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古诗赏析和文言文鉴赏试卷---答案.docx_第1页
七年级古诗赏析和文言文鉴赏试卷---答案.docx_第2页
七年级古诗赏析和文言文鉴赏试卷---答案.docx_第3页
七年级古诗赏析和文言文鉴赏试卷---答案.docx_第4页
七年级古诗赏析和文言文鉴赏试卷---答案.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古诗赏析和文言文鉴赏试卷答案一、古诗部分(一) 又呈吴郎1. 填空题1) 又呈吴郎的作者是_杜甫_。2) 解释以下诗句中划点字词的含义:a)堂前扑枣任西邻:_放任,不拘束_;b)不为困穷宁有此:_怎么会_;c)只缘恐惧转须亲:_亲善_;d)已诉征求贫到骨:_指赋税征敛_;3) 用原诗句/词来表达以下文字:a) 我的做法:_扑枣任西邻_;b) 妇人的处境:_无食无儿一妇人_;c) 吴郎的做法:_便插疏篱却甚真_;2. 选择题1) 又呈吴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单选)(A)A) 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爱;B) 对于当时的社会漠不关心;C) 防备邻家妇人偷枣;D) 多管闲事;2)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劝告吴郎的?(多选)(ABCDE)A) 我的做法;B) 妇人的处境;C) 妇人扑枣的心理;D) 你插篱笆的影响;E) 大的社会背景。(二) 登岳阳楼1. 填空题1) 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 作者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 解释以下诗句中划点字词的含义:a) 吴楚东南坼: 裂开、分开 b) 乾坤日夜浮: 此指日月。 c) 凭轩涕泗流:凭轩 倚着楼窗 ;涕泗 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2. 选择题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2) 这首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A. 兵荒马乱的战乱年代;B. 衣食无忧的和平盛世;C. 说不清。(三) 卖炭翁1. 填空题1) “翩翩”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 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2) “半匹红绡一丈绫”这句诗反映了 宫市的霸道不公 。3) 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 解释以下诗句中划点字词的含义:a) 满面尘灰烟火色: 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b) 卖炭得钱何所营: 做什么用 c) 翩翩两骑来是谁: 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d) 手把文书口称敕: 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e) 系向牛头充炭直: 通“值”,指价格。 2. 选择题1)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C.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D.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2) 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B.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3)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四) 口技1. 文学常识口技是 散文 (散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作者林嗣环是 清 朝代。2. 解释加点词1) 会宾客大宴 适逢,正赶上 2) 虽人有百手 即使 3)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消失,停止 4) 不能名其一处也 作动词用,说出 3. 句子翻译:1)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2)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4. 阅读理解1) 口技表现了_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_,文章以_时间先后_为序,记叙了一场_精彩的口技表演_。2) 本文统领全文或连贯全文的关键字是_善_。3)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渲染了演出前肃静、紧张的气氛,暗示口技表演者的艺术声望之高,为下文写口技者的表演作衬托和伏笔。4) 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口技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非他物。(五) 愚公移山1. 文学常识愚公移山是 寓言 (散文/记叙文/说明文/诗歌/寓言),出自列子汤问,作者是 战国 时期的 列御寇(列子) 。2. 解释加点词1) 方七百里_方圆,指面积_2) 河阳之北_黄河北岸_3)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_戒,这里是“苦于、为什么所苦”的意思_;塞:_阻塞_;迂:_曲折、绕远_。4)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以:_凭借_;曾:_“连也”_。5)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老头_6)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竭尽的意思_3. 句子翻译1)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运到渤海边上。2)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无法改变,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4. 阅读理解1) 用原文回答,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标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方式是: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自信能够成功的理由是: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2) 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可以梳理为:聚室而谋 全家移山 驳斥智叟 帝感其诚 二神负山。3) “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说明原因。不相同。“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而且,提出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