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本学期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4、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5、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6、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西、南、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7、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学生现状分析三年级三、四班现有学生83人,其中三班42人,四班41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材分析:编写体系、意图及教学重点、难点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运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连乘及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及验算;初步认识分数;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西、南、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实践与综合运用: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分类、统计的体验;增强环保意识。教材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另外,教材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强化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保证教学质量的措施1、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地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单元授课时数第一单元4课时 第二单元8课时 第三单元5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第四单元10课时 第五单元8课时 第六单元5课时 第七单元4课时 回顾整理5课时教 学 进 度周次日期授课内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9.2-9.69.99.139.169.209.239.279.3010.710.1510.1910.2210.2610.2911.211.511.911.1211.1611.1911.2311.2611.3012.312.712.1012.1412.1712.2112.2412.2812.311.41.71.111.141.18克、千克的认识吨的认识;我学会了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不进位和进位)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回顾整理国庆节放假位置与变换整十数、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探究除法的验算方法;我学会了吗?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我学会了吗?分数的初步认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实践活动回顾整理(一)回顾整理(二)复习复习复习复习三年级数学上册备课目录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5 )二、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0 )三、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22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 ( 26 )四、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7)五、 美化校园 图形的周长( 33 )六、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 39 )七、摸名片 统计与可能性( )实践活动 变废为宝( )回顾整理 总复习( )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单 元 教 材 分 析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由于克、千克、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信息窗呈现的是四个小朋友正在翻阅百科全书,了解动物知识的情境。通过阅读,他们了解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狗大约重1千克”“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等知识,从而引出问题: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进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称一称,比一比,了解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本学期总第 1 课时 本单元第 1 课时 授课日期:9 月3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千克的质量观念。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教与学的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2. 引导学生置疑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千克克。(3)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8.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千克重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 1. 谈话交流:我们已经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激发兴趣)2. 课堂检测3. 组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学生自由谈论、交流 做“自主练习”P61、2题。4. 对身边的物品(学习用品等)进行估测、称量,然后进行比较,测查自己估测得是否准确。 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 板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克 g千克 kg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今天分别在两个班新授了“克与千克的认识”。课前,我让每个学生收集一千克的水果或者食品,还没上课,学生对这节课就充满着兴趣,迫不及待的找到我:老师,今天的数学课能不能提前上啊!我很想上数学课了。我暗自高兴:让学生带食物进课堂是对的,学生有新鲜感就会对这节课充满兴趣,有了兴趣老师只要恰当引导,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课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1克与1千克究竟有多重,切实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欣赏完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秤后,就开始让学生掂一掂一枚两分硬币的重量,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孩子们有了体验,争着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接着问:猜一猜,这枚硬币大约多重了?预习了的同学大声回答:1克。紧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会是一克。学生们在讲出很多物品后,我又接着问:想一想,什么样的物品就会用“克”做单位。学生就能很快的说出:质量较轻的物品就会用“克”做单位。 课堂的高潮是在学习千克的认识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想上台来称称自己带的食品,就连平时上课经常开小差的刘明剑都坐得直直的,希望老师下一个请他上台。在称的过程中,学生们知道了如何读秤上表示的数,知道了“1千克”大约多重。最后,我让学生一手托着一枚两分的硬币,一手托着1千克的食品,谈谈这时的感受,学生有的说:1千克的食品比1克的硬币重得多。有的说:拿硬币的这只手好像没拿东西,而拿1千克物品的这只手快拿不动了。这时,再出示1千克=1000克,学生感受更深了。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在充分的感知和体验中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感受。有一句俗话说得好:我听到过,过眼云烟;我看见过,历历在目;我做到过,铭记在心;我体验过,沦肌浃髓。由此可见,体验与感知对新知的感受重要性。这节课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初步了解,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进一步的加强练习与巩固,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并加深这两个质量单位的使用。本学期总第 2 课时 本单元第 2 课时 授课日期:9 月 4 日课题: 认识吨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吨。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1.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具与学具准备:袋装大米教法与学法设计:在千克、克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学习。通过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法,结合同学的体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从而认识吨。教与学的过程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2.填空。1千克( )克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5000克( )千克 思考交流 口头解答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条鲸鱼体重约34( )2. 师:鲸鱼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三、自主探索 研究问题1. 教学吨的认识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2. 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出示: 3吨( )千克8000千克( )吨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举例: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练习质疑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巩固与反思1. 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2. 2吨( )千克 5千克()克 7000千克( )吨9000克( )千克3.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自由交流 六、作业设计 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板书设计 认识吨(t)1吨=1000千克 教学反思:在教学“吨的认识”之前,学生已有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学生对1千克1000克的进率也比较清楚。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和直观的参照。教学时我在学生中找了几个大约25千克重的同学。我让班上一些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25千克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能背动一个25千克的同学,有的能一边背一个,一边抱住一个,大家在笑声和叫声中感受到体验的快乐。再问他们多少个25千克的同学是1000千克,也就是( )吨时,学生很快说出答案。接着,我“借题发挥”,让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别告诉对方体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计多少个同学的重量是一吨。通过让同学进行亲身的体验参与加深了对吨的认识。但在教学的同时我也有许些困惑:三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较差,让学生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较难算;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清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有一位学生说“一幢教学楼”“一棵树”的重约1吨。总之本节课,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分析、推理、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以具体的实物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1吨”是很重、很大、很多的。让吨的单位换算融在“动物体重”的估计与转换之中。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本学期总第 3 课时 本单元第 3 课时 授课日期:9 月 6 日课题:克、千克 课型: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过程与方法 观察情境图搜索信息提出问题探究交流获得新知拓展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教具准备:秤、生活实物教法与学法设计: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教与学的过程:一、导课复习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认识体秤,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 二、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P810 部分内容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1) 小兰体重32( ) 2) 一个鸡蛋重50( ) 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把握3) 2瓶矿泉水重约( ) 4) 7粒黄豆约重( )3自主练习P811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思考解答: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集体交流。小组内交流,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自主练习P88 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三、拓展延伸 薯片 薯片200g 150g2.5元 2.5元 你会买哪种,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总结四、作业布置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板书设计:克、千克本学期总第 4 课时 本单元第 4 课时 授课日期:9 月 10 日课题:我学会了吗和综合练习 课型: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观察情境图搜索信息提出问题探究分析拓展延伸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教具准备:情境图、实物教法与学法设计: 通过一个崭新的情境图,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助指导,也由此检测出学生学生中的不足加以强化。教与学的过程:一、引导复习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几个质量单位?一看到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千克呢?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吨、千克和克。(请学生来当一当小老师:讲一讲有关吨、千克、克的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讲解。 回顾交流汇报关于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铅球 篮球 乒乓球 杠铃4 650 4 50学生分小组讨论它们大约有多重,该用哪个质量单位。 二、情境导入 1. 学习了这么多的和质量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谁是超市大赢家。2. 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1) 多少根香蕉大约1千克?为什么?(引导学生以黄瓜为参照物“6根黄瓜大约重1千克”)2) 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只要合理就正确)3)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多少个就是1吨了?(考察学生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以及吨的组成)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自由提问,集体交流解决估一估,思考交流汇报小组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并合作解疑。 三、总结评价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四、作业设计实践作业:回家完成这样的表格:1千克中大约有多少这样的水果?物品 苹果 橘子西红柿 黄瓜 数量 板书设计:我学会了吗和综合练习第二单元 富饶的大海单 元 教 材 分 析教学内容: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富饶的大海为主要情境,分5个信息窗,从出海归来养殖海产品加工海产品销售海产品海产工艺品,包含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乘法;乘法的竖式计算;末尾和中间含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混合运算。这是初次接触乘法的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学习连乘和代小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操作学具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学习连乘和代小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单元的难点。本学期总第 5 课时 本单元第 1 课时 授课日期:9 月12 日课题: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课型:新授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教学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为什么?(引出大海的美丽富饶。板书:富饶的大海) 二、合作探究1出示主题图“捕鱼归来图”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3解决问题:(1)一共有多少条船?生列算式:402=80(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80是怎样求出来的?用学具摆一摆,理解算理再小组交流,集体交流。(2)小练习:自主练习2 104(40)8(320) 202( )6( )303( )7(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算理)(3)200千克鱼,能卖多少钱?生列式:2004=800 说算理(4)小练习:3003 7100(指名说算理)(5)买6千克螃蟹,200元钱够吗?生列式:296 (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自主练习1)23= 35= 54= 42=203= 305= 504= 420=2003= 3005= 5004= 4200=2估一估,连一连(自主练习3)485 663 3962 1023 1994 781 大于500 小于500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明确教学重难点。 板书设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教学反思: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比较简单,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很快地掌握计算方法。但我在教学这部分时,并没有因此而进行简单化处理。在教学中自我感觉成功之处:1在教学的处理上做到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在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通过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再通过个人说、同桌说、集体说等形式反复练习,这位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学习“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就显得比较“粗略”,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去理解算理,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如在学习新知时,让学生当小老师相互质疑、解答、学生评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3情景的创始、练习的多样化、趣味化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之处,如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经常出现重复学生说过的话。还有在学生说算理时,当有的同学说不明白的时候我没有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缺乏课堂教学的应变性。这都是我在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改正的。 本学期总第 6 课时 本单元第 2 课时 授课日期:9 月 13 日课题: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课型:新授教学三维目标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教学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206= 430= 907= 5002= 606= 920= 1004= 3008= 二、新授知识 1出示情境图:回忆寻找未解决的信息和问题,师板书2解决问题:(1)2筐虾一共多少千克?生列式:132=估算利用学具操作,探究算理,小组交流竖式计算: 结合算理理解竖式 简便写法: (2)这批带鱼能卖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式估算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全班交流,说出算理。3小结: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在竖式上直接写出结果。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自主练习学生先独立审题,师再引导审题每小时行千米,小时行多少千米?小时、小时呢?(学生独立列式,通过估算、竖式计算,将答案算出,并将书中表格填写完整。)3哪辆坦克能过桥?(自主练习)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列式计算出每辆坦克的重量,再进行比较。4按规律填空(自主练习)()()()111 222 ( ) ( ) ( ) 666学生独立完成5自主练习8引导学生读清题目,分析理解题意,尝试独立解决。6自主练习9 填一填 ( )5=400 2( )=648 6( )=666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可以让有学生间互教互学。 四、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反思: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上完这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1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在设计这节课的一开始,我是只教学例1,就是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马上找出123的笔算方法和算理,这个学习任务对他们来说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学习的难度,为此我把例2的内容即个位满几十的也放在一起教学,增加这堂课的容量,和密度。让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还是能比较轻松的接受的。2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和算理。由于有笔算加减法的铺垫,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这样的竖式,所以我设置学习的过程由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整堂课都由学生自己来介绍笔算的方法,即算理。教师主要是把学生说得方法进行小结。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体现算法多样化,并为笔算的计算方法、算理所服务。计算123时,我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有些学生运用口算的方法23=6 103=30 30+6=36,有些学生用的是,有的是用加法的方法12+12+12=36(元),还有是用笔算的方法。让学生一一来介绍各种方法,最后引出笔算的方法,过程自然、流畅。同时在理解算理时让学生比较三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得出方法其实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当然我的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笔算课在于其他类型的课相比相对比较枯燥,为此我设置了一定的情景,但从这次上课的情况来看,情境没有很好的为教学所服务。此外,练习的量不是很大 乘法竖式的理解与掌握是本课的重点,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明白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本学期总第 7 课时 本单元第 3 课时 授课日期:9 月 17 日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课型:新授教学三维目标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教学难点: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赶海队伍的归来,看到他们从海里捕到了许多海产品,他们把这些海产品怎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情景图师:你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3有选择解决问题:(1)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生列式:293=学生估算牵引不进位乘法竖式原理,独立尝试列出竖式指名边说算理,师边板书: 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注:进位的标记“2”要写的小一些,避免与其他的数字混淆。 三、巩固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填一填。自主练习2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273 518 633 613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四、教学小结 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教学反思:本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我始终使计算教学从传授知识的权威者的模式,转向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学生实践模式。从让学生自编复习题、自主提供新知识的探索材料到让学生尝试解答新知识、自己交流归纳算理、总结计算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较好地把握了计算教学的目标。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启发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教学技巧。”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运用已有的知识尝试编题,从编一个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式题到编一个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式题,让学生自己从旧知主动引出新知,再逐一尝试解答、交流。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寻求达到对新知识的初步掌握。 2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本节课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如何解答一个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式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于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同时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争论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轻松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在整节课中,我没有刻意追求得出所谓形式上的计算法则,但通过让学生反复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想法”,“计算时你要注意什么”,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算理算法的核心。 3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课中,营造着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用商量式的口气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有错时教师不急于打断,而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交流中悟出错误的原因;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及时鼓励、表扬、肯定,让学生在满足求知欲和交流需要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原有基础上主动得到发展。 4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学生在思维水平上存在差异,在计算能力上也存在差异。我们允许一些学生用多一点的时间达到要求或者达到比较低一点的要求。那么,对于一些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是否也允许他们在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算理算法的基础上,直接看着横式写出得数,将进位笔算与口算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口算,淡化笔算呢? 本学期总第9课时 本单元第 4 课时 授课日期:9 月 18 日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课型:新授教学三维目标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教学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3火眼金睛辩对错(自主练习3)学生独立判断,并将正确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全班交流。 二、自学新知 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1)3笼能装多少只扇贝?学生列式:1253=估算迁移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竖式,自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指名板演,学生评价。提醒:竖式计算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移动应用内广告位布局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虚拟现实全球文化交流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本地生活优惠信息与团购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输油泵安全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现场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内容课件
- 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用户需求分析与市场拓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新型甜味剂在饮料行业的法规监管与消费者信任度提升策略分析
- 2025年旅游地产项目规划设计中的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报告
- 湖北省宜昌市高中教学协作体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等四校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制衣厂生产合作协议范本
- 无纺布行业知识培训总结
- 2025年秋季教导处工作计划-深耕细作教研路笃行不怠启新程
- 2024象山县辅警招聘考试真题
- 党建品牌创新活动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
- 2025年保山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合同基础知识培训课件教学
- 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1课件
-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 优秀班主任的修炼手册 课件(共34张ppt)
- 冀教版九年级全一册英语全册课前预习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