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doc_第1页
《学会看病》.doc_第2页
《学会看病》.doc_第3页
《学会看病》.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2、学习课文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读懂母爱。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心理描写,感受母爱。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一、导入新课,新闻激趣。师:同学们,老师昨天看电视的时候发现了一则很有意思的新闻,大家想听一听吗?(出示“新闻”)大声读一读,听完告诉我你对这则新闻的看法。新闻:一个孩子看病六个家长陪同 陪诊大军加大医院负荷本报讯: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绍兴市人民医院人满为患。记者通过观察发现,医院里更多的竟是陪在孩子身边的家长,儿科门诊室内,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好几名家长陪着来看病。前天,一名2岁的男孩因发烧来医院就诊,陪同他前来的家属竟然有6人,连80岁的祖奶奶也颤巍巍地陪着宝贝曾孙子打点滴。“规模庞大”的陪护家长队伍,把原本就拥挤的急诊室挤得更加密不透风。有医生提醒家长,一名小病人,陪同家长最多不超过2名为佳。(学生说看法,老师相继穿插:你有过这样爸爸妈妈陪同看病的经历吗?)师:是啊,父母的爱总是无私的,尤其是中国的家长,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子女。可是就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却在儿子生病的时候没有陪孩子去看病。她是不是不爱孩子呢?她当时是怎么想的?她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齐读课题学会看病。2、学习略读课文的时候要学会扫读和跳读。这样的方法能让我们直接快速地知道我们想要的答案。现在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迅速读默读课文并选择学习单上给出的词语来完成填空。开始吧!儿子病了,当过多年医生的母亲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在儿子独自去看病的过程中,时间像沙漏坠入母亲(忐忑不安 )的心房。儿子看病回来了。母亲觉得,在儿子独自看病的过程中,既( 磨炼 )了儿子,也( 磨炼 )了自己。交流,你们看,找出这三句话其实也就理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把所填的词语读两遍,理解词语意思: 雪上加霜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呢?对,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文中的儿子来说,雪指什么?(雪指孩子生病了)。孩子病了,当母亲不仅没有及时雪中送炭,反而雪上加霜,“霜”在课文里指什么?(母亲不急着带孩子上医院,作为母亲,本身就是医生可以自己给她看,不但没给孩子看,反而让他一个人去医院。)忐忑不安 ,这个词很有意思。从字形上来猜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心忽上忽下,心神不宁的,就是忐忑不安。你有忐忑不安的时候吗?3磨炼是什么意思?(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炼)两个磨炼,磨炼了谁?磨炼了儿子独自去看病,磨炼了母亲,磨炼的就是母亲忐忑不安的心啊。扫清了词语的障碍能够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理解文章的内容。二、再读,品味心理描写1、 表达人物的情感可以用上什么样的方法?这篇课文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呢?板书(语言、心理活动)这篇文章就用了将近一半的文字描述了母亲的忐忑不安。大家能找出来吗?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段。看看这些心理描写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感情呢?2、交流:说说你画出了哪些段落?只说序号。也画了这一段的同学请举手。3、我看到很多同学都画出了这一段,那我们先来看看吧。【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点名读,齐读。她是如何逼问的呢?谁找到了?同桌合作,相互“逼问”。老师和同学相互“逼问”。(对话朗读)这样的逼问是不是很残忍 ?如果你是母亲,你应该怎样表达你当时的心情?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作者的背景经历:毕淑敏,她不仅当过二十二年的医生,还从17岁起在平均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高原当了11年兵,那里缺氧,使人简直难以生存。这样环境磨炼出的毕淑敏该是一个意志多么坚强的人啊!可此时此刻她却矛盾重重。那是因为?了解了这些,我们一定能将作者的话读出不一般的味道。再一次齐读。4、我们不仅要会读,读后还应该有自己的感受。你从这里读出了母亲怎样的情感?抓住关键词句来思考。她是真的残忍吗?她自己是医生,却还要孩子自己去看病,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学生说。(示范批注:看似残忍,实则深爱。我从中感受到了母亲态度的坚定。)你读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你们还可以怎样写批注呢?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5、出示学习单:a) 读相关句段,在空格中简要批注。b) 每人选择二三处批注即可。描写母亲心理的句段(填段号)你读出了母亲怎样的感情?(一两个词语)6、小组合作交流所做的批注。全班交流批注(读、评、板书:后悔、坚决、担心、犹豫、平静、自责)你是从具体哪个词语体会到的?出示段落,指名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小结:课文中这样的心理描写还有很多,作者也正是通过大量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母亲内心的百感交集。其实如果没有这些心理描写并不影响儿子学会看病,并不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啊,能删去吗?是的,因为课文通过这些心理描写要表达的就是一种深沉的母爱,如果删去了,文章主题就不突出了,读出来也就不感人了。所以啊,我们平常写作文,也要学会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三、迁移,适度拓展文本作者将自己的心理描写得这样具体,可她仍然担心我们不能明白她的心,她这样说我的这篇小文是从一个妈妈的眼光和心情来写的,不知道孩子们能不能体会到母亲那种既想要孩子锻炼成长,又怕孩子遭受磨难的复杂心情。的确,课题是什么?谁学会看病?可写儿子的内容多吗?你说儿子能理解吗?那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写写儿子的心理活动。请学生读写作要求。你对哪个感兴趣就写哪一个。1、我独自一人向医院走去,走着走着,我觉得还是有点奇怪,母亲为什么不陪我去看病呢?_2、儿子长大成人了,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拿到了心理学和法学双科研究生毕业证书。当他与母亲谈起小时候这次独自去看病的事情时,他对母亲说:“_。”四、结束语这么说来,你们好像也明白母亲的用心良苦,对吗?我们再来读读母亲的心声。学会看病结束段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如果想更多的了解一位母亲的心,请大家和我再来看看毕淑敏在另外一篇文章剥豆中的心里话。(结束段)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