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兴区公路绿化现状调研与对策分析生态绿化工程是公路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协调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营造舒适的沿线景观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合理的公路生态绿化建设模式和薄弱的路域生态环境现状往往导致道路的使用功能下降,影响交通安全,增加后期管养费用。因此,有必要对公路生态绿化的现状进行调研,给出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保证现状调研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需要建立统一、公认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探求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可以客观地分析评价公路生态绿化的现状,切实制定保护、利用及整治措施,而且对今后公路生态绿化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评价体系的构成1.1 建立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要建立一个全面、科学、合理、实用、具有操作性的综合评价体系,需要在大量文献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评价对象的具体特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公路生态绿化功能进行综合分析。首先通过内部讨论初步拟定评价指标;再征询有关学术研究和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专家的意见,即采用专家咨询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综合及简化;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消除评价体系内各指标间的交叉、重复、包含、矛盾、因果关系等现象;最终选择内涵丰富又相对独立的评价指标,建立完整的公路生态绿化综合评价体系。1.2 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指标是衡量对象的基本尺度,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科学、客观地反映与被评价对象相关的各类信息。评价指标的选择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 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包括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结构层次性。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反映公路生态绿化的本质特征和整体功能。(2)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要能够充分反映指标体系的内在机制,指标名称规范,含义明确,测算方法标准,统计计算方法规范。(3) 可获取性原则评价指标涵义要明确,能够按常规方法被测定或量度,资料收集要尽可能简便,以使评价过程能顺利进行。(4)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选择主要的、基本的、有代表性的,层次结构过于复杂的指标体系将会降低其可操作性。(5) 独立性原则各评价指标和相应评价标准要相互独立,保证从不同方面反映公路生态绿化的本质特征和功能。1.3 初步拟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时,我们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子系统,以功能为导向,形成有序的递阶结构。即把公路生态绿化看作是一个由三个层次构成的层次体系,分别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其中目标层反映公路生态绿化质量,即大兴区公路生态绿化综合评价结果;准则层说明评价公路生态绿化必须考虑的几个方面(或功能),即安全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而具体的分属于三个方面(或功能)的14个评价指标则构成了指标层。图1为大兴区公路生态绿化综合评价体系构成图。(1) 安全功能是指借助于生态绿化措施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兼有主动安全措施(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和被动安全措施(减小事故后果和二次事故的发生)的特性,保护对象为道路使用者及交通工具。包括诱导性、行车视距、防眩能力3个评价指标,考虑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其评价标准按合格、不合格分级。(2) 生态功能指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绿化措施所构造出的稳定、平衡、可持续、高效的生态环境。具体表现为保护及恢复路域环境,如水土保持、固坡护坡、防尘降噪、吸收尾气、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性等。包括绿化覆盖率、植物多样性指数、植物适生性指数3个评价指标,其评价标准按优、良、中、差分级。(3) 景观功能指通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植物个体特征、生态绿化的整体效果及内涵价值。包括体量、形态、色彩、季相性、层次性、连续性、协调度、舒适度8个评价指标,其评价标准按优、良、中、差分级。目标层大兴区公路生态绿化综合评价结果安全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诱导性行车视距防眩能力绿化覆盖率植物多样性指数植物适生性指数体量形态色彩季相性层次性连续性协调度舒适度准则层指标层图1 大兴区公路生态绿化综合评价体系1.4 关于指标选择的说明(1) 根据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在初步拟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删除了诸如水土保持、固坡护坡、防尘降噪、吸收尾气等指标。但这并不表示这类指标不重要,相反,其在公路生态绿化中均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删除这类指标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这类指标不易定量测量或做定性比较,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不满足“可获取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二是这类指标所代表的主要特性在其它指标如绿化覆盖率、植物多样性指数和植物适生性指数中已有所体现,不满足“独立性原则”。(2) 评价指标的选择充分考虑了被评价对象的特性,做到有针对性。此次评价对象为北京市大兴区域内国道、市道等干线公路以及具有地域、人文特征的县道,多为一、二、三级公路。多数道路地处城乡结合部,兼有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功能,沿线多村镇、风景旅游区、名胜古迹、观光采摘园、平交路口、立交桥区等绿化节点。2 指标评价标准2.1 安全功能2.1.1 诱导性(1) 定义指通过绿化种植指引道路线形和警示路口的能力。(2) 评价标准合格:绿化植物能够示明道路线形,且70%以上平交路口(被交路为县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采用差异化种植;不合格:绿化植物不能示明道路线形,或者30%及以上平交路口(被交路为县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未采用差异化种植。(3) 操作细则调查所评价路段绿化植物能否示明道路线形;调查所评价路段的平交路口总数量和未采用差异化种植的平交路口数量,计算出百分比后与评价标准对照,判断所属级别。2.1.2 行车视距(1) 定义指弯道、路口处绿化种植对道路使用者视距的影响。(2) 评价标准合格:所有弯道均满足停车视距要求,且所有平交路口(被交路为县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均满足视距三角形限界内植物路面以上部分高度小于1.2m的要求;不合格:有一处弯道不满足停车视距要求,或者有一处平交路口(被交路为县级及以上等级公路)不满足视距三角形限界内植物路面以上部分高度小于1.2m的要求。(3) 操作细则停车视距和设计速度关系表 表1设计速度(km/h)8060403020停车视距(m)11075403020图2 停车视距、通视三角区示意图根据以上图表,对于弯道应调查所有弯道是否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对于平交路口,可在调查现场圈出一个通视三角区,并进一步调查通视三角区内是否存在高度大于1.2m的植物。2.1.3 防眩能力(1) 定义指中央分隔带绿化种植防眩光的能力。(2) 评价标准合格:植物组团高度1.2m,且植物组团宽度:间距0.14;不合格:植物组团高度1.2m,或者植物组团宽度:间距0.14。(3) 操作细则图3 中央分隔带防眩示意图测量植物组团的高度和宽度,以及相邻植物组团的间距。图3中“a”为植物组团宽度,“b”为相邻植物组团的间距。通过计算a与b得比值,再对照评价标准,判断所属级别。2.2 生态功能2.2.1 绿化覆盖率(1) 定义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公路用地界限内可绿化面积的百分比。(2) 评价标准优:绿化覆盖率90%;良:80%绿化覆盖率90%;中:70%绿化覆盖率80%;差:绿化覆盖率70%。(3) 操作细则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为了确保调查的准确度,抽样单元总长度应不小于所评价路段总长度的20%,且均匀分布于所评价路段内。每次抽样单元长度为1km,不允许相互重合抽样。实测抽样单元内绿化缺失面积及可绿化总面积,根据定义计算每一抽样单元内的绿化覆盖率,取算术平均值,即为该路段的绿化覆盖率。注意:当所评价路段长度小于1km时,必须采用连续调查的方法;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连续调查的方法。2.2.2 植物多样性指数(1) 定义指公路绿化用地界限内每公里植物种类,即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种类数量之和。(2) 评价标准优:植物种类12;良:8植物种类12;中:4植物种类8;差:植物种类4。(3) 操作细则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将所评价路段以5km为基准单元进行划分,在每个基准单元内抽样一次,抽样单元长度为1km。调查每一抽样单元内的植物种类,将所有抽样单元内的植物种类取算术平均值后,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其所属级别。剩余不足5km的路段仍按抽样单元长度为1km进行抽样,剩余不足1km的路段不抽样。注意:当所评价路段长度小于5km时,抽样单元长度为1km;当所评价路段长度小于1km时,必须采用连续调查的方法;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连续调查的方法。2.2.3 植物适生性指数(1) 定义指植物适应环境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以长势良好植物种类数量占植物种类总数量的百分比作为评价标准。(2) 评价标准优:适生性指数90%;良:80%适生性指数90%;中:70%适生性指数80%;差:适生性指数70%。(3) 操作细则调查所评价路段的植物种类数量和生长不良的植物种类数量,根据定义计算植物适生性指数,再对照评价标准,判断所属级别。2.3 景观功能2.3.1 体量(1) 定义指植物规格、植物组群大小与公路环境的比例以及栽植密度的合理性。(2) 评价标准优:植物规格、植物组群大小与公路环境比例合适,栽植密度合理;良:植物规格、植物组群大小与公路环境比例较合适,栽植密度较合理;中:植物规格、植物组群大小与公路环境相比比例稍大或稍小,栽植密度合理性一般;差:植物规格、植物组群大小与公路环境比例不合适,栽植密度不合理。(3) 操作细则首先详细观察所评价路段中单株植物、植物组群的尺度与公路环境比例是否相符,其次观察所有植物的栽植密度是否合适。2.3.2 形态(1) 定义指植株造型的优美程度和不同造型植物组景搭配的合理性。(2) 评价标准优:植物造型优美,不同造型植物组景搭配合理;良:植物造型较优美,不同造型植物组景搭配较合理;中:植物造型一般,不同造型植物组景搭配一般;差:植物造型差,不同造型植物组景搭配不合理。(3) 操作细则详细观察所评价路段中单株植物的造型是否优美以及不同造型的植物组景搭配是否合理。2.3.3 色彩(1) 定义指组群内植物颜色的丰富性和协调性。(2) 评价标准优:色彩搭配丰富、协调性好;良:色彩搭配较丰富、协调性较好;中:色彩搭配、协调性一般;差:色彩搭配、协调性差。(3) 操作细则详细观察所评价路段中植物的色彩是否足够丰富,色彩之间的协调性是否合理。2.3.4 季相性(1) 定义指景观随季节变化的特性。主要考察不同季节的景观效果,如四季有绿、春夏有花、秋有色等。(2) 评价标准优:公路沿线绿化四季皆有景观可赏;良:公路沿线绿化任意三季皆有景观可赏;中:公路沿线绿化任意两季皆有景观可赏;差:公路沿线绿化仅呈现单季景观。(3) 操作细则调查所评价路段是否存在常绿植物、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色叶植物(包括干皮和枝条等)。2.3.5 层次性(1) 定义指景观中各类植物高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状况。主要考察竖向景观效果,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不同组合方式。(2) 评价标准优:公路沿线绿化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均具备;良:公路沿线绿化中仅有乔木和灌木;中:公路沿线绿化中仅有乔木和草本植物或灌木和草本植物;差:公路沿线绿化中仅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中的一类。(3) 操作细则调查所评价路段绿化植物种类是否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2.3.6 连续性(1) 定义指景观在沿道路上下行方向上分布的连续程度。(2) 评价标准优:公路沿线景观连续性好,无明显间断,过渡自然;良:公路沿线景观连续性较好,局部有间断,过渡较自然;中:公路沿线景观连续性一般,局部有间断,过渡不自然;差:公路沿线景观连续性差,有明显间断。(3) 操作细则观察所评价路段的绿化景观风格是否一致或不同风格间过渡是否自然,调查有无景观缺失的现象。2.3.7 协调度(1) 定义指景观与道路周边环境的融合程度。(2) 评价标准优:景观与道路周边环境充分融合,非常自然;良:景观与道路周边环境融合程度好,比较自然;中:景观与道路周边环境融合程度一般,比较生硬;差:景观与道路周边环境融合程度差,非常生硬。(3) 操作细则观察景观与周围环境是否融合。例如植物营造的景观与硬质景观是否相互融合,植物营造的景观是否与村镇、风景旅游区、名胜古迹、观光采摘园等的地域、人文特征相互融合。2.3.8 舒适度(1) 定义指景观对道路使用者心理感受的影响程度。(2) 评价标准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随机选择的道路使用者评价分数的算术平均值按以下标准判定:优:3.54.0;良:2.53.5;中:1.52.5;差:1.01.5。(3) 操作细则沿所评价路段随机选择道路使用者不少于10名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机动车司乘人员、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其中机动车司乘人员不小于被调查者总数量的60%,同时还应注意被调查者沿所评价路段分布的均匀性,调查时应尽量减少交通延误。 调查问题及选项公路绿化给您带来的心理感受(单项选择):(A) 轻松舒适,心情愉悦。(B) 较为轻松舒适,心情比较愉悦。(C) 能够适应,情绪稳定。(D) 心情压抑,感到焦躁不安。 的计算方法按以下对应关系为每位道路使用者的选项赋分,得出相应的评价分数: (A):4分;(B):3分;(C):2分;(D):1分。按以下公式计算:式中:为所有道路使用者评价分数的算术平均值;i为第i位道路使用者的评价分数;n为随机选择道路使用者总数(n10)。3 征求专家意见为了进一步完善此评价体系,我们对综合评价体系所包括的三个层次进行了详细说明,准确地定义了每一个评价指标,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具体的操作细则。再将完整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发与专家,内容包括建立评价体系的重要性、评价体系的构成、评价标准、结语以及专家意见反馈表和填表说明,由专家对此评价体系给出反馈意见,并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共计发出征求意见稿及附表14份,实际回收12份,回收率为85.7%。实际回收的12份专家反馈意见表中科研类专家2人,占16.7%;工程管理类专家4人,占33.3%;绿化施工类专家4人,占33.3%;绿化施工监理类专家2人,占16.7%。 经过数据处理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和离散系数如下表:各项指标的权重和离散系数指标 项目安全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诱导性行车视距防眩效果绿化覆盖率植物多样性指数植物适生性指数体量形态色彩季相性层次性连续性协调度舒适度权重0.070.100.090.070.070.100.050.050.060.080.070.070.060.06离散系数0.270.170.090.160.120.050.280.210.170.170.260.390.400.454 现状调研分析与对策分析4.1 现状调研本次现状调研工作以黄马路、马朱路、104国道为调查对象,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大兴区公路绿化现状调研评分表 路名指标黄马路马朱路104国道诱导性959585行车视距858585防眩能力859595绿化覆盖率100100100植物多样性指数757585植物适生性指数100100100体量959585形态957585色彩959595季相性100100100层次性959595连续性959585协调度958585舒适度958595总分92.9591.6591.55通过各项指标的评分和权重,得出黄马路、马朱路、104国道的总体评分分别为92.95分、91.65分、91.55分。总体生态绿化水平相对较高,这说明,通过实行生态绿化,绿化范围有所扩大,贯彻了生态理念;增加了绿化植物品种,尤其是地被植物、彩叶植物的使用;养护修剪及时到位,植物配置较以前丰富;特殊路段、景观节点、路口进行了优化处理。4.2 存在不足与对策分析结合现场调研的实际情况和评分结果,对黄马路、马朱路、104国道生态绿化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如下分析。4.2.1 黄马路绿化现状不足:路口行车视距和防眩能力不满足要求;植物多样性指数得分偏低。对策分析:行车视距和防眩能力均属于安全功能内指标,此类指标涉及到行车安全,所以评价时应该严格要求,不符合标准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在黄马路的现状调研过程中,路口行车视距不满足要求,部分路口被绿化植物遮挡,影响了行车安全,所以应加强日常修剪工作,对于乔木应予移植;黄马路的防眩能力同样需要提高,夜间行驶时,对向车道行车的车灯光束很容易穿越中分带对另一侧车辆的行驶安全产生威胁,可以应通过增加绿化植物的修剪高度和减小组团种植间距来解决此问题;由于黄马路植物种类分布不均,景观节点种类多,普通路段种类少,导致全线的植物多样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子宫肌瘤中西医课件
- 年前安全培训物业课件
- 2025年青州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工业安全锁培训资料课件
- 平面设计盛宴课件
- 姓氏歌课件刘碧珍
- Fmoc-pro-osu-N-Fmoc-L-proline-N-succinimidyl-ester-生命科学试剂-MCE
- 工业安全培训平台课件
-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招聘教师笔试真题2024
- 农发行乌兰察布市兴和县2025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2025年驾驶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库卷(答案+解析)
- 无人机培训课件
- 2025辽宁沈阳副食集团所属企业招聘3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实验考查
- 例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开展(讲座)课件
-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优秀课件【最新】
- 《认识分式》教学课件【初中数学】公开课
- 制造企业物料试用单
- 电力排管检验批
- DB11T 301-2017 燃气室内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范
- 中考写景散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