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doc_第1页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doc_第2页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doc_第3页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doc_第4页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王庄煤矿二OO九年度矿井重大灾害预防措施及计划遵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规定,我矿编制了二OO九年度矿井重大灾害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各单位必须认真学习并严格贯彻执行。第一部分 概 述目前,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710万吨。我矿现开采的是3#煤层,平均厚度为6.62米,硬度f=1-3,煤层倾角一般为26度,局部可达到16度左右,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一、矿井开拓方式开拓方式为立井、斜井盘区石门上下山混合开拓,现有+740和+630两个生产水平,上下水平之间由暗斜井及630中央石门沟通。+540水平现正在开拓施工中。二、煤层顶底板情况王庄矿3#煤层顶板属11级II类,来压明显,顶板多为砂质泥岩、砂岩,局部为泥岩,厚度为010.75m,伪顶为炭质泥岩,厚0.10.2米左右,性脆易冒落,可随采随落,老顶为中细粒砂岩,厚度1. 113. 60m,不易冒落,底板多为砂质泥岩及砂岩。三、矿井水文地质矿井现开采3#煤层,主要充水因素为3#煤层上部的7#、8#、9#砂岩含水层中的水,以静储量为主,对煤层开采不构成很大威胁,次要充水因素为老空水,我矿52、62采区的大部分区域及+540水平处于奥灰水水位之下,奥灰水是潜在的充水因素,老空水及奥灰水的防治是防治水的重点。四、矿井瓦斯煤尘 王庄矿属低瓦斯矿井,在2008年度瓦斯等级鉴定中,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69 m3/t,绝对涌出量为35.55m3/min;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但煤尘具有爆炸性,2008年经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检验,6206工作面火焰长度为20mm,4339工作面火焰长度为40mm,5204工作面火焰长度为30mm。五、王庄矿通风系统王庄矿矿井通风方式为混合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反风方法为风机反转反风,在井田范围内目前共有三个回风井, 即:南回风井,设有70B2-21 No 24风机两台,电机功率为475Kw,电机转数为740rpm,风叶角度为42, 总排风量4994m3/min , 主要担负着43一下山、43二下山盘区的通风任务; 西回风井, 设有2K604No28风机两台, 电机功率为800Kw,电机转数为600rpm,风叶角度为51.5,总排风量11223m3/min,担负着52、61盘区的通风任务;62回风井,设有FBCDZ-8- No28主要通风机两台,电机功率2450KW,电机转数为740rpm, 风叶角度为38,总排风量9627m3/min,担负着62、43三下山盘区的通风任务。 六、矿井生产体制王庄矿现有职工6000多人,实行矿队两级管理,作业形式多为“三八”制,全矿共有两个综采队,两个掘进队,两个开拓队,一个综采安装回收队及16个辅助生产队组。第二部分 王庄煤矿重大危害因素清单及风险评价序号作业场所、活动和服务危害因素导致后果风险评价方法是否得到控制风险控制计划备 注可能性等级严重度等级风险指数1采掘开工作面、巷道、硐室、原煤仓瓦斯燃烧、爆炸、人员窒息D8是a+b+c+d+e2采掘开工作面、巷道、选煤厂煤尘、矿尘煤尘爆炸D8是A+b+c+d+e3井下通风通风不良引起瓦斯积聚瓦斯爆炸、人员伤害D8是b+c+e4井下通风循环风人员伤害、作业环境破坏C6是b+c+e5采掘开工作面、巷道冒顶人员伤亡、财产损坏C6是b+d+e6放炮作业放炮崩人人员伤亡、财产损坏B5是b+c+d+e7采掘开工作面透水人员伤亡、财产损坏C6是b+d+e8检修作业触电人员伤亡C6是b+c+d+e9运输作业断绳跑车人员伤亡、撞坏设备D8是b+c+d+e10电器设备供电电气火灾人员伤亡、财产损坏D8是b+c+d+e11提升作业提升过卷设备损坏、人员伤亡D8是b+c+d+e12供电作业异常停电设备损坏、瓦斯积聚、引起火灾D8是b+c+e13设备作业电器设备失爆引起火灾B5是b+c+d+e14采掘开工作面、巷道周边小矿贯通通风系统紊乱、事故波及矿井财产损坏C6是b+d+e注:a.管理方案 b.运行控制 c.应急与响应 d.培训 e.绩效检测与测量第三部分 矿井重大灾害的防治重点工作根据2009年度采掘衔接计划,结合各专业科室的危害辨识和分析评价,2009年对重大灾害事故的预防仍以矿井火灾、瓦斯煤尘爆炸、水灾、顶板和主副井提升等重大事故为主要对象。突出以“一通三防”为重点的安全管理,加大对安技措工程的投入,加强综放面的瓦斯管理和防尘管理,进一步优化矿井通风网络,强化对职工避灾路线和自救、互救的培训,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和职工的自救、互救能力。矿井重大灾害事故的防治重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一通三防”管理1.矿井周边小矿多处于我矿的井田的浅部, 曾分别与我矿的12、13、43、52、61盘区及832水平的东翼采区掘透,且其贯通点多处于我矿的进风系统中,虽然都已建闭进行了隔绝处理,但随时都有再沟通的可能或受其突发事故的影响,对我矿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做好对周边小矿协调和检查,并加强对我矿的各个贯通点封闭的检查和堵漏工作仍是矿井重大灾害事故防治的重点。2.根据+540水平开拓延伸情况,逐步完善+540水平通风系统,搞好+540水平的瓦斯抽放设计。3.加强局部通风系统的管理,以及巷道贯通前后的系统完善工作;进一步完善43B3风巷、43B3运巷、5216风巷和6208风巷等掘进巷道的通风系统。加强43B1和6206综采工作面回收期间的通风管理,调节5213、4331和6201综采工作面的风量,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4.做好4331综放工作面、5213综放工作面和6201综放工作面的瓦斯治理工作。5.继续完善防尘管路系统以及压风、排水系统,根据涌水量,对排水管路系统进行改造,制定措施提高+540水平过断层期间的排水能力;及时延伸各掘进工作面的压风管路,保证各掘进头的风钻用风。二、矿井防治水王庄矿虽属水文地质中等矿井,但630水平大部分区域和+540水平位于奥灰水水位之下属承压开采,遇到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有可能导通奥灰水,因此必须加强矿井地质构造的超前探测及预测预报工作,及时为相关部门提供水文地质资料,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奥灰突水。顶板水、老空水和奥灰水是我矿的水害危害源。根据2009年采掘衔接安排,进行分析和评价认为,6206、6201、5214、6207等综放工作面及52、62采区的掘进工作面以奥灰水、顶板水和老空水为防治水重点;43B1、4331、5213、43B3综放工作面以老空水、顶板水为防治水的重点,+540水平皮带暗斜井、轨道暗斜井的开拓及+540水平的掘进以奥灰水、顶板水为防治水的重点。 三、顶板管理1、掘进工作面要抓好巷道开口及贯通工作,坚持使用好前探临时支护和窝头护帮装置。根据施工中巷道的帮顶情况及时进行支护参数的调整,确保巷道的安全施工。2、加强6201风巷、5214风巷52/2#面等小煤柱巷的管理。加大对此类巷道的矿压监测力度,掌握好帮顶的来压情况。对压力较大,变形严重的地方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3、对过构造的全锚掘进巷道,不管是否离层都必须采取双重支护形式。四、辅助运输采区轨道及工作面回风巷全部实施封闭管理,健全和完善斜井、采区跑车防护装置,并做好安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减少辅助运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四部分预防措施一、坚持预防为主,突出业务保安,强化全员防灾意识,提高矿井抗灾能力1.提高职工素质,从职工培训入手,把矿井防灾、抗灾知识列入职工培训内容,严格考核、持证上岗。2.继续落实各级各类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技术措施、安全设施和薄弱环节的检查。各业务部门要加强业务技术管理,各类设计和规程措施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技术规定和标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把技术管理作为预防重大灾害事故的重要环节和手段。3.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并结合本单位的施工地点,接矿通知后进行模拟演习。在作业地点发生变化时,各单位也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避灾演习。4.每个职工要熟知井下避灾路线,并且要具备一般的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的能力。5.每个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自救器,并能够正确使用,一旦发现灾情,能迅速按规定佩戴,就近撤离危险区。外来人员下井时,必须由相关科室到矿办提前办理外来人员下井审批单,并安排专人负责做好全过程的陪护和监督。6.全矿井下要按不同场所和作业对象的要求,设置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安全标志。对各类安全标志牌的使用和管理,各业务科室要做到规范管理,责任到人。通风队要对路标和避灾路线牌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准确、齐全。二、贯彻落实“三大规程”,继续全面推行岗位标准化作业和质量标准化工作1.煤矿安全规程是与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配套的规章,是煤矿进行设计、建设、生产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准则,是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进行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的依据,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保障煤矿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矿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严格贯彻执行。2.各单位要把本计划的学习、贯彻同日常规程、措施的制定和学习贯彻结合起来,切实把计划中有关技术措施贯彻落实到作业场点和各作业人员。矿属各单位要认真组织贯彻学习岗位标准化作业标准和质量标准化标准,以及我矿下发的实施细则,并要落实到生产作业的全过程。三、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管理,优化矿井通风系统1.随着矿井的延深,瓦斯涌出量明显增高,给矿井瓦斯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全矿职工都要认识到“一通三防”在防止重大灾害事故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切实树立起“安全第一,瓦斯为天”的安全生产观念,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工种和岗位都要严格执行公司及矿制定的“一通三防”的各项管理制度,通风科要做好“一通三防”责任书的考核工作。2.通风科要加强“一通三防”的基础技术管理工作,针对性开展“一通三防”的专题研究工作,建立适应矿井通风系统困难时期的“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3.通风管理是“一通三防”的基础,矿井的开拓延伸、采区准备和工作面布置,都应首先满足矿井通风的要求及优化通风系统和简化网路的需要,禁止采用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的通风系统和通风方法,保证通风系统稳定。4.加强“一通三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新建的设施必须符合质量标准要求。5.根据井下采掘接替的实际情况,通风部门要及时、合理的调整通风系统,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严格执行“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十六字工作体系,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和微风作业。6.简化通风网络,优化通风系统,闲置采区封闭工作应根据衔接计划做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在通风系统发生变化时,通风科要设专人重新审查修改本计划中的摸拟灾害事例,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执行。7.矿井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因检修等原因需停风时,必须事先编制停电停风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8.规范井上下电气操作,严格执行电业安全规程各项规定,尤其是要严格执行用电申请和审批制度,杜绝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大面积停电、停风事故。停电、恢复送电的操作,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瓦斯检查的规定。9.加强矿井主要通风机无计划停风时的通风安全管理,编制单风井通风时应急预案,防止、控制井下瓦斯超限,并按照单风井通风时应急预案进行一次演习。10. 加强井下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供风管理。所有井下的局部通风机都必须实行风电、瓦斯电闭锁,风机设专人挂牌管理,严禁无计划停风。加强井下电气设备的定期检修,完善采区变电所双回路供电,避免无计划停电停风事故发生。对矿井所用的风电闭锁由通风科负责机电中心和相关队组参加每月进行一次试验,自动化科对瓦斯电闭锁装置要定期进行试验。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11.加强通风设施管理,减少矿井漏风量,确保各工作地点所需风量和风速符合要求。12.地测科、通风科及安全部门要不定期调查,准确掌握周边小煤矿的采掘动态,杜绝小煤矿与我矿贯通,对漏风地段及时封闭。四、强化矿井监测监控1、通过“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的安装实施,对矿井入井人员进行实时区域跟踪监测和定位,及时掌握下井人员在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在发生灾变时能立即从监控计算机上查询事故现场人员的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遇险人员撤退线路等信息,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切实提高矿井抗灾水平。2、完善监测监控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强化内部管理,实行24小时监控主机值班,对监控设施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必须在当班处理完毕。3、制定完善监测监控管理台帐,瓦斯传感器备用量符合要求。4、每周对所有井下作业地点的瓦斯传感器进行一次更换;每7天必须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按规程对甲烷传感器调校1次,并在地面稳定运行24小时后,传感器各项指标符合规定,方可下井使用,保证传感器的正常运行。5、每周对采、掘、开工作面的监控设施进行一次断电试验,确保性能可靠。6、瓦检员及监测监控工每天使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监测值班员,当两者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先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采取完全措施并在8小时内对甲烷传感器调校完毕。7、每旬对井下监测设施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及时了解井下各作业点设施的状况,保证系统使用完好规范,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五、防止瓦斯煤尘爆炸1.加强电气设备的防爆管理,防爆电气设备下井前应由防爆检查员检查其“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下井使用。未经防爆检查员检查签证的设备严禁下井。对井下在用的电气设备要加强检查和维修工作,其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要求。各作业队组要切实落实包机责任制。机电部门要坚持做好机电安全动态检查,防止失爆现象发生。2.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电气设备的三大保护齐全,动作灵敏可靠。3.电气设备的各种保护必须符合规定。机电硐室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质量标准化要求。4.对新装和大修后的高压电气设备投运前要进行试验。机电中心要按规程第490条规定,定期对电气设备和电缆进行检查和调整工作,检查和调整中发现的问题,应指派专人限期处理。5.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轨道、露天架空引入(出)的管路入井处都必须将金属体进行不少于两处良好集中接地。通讯线路必须装设避雷装置和熔断器。同时要加强检查,保证各项设施使用良好,防止雷电串入井下。6.在井下及洗煤厂原煤仓进行电气设备开盖检修前,必须检查周围瓦斯浓度,确认5m范围内不超过1%时 ,方可进行作业。7.井下移动设备要轻搬轻运,防止出现磨擦、撞击火花。严禁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8.使用矿灯的人员,要爱护矿灯,严禁拆开、敲打、撞击矿灯,矿灯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9.要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对井下杂散电流进行测试,保证杂散电流符合规定要求。6kv接地电流按规程要求进行测试和维护,不合格及时整改。10.炮掘时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加强瓦斯检查,发现瓦斯超限,立即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向通风安全调度汇报。11.严禁使用失效炸药,井下爆破材料必须与矿井瓦斯等级相适应,严禁违章放炮,防止出现炮火。12.对当班未放完的炮或残炮、瞎炮,班组长要在现场对下班交待清楚。处理残炮瞎炮要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342条规定进行。掘进工作面与其它巷道、老空、封闭巷道等贯通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制定专门的贯通措施。13.周边小煤矿与王庄矿曾沟通地点要增加瓦斯检查点,安设瓦斯传感器探头,重点检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14.综放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5m3/min或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应采用瓦斯抽排,如采用综合防治,要制定专门的通风瓦斯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在瓦斯涌出较高的综采工作面采用J型通风时,通风科要在回采前制定出针对工作面、尾巷及其进回风路线 “一通三防”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规定。15.加强对瓦斯员的管理,按要求配齐瓦斯员岗位。瓦斯员要按巡回图表检查,专职瓦斯员按规定检查,瓦斯员要严格执行井下交接班制度,不得假检、漏检,发现瓦斯超限,应立即下令停止作业,停电撤人,并及时向通风调度汇报。16.加强对便携式瓦检仪的管理,保证正常使用,不合格的仪器严禁发放。矿长、矿技术负责人、爆破工、采掘队长、采煤机和掘进机司机、通风队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流动电钳工等必须按规定佩戴便携式瓦检仪。其它人员按矿有关文件要求佩戴便携式瓦检仪。17.采掘工作面及各采区回风巷按规定安设瓦斯传感器,实行24小时监测监控。如有瓦斯超限,有关部门要及时核实并及时采取措施,按规定进行处理。18.改造和完善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全矿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矿井各翼回风、总回风、风硐等地点,严格按照潞安集团公司瓦斯高标准规定执行,进行实时监控。19.瓦斯排放要严格执行分级排放管理制度,按规定编制专门的瓦斯排放措施。20.综采工作面坚持逢采必注的原则。综采工作面坚持使用采煤机内外喷雾、架间喷雾和放煤喷雾,不喷雾严禁割煤、移架和放煤。21.掘进工作面各积极推广和使用湿式离心除尘器,进一步降低工作面的粉尘浓度。22.炮掘工作面要坚持使用湿式打眼。巷道内应按规定安设冲击水幕和隔爆水棚,装炮使用水炮泥,做到放炮前后,冲洗巷道,洒水灭尘。23.煤矿安全规程第155条规定的地点都必须安设隔爆水棚,且隔爆水棚的位置、数量、水量均要符合规定要求,并设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加水、维护,通风科每周至少对井下隔爆设施进行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24.加强盲巷管理,对暂不使用或废弃的巷道要进行建闭,设栅栏,并悬挂警示牌。25.各类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必须按规定定期进行调试、校验、确保正常使用。瓦检队在安排井下各地点的瓦斯检查工作时,应同时安排记录对照瓦斯测点的探头示值,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通风科,出现误差由通风科负责按煤矿安全规程第163条要求督促有关单位及时处理。六、矿井火灾预防1.所有井下人员知道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并能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2.井筒、各水平的连接处及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巷、回风巷连接处、井下机电硐室、主要巷道内的带式输送机的机头前后各20米范围内,都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3.加强井口检身制度,防止将烟草及点火物品带入井下。4.井口房和通风机附近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井口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5.井下及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等明火作业。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及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氧焊等工作时,要严格执行井下电焊审批制度,每次都必须制订安全措施,经通风部门审查,总工程师或矿长批准,作业时必须遵照执行安全措施和煤矿安全规程第223条规定。6.加强井下油脂、可燃物的管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装入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押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送回地面,严禁在井下存放。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物品,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地面处理,不准乱扔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和硐室内。井下清洗风动工具,必须在专用铜室内进行,并必须使用不燃性和无毒性洗涤剂。7.井下液力联轴节必须坚持使用难燃液,并指定专人负责维护,按规定注难燃液。易熔合金塞熔化后,必须立即排除故障,然后进行更换。易熔合金塞必须符合规定标准,严禁提高熔点或用其它物品代替。8.禁止非阻燃电缆和非阻燃胶带下井使用,橡套电缆和胶带下井前必须经公司检测站检验其阻燃性能,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下井。9.加强皮带机管理,完善各种保护,皮带队或使用皮带单位要定期对四保护、两装置进行试验、调校,确保正常使用。皮带机头机尾、机械转动部分和储带仓行人侧,必须装设安全防护栅栏并悬挂替示牌,防止人员误入造成人身伤害。各使用皮带机的队组要及时清理机道下部的淤煤、矸石、碳块,及时更换损坏的托辊。10.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选择、装配和使用必须符合规程规定,并正确使用和维护各种保护装置。11.定期对杂散电流进行测试,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杂散电流和轨道绝缘性能符合规定要求规定。12.6KV系统要装设消弧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防止单相弧光接地短路事故的发生,并装设灵敏可靠的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13.井下变电所高压电源电缆连接,要推广使用冷缩工艺电缆接线盒,保证电缆连接的安全可靠。14.对井下的消防材料库,要配备足够的消防材料和消防器材(详见附表)。井上消防材料库由保卫科负责日常管理,井下740, 630消防材料库日常管理由通风队负责日常管理,及时更换过期、损坏和缺失的消防器材。通风科每季进行一次检查并做好记录。15.对采区进风巷防火门、井下机电硐室的防火门分别由通风队、供电二队负责日常管理,要做到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开闭灵活可靠。16.对井下各机电硐室、井底车场、火药库、风动工具清洗硐室等地点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各种消防器材,做到定期检查更换。(其具体数量可参照附表确定)17.对井下52皮带、52北皮角联巷道要加强通风、瓦斯管理,按通风科制定的管理制度检查角联巷道的瓦斯、风速情况,并安设瓦斯传感器、风速传感器,进行连续监控,机电中心要加强角联巷道内的机电设备的管理和检查,做到保护齐全,消灭失爆。18.备用一定数量的C0, H2S等各种气体的检定管,定期更换,保证在出现意外时可随时使用。七、矿井防治水630水平大部分区域和+540水平属承压开采,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规程提供的公式进行计算,我矿奥灰水含水层与3#煤层之间的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水头值大于实际水头值,因此奥灰水不可能突破底板,但必须预防构造导水。采区应进行三维地震勘探,综放工作面回采前必须经过无线电坑透和钻探,查清工作面内存在的地质构造含水性及其导水性。承压开采区域特别是+540水平、62采区、52下山采区的开拓、掘进工作面必须坚持“有掘必探”的原则,利用物探、钻探等手段,查清工作面前方可能存在的导水地质构造,若发现有导水地质构造,则必须采取安全措施防止突水,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进一步做好防治水工程后,在安全前提下进行回采。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防治水的有关规定及我矿历年来的实践经验,我矿在井上、井下防治水方面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汛期前要恢复成立雨季“三防”机构,制定有关汛期防治水工作制度,负责雨季防治水的组织领导和检查工作。 2.武装部要成立抢险突击队,机运队、皮带队、供电队、洗煤厂要成立抢险、抢修小组,保卫科要成立汛期消防队伍,所有抢险队伍人员名单要列榜公布并组织演习。汛期负责抢险、抢修工作。 3.行政科要完善工业广场排水系统,清理和维修矿区水沟,保证雨季排水畅通。 4.地测科、行政科、水电科等单位要查清矿区及其附近的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疏水能力等情况,雨季前要进行完善、清理、维修、加固。运销科要制定堆煤的极限体积和安全体积,保证煤堆安全。 5.地测科对井田内故县小河、积石小河、水井及采空区塌陷积水,建立水文观测站进行观测。6.地测科负责建立井下水文地质观测站,每月对矿井涌水量进行观测,每半年填绘一次矿井充水性平面图,同时要掌握临时封闭巷道和小煤矿的积水情况,在分析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加强每月一次的水情水害预报,并向有关单位和领导汇报,为生产部门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7.地测科要加强动态水位监测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利用动态水位观测系统观测水位变化情况,发现奥灰水水位异常变化,及时分析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措施。8.机运队和皮带队要经常清理大巷、石门、皮带等地段水沟和井下各水仓,保证排水畅通。 9.机电中心要经常组织有关单位检查维修井下排水设备,确保正常排水,保证工作水泵及备用水泵(包括水管)的总能力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10.井下各采掘队组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低洼积水段必须安装排水设施。11.在井下采空积水区或小煤窑附近掘进工作面时,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要求提前进行超前探测。 12.为了预防奥灰水通过构造导水,6206、6201、5214、6207等综放工作面回采前必须经过无线电坑透和钻探。掘进工作面必须坚持“有掘必探”的原则,利用物探、钻探等方法查清可能存在的隐伏地质构造,发现可能导水的地质构造,必须进一步查清其含水性,并采取针对性措施。13.+540水平皮带暗斜井、轨道暗斜井开拓过程中以及+540水平巷道掘进过程中,必须提前利用物探和钻探的方法,进行超前探测预防构造导水。14.煤层开采过程中,为预防导水,对于导水的断层和陷落柱,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留设防水煤柱。八、防止顶板事故1.加强综采面的工程质量管理,采高要严格执行规程规定。工作面泵站压力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要求,保证支架对顶板支撑有力。2.加强综采面安装回收的支护管理,严格执行先支护后作业的原则。3.加强综采面两巷及端头、端尾和安全出口的管理,综采工作面原则上使用端头端尾架,对于不适合使用端头端尾架的工作面,要制定出相应空档的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4.综采工作面片帮宽的地方要超前移架。5.加强综采面初次放顶、过空巷、地质构造带及旧巷修复时的顶板管理工作,在经过这些特殊地段时都要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6.加强掘进工作面的支护质量管理,确保支护质量符合作业规程要求。7.所有的掘进巷道要坚持使用好前探临时支护和护帮装置,工字钢棚要同时使用好防倒装置。8.对全锚网巷道的支护,必须要有专门的支护设计,切实做到支护参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9.锚喷、锚杆支护巷道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规定和作业规程的要求,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10 .生产中心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及时与锚杆生产厂家联系,调整药卷的凝固时间,保证锚杆支护质量。11.采掘工作面作业前要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在地质条件或生产工艺变化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12.生产中心和采掘队组要按规定定期观侧采掘工作面的矿压变化,对矿压显现异常区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生产部门要对各项观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使之真正成为安全生产及施工的重要依据。13.井下各队组至少每天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巷道支护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对严重失修巷道,生产部门要及时安排专业队组维修,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14.进行井巷维修工程作业前,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9196条的有关规定。15.一旦发生冒顶、漏顶需要处理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设专人监护,跟班队干、班组长现场指挥。16.供应科、队组工作面应备用一定数量的坑木、工字钢等支护材料,机电部门备用抢险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更新。九、主、付井提升和辅助运输重大事故预防措施(一)主、付井提升1.电气设备的检修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严禁带电作业。2.各井筒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第472条规定装设保护装置。井筒施工及装备检修、更换、试验必须制定施工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严禁平行作业。3.付立井升降人员时,每罐乘罐人数严禁超员,严禁超载提升。4.钢丝绳使用、维护、保管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执行。5.付立井罐笼必须每年进行一次脱钩试验,每半年进行一次不脱钩试验。6.主井安装的防撞梁、托罐装置,每月由维护工进行检查一次。7.发现设备缺陷,必须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解决。8.严禁人员和物料混合提升。9.付立井井口、井底的安全门必须与罐位和提升信号闭锁。10.各类安全保护设施要每日检查试验,确保动作灵敏、可靠。11.绞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开车过程中必须有一名司机操作,一名司机监护,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12.绞车制动闸闸瓦无缺陷,磨损不得超过规定,开关灵敏可靠。13、强化处理煤仓堵口事故的管理、皮带队、机运一队、机运二队要制定处理煤仓堵口事故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调度室要加强事故汇报程序和事故处理现场的整体协调。(二)辅助运输1强化封闭轨道管理,维护运输秩序。2强化斜巷运输,完善轨端阻车器及警示系统,确保工作面作业人员的安全。3加强主斜井、付斜井人车及轨道的检修,确保完好。4.完善行车保护及绞车运输信号设施,坚持使用大巷行车信集闭系统。5强化跑车防护装置管理,按标准上齐、上全各类挡车装置。6重载、大型货载运输作业前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临时使用的小绞车每次使用前,都要制定安全措施,并进行检查验收,无措施或未经验收不得进行运输作业。7运输大巷必须配置专用救护人车。十、大面积停电事故预防措施1、根据我矿电网运行方式,定期对地面架空线路走廊进行巡查,检查,保证线路安全运行,避免闪络或接地事故。2、做好电气设备的定期检修工作,保证设备的完好,并做好记录。3、按照要求做好春防春检和“雨季三防”工作,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整改处理;雷雨、风雪等恶劣天气,要加强值班巡查。4、所有的安装、检修、维护工作严格执行电业安全规程中相关规定。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满足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要求。5、严格按照电调指令和制定的紧急拉闸限电序位表执行限电和切断负荷工作,定期组织演习。6、根据电网实际制定切实、可靠的供电事故应急预案并学习贯彻到基层单位。7、按照规定,对操作人员进行季节性反事故训练,积累经验。8、严格执行停送电申请票制度,认真填写倒闸操作票并监护执行。9、认真开展“五防”工作,加强线路、变压器避雷针(器)等设施电气安全检查。十一、地面储装运系统瓦斯火灾事故预防措施1.选煤厂的原煤仓、喷吹煤煤仓、储装运系统及有可能积聚瓦斯的地点要每班检查一次瓦斯和二氧化碳。检查地点和时间要遍入瓦斯检查点设置计划。2.地面煤炭储、装、运系统安设瓦斯传感器,报警浓度0. 8%;断电浓度1.2%;复电浓度0. 8%。3.地面煤仓,筛选点及所有转、装、卸载点应采取防尘综合措施,都必须安设喷雾装置。皮带转载点安设自动喷雾装置,喷雾要安装稳固,能封闭尘源,雾化效果好。4.选煤厂的原煤仓、喷吹煤煤仓、储装运系统至少每10天冲洗一次煤尘,煤尘大时随时冲洗不得存在煤尘堆积现象。5.机运一队负责主井井筒、风井井筒、主斜井机头厂房内管路的维护、更换及巷道冲洗,确保主皮带斜井和厂房内无煤尘堆积6.选煤厂负责地面选煤车间,所有皮带走廊及圆筒仓的清扫洒水,确保无煤尘堆积。7.运销科负责装车点附近20米范围内的煤尘冲洗及防尘设施的安装、使用。8.水电科负责地面静压水池的水量、水质和水池的清理。9.喷吹煤厂负责车间、所有皮带走廊,清扫洒水,确保无煤尘堆积。10.每月通风科组织各有关队组对地面储装运的防尘进行2-3次全面检查,且每月抽查一次,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三定”落实。11.安全部门要监督检查综合防尘的执行情况,各作业地点安全员要监督工作面综合防尘的执行情况,对不使用防尘设施的单位要停产,使用方可生产,并及时向安全调度汇报,12.地面煤炭装运系统必须设里消防管路系统,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13.地面选煤厂、喷吹煤厂的皮带走廊的消防管路必须设置1吋变6分的短节支管和1吋阀门。1吋变6分的短节支管和1吋阀门的位置应便于使用和维修,必须有明显易辨的标志。第五部分 灾害处理计划一、灾情汇报和救灾组织计划1.灾害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利用电话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原因和危害程度向矿调度室汇报。井下其它区域的人员,在发现异常现象后,也应及时汇报。2.调度录接到井下灾情汇报后,立即通知值班领导和矿领导,并做好记录,同时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以电话或派人通知的方式,向可能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普报通知。3.值班领导接到通知后,立即到调度台临时组织抢救,并根据灾情,做出是否将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人员撤至井上或撤至安全地点待命的决定。4.由矿长负责成立救灾指挥部,并向集团公司调度及上级领导汇报。5.如发生重大灾害必须及时通知集团公司救护队。6.矿井要建立救灾期间的救灾人员入井管理制度,救灾人员下井必须携带救灾人员入井证,入井证要包括以下内容:负责人,入井地点,入井路线,入井人数,携带物品,入井任务,矿灯编号,总指挥签字同时要佩带救灾袖章。救灾袖章要求用宽150cm的红布制作,并用黄色字体印刷如右内容,并随时在生产调度配备不少于100套救灾袖章。第X号救灾人员王庄煤矿救灾指挥部7.矿井发生火、瓦斯、煤尘等重大事故后,必须首先组织矿山救护队侦察,准确探明事故性质、原因、范围、遇难人员所在位置,以及巷道通风、瓦斯等情况,为指挥部制定抢救方案提供可靠依据。8.救灾指挥部应制定救灾方案,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救,并通知矿医院做好伤员抢救准备工作。救灾期间,没有救灾指挥部指令安排,任何人不得进入灾区或受灾害影响的危险区区域。附:电话通知程序示意:公司调度室 矿 长井下电话矿生产调度 总 工 值班矿领导 副矿长 有关科室二、成立救灾指挥部(一)、指挥部领导及成员的住宅、办公室电话号码及通知明细表(二)、救灾指挥部各成员的职责1、发生重大事故后,公司总经理、矿长、公司总工程师必须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矿长是负责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矿长未到之前,由值班矿长负责指挥。序号姓名电话号码手机号码通知时间接话人序号姓名电话号码手机号码通知时间接话人办公室住宅办公室住宅1刘克功593231259328881359329685016杜向阳59354695934308139355805722王顺齐593221259216981350355511117孙新文59322245932893139340582663周志利593251259330371583556766618赵 栋59320495933839138355008224贾双春593391259327791393553752119张华民59326195933519139355058535杨建立593281259329181393551231822刘春记59322425930398139355006486赵学雷593241259325921346705066621崔广华59354985933345139340546737柳铁柱593201259322901390345693522史良光59322235931074139946007198曹潞安593271959261601393552878923李永勤59353385949098139342969069贾乃银593271259332211383429890024梁志刚593228159325631393556982810王爱平593538659330361390345131125林 杨 593226059359581363355699911张日林593235259306161351355174626王建军593241859326181351355890112冯灵斌593204159322981383405711127王 钧593189559335811350975691813撖 动59327425931260138355591682814王保民593364259334481383405969329公司调度5921020、592231915张金亮593249459310991393552262530公司救护队59224292、处理事故各有关人员的职责:(1)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总工程师、公司总经理、公司总工程师和矿山救护队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2)矿总工程师:是矿长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领导下组织制订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3)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在不妨碍矿长有效工作的原则下,参加抢救事故的指挥工作,并根据需要代表公司总经理采取措施,从公司所属各矿调度人员、设备和器材。(4)各有关副矿长,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人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须的材料设备,并由指定的副矿长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5)矿副总工程师:根据矿长命令,负责某一方面的抢救工作。(6)矿山救护队队长:对矿山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矿山救护队和辅助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援助和事故处理,如果其它矿山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成立矿山救护队联合作战部,由事故所在的公司的救护队长担任指挥,协调各救护队的行动。(7)安监处: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以及按照规程规定对抢救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监督。(8)通风科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矿井通风系统管理,注视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况和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9)生产科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10)有关的队、班长:负责查对留在本区域工作面内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将在现场所见到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矿井调度室,并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11)矿生产调度: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长、矿总工程师、集团公司调度室以及矿其它领导和有关单位,及时向下传达矿长命令,通知并召集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随时根据“调度工伤抢救程序要求”(附工伤抢救程序图)组织井下抢险救灾的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数和留在井下各盘区的人员。(12)考勤室和矿灯、自救器发放室负责人,应分别根据入井人员的刷卡记录和矿灯牌号码,查清在井下的人数及其姓名,并迅速报告调度室。对未持有经指定的副矿长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任何人员,不得发给矿灯、自救器,并在井口必须严格检查制止入井。(13)材料供应科长:及时准备好必须的抢救器材,并根据矿长的命令,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14)机电科科长:根据矿长命令,负责改变主要通风机的工况,并保证正常运转,负责掌握矿井内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救或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它有关任务。(15)运输科长:负责将遇险人员及时运送井上,保证将救灾人员和器材及时运送到指定地点,满足救灾需要。(16)地测科科长: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并根据矿长命令完成测量打钻任务。(17)自动化科科长:保证井上下通讯的畅通和监测设施的有效运行,按矿长的命令,迅速在指定地点安设通讯设施或监测监控设施。(18)医院院长: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组织护理和药物供应。(19)行政科长:保证对遇险人员的妥善安置和负责救灾人员的住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20)保卫科长:负责事故抢险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并在井口附近及井口至医院开辟绿色通过,保证车辆畅通。同时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21)值班电话接线员:接到矿调度室的事故通知后,立即切断与事故没有直接关系的一切通知,开动事故信号,并按照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中所规定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人员和名单,及时按顺序通知各单位的人员到矿值班室报到待命,协助矿值班调度员及时传达矿长的命令。三、自救、互救的原则和方法(一)自救时应遵守“灭、护、撤、躲”四原则1.灭。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2.护。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和温度增高时,必须佩用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防止吸入有毒有害气体和高温气体。3.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要以最快速度,选择最近的路线撤离灾区。4.躲。如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援救,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酮室。(二)互救时,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2.对出血的伤员,先止血,后搬运。3.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三)自救、互救的方法1.瓦斯、煤尘爆炸时,避灾自救要注意以下几点(1)当灾害发生时,一定要镇静清醒,不要惊慌,乱喊乱跑,当听到或感觉到爆炸声响和空气冲击波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