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顶板灾害防治(将乐).doc_第1页
浅谈煤矿顶板灾害防治(将乐).doc_第2页
浅谈煤矿顶板灾害防治(将乐).doc_第3页
浅谈煤矿顶板灾害防治(将乐).doc_第4页
浅谈煤矿顶板灾害防治(将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朱英锡(将乐县兴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文曲联办煤矿) 摘要:通过分析研究煤矿煤层顶板赋存条件及顶底板的特征,进一步阐述防治煤矿顶板事故的具体措施,在实践中正确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关键词:顶板事故 现状分析 防治措施0、前言:在我国的能源工业中,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70左右,预计到2050年还将占50以上。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煤炭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加强安全生产,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全第一”是煤矿生产的一项基本方针,搞好顶板管理工作是贯彻执行这一方针的重要环节。1、煤矿顶板事故的现状在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中,无论发生次数还是死亡人数,顶板灾害事故占的比重都是最大的。据统计,煤矿顶板、瓦斯、机电、运输、爆破、水灾、火灾及其他等八类事故中,顶板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6.42%;瓦斯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0.58%。顶板作为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灾难性、破坏性、继发性的特点,尽管随着煤矿开采技术、支护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顶板事故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就死亡人数来说,仍占相当的比例,因此,加强煤矿顶板灾害的防治力度,深入研究顶板事故类型及其形成的条件、机理和防治措施是煤矿长期而艰巨的一项重要任务。现结合我矿顶板的实际情况,就我矿采场顶板管理和巷道顶板管理做以下阐述:1.1、 采场顶板管理1.1.1、C3煤层采场管理C3煤层顶板多为泥岩、细粉砂岩,但伪顶较厚,且遍布整个矿区,为0.150.55米,平均0.35米,给采场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底板为泥质岩、局部底板为细砂岩,其基本顶、基本底稳定性较好。经多年来的观察,我矿局部地方由于原生构造的的原因,较为破碎,且在直接顶中往往形成具有“人字劈”“升斗劈”等游离岩块的镶嵌型顶板,直接威胁着工作面作业人员的安全,这类游离岩块落煤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支护或支柱得不牢,受采动影响后,就会渐渐脱离岩体,无约束地自由下移,冒落,往往造成局部冒顶事故。针对这些特殊的顶板情况,我矿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地在顶板管理和采煤方法上作了调整,采用了“短顺短壁”采煤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顶板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不仅减轻了工作面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还可以在老顶来压之前,将工作面结束,有效地避免了顶板事故的发生,同时,在每一条顺槽结束后,均在结束的顺槽口下部架设木垛,既可确保采空区的石头往下窜,又可减少主切眼煤壁两帮的压力,除此之外,在采场作业过程中,加强敲帮问顶是工作面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即在支护前必须进行问顶工作,使游离岩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避免了局部冒顶事故的发生。遇局部破碎地方,采用加长点柱的带帽、一板两柱、一板三柱、点柱加密、连板支护、支架加密等支护形式,使采面支柱有足够的初撑力、支得稳、抗得住,较好地控制了裂隙的发展,岩块的移动、滑落。1.1.2、 B9、B12煤层采场管理B9、B12煤层的顶板、底板均为泥质岩或细粉砂岩,两层煤均有数厘米泥岩伪底,局部地方的伪底较厚,顶、底板岩石较完整,受F31断层的拖动影响,局部地方的煤层顶板较破碎,在倾向上起伏较大,对回采巷道的布置造成极大的困难。B9、B12煤层均为第三型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由于要经常破眼找煤,放炮过程中对支架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对工作面的支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B9、B12煤层的特殊性,我矿在支护方面加大了管理力度,并严格执行安检制度,确保支架质量要求。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矿在加强作业班组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在采面工具的使用上进行改进,即每个采面配备三把以上的挖斧,一头尖锐,一头加工成“一”字型,遇坚硬光滑底板时,就可用挖斧的“一”字头敲击底板,便于柱窝的成形,确保支架的稳定、牢固。此外,在采场作业过程中,做到时时观察顶板岩层的变化和活动情况,根据顶板的实际状况,采取必须的措施。1.1.3、B7煤层采场管理B7煤层顶板为细粉砂岩,底板为粗粉砂岩夹细砂岩,有数厘米泥岩伪底,一般顶、底板岩石较完整,裂隙不发育,稳定性较好。但局部地方煤层顶板稳定性较差。B7煤层属第三型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鉴于B7煤层有伪底及直接顶板易脱层的情况,除了采用B9、B12煤层顶板管理方法外,还应在控顶方面采取措施。直接顶易脱层,在裂隙较为发育的地方,其控顶措施是十分关键的,一方面要调整支架的密度,加大支柱的口径,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控顶距掌握,这种顶板的最大控顶距一般为3.8米,最小控顶距一般为2.2米,且要进行密集切顶,同时,工作面在作业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顶板裂隙的发展情况,必要时应采用连板支护等措施。1.2、巷道顶板管理针对我矿的煤层赋存条件及岩性, 我矿片盘运输巷均采用煤层底板布置大巷的方式,均为全岩巷道,此方式不仅提高了巷道施工的安全系数,而且减少了巷道的维修量,我矿的巷道顶板管理主要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1.2.1、根据岩性控制空顶距,当遇到破碎带或层理、裂隙发育时,支架应紧跟掘进迎头并采用超前支护,且要背严背实。1.2.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石必须挑下,无法挑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严禁空顶作业。1.2.3、在破碎带中掘进巷道,要缩小支护棚距,用拉条将棚连成一体,防止推垮。1.2.4、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应考虑岩石性质,支架和掘进头距离相适应,防止爆破崩倒支架。1.2.5、各巷道的开岔口选择岩性较好的位置。1.2.6、当开口处围岩夹角被破坏,应及时采取稳定措施。2、结束语通过对采掘工作容易发生顶板事故的部位及情况的讨论,可以看出顶板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的主观行为占主导地位,自然因素的客观原因完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加以改变,只有严格执行“三大规程”、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