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阅读(70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简论中华文化的诗性之美"文章华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具活力的部分,深刻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华美学精神,其中最鲜明体现中华民族审美理想的文体是诗歌。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明清散曲,长达三千多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史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文学长河。我们观察这条千姿百态的"长河",可真切感悟中华文化的诗性之美。韵律之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诗性之美。至迟在公元前6世纪,《诗经》就已基本编定。《诗经》中的诗歌主要是四言诗,节奏结构大都是"二、二"的节奏。到了汉代,五言和七言诗开始兴起。五言诗虽每句只增加了一个字,却是由三个节拍构成的,其常见的结构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与四言句相比,五言句在句式上更为灵活。七言诗的节奏增加到四个,不但较大增加了意义的容量,而且在句式上也更灵活多变。五言与七言成为后世诗歌的主要句式,并发展至今。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征体现于诗歌的平仄格律。古人早已将汉字的四种声调归纳为平、仄两类,于是"四声"的问题转化为"两声"的问题,非平即仄,非仄即平。这就使得在写作中可以交错运用这两类声调,从而达到声调铿锵的效果。古代诗人摸索这种规律的过程是相当艰苦的。在汉末《古诗十九首》中,还很难找到声调上完全合律的句子。到了南朝,以沈约为代表的诗人从理论上探讨了这一问题。南朝后期的一些诗人,便能写出平仄基本合律的五言诗。到了唐代,中国诗歌的平仄格律基本定型。五、七言诗的格律中还有对仗这一重要的修辞手法。早在《周易》《尚书》中已有对仗出现。汉魏六朝时期,诗人在对仗方面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从初唐开始,诗人们运用对仗手段已驾轻就熟。到了盛唐的杜甫、晚唐的李商隐等人,对仗的手法变化无穷,已超越格律的要求而成为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现在常见的对仗是"宽对",仅要求上下句对应词语的词性相同,而无需严格遵循意义关联;相较之下,"工对"则要求词性、词义、结构都严格对应,虽规范性强,但表达空间有限。总之,包括句式、平仄与对仗在内的诗歌技巧融会贯通,从艺术风貌上形成了五、七言诗歌的韵律之美。意象之美,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诗性之美。中国古典诗歌在表现手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这是因为艺术家们最重视的不是反映外部世界的状貌与姿态,而是表现内心世界的意念与情思。例如,山水田园诗本可以处理为叙事性或描述性的作品,但在唐代最负盛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中,往往以抒情手段虚化了即目所见的景象。他们诗中的山水田园其实是宁静心境和淡泊志趣的外化。因此,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是营构主观意象的生动。中华民族对意象之美的追求,在古典诗歌中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中华先民崇尚"观物取象,立象尽意",擅长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周易》的卦象、汉字的象形,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体现。孔子与弟子子贡、子夏之间有两段著名对话。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宋代谢良佐评曰:"子贡因论学而知诗,子夏因论诗而知学,故皆可与言诗。"这说明,诗歌更有利于通过具体情境的描述来领悟普遍的抽象道理。中华先民还常常用谐音这座桥梁形成意象,用具体形象更委婉地道出思想情感。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中写道:"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其中"烛"是"嘱"的谐音,"围棋"是"违期"的谐音,表达了女子对远行恋人的叮嘱和不舍。又如,"柳"与"留"谐音,诗词中描述古人在送别之时常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由于诗歌的思维方式是直觉的而非分析的,语言是模糊多义的而非明晰单一的,意义是意在言外而非意随言尽的,所以诗歌更能担当起思考并理解人生真谛的重任。南朝钟嵘在《诗品》中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此语既概括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生动因,又说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征,即那些传诵千古的诗歌,都是由意蕴深长的意象构成的。意象之美,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感染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摘编自莫砺锋《简论中华文化的诗性之美》)材料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便带上主观色彩。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其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二是经过诗人情感的化合与点染,渗入其人格情趣。一个物象可以构成许多意趣各异的意象。例如"孤云"象征贫士幽人的孤高,杜甫《幽人》有"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之句;"停云"则寓有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诗中有"霭霭停云,濛濛时雨"之句。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感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的某一特征以增强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也可以将一种物象的特征移用于另一种物象之上,如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杜甫"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些诗都涉及"心",而"心"本应附属于身体,但在李白诗中它被托付于明月,在杜甫笔下它系于孤舟之上。这些意象被赋予了"心"本无的特质。诗人在创造意象时,可以以某一物象为联想起点,创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形象。例如火炬是明亮的,但在"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中,"漆炬"这一意象却极为新奇——阴间的一切仿佛与人间颠倒,黑色的灯笼象征着死亡循环的延续。(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具活力的部分,最鲜明地体现中华民族审美理想的文体首推诗歌。中华文化的诗性之美就是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和意象之美。B、古代诗人摸索平仄规律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在《古诗十九首》中,还很难找到声调上完全合律的句子。这说明汉末的诗人还没有掌握运用平仄的一般规律。C、从初唐开始,诗人们运用对仗已经得心应手,到了晚唐李商隐时,对于对仗手法的运用已经登峰造极,对仗手法超越格律要求而成为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D、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们最重视的不是反映外部世界(自然与社会)的状貌与姿态,而是表现内心世界的情思,源自中国古典诗歌在表现手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2.《长安的荔枝》带火了荔枝诗词。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有关荔枝的诗句最具韵律之美的是(3分)A、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B、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C、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D、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由于经过诗人的审美关照,"梅"蕴含了坚韧不拔、清高芳洁的意趣。B、"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中"蜉蝣"这一意象,出自《诗经》中"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其含义较稳定单一,主要体现生命短暂与无常。C、"流光"这一意象具有多重含义,可指光彩、月光、流逝的时光。例如《春江花月夜二首》中"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舟过吴江》中"流光容易把人抛"。D、"老鱼跳波瘦蛟舞"通过独创的神话意象与不寻常的奇幻描写,体现李凭弹奏箜篌的强大感染力,也使这首诗具有了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4.学校将举行诗歌创作大赛,你作为参赛者,将采用哪些方法创设诗歌的意象请根据材料简要回答。(4分)5.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请结合材料一中孔子与子贡、子夏的对话,加以分析。(6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水磨功夫乔叶杨镇长长叹一声,对大英说,人红是非多,村红也是这。你可领教到了吧。今天这种事以后恐怕少不了,干成了事就是这,有甜处,也有苦处。孟胡子说,算大账,那还是苦少甜多。总之是个好事,得好好积累经验。要是把热点争议用到了妙处,还能给咱做免费广告,关键是咱得有理有据地把握好舆论主动权。杨镇长说,用个不恰当的比喻,用这种事享受宣传红利,有点儿像刀尖儿上舔血,你们不知道我这心,好比那悬吊在树上的一块肉,生怕树下的老虎给我吃了。大英问老虎是谁杨镇长说就是媒体嘛。不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不好惹,是不是啊,地老师①就都笑。我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你这叫咬了多少回呀,怕成这。他说,要是真叫咬了多少回估计也能产生出来抗体,也就不会成这个。就是没叫实在咬过,才整日里战战兢兢地小心防着。你是媒体出身你清楚,有的媒体是真不中。你们可能都不知道,现在快递恁多,我从来不亲自收。不仅是我,但凡乡镇领导都拒收快递,因为这里头有相当一部分是小报小刊的强制订阅,它们不由分说就给你寄来了杂志,附带着发票,只要你打开,就等于默认订阅。我们一般都是放两三天再原封不动退回去。大报大刊不干这种事儿,都有专门的发行渠道和专项资金。干这种事儿的报刊媒体一般都是行业性质的,你说你就在行业内部搞搞不中么非得扩张到基层来,在地方上搞个啥记者站,难为他们去完成任务,叫他们又来难为我们。有的看我们不吃这套,还发威胁信息:你好,三千元的友好支持费您安排了吗给您添麻烦了。我假装没看到,不给他回。有的说他是省电视台的下面什么频道的什么栏目的什么人,省台领导已经开会决定,要和我们镇上合作,费用也就五千。如果您不愿意建立友好关系,请告知。我心说我咋不愿意和你们友好呢我还愿意世界人民大团结呢。不过俺也有个请求,就是这种友好不花钱中不中又都笑。他又道,有的威胁是空头的,有的是真威胁,揣着个照相机过来拍你的照录你的音。都说苍蝇不叮无缝蛋,可咱们这蛋咋能没缝呢,有些事还是臭鸡蛋筐哩。没处理好的垃圾,小河流的污染排放,都是。既在农村,哪儿搓不出个泥蛋蛋儿来人家把稿子写出来,把视频拍出来剪辑好,先发给我看看,叫我审稿。我能咋说只能说,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们抓紧调查,如果属实的话,我们一定抓紧落实整改。如果您要发表的话,请您文责自负……送走了大英,几个继续闲话,又扯起今天的事,杨镇长说,农村的事就是这,复杂时那是千言万语,简单时也能三下五除二。孟老师当初选村子的眼光不错,宝水的情况总体上还算是简单的。我说就这还简单简单到哪儿了孟胡子说,简单到没有外人。问他啥是外人,他沉吟了片刻道,"我家院子"原来是有个王老板租张有富的房子做民宿,你知道吧我说知道,他说那个王老板就是外人。我指指老原说,他长年不在老家,算不算外人杨镇长接话道,祖坟都扎了多少年了,咋能算外人。这是板上钉钉的自家人。杨镇长道,听说赵老大要回来了。赵老大是赵先儿的长子,官名赵顺,据说在外面做生意很大。孟胡子道,他是每年都会回来探探亲的。杨镇长道,探亲又有啥可说的,这次估摸是要回来弄事。他这也算一方乡贤,要是想在家乡创业咱也得鼓励呀。孟胡子说,还得是你这镇长消息灵通,我整天在村里住都没听说。杨镇长道,好歹咱也是这一镇之长呢,这么厉害的乡贤,咱自然是要保持联系的,人家也是要给咱个面子的。我诧异道,他这算是乡贤杨镇长道,咋不算乡贤逮住老鼠的都是好猫,有本事的都算乡贤。还别说,乡贤们还真有独特作用,他们在外头见多识广的,村里人就比较信服。有时通过他们去做点村里的工作,确实也有效果。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人也是把双刃剑。他们但凡回来,都有些想法,要是担任了村干部,就更和村里人一厮。到底是村里人嘛,人家还是愿意代表人家村里的利益,再说也是村里人选上的。比如说,以前我们不叫乱盖房,他们就会传话给村民,叫他们别乱盖房,对那些乱盖房的家户,还会主动做工作叫他们拆。现在可不会恁乖了,会反过来问我们,都怪不容易的,你为啥不叫人家盖就都笑。孟胡子道,都怪不容易的。这话也没错。杨镇长道,不容易是不容易,可也不能没个原则。线还分个粗细呢,不容易也得分个大小面儿。怕的就是搅糊涂,事儿就不好干了。想要把上头下头都打发好,就得使巧劲儿去干工作,耐心细心地处理事。这可得有一番水磨功夫,再加上十八般武艺。有多少干部坐机关坐得稳稳当当,一到基层就屁滚尿流。所以有个说法,从基层到机关长一身膘,从机关到基层脱一层皮。(摘编自乔叶《宝水》,有删改)【注释】①地老师即地青萍,长期生活在都市的知识分子,文本一通过她的视角讲述故事。文本二:江磊:您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散文写作的三个关键词是诚实、自我、虚构。在我看来,这三个词不仅仅是散文写作的关键词,应该也是包括小说创作在内的所有文学创作的关键词。您是否同意这个说法乔叶:对,是这样的。诚实就是说真话,但好多写作者都在习惯性地撒谎,在写作时会端起架子来,自我装饰,自我欺骗,甚至自己都没有丝毫察觉。有些话,写作者本身就通不过、就不相信,但是他(或她)仍然把这些话写了出来。那些明知是谎话还要说的人,在愚弄别人的同时,肯定愚弄了自己;那些不知道自己说的是谎话的人,在愚弄别人之前,首先愚弄了自己。对于这些,他们也许还不知道。写作是最不藏人的,读者群中藏龙卧虎,他们非常敏锐。卡夫卡曾说:"说真话是最难的,因为它无可替代。"这句话深得我心。散文、诗歌要诚实,写小说当然也要诚实,虽然小说有着虚构的外壳,但却讲着最真的话……我相信的是更加普遍的、概率更高的诚实。(摘编自《非虚构写作在努力拓宽文学创作的边界——乔叶访谈录》,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标题"水磨功夫"意在批评基层干部办事拖沓,惯于用时间消耗代替实际成效。B、文本一刻意回避方言俚语,还原乡村语境,以保证文本的"官方"与"庄重"色彩。C、文本一采用宏大叙事与全景式铺陈,通过长篇大论的形式展现基层治理的史诗画卷。D、文本二提出写作者在创作中如果"端起架子",本质上是一种对自我与读者的愚弄。7.文本一关于"外人"的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胡子认为宝水村的情况简单到没有外人,反映乡村是一个自足共同体。B、杨镇长以"祖坟"为据强调老原不是外乡人,体现乡土社会地缘与血缘的绑定。C、赵顺常年在外做生意,因长期不返家乡而面临文化认同困境。D、对"外人"的界定标准理解不一,折射出乡村人际关系的复杂性。8.文本多次描写"笑"的场景(如"就都笑""又都笑"),请分析其作用。(4分)9.文本二提出:"写小说当然也要诚实,虽然小说有着虚构的外壳,但却讲着最真的话。"请谈一谈文本一的创作是如何体现作者这一观点的。(6分)(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擢右正言。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蔡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确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使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逢主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辩。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惮。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用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祐全人①,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节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材料二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谏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选自司马光《谏院②题名记》)【注】①元祐全人:指元祐年间完美无缺的人,②谏院:谏宫宫署。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旁A侍者B远观C蓄缩D悚汗E目之曰F"殿上虎"G一时无不敬惮。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籍,登记,与《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的"籍"意义和用法相同。B、脱,连词,如果,与《归去来兮辞》"脱然有怀"的"脱"意义和用法相同。C、以,连词,来,与《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D、犹,犹如,与《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的"犹"意义和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安世被提拔为右正言以后,借吴处厚进言之机,指出蔡确指斥皇帝,触犯了大不敬条令,最终使蔡确被放逐到新州。B、刘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他日常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家久坐不会侧身倚靠,写文章也不使用草书。C、刘安世在接受左谏议大夫任命前与母亲商议,母亲大力支持他担当此重任,说纵使他被流放,不论远近自己也会跟随。D、天禧初年宋真宗下诏书设立六名谏官,司马光将谏官的姓名刻于石上,是为了防止名单散佚,钱君未曾认真考虑过这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2)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14.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的谏官准则,在刘安世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分析。(3分)(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姜夔其九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其十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注】①石湖:在苏州西南,诗人范成大晚年居所。苕溪:在浙江湖州,姜夔当时寓居之地。此组诗共十首,作于姜夔除夕夜从范成大石湖别院乘船返回湖州途中。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九首句追忆少时在翰墨林中闻名,次句则道出当下的心境,两句形成强烈的反差。B、其十前两句,选取了"冷波""古苔""残雪"等意象,营造出除夕冷清寂寥的氛围。C、这两首诗一首写人生感慨,一首绘旅途所见,呈现出了诗人复杂心境的多重变奏。D、这两首诗语言精练,意象鲜明,意境深远,其清雅空灵的诗风与《扬州慢》迥异。16.两首诗同写于除夕归途,但表达思想感情各有侧重,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鉴赏。(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开展"四季诗旅"校园文化活动,同学们循着季节脉络品诗悟情,请结合情景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1)春日"芳郊寻韵"活动中,同学们漫步花丛,见蜂蝶飞舞、草木萌发,不由想起古诗中描绘春日生机与自然意趣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尽显春日鲜活气息。(2)夏日"荷风砺志"分享会上,谈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心态,有同学引用古诗中借夏日景物传递不屈精神的名句,例如"_________,_________",以自然物象喻人生品格。(3)秋日"桂月怀思"主题沙龙上,大家聊起亲友离别或故乡情思,纷纷吟诵古诗中含"秋""月"意象、寄寓思念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将绵长情谊融入秋夜月色。(4)冬日"寒梅品悟"座谈会上,师生探讨"逆境坚守"的人生主题,有人援引古诗中以冬日景物展现顽强意志的句子,比如"_________,_________",借冰雪中的生命姿态传递力量。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冰箱贴、桌摆、小夜灯……河北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形式各异,却都跟一盏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就是"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它原本属于西汉阳信侯刘揭,后转而安置于皇太后的长信宫,因此得名。长信宫灯的造型是一位跪地持灯的汉代年轻宫女,她梳发髻,覆巾帼,身穿广袖长衫,双手持一盏带罩铜灯。美国学者李安敦曾这样描述长信宫灯的"摄人心魄之处":她双目微垂,双唇微启,仿若蒙娜丽莎的微笑那般神秘。这件李安敦眼中"最迷人的现存中国文物"藏着中国汉代环保"黑科技"。汉代灯具多以动物油脂为照明燃料,燃烧时烟尘较大,往往导致室内烟雾弥漫、空气污浊。甲其玄机就藏在宫女右臂宽大的袖管里。宫女左手从底部持灯,右臂在上方看似是招手。实际上是导烟管,①这一结构设计,②灯烛点燃后产生的烟,③并不会直接散发到宫闱里。④而是徐徐随着热空气的推动上升、⑥进入宫女袖管,⑦再沿袖管导入宫女体内。⑧进与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如何清理长信宫灯的灯灰呢专家介绍,这盏灯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头部、身体、袖管、弧形屏板、灯盘、灯座。每部分均可简便拆解重装,这样一来,乙。古人的巧思不只于此。这盏灯的灯罩是由两块弧形平板组成,合拢后为圆形,严丝合缝地镶嵌于灯盘的凹槽之中,其中一片可左右推动,这样,灯的光照度和照射方向就可以随意调节,宛如一盏两千年前的"智能台灯"。如今,长信宫灯依然活跃于国际舞台,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正是来源于长信宫灯!18.与文中的"智能台灯"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B、药物生产需要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项目的成员在四川找到了这样的青蒿。C、只有其中的一本《蕗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扫荡上海滩上的"艺术家",即戳穿叶灵凤而印的。D、用他们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儿女饿死的同乡。19.对材料中第五段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合拢"应改为"合龙"。B、"这样"替换成"于是"在句意和语气上没有变化。C、"严丝合缝"不能替换为"浑然天成"。D、"宛如"一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长信宫灯的特点。20.请在文中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任意两处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请仿照例句,结合文本内容续写两组连贯的话,体现长信宫灯与当下的联系。示例:长信宫灯与文创产品的对话——冰箱贴、桌摆、小夜灯,让千年巧思化作生活里的微光。长信宫灯与科技的对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信宫灯与世界的对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旅行、研学、志愿服务等活动中的需求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去过",而是渴望"感动过"。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B2.D3.B4.①夸张物象某特点。②移用其他物象特点。③以一物象为联想起点创造新意象。④借助谐音形成意象。5.①“《诗》可以兴”指的是以意象(形象)为媒介,激发联想和感悟。②子贡由《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打磨器物的诗句,触类旁通,领悟到治学为人应精益求精的道理。③子夏由“绘事后素”即画画要先打素底才能上颜色,举一反三,领悟到先有仁德才能学礼的道理。6.D7.C8.①缓解冲突:用笑声化解尴尬(如记者威胁后的“又都笑”);②塑造人物:杨镇长的幽默体现其豁达与智慧;③深化主题:笑声背后是基层工作的无奈与韧性。9.①真实反映基层治理的复杂性。文本通过杨镇长的语言(如“刀尖舔血”“悬吊的肉”)和具体事例(如“拒收快递”“媒体威胁”),真实展现了基层干部面对舆论压力、媒体监督时的无奈与谨慎,不回避现实矛盾,体现了“说真话”的创作态度。②直面农村社会的现实问题。文中提到“臭鸡蛋筐”“没处理好的垃圾”“小河流污染”等农村治理难题以及乡贤“双刃剑”作用(如从配合政策到挑战原则),没有美化现实,而是客观呈现农村治理的困境,体现了对真实问题的深刻洞察。③语言风格的真实性。文本采用口语化表达(如“友好不花钱中不中”“搓泥蛋蛋儿”),符合基层干部和村民的日常对话习惯,使叙事更具生活气息,增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康诗词大赛题库及答案
- Ranolazine-dihydrochlorid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公共财物管理试卷及答案
- R-2-9-Pyridin-2-yl-6-oxaspiro-4-5-decan-9-yl-acetonitrile-生命科学试剂-MCE
- PXR-Ligand-3-生命科学试剂-MCE
- 热力设施改造升级方案
- 桥梁材料选用与管理方案
- 农村人才引进机制的优化与实践探索
- 2025江苏苏州科技大学招聘46人(第一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安阳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法院书记员招聘笔试题库附答案
- 长期照护师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培训课件
- 2025年6月浙江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正式版)DB15∕T 3226-2023 《液化天然气单位产品电耗限额》
- 静脉采血业务学习
- 2025至2030中国乳房重建和隆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智慧树答案
- 2025年70周岁以上老年人换长久驾照三力测试题库(含答案)
-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行业:2025年家庭教育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
- 浙江龙泉南禹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废弃竹木再生燃料颗粒生产线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