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人工调控养殖海蛰技术.doc_第1页
塑料大棚人工调控养殖海蛰技术.doc_第2页
塑料大棚人工调控养殖海蛰技术.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塑料大棚人工调控养殖海蛰技术海蛰是大型海洋食用水母,它味鲜质脆,广受人们喜爱,过去一直以自然捕捞为主,最近两三年,因其生长快、养殖成本低、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而一跃成为水产养殖的热点之一,各地纷纷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试养。但由于养殖技术尚处研发探索阶段,故室外养殖成功率普遍较低,且养殖时间仅限于夏秋两季,产品仅能季节上市,货紧价扬,不敷所需。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将蔬菜大棚种植技术与海蛰养殖有机结合,进行了人工调控条件下塑料大棚海蛰养殖试验研究,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塑料大棚建设选择适宜池塘,整修改造成长度不限、宽2040米、深1.21.8米的条形池塘,整平池底,四周用塑料薄膜护坡。并用粗竹杆作立柱,其间距为22.5米;用细竹或竹片作顶部支撑,其间距为1.52米;用铁丝将纵横成网的棚顶结节固定好,上封雾滴型薄膜,外用大眼网片和缆绳固定,两端留出出口和风门,并设置好进排水系统。一般每个棚池面积0.070.7公顷为宜,过大不易管理和调控。棚池四周作半圆形处理,勿留死角。(二)苗种育成与投放苗种来源 目前采用的办法有三种:一是采捕海上自然苗。二是半人工采苗。即采收海上成熟期的海蛰,通过人工投放附着基的办法获得苗种。三是人工育苗。选用海上成蛰或人工养殖的成蛰,通过强化培育和繁殖获得优质蛰苗。其蛰苗长至1.52厘米以上时,即可作为苗种使用。投苗 投苗密度一般掌握在58只/立方米为宜。投苗前,养蛰池应放水5060厘米,视底质肥瘦不同,用发酵过的有机肥施肥繁殖基础生物,以满足幼蛰放苗初期摄食需要。作为常年生产的棚塘,应设立不同的单胞藻、轮虫、卤虫培育池,繁育优质生物饵料,并视海蛰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理需要进行分级投喂。投苗时,应注意调节育苗池与养成池的水温、盐度等相关理化因子指标,尽量使其趋于一致,避免因相差过大而影响成活。(三)养殖管理水质调控 养蛰先养水。根据实践,肥水放苗后应稳定57天,待幼蛰逐渐适应时再行加水。水应少加勤加,每次加水及后期换水量都不应超过总水体的15%。水量加至最大时,应新陈代谢进行适量换水,以保持幼蛰有一个良好平稳的生长环境。每次加换水前,应定时进行水温、盐度测量,勿使变化过大。在冬春两季,因棚内外气温和水温差别较大,可在棚前设立配套的小型棚塘,将水抽入经阳光照射水温升到一定程度时,再行加水,加水的最佳时间为每日午后34时左右。饵料调控 海蛰在自然环境中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饵料,且摄食活动旺盛,昼夜不断,一次饱食后经过45小时即消化完毕,故在海中需不断漂移,以觅食鲜饵以饱“口腹”,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鲜活饵料一直是困扰其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之一,尤其养殖中后期,其“饕餮”的吃食过程,常使活饵供应入不敷出,而饵料的亏欠,易造成海蛰萎缩致死。所以选择配套的浮游生物(单胞藻、轮虫、卤虫等)培育池至关重要,一般配套池(棚)面积应为养成池的1.52倍。养殖初期可依靠自繁的基础生物为主,同时接种轮虫以备下步生长生活所需,轮虫以单胞藻为主要饵料,不足可补放部分鲜酵母或螺旋藻粉,待轮虫长成后,用300目网袋收集投喂。在蛰苗伞径达33.5厘米左右时,应转投卤虫无节幼体,然后再逐步过渡至小型卤虫为主饵,并辅助其它桡足类、枝角类及小型虾类等,大型成体卤虫即使在养殖后期也难以为海蛰摄食,这是因为它过小的口器所造成的食物限制,而海蛰对各种人工配合饵料表现为不敏感性,配饵投喂利用率极低。在养殖中后期,为补天然饵料不足,可捕捞或收购野生轮虫或卤虫进行投喂,由于棚内水体限制,所进饵料必须鲜活,无污染,必要时应进行简单的漂洗和消毒,以避免致病菌的带人,造成养殖失败。投饵量的控制结合人工观察进行,可在棚内专设数个固定投喂点,以“八成饱”为度,海蛰饱食后会逐渐散去,或用透明取样瓶多点取样观察,以确定合适的投饵数量。投喂次数一般每天24次即可。通风及增氧 海蛰生长需要良好的气液环境,故应注意适时通风。特别是在养殖后期,由于棚内特殊的环境,导致水流、气流相对不畅。针对这种情况,应设置小型增氧机,通过铺设细管和气石来进行增氧。大型的如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因其叶片和水流过大,容易对海蛰造成伤害,故不宜使用。在寒冷季节,棚顶应覆盖草帘进行保温,中午前后阳光充足、气温较高,可拉帘增氧增温;在温暖季节,可将大棚两边的塑料薄膜卷起固定,使其通风顺畅以降低温度。防病防害 海蛰目前发病很少,故只需常规防治即可。但要防止鱼、蟹等有害生物的进入,可用事先消毒除害和在进水口用20目或40目网袋拦挡的办法,即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四)收获与加工海蛰生长速度很快,条件适宜,5060天即达商品规格,个体一般重达510千克以上。此时,可分批采捕,捕大留小,陆续上市。其收获方法很多,一般用具为抄网或定置网,最后可排水收获。海蛰虽可鲜食,但因身体及触手含有神经毒素,故应慎食为佳。一般可用食盐、明矾进行23遍的腌制加工,不但易于保存,而且风味更为独到鲜美,可满足全年食用和上市需要。(五)效益及前景分析从目前消费市场和养殖趋势看,一是随海蛰自然资源日益匮乏,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2002年鲜蛰千克价为1216元,二矾成品价在60元以上,且供不应求,市场紧俏。二是在大多养殖品种整体效益偏低的情况下,海蛰大棚养殖可谓一枝独秀,在其苗种获得人工解决的同时,一年四季可养殖56茬,每茬每个大棚纯利一般在3万元以上。在目前形势下,发展塑料大棚海蛰养殖,以此为突破,进行海蛰连片综合养殖开发,以点带面,带动该品种多样化养殖,进而形成海蛰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将这一朝阳产业做大做强,并辐射全国沿海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