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2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一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1 唐三省六部制 1 分工 中书省 起草诏令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尚书省 负责执行 2 作用 相互牵制 加强皇权 分工明确 提高效率 2 宋二府三司宋代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 另设 中书门下 作为宰相办公机构 枢密院掌管军事 三司掌管财政 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3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3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 废丞相 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 废除丞相 亲领六部 2 设内阁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 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此后 内阁地位不断上升 取得了 票拟 权 4 清代设立军机处 1 特点 军机大臣参与处理机要政务 跪奏笔录 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2 作用 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4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二 中央集权的加强1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1 背景 汉初推行 郡国并行 制 导致出现 七国之乱 2 措施 汉武帝时 实行 推恩令 刺史制度 和 酎金夺爵 等措施 强干弱枝 监察地方 3 影响 解决了王国问题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2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1 背景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 吸取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 2 措施 收精兵 中央禁军一分为三 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削实权 削弱州郡长官的权利 以文官制武将 制钱谷 财政权收归中央 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3 影响 积极 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 消极 造成了 冗官 冗兵 冗费 的国家财政危机 3 元朝 1 中央 废除三省 实行一省制 只设中书省 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2 地方 设立行省 代表中书省管理地方 3 影响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6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三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 监察和谏议制度1 选官制度的演变 1 西周 实行 世卿世禄 制 2 战国至汉初 实行军功爵制度 3 汉武帝时期 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 4 隋唐时期 实行科举制 确立 隋朝确立 唐朝发展完善 影响 a 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b 促进了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 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7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2 监察和谏议制度 1 监察制度 目的 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发展 a 秦朝 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b 汉代 设御史府和十三州刺史以监督中央和地方郡国官员 c 明清时期 监察制度达到顶峰 2 谏议制度 含义 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 过程 a 隋唐时期 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b 宋代 独立的谏官机构 谏院 8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三 3 评价 1 积极性 有利于整顿吏治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维护中央集权 谏正皇帝过失 防止决策失误等 2 局限性 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权力 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9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1 2 3 10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1 2 3 2 要点归纳 明朝内阁制的特点 1 变动性 明朝内阁组织虽有四殿二阁 但并不同时设置 须视皇帝好恶而定 大学士员额多寡不等 2 附属性 内阁职权出自皇帝授予 不得独立行使 3 个别性 大学士间彼此没有隶属关系 责任亦不连带 各自独立以个人才能辅助君主 11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1 2 3 3 易误辨析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区别 君主专制 是指一种决策方式 其特点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皇帝从决策到行使军 政 财大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独断性 中央集权 是针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 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与地方分权相对应 其特点是全国军 政 财等权都归属中央 地方必须绝对听命于中央 没有任何独立性 1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唐代三省六部制史料一初 唐因隋制 以三省之长中书令 侍中 尚书令共议国政 此宰相职也 其后 以太宗尝为尚书令 臣下避不敢居其职 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 与侍中 中书令号为宰相 其品位既崇 不欲轻以授人 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 而假以他名 新唐书 百官志 史料二汉代宰相是首长制 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唐之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 一切政府法令 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 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 送进皇宫画一敕字 然后由政事堂盖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中国社会政治分析 1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史料三宋承唐制 抑又甚焉 三师 三公不常置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 尚书 门下并列于外 又别置中书禁中 是为政事堂 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 内庭诸司 中外筦库 悉隶三司 宋史 1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论从史出 1 据史料一 概括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2 据史料二 唐代三省六部制有何作用 3 据史料三 指出宋代三省六部制有何变化 答案 1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6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特点 相权三分 相互牵制 职责明确 提高效率 协商政务 集思广益 制度约束 节制君权 3 作用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 既相互合作 又互相牵制监督 提高了行政效率 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度 使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 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 是封建政治制度成熟的重要体现 1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史料一 先秦 公门有公 卿门有卿 贱有常辱 贵有常荣 赏不能劝其努力 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史料二 汉代察举制 限以四科 一曰德行高妙 志节清白 二曰学通行修 经中博士 三曰明习法令 四曰刚毅多略 材任三辅县令 唐 杜佑 通典 1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史料三 两晋 九品访人 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 非公侯之子孙 则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 则荜门蓬户之俊 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 段灼传 史料四 唐代 太平君子 征文射策 以取禄位 以进士为士林华选 每岁得第之人 不浃旬而周天下 隋唐五代史论集 19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论从史出 1 据史料一 概括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局限性 2 据史料二 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是什么 有何作用 3 据史料三 概括两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4 据史料四 概括唐代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答案 2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拓展升华1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1 选官标准 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2 选拔方式 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3 选官原则 逐步制度化 公开化 公平化 客观化 4 选官基础 日益扩大 官员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2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科举制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打破了历史上世袭的传统模式 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 加速了社会流动 具有公开 平等 竞争 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 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 推动了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 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对 大一统 意识形态的需要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早在唐朝时其选拔人才的方法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 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 并改造成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 2 消极影响 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 学而优则仕 的思想至今还存在 强化儒学正统地位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抑制了新知识 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 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2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三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史料一今我朝罢丞相 设五府 六部 都察院 通政司 大理寺等衙门 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颉颃 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史料二大学士叶向高言 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之职 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 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 终以取祸 明神宗实录 2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史料三 雍正 八年 1730年 上以西北用兵 命设军机房 于 隆宗门内 以怡亲王允祥 张 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 嗣改称办理军机处 廷玉定规制 诸臣陈奏 常事用疏 自通政司上 下内阁拟旨 要事用摺 自奏事处上 下军机处拟旨 亲御朱笔批发 清史稿 2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论从史出 1 史料一反映了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 如何理解 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 的实质 2 据史料二 谈谈你对明代内阁制度实质的认识 3 据史料三 军机大臣的地位和职能如何 说明了什么 答案 2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拓展升华1 明朝内阁的性质 权限及评价 1 性质 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 权限 阁臣可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其职权范围不明朗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3 评价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26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7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一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例1 2015课标全国 25 两汉时期 皇帝的舅舅 外祖父按例封侯 若皇帝幼小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 安宗庙 重社稷 的 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 家天下 观念根深蒂固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试题立意 本题依托 汉家之制 这一新现象 要求分析说明其形成的相关背景 在思维上属于 由果溯因 需要从汉家之制的内涵出发 分析其形成的条件 本题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8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题思路 审题干 找题眼 皇帝的舅舅 从他们之中选择 汉家之制 审设问 找关联 背景 应在历史事件发生之前出现 包含特定的 原因 条件 因果联系 等因素 审题肢 定答案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 年幼的皇帝往往封外戚 即舅舅 外祖父 为列侯 用他们来辅政 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这正说明了皇帝的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故c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并未说明重用外戚是为了抑制相权 故可排除a项 外戚干政不符合 家天下 的思想 故排除b项 外戚不一定是刘氏同姓诸侯 故d项错误 答案 c 29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对点训练1 2015课标全国 25 汉宣帝曾称 与朕共治天下者 其唯良二千石 郡太守 乎 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答案 解析 30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二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例2 2014海南单科 5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 实行分科考试 差额录取的科举制 这反映出唐代 a 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 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 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 选官重视思想品德试题立意 本题旨在考查唐代的科举制度 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在近年高考命题中多有涉及 要理解不同时期选官制度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其中科举制的特点一直是考查的重点 31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题思路 审题干 找关键 否定 九品中正制及 察举制 科举制 联所学 找关联 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的变化 经历了从出身 品行到考试成绩的过程 辨选项 定答案 官员特权只是受到限制而不是否定 故a项错误 科举制只是扩大了官吏来源 对君主集权效果不明显 故b项错误 分科考试 差额录取 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 故c项正确 察举制重视思想品德 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对点训练2 2015安徽文综 13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 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 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 多有贵戚书信相命 又不好违背 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 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 a 地方无选官权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 察举制的弊端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答案 解析 33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三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例3 2014课标全国 27 明初废丞相 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 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 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 权倾一时 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弱b 君主集权加强c 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试题立意 理解历史概念 认识历史现象是学习历史的关键 本题从明代君主专制加强切入 依托一个新的甚至有点矛盾的历史现象 严防乱政与操纵朝政 考查对历史结论 君主专制加强 的理解能力 34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题思路 审题干 找题眼 严嵩 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 权倾一时 审设问 找关联 内阁大臣的权力来源于皇帝 严嵩 张居正 操纵朝政 是皇帝不理朝政造成的 因为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 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故这在本质上是君主集权加强的表现 审选项 定答案 内阁首辅操纵朝政 是皇权至高无上的延伸 严嵩 张居正的最终命运说明了皇权的强大 a项错误 皇帝疏于朝政造成 内阁首辅操纵朝政 并不能说明内阁取代六部和首辅权力失控 故c d两项均错误 答案 b 35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对点训练3 2012课标全国 28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 积成样本四巨册 官员 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 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 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答案 解析 36 斯塔夫里阿诺斯论科举制的作用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 着重强调儒家经典 但也包括其他科目 渐渐地 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 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 从理论上说 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 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 这并不意味着 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 相反 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 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摘编自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37 阅读提示 1 斯塔夫里阿诺斯站在中西对比的角度上充分肯定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他指出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 与同时代的欧洲 贵族制盛行 相比具有进步性 2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这一观点主要从政治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的影响 其观点是不全面的 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 其影响体现在政治 思想 文学艺术等方面 38 1 2 3 4 5 6 1 2015浙江嘉兴二模 据史书记载 旧制 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 谓之政事堂 唐玄宗开元年间 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 设吏房 户房等五房 分掌庶务 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 这一变化说明了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b 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c 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的权力d 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答案 解析 39 1 2 3 4 5 6 40 1 2 3 4 5 6 a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c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d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 答案 解析 41 1 2 3 4 5 6 3 北宋前期 皇室成员的宗子们 从童稚即可享受赐名授官特权 到了南宋 宗室子弟则要参加科举考试以获得官职 这说明宗室科举 a 有利于政治机构的完善b 体现宗室平民化的倾向c 导致宗室特权被取消d 是科举制由盛转衰的标志 答案 解析 42 1 2 3 4 5 6 4 明朝中后期 内阁首辅掌有对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等4地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 【设计】室内装饰装修施工组织设计
- 部门安全知识培训记录课件
- 部门员工安全培训需求表课件
- 基因检测眼病预后评估-洞察及研究
- 企业形象塑造-洞察及研究
-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制动式浴缸排水系统市场渗透策略
- 基于分子模拟技术解析甲维盐水剂与靶标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
- 地坪漆施工中湿度和温湿度波动对固化效果的影响及补偿策略
- 国产化替代浪潮中工业控制主机的软硬协同适配瓶颈
- 加油站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或加油站员工激励约束办法
- 食堂验货标准培训
- 电动叉车安全操作培训
- 浆砌石挡墙拆除施工技术方案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
- T-SEEPLA 09-2024 四川省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布设技术规范
- 2025年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GB/T 22246-2025保健食品中泛酸的测定
-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上报流程
- 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理
- 治未病科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