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练习1.doc_第1页
《边城》练习1.doc_第2页
《边城》练习1.doc_第3页
《边城》练习1.doc_第4页
《边城》练习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边城练习作业导航1体会边城人民淳厚朴实的人情美。2学习小说细腻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3学习小说描绘边城诗情画意的风景的手法。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全对的一项是()A傩送(nn) 喁喁(y) 间或(jin)黑黝黝(yu)B嗅到(xu)吁吁(x) 挪动(nu)焖菜(mn)C川黔(qin) 悲悯(mn) 翘首(qio)茶峒(tn)D蒿艾(i)角隅(y) 高崖(y)忌讳(hu)2下列成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作茧自缚励行节约眼花潦乱残渣余孽B堤溃蚁穴揆情度理销声匿迹震聋发聩C游目骋怀怵目惊心前车之鉴大材小用D原气大伤嗜杀成性曲意逢迎道貌昂然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王同亿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中随心所欲、口若悬河的释义如此之多,到底会把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何方?B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次破坏,都遭到了相应的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正日益严重,这绝不可视同儿戏。C在这块巴掌大的端砚上,雕刻水泊梁山的108将,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鬼斧神工。D这一伙侵吞巨额财产、败坏党纪国法的“硕鼠”被押进法庭时,人人侧目而视,嗤之以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侵入我国的寒流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这要看由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来决定。B罗马尼亚民间乐团在北京的首次演出,受到了首都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人们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C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咀嚼。D这支来访的外国俱乐部足球队让我们青年队员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次比赛。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萧老比我年长30岁,他无愧为我们的师长,每次相见,我都以晚辈、学生的身份向长者请教,带着几分_。美国“911”事件给全球股市带来巨大_,各国政府相继采取措施,防止再度出现经济危机。深圳女孩黄慧_的骨髓植入广西男中学生程金波体内,这是内地首例非亲缘异性间骨髓移植的手术。A拘谨震荡捐献B拘束振荡捐献C拘谨振荡捐赠D拘束震荡捐赠6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他生病住院也不好好休息,在床边、桌子上堆了不少书、信和文稿,_,而仅仅换了一个地方办公。A简直使人怀疑他是病人B谁也不会把他看作病人C简直使人以为他不是病人D他决不会被人看作病人7下列判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边城的主旨是通过一个充满凄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湘西人民淳良的心灵。B文章中几次提到“祖父”的可能死亡,这样写,是为后文老人在雷雨夜猝死而作好铺垫,也是“祖父”暗示翠翠要作好思想准备,要她坚强一些。C文章中几次提到翠翠的梦境,写她摘虎耳草,是表现她已暗恋傩送,希望听见他的歌,喜欢他歌里的韵味,寄托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憧憬。D“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这其中的“柔软”里有一种薄薄的凄凉,有青春的烦恼,有一种对爷爷吹的曲子中暗示的东西的不满。二、阅读部分(每小题6分,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永远的门邵宝健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窨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蛾。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你早。”他向她致意。“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脉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真是莫大的缺憾。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不过,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一扇画在墙上的门!8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品的标题“永远的门”:“门”,既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可理解为人们的心灵之门;“永远”,既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最终被隔绝开来,也可理解为作者的深意所在改造国民思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B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日渐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国民的封建意识依然存在,“尊重每一个个体”还没有最终实现,而一些“无恶意的侵犯”还在相当多的领域里产生着作用不仅仅是爱情。C作品中的主人公,一位是普通的花店店员,一位是“缺乏才华”的影院美工。作者之所以做这样的设计,意在表明地位卑微者也有爱的权利。通过与院内人们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关怀小人物命运的创作观。D一只透明的蓝色花瓶,在作品中反复出现多次,与沉闷、凝滞的冷漠情调形成很大反差,它既象征着主人公纯洁、高尚的情感,也包孕了两个孤寂的人企望相通的微妙心意。E一位文艺评论家说:“在一部戏剧中,如果我们看到第一幕的墙上挂着一支枪,就一定会在后面的剧情中听到这支枪响。”永远的门中,画师屋内那只老式的花竹书架便是这样一支“枪”。F作者最后写人们为画师整理遗物时,发现那花瓶被人擦拭过,瓶中的菊花依然盛开。我们从作品中不难得出结论:这一切无疑是潘姓女子迟到的表白。作品结局这种潜在的圆满,寄寓了作者对笔下人物的祝福。9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10小说中的人物郑若奎去世后,作品写道:“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这里的“莫大的缺憾”是针对什么而言的?11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对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简要说明。 三、语言运用(15分)12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拟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2个字。(4分)自1999年起,我国普通高校连年大幅扩招。1999年扩招51.3万人,2000年扩招60.9万人,2001年扩招29.4万人。由于大幅扩招,入学门槛骤然降低;出现了高校教育质量滑坡现象。全国政协常委金开诚指出,高校扩招后,一定要把好“出口关”,对于“宽进”的学生,如果培养措施不得力,毕业标准不严格,就会形成“宽进宽出”、质量下滑的局面。一句话新闻:金开诚委员指出:_13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要求以“绝句”二字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意,语句连贯、通顺。(5分)王维把绝句这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改写句:绝句_14试以“纪念碑”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各写一个比喻句。每个句子都应和题目的具体要求相吻合。(1)以“纪念碑”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并采用至少两种其他景物对它进行衬托。(3分)(2)以“纪念碑”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并要求揭示将某一事物(比喻的本体)喻为“纪念碑”的原因。(3分)四、写作素材积累1年轻人对住在森林公园的一对夫妇羡慕不已,因为那里有清新的空气,有大片的杉树和竹林,有幽静的林间小道,有鸟语花香。当这对夫妇知道有人羡慕他们的住所时,却神情诧异,他们认为住所并没有多少值得观光和留恋的景致,远不如城市丰富有趣。今年春节,广州出现了“本地人涌出郊外,外地人扑入城里”的有趣现象。2一番盛开怒放之后,一片片洁白的苹果花瓣随风飘洒,坠落在地上。 蹁跹飞舞的蝴蝶看着这种情景黯然伤神,对苹果树说:“唉,你为什么不留住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呢?你真的不知道,没有了花你就一点也不可爱了吗?”“这个我完全知道。”苹果树平静地回答,“不过,为了秋天的满枝硕果,我宁可放弃现在的美丽可爱。” 参考答案1解析:A傩送nu,喁喁yn;B焖菜mn;C茶峒dn。答案:D2解析:A厉行节约,眼花缭乱;B振聋发聩;D元气大伤,道貌岸然。答案:C3解析:A项中“口若悬河”多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用来形容词典的“释义”,很不妥当。B项中“视同儿戏”多比喻做事不严肃,不认真,看成小孩儿游戏一样,和上下文语境不符。D项中“侧目而视”意谓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同样和上下文语境不符。C项中“鬼斧神工”多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和上下文吻合。答案:C4解析:A句式杂糅;C误用关联词,“因而”改为“而且”;D“他们”指代不明。答案:B5解析:“拘束”指明显约束自己,含有不自在的意思;“拘谨”指小心谨慎,言行举止小心翼翼。“向长者请教”,用“拘谨”比较合适。“震荡”指动荡,对外界产生影响;“振动”通过一个中心位置,左右摇摆,是自身运动,一般不对外界产生影响。“股市”用“震荡”恰当。“捐献”与“捐赠”都带有无条件献出之义,“器官”多与“捐献”搭配,“财物”多与“捐赠”搭配。答案:A6C7解析:“对爷爷吹的曲子中暗示的东西的不满”与原文之意不合。答案:D二、8CF9开篇的环境描写中,“古镇”“古井”“古老平屋”“格局多年未变”,暗示着这里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极易成为一种陈旧的定势,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积淀;“普通的小杂院”“普通人家”则暗示这样的聚居地,这样的人群具有普遍性(3分)。这正是小说主人公郑若奎、潘雪娥,促使其生活、形成其性格、驱使其行为的特定环境。作品这里的环境描写为推进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作了有力的烘托(3分)。10对潘雪娥而言,郑若奎的去世使她失却了情感上的依傍(3分)。对小院中的人们而言,郑若奎的去世,使他们对“郑、潘二人产生爱情”的盼望一下子落空了(3分)11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小院人们对郑、潘二人的感情变化(分)。开始,人们热切盼望郑、潘二人能产生感情(分);接着,人们对二人的缺乏温情表示遗憾与同情(分);后来,人们为郑若奎的突然去世、也为郑潘二人永远无法结合而悲痛,同时对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