际经贸组织的动向。g)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条件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地理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期货交易所上市的粮食、金属、能源等商品,其生产和消费与自然条件因素密切相关。有时因为自然因素的变化,会对运输和仓储造成影响,从而也间接影响生产和消费。h)心理因素的影响期货交易中的价格预期和投机心理对期货价格波动具有极强的推波助澜、加剧波动的作用。二、农产品期货价格走势分析2010年全球商品期货价格整体呈现较快上涨走势,价格波动剧烈。作为全球商品期货价格走势代表路透商品研究局(CRB)商品期货指数在2009年底为484点,2010年12月31日为629.53点,累计涨幅达到30%。其中,CBOT小麦期货价格暴涨,并带动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我国农产品等一干物种大幅度上涨,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的新词,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药你命”、“玉米疯”、“棉花疯”等等比比皆是。2010年我国实现了粮食大丰收,产量达到10928.2亿斤,比09年增加312亿斤,增幅2.9%,实现了04年以来连续第七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比09年下降0.3%,秋粮比09年增长4.8%,这是粮食的情况。棉花因为受09年棉价上升的影响,2010年我国棉花的播种面积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单产降低,总产量可能比09年持平略减。油料的情况,油菜籽虽然播种面积增加,但2010年年初以及09年冬天遭遇了冷冬和寒春,单产下降较大,总产量减少;但由于花生增产,油料产量增长2.7%。简要介绍一下我们2010年对粮棉油的预测和实际对比情况,粮食产量预测的平均误差率为2.25%,油料预测误差1.8%,这个误差率相对来讲比较低。粮食增产依据主要有几个,第一还是要重点提到的,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2010年10月份的时候,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生产的白小麦、红小麦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5、93、93元,分别提高5元、7元和7元。另外一个是2010年12月22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2010年的三农工作首要任务,确保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第二是2011年粮食价格将保持上涨势头。第三是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逐年增大,这几年我们克服了自然灾害,实现了粮食连年增产最主要的因素是科技,科技因素占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农业部2010年9月份就有一个电视电话会议,把高产创建示范片这个工作提到了更高的高度,要整建制、大规模推广。第四是2010年秋冬播面积增加,优良品种所占比重加大。棉花增产依据有三大方面,一个是国内外市场棉花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我国328级棉花价格走势图这是2010年7月份以来我国328级棉花价格走势图,2010年棉花价格一直呈上升状态,8月份以后出现了价格飙升,虽然11月份有一定的波动,但是总体呈现快速振荡上涨的态势。如图1-图4所示,显示了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CBOT大豆与玉米期货、大豆与小麦期货、玉米与小麦期货、豆粕与玉米期货的比价走势。从图1与图2可以看出当前大豆与玉米、大豆与小麦的比价正处于历史的低点。表1显示了CBOT大豆与玉米期货、大豆与小麦期货、玉米与小麦期货、豆粕与玉米期货的比价在2010年9月17日、2010年8月17日、2009年9月17日三个时间点以及样本期间的均值水平。当前大豆与玉米的比价、大豆与小麦的比价、豆粕与玉米的比价远小于一个月前、去年同期以及样本期间平均水平。图1 :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CBOT大豆与玉米期货比价走势图2 :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CBOT大豆与小麦期货比价走势图3 :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CBOT玉米与小麦期货比价走势图4 :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CBOT豆粕与玉米期货比价走势表1:CBOT大豆、玉米、小麦期货比价历史比较2010-9-172010-8-172009-9-17均值大豆/玉米2.0862.4242.8962.666大豆/小麦1.4501.5932.0841.892玉米/小麦0.6950.6570.7190.711豆粕/玉米0.6070.7110.9090.809图5至图7显示了我国大豆与玉米期货比价、大豆与小麦期货比价、豆粕与玉米期货比价的走势。表2显示了我国大豆与玉米期货、大豆与小麦期货、玉米与小麦期货、豆粕与玉米期货的比价在2010年9月17日、2010年8月17日、2009年9月17日三个时间点以及样本期间的均值水平。当前大豆与玉米的比价、大豆与小麦的比价小于一个月前、去年同期以及样本期间平均水平,豆粕与玉米的比价与一个月前相当,但小于去年同期以及样本期间平均水平。图5 :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我国大豆与玉米期货比价走势图6 :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我国大豆与小麦期货比价走势图7 :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我国豆粕与玉米期货比价走势表2:我国大豆、玉米、小麦期货比价历史比较2010-9-172010-8-172009-9-17均值大豆/玉米1.9652.0382.1252.094大豆/小麦1.5931.6561.7391.691豆粕/玉米1.5181.5161.6221.600 从供需基本面的状况来看,当前大豆的供给较玉米、小麦要充裕,但是玉米、小麦的价格持续上涨,种植效益会明显好于大豆,因此在2010/2011年度种植结构的安排中,农民会更加倾向于种植玉米与小麦,2010/2011年度三个农产品的供给状况有望改变。如果假定玉米、小麦期货价格保持不变,未来大豆与玉米比价、大豆与小麦比价回归至均值水平,则大豆需要上涨27.8%与30.4%。如果假定玉米、小麦期货价格保持不变,未来大豆与玉米比价、大豆与小麦比价回归至均值水平,则大豆需要上涨6.5%与6.1%,如果玉米价格保持不变,豆粕与玉米比价回归到均值水平,则豆粕上涨幅度为5.39%。 因此,可以认为当前大豆与豆粕期货正处于农产品期货中的价值洼地,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可以执行做多大豆与豆粕期货的操作,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可以执行买大豆卖玉米期货,买豆粕卖玉米期货的跨品种套利操作。一、目前国内粮油市场的主要特征1.“政策市”是目前国内粮食市场的基本特征。目前,由于政府具有相当雄厚的储备规模,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和一些油料品种,调剂市场的能力空前强大,尽管通胀预期比较强烈,但由于粮食需求弹性很小的固有特性.对于这些高储备品种,其价格不具有大幅度上涨的可能。另一方面,受我国惠农政策的影响,粮棉油价格有托底保护价的支持,封杀了下跌空间,最终形成了我国大宗农产品价格小幅稳步攀升的基本格局。在此基础上,受灾害等因素影响,2010年大宗农产品价格涨幅被放大。2.“振荡市”是油籽和油脂品种的典型特征。目前,这类品种与国际市场亦步亦趋,正处于上下两难的境地,多空因素交织,均不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是供需基本面偏空,以大豆为主的油料产量有可能接近有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棕榈油供给也是空头力量为主,消费则因全球经济未明显好转而乏力;另一方面是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大量风险资金回流到保值性能较好的美元和以美元计价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期货上,抬升了其价格,世界经济衰退反而成为最重要农产品多头因素;其他因素不一而足。由此,多空双方不相上下的时候,在这个年度内也难得有个分晓,其走势将会具有明显的“振荡市”特征。3.季节性上涨是粮食现货市场的主要特征。政府会按部就班地拍卖执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时所收储的“托市粮”(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和油菜籽等),并根据进度提高拍卖底价,既要“顺价”销售,也要符合季节性涨价的一般规律.估计加价幅度60元吨左右,未超出季节性价格变动幅度,这也将是粮油价格的政策底部。但对于油籽、油脂、白糖和棉花等品种,因受国际市场影响大,除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外,更多地是受进出口和国外市场的影响。二、多种因素推高农产品价格比较国内主要农产品期货品种的走势,除个别油脂品种外,其他品种均表现出上涨势头猛、上涨幅度大的特点,且价格上涨有多种原因。以下仅以小麦、玉米和白糖为例加以说明。1.需求拉动价格。以强筋小麦为代表。从2010年初一直不温不火地运行,进入7月份之后,因需求拉动,价格逐步抬升。强筋麦和硬质麦走势分化明显,主要是因为优质麦储备少,市场化程度高,供给紧张;而硬质麦恰恰相反。未来仍会延续这种上涨趋势。2.供给不确定性。以玉米为代表。由于中国养殖业的突飞猛进,玉米消费量大增,玉米供给紧张时有发生,今年更出现历史上少有的批量进口玉米,使玉米供给的不确定性增加,其走势与小麦和早籼稻明显不同。玉米运行到目前高位后进一步上涨的动力明显不足,目前价位可能就是今年的高点。3.产量减少。以白糖为代表。自2006年我国进口白糖接近历史高点的130多万吨后,白糖进口量逐年递减,但最低的2009年也超过了国内消费的5%。从以往经验看,每当国内白糖产量减少的时候,当年进口量就会增加,受国外市场的影响也增加,使得国内外期货市场的关联度加强。由于今年干旱,白糖可能减产100120万吨,需要提高进口来弥补国内消费需求,今年前7个月进口已接近80万吨,今年可能会是又一个白糖进口历史高点。纽约NYMEX白糖升势凌厉,即便是9月份第一周的国储糖拍卖也没有遏止郑州ZCE白糖向上的攻势。三、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国际粮油市场对国内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要粮食品种的高度不相关,二是油籽和油脂品种的高度相关。粮食品种以大米为例,以2007年到2010年泰国100%B级白米FOB美元周度报价和中国广东晚籼米人民币批发周度报价进行相关分析,其相关系数(P)不到0.57,统计学意义显示为关联度非常普通。就粮食品种而言,国际市场上无论是产量的变化,还是价格的变化,均对国内市场难以产生较大影响,巨大的政府储备是最为安全的防火墙。油籽和油脂品种均表现出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高度相关。通过比较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CBOT)和大连期货交易所( DCE)、郑州期货交易所(ZCE)相关品种的走势图,这一点可以得到明显印证。菜籽油以国内供给和消费为主,其走势相对独立,但由于油脂品种之间固有的替代性,这种独立性相对不太明显。表3是部分农产品期货品种今年年初和目前收盘价的对比,通过变化幅度的不同也可以说明粮食类产品与国际期货的不同,以及油脂类产品与国际期货走势趋同。统计表明,我国大宗农产品整体温和上涨,部分品种上涨幅度大;国际大宗农产品涨跌不一,波动幅度较大。表3:国内主要外农产品期货连续年初和目前价格对比 品种国内国外年初9月8日累计年初9月8日变化幅度小麦2278257513.0%41.2941.731.1%玉米189220528.5%418.4465.511.3/早籼稻糙米212321491.2%14.31011.895-16.9豆油805082342.3%41.2941.731.1%大豆405740770.5%10581052-0.6%白糖原糖59015610-4.9%27.6221.47-22.3%棉花166101854011.6%76.0091.2220.0%资料来源:广粮集团四、其他影响因素1.投机资金对粮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国内粮油品种的不断推出和逐渐被业内认可并积极参与,使得粮油这类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特点越来越突出。金融属性上的扩张招致了大量风险资金的关注和参与,使价格变动的幅度和频率被人为放大,风险控制和经营难度增加。2.货币因素对粮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货币投放量持续以两位数的增幅扩张,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提升明显,使得农产品价格底部不断抬高。截至2010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月平均余额为65.42万亿元,月环比平均增长1.4%,比去年同期增加21.7%;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货币流通量(M0)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由于农产品阶段性的过剩,特别是农产品价格弹性小,货币因素对粮油价格的影响相对非农产品而言会小一些,但也不得不考虑其影响。三、农产品期货价格与利率走势的相关性分析农产品期货大幅度上涨,小麦涨40%。主要原因在于各主要经济体上半年企复苏态势良好,美元先反弹后大幅贬值,使得全球通货膨胀预期很强。部分商品供求关系紧张,推动其期货价格大幅度上涨,商品期货市场投机盛行。以大豆为列,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大豆市场的影响。2010年6月19日,中国央行宣布重启汇改,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并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2010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超过3%。人民币升值虽不利于中国的出口贸易,但是对习惯于大豆进口的贸易商和大豆加工企业却是利好消息,这将有利于降低大豆进口商的进口成本。图4:2010年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 图为2010年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走势图由于现货大豆市场的采购多半要提前4-6个月完成,人民币持续渐进的缓慢升值实际上是对大豆进口的一种额外利润来源。假设2010年6月采购的远期大豆到2010年底才装运出来而后进行结汇,光是人民币汇率提高就将会提高贸易商3%的利润。11月中旬以来,中国连续放出货币政策调整的信号,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二次加息,六次调整准备金。同时,针对前期农产品(18.20,-0.50,-2.67%)市场价格上升过快,先后通过各种行政手段打压、控制农产品价格。各类农产品价格,无论是现货市场还是期货市场都受都了打压,大豆市场也不例外。图5:1989-2010年短期贷款利率(6个月至1年) 图为1989-2010年短期贷款利率走势图我们看到,11月份的国际大豆市场受到了中国因素的打压,导致美国CBOT市场出现了快速下跌。国内现货市场豆粕和豆油价格也开始大幅下跌,现货市场出现了豆粕、豆油采购慢、提货慢、库存压库的现象,部分压榨企业开始停机限产,推迟大豆到港。与此同时,伴随着国内大豆在今年大批量的进口,2010年港口大豆库存长时间在600万吨至650万吨之间高位徘徊,这与前两年的港口库存出现了鲜明对比。然而,我们也看到,美联储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似乎并没有完结,世界农产品市场受到通货膨胀的支撑依旧有效。与此同时,南美大豆在年底又在出现天气问题,大豆市场在短暂下跌以后,再次恢复了上涨趋势,进口大豆的成本在12月再次出现了节节上涨的态势。图6:2008-2010年大豆港口库存情况 图为2008-2010年大豆港口库存走势图理论界对加息周期并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但一般认为,加息周期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加息周期的起始点为名义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上调,加息周期的结束点为名义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下调;二是在一个完整加息周期内,名义利率至少上调三次以上。根据这个定义,笔者考察了1993年9月至今我国所经历的加息周期,完全符合加息周期定义的时间段仅有一个:2004年10月至2008年8月。去年10月至今的这段时期属于一个完整加息周期的前一部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凯恩斯主义的货币传导机制、信贷可得效应、托宾的q理论、庇古效应、货币对进出口的影响等。而货币政策中加息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是凯恩斯主义的货币传导机制,其简单形式是:名义利率上升实际利率变动消费、投资总需求。进一步来说,从理论上讲,名义利率的上升,既可能使商品期货价格上升,也可能使商品期货价格下降。当名义利率的上升幅度超过CPI的上涨幅度时,实际利率上升,商品期货价格下降;当名义利率的上升幅度低于CPI的上涨幅度时,实际利率下降,商品期货价格上升。从名义利率上升对商品期货价格影响的程度看,名义利率上升(影响CPI)导致的实际利率变化程度越大,私人投资对利息率的敏感程度越大,商品期货价格的变动程度越大。反之,名义利率上升(影响CPI)导致的实际利率变化程度越小,私人投资对利息率的敏感程度越小,投资乘数越小,商品期货价格的变动程度越小。由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投资对利息率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不同商品在相同实际利率变化下所受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下面我们还是选取大豆分析2004年10月至2008年8月这一加息周期内,名义利率的上升和实际利率的变动对大豆期货价格走势的影响。从下图可以看出,在加息周期内,豆一连续月平均价格与一年期实际贷款利率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通过计量分析发现,两个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87,说明相关性很强。豆一连续月平均价格、一年期实际贷款利率序列不平稳,但其一阶差分都平稳。这两个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可知,一年期实际贷款利率Granger引起豆一连续月平均价格,而豆一连续月平均价格Granger不能引起一年期实际贷款利率,这与实际相符。实际利率与豆一价格明显负相关关系 实证分析表明,豆一与一年期实际贷款利率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实际利率变动对商品期货价格影响的传导机制源于凯恩斯的IS-LM模型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实际利率的变动会导致IS曲线移动,IS曲线的移动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从而导致价格变动。这一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利率市场化,即利率水平的高低主要由资金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能够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也就是说,如果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低,利率对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受到阻碍,那么即使实际利率变动,总需求和价格也不一定变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上升,但离真正的利率市场化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这一关键改革上未有突破性进展。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机构,而决策机构倾向于把利率(现实中的利率)削减到远低于市场利率(由资金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的程度。这就意味着,我国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受到阻碍,总需求和价格对实际利率的变动不敏感,这正是加息周期内实际利率变动对国内商品期货价格影响微弱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低的背景下,加息周期内名义利率上升对商品期货价格的影响较低,在新的加息周期内,我们要淡化名义利率上升对商品期货价格走势的影响。四、调控农产品期货价格的政策建议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前瞻性一直是宏观调控部门努力实现的目标,而宏观调控政策前瞻性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反映经济运行的先行信号。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对未来现货价格的走势具有先行性和预测性,科学的期货价格指数可以较准确地预警宏观经济走势,对宏观调控部门制定和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具有参考价值。我国期货市场仍处在初级阶段,我国期货市场能否作为宏观经济走势的预警器,以便为前瞻性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信号。一方面,农产品期货市场自身就具有熨平农产品价格波动、引导农民种植养殖的作用,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本身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对农产品市场的一种调控。另一方面,从国内已经上市的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早籼稻等几大品种看,上下游牵涉企业众多,避险需求较大。从未来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机制,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提供了转移经营风险的途径。从去年年中至本届“两会”召开,全球粮食价格的持续走高,引发全球市场的普遍担忧。世界银行的研究专家此前也警告说,过去几个月主要农产品价格呈两位数上涨,给贫困国家居民造成压力。如果全球食品价格随其他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就难以排除2008年粮食危机的情景重演。高涨的国际粮价、对“粮食危机”阴影的担忧,都指向同一个问题粮食安全。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何保障粮食安全,一向是不能回避的重要话题。有专家近日表示,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应该发挥市场调节的主导作用,用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粮食生产流通的参与者以有效的方式生产出粮食并分配到消费者手中。在发挥价格引导作用中,农产品期货应当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提到期货市场,恐怕总有人对其避而远之,怀疑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与引导作用。农产品期货市场能担当起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吗?从全球来看,具有150多年发展历程的期货市场以其独特的经济功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目前,大宗粮食的国际贸易都以相应的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并都要进入相应的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同时,农产品现货经营与期货交易相结合,利用期货市场为现货经营服务已成为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经营理念。美国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BOT)一位副总裁曾这样描述:“在美国,期货市场与农业有着夫妻一样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说,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期货市场已成为世界粮食流通体系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期货市场早在2003年的“两会”上,就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当时有代表委员提交了十几个与期货市场相关的建议,如: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为农业产业服务的功能,利用期货市场机制回避农业产业风险;发展粮食期市,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和利用期货市场,推动订单农业开展;利用期市功能,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等。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期货市场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连续提及农产品期货。如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粮食期货市场”;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2006年进一步提出,“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2007年强调,“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引导生产、稳定市场、规避风险的作用”;2008年指出,“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积极稳妥发展农产品期货品种”;2009年明确提出,“采取期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生猪产业”;2010年则明确,“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逐步拓展交易品种,鼓励生产经营者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市场风险”。连续7年的表态,充分表明国家对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的高度肯定与期待。在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政策指引下,我国农产品期货上市品种不断丰富、交易规模持续增长,服务国民经济的作用开始显现。据统计,目前国内农产品期货品种已经有13个,2009年全国农产品期货交易量达到12.35亿手,占全国市场成交量的57.23%,成交额62.17万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7.64%;大连商品交易所也一直保持着全球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地位,国内的豆粕、豆油、白糖等农产品期货品种的交易已成为全球第一。农产品期货究竟怎样发挥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的作用?我们知道,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价格发现与风险规避。一方面,农产品期货市场自身就具有熨平农产品价格波动、引导农民种植养殖的作用,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本身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对农产品市场的一种调控。同时,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具有超前预期性,可以为农产品市场调控提供超前的价格参考信号。另一方面,从国内已经上市的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早籼稻等几大品种看,上下游牵涉企业众多,避险需求较大。从未来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机制,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提供了转移经营风险的途径。国家粮食局领导和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粮食期货市场是我国粮食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功能的逐步发挥,对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农业部和国家粮食局将继续支持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利用期货市场促进粮食市场体系完善和有效进行宏观调控。尽管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较快,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在上市品种数量、品种结构、投资者结构、产业利用水平、期现市场结合、国际市场影响力等多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结构,培育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完善期货交易所现已上市的农产品期货合约,研究和开发适应服务“三农”需要的新的期货品种,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和上市步伐,都是今后提升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所需要的措施。此外,监管的加强以及交易规则的完善,则是控制风险,保障期货市场平稳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国际化与国家对农业的宏观调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中,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比较小,行政命令比较容易得到贯彻落实。而在一个充分国际化的市场中,政府进行调控的难度就比较大,市场的力量往往起到了决定作用。 在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定中,将农业政策分为农业支持(Agricultural Support)政策和农业保护(Agricultural Protection)政策两大类。农业支持政策是在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条件下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政策,又称为“绿箱”政策。农业保护政策的结果是替代和扭曲了市场机制,又称为“黄箱”政策。与农业保护相比,农业支持往往侧重于政府部门用于改善农业的基本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的预算支出,主要目的是在长期内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世界贸易组织鼓励农业支持,反对农业保护,试图通过多边贸易协议加以限制甚至消除农业保护。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尤其是期货市场的国际化,会削弱政府在农产品价格上的调控能力,会促使政府更多的使用农业支持政策。当然,期货市场总是和现货市场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政府管制严重分割了国内和国外两个现货市场,使得国内外市场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