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传播视野中的媒介庆典——以CCTV《感动中国》节目为例.pdf_第1页
仪式传播视野中的媒介庆典——以CCTV《感动中国》节目为例.pdf_第2页
仪式传播视野中的媒介庆典——以CCTV《感动中国》节目为例.pdf_第3页
仪式传播视野中的媒介庆典——以CCTV《感动中国》节目为例.pdf_第4页
仪式传播视野中的媒介庆典——以CCTV《感动中国》节目为例.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0 现代传播 2010年第 4期 总第 165期 仪式传播视野中的 媒介庆典 0 以 CCTV5感动中国 6节目为例 u 麦尚文 内容摘要 在社会嵌入程度上 媒介庆典作为一种意义生产模式具有明显的传播优势 因而在表 征价值信仰 粘聚社会方面被赋予重要的角色担当 与此同时 作为社会互动的仪式性模式 媒介庆 典亦留存明显的局限性 在话语实践上易于走向 仪式陷阱0 成为 附庸化的形式0 仪式化0 更 可能成为价值传播的社会控制形式 对庆典仪式的过度商业开发也会消解其社会公益性 本文重点以 CCTV 5感动中国6 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为实践案例 从仪式传播视角探究媒介庆典的话语表达实践及 社会认同空间的建构 以突出其作为具有社会建构意义的 巨大话语系统0 应有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 媒介庆典 仪式传播 感动中国 社会认同 历经 2008年以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汶川地震 北京奥运盛会以及新中国成立 60周年国庆阅兵庆典 等的业务运作 国内媒介生产出现的一个重要转向 是 媒介事件 0 理念及仪式传播现象的集中呈现与 实践 由 媒介事件 0 展示的这种媒介景观在当前 愈发显著 特别是电视传媒在重大事件中以仪式 典 礼等形态呈现的媒介庆典 以 加冕 0 纪念 0 团 聚 0 或 庆祝 0 为活动主题 往往形成全国性 区 域性收视的盛大 媒介节日 0 媒介自身甚至直接 转换为社会仪式的中心 其传播实践备受关注 庆典传播作为 媒介景观 0 的独特之处 在于 它是由大众媒介主导的意义生产模式 体现出大众媒 介嵌入社会的新机制 改变着传统媒介与社会的关 系 同时 也丰富了媒介与国家的关系 从而区别于 由意识形态机构主导的通过媒介缔造的单一的国家景 观 从媒介实践变迁看 庆典节目逐渐成为我国电视 传媒的重要产品类型 媒介庆典 0 作为富有创新性 的电视视听传播模式更是催生了全新的电视庆典商业 模式 媒介庆典在实践上融汇了媒介符号与典礼的仪 式性特征 在形态结构上体现为相对完整的媒介仪 式 在媒介生产层面 媒介仪式 0 是指大众媒介 以仪式化形态表达并传播的媒介事件或媒介活动 从而使事件或媒介自身具有仪式感与参与性特征 媒介仪式是 以共同的理解与情感为基础 0 属于 庆祝性的 享受 性的以及装饰 性的 而非 功利性 的 0 柯尔迪 N1 Couldry 在对媒介仪式进行类型 分析时 也重点突出了 媒介本身成为一种仪式或 集体庆典 0 这一综合性的媒介仪式形态 从这个 意义上说 媒介庆典在本质上正是这样一种 仪式 性的传播模式 0 由于借助大众媒介的强大仪式符 号系统 相对于一般的社会庆典而言 它具有更为 丰富的结构形态与实践内涵 但是 当前对媒介庆典这一重要媒介生产样式的 相关学理审视十分薄弱 在媒介庆典的独特的节目形 态 媒介庆典的社会内涵挖掘以及庆典传播价值的开 发等方面迫切需要全面深入的观照 以推动我国庆典 传播实践的规范与发展 本文重点以近年来具有较大 社会影响力的榜单庆典 CCTV 5感动中国 6 年度 人物评选及颁奖晚会为案例 从仪式传播的视角切入 媒介庆典实践 探究媒介仪式的话语表达实践及社会 认同空间的建构 以突出其作为具有社会建构意义的 巨大话语系统应有的现实价值 一 媒介即仪式 0 媒介庆典的仪式内涵解说 关于仪式的生成 涂尔干 Durkhem iE1 曾指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麦尚文 仪式传播视野中的 媒介庆典 0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消费文化传播与媒体社会责任研究0 项目编号 08CXW 003 研究成果 现代传播 2010年第 4期 总第 165期 71 出 任何社会都会感到 它有必要按时定期地强化 和确认集体情感和集体意义 只有这种情感和意识才 能使社会获得其统一性和人格性 这种精神的重新铸 造只有通过聚合 聚集和聚会等手段才能实现 于 是就产生了仪典 0 由于在社会聚合方面的角色担 当 大众媒介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仪典类型 詹姆斯 凯瑞 JamesW1 Carey 所提示的 传播的最高境 界 0 即 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 有意义 能够用 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 0 也指向了媒 介作为仪式的社会意义 在概念上 我们把作为 一种仪式或集体庆典 0 的媒介仪式类型称为 媒介庆典 0 即由大众媒介机 构作为主办方进行生产并传播的带有仪式性特征的庆 典事件或活动 从实践层面看 媒介庆典主要有三种 类型 1 以排行榜发布为主的 榜单庆典 0 比如 CCTV 5感动中国 6 年度人物颁奖盛典 凤凰卫视 5影响世界华人盛典 6 2 针对特定主题而举办的 主题庆典 0 如 CCTV 打造的舞台歌会品牌 5同一 首歌 6 消费者维权 53 15晚会 6 南方电视台主办 的娱乐时尚系列 5南方盛典 6 3 以重要节假日活 动为内容而设置的 节日庆典 0 包括5春节联欢晚 会 6 5中秋晚会 6 等 媒介庆典往往是媒体精心运营 的品牌节目 并在节目形态与社会传播路径上形成了 全新的视听模式 如果说传播的传递观表达着 媒介即信息 0 那 么传播的仪式观则意在 媒介即仪式 0 媒介本身成 为 共同 信 仰的 创造 表 征 与庆 典 0 罗 顿布 朗 W1 Rothenbuh ler 将这种媒介化的庆典仪式形容为 最具交流效应的社会形式之一 0 媒介庆典作为综 合形态的媒介仪式 既包含仪式性内容和仪式化传播 手段等要素 又突出媒介自身在其中的角色与地位 以 媒介事件 0 的面目直接影响社会 例如 CCTV主 办的 5春节联欢晚会 6 被认为是全球华人 以北京 时间为标准的 天涯共此时 0 媒介节目成功转换 为中国人除夕守岁 共享民俗的年度家庭仪式 成为 独特的社会互动模式 在更高层面上 媒介庆典又可 以转换为 政治仪式 0 或 国家仪式 0 成为国家景 观 呈现出内涵上的丰富性及实践层面的复杂性 作为一档大型年播节目及年度电视事件 已走过 7届的 5 感动中国 6 被誉为 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 精神史诗 0 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品牌 0 5感动中 国 6 作为年度电视庆典活动的影响力生成 主要源 自其仪式传播形态与内容取向的创新 在节目形态 上 5感动中国 6 从 2002年第一届起即已形成 四 段式 0 庆典结构 人物故事短片播放 现场访谈 颁 奖词宣读和为获奖者颁奖 这一仪式结构随后被国 内同类庆典节目复制使用 其运作流程也体现了 仪式时间 0 特征 年度的概念 评选启动 网络投 票时段设置 推选委员推选 候选人展播 十大人物 确定并颁奖等都有明确的 时间阀限 0 在仪式内涵上 媒介仪式兼备 信仰 0 与 行 动 0 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成为相应的社会价值和社 会行动者实践形式的结合体 5感动中国 6 的仪式内 涵主要表现在 1 入选人物要符合组委会制定的 六条标准 0 之一 作为形象符号的内在体现 这些 形象标准体现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普适性价值取向 2 将重大事件体现的年度主题嵌入人物评选及颁 奖盛典的 感动 0 传播设计当中 尝试构筑起中国 人的 价值共同体 0 以此维系社会 3 具有深入 的社会参与及反馈度 通过年度人物候选人的社会征 集 网络投票等公众参与性环节 提升对社会主流价 值的行动能力 并使 5感动中国 6 这一媒介仪式平 台成为社会的 信仰的中心 0 5感动中国 6 可以被看作公共性的媒介事件 它 通过 加冕 0 仪式塑造了结构多层 取向多样的年 度人物形象 留存关于人物角色与社会互动的年度影 像 不断编织并建构起 21世纪 中国人形象系统 0 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年度人物 形象包裹 0 进行转 换生成 呈现了一系列个体或群体的多样性价值符 号 并以此构筑起一个普适性价值体系 嵌入公众 精神成长 0 历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 5感动中国 6 对 价值共同体 0 的年度性建构便成为中国社会在 特定时间里的一种 通过仪式 0 其中作为个体的年 度人物的形象传播及价值表达即是对个体的社会角色 的影像浓缩 而所有年度人物颁奖仪式的相加即是对 过去一年中国社会及中国人角色 行动的 集体加 冕 0 有研究者指出 任何仪式的所谓 通过 0 其实 是凭借仪式的形式以换取对附于其中的象征价值的社 会认同与认可 5感动中国 6 通过社会化的加冕仪 式 将人们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 0 以 仪式化形态为中国公众提供了分享 表征 共同信 仰 0 的集体性庆典 并使之转换为 认同的空间 0 按照格 尔茨 Geertz C1 的 仪 式 的窗 户 0 论 麦尚文 仪式传播视野中的 媒介庆典 0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72 现代传播 2010年第 4期 总第 165期 w indow of ritual 作为文化原动力的 窗户 人 们通过仪式可以认识和创造世界 0 5感动中国 6 可 成为透视中国人乃至中国社会年度影像的 窗户 0 直接影响着个体情感 集体生活以及社会记忆 这一 社会认知效果取决于 5感动中国 6 的仪式生产实践 及其意义系统的建构 二 符号的织绣 0 媒介庆典的仪式表达与生 产实践 在媒介仪式中 仪式表达 ritual words 在于对 人物 事件或议题进行 地位授予 0 使之产生 聚 光灯效应 0 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议程 5感动中国 6 基于年度国家主题及重大事件进行年度人物的评选与 呈现 它在仪式表达上开创了全新的电视视听模式 新闻性晚会 0 在其中 新闻生产与仪式化表 达交互呈现 新闻性 仪式性与参与性兼而有之 这 正是 5感动中国 6 颁奖晚会作为媒介仪式最本质的 特征 5感动中国 6 的仪式实践创新首先体现为 新 闻 仪式 参与 0 的 三重内涵 0 庆典结构 表 1 5感动中国6庆典结构及仪式表达 结构 流程仪式符号 数量 意义表达 1 1人物短片播放 主持人导引 短片播 放 2 煽情的 新闻文本0 提 供饱满的信息体验 21现场访谈 人物出场 个性音乐 观众 掌声 访谈 4 细节双重呈现 想象的个 体0与 形象的在场0 31颁奖词宣读 获奖者注视聆听 主 持人宣读 2 超凡魅力0形象的社会 授予 41颁奖 电子碑 高举奖杯 个 性音乐 观众 掌声 4 四重奏0加冕 从具体的形态结构上看 5感动中国 6 具有相 对完整的仪式流程 自 2002 2008年度历经 7届晚 会的制作 四段结构 0 始终被作为稳固形态依次 序呈现 从各个流程环节看 人物短片最能体现 5感动中国 6 新闻生产的特征 短片本质上是一部 煽情的 新闻大片 0 它凝聚了前期新闻生产的运 作成果 年度事件挖掘 人物评选 人物采访 编 导制作等 在晚会现场直接为公众提供饱满的信息 体验 现场访谈也揭开了人物在晚会的 仪式中 心0 的形象原貌 把公众对人物的 想象的个人 0 转换为 真实的在场 0 访谈之后颁奖词宣读则是 人物 超凡魅力0 形象与地位的社会授予仪式 包 括获奖者本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聚精会神聆听这样一 首 精神史诗0 最具震撼力的仪式语言 最后 自然转入仪式行动的高潮即颁奖仪式上 由于仪式被作为一个符号整体看待 l v 媒介仪 式本身也可理解为一个 符号的织绣0 它通过整 体性的仪式表达将不同类型的人物或事件符号所携 带的角色意义进行聚合叠加 呈现出仪式的结构化 特征 5感动中国6 的仪式表达即是对庆典活动进 行符号编织的过程 其四段流程的常规符号一共有 11种 见表 1 其中人物出场接受访谈以及颁奖仪 式这两个环节的符号使用最为集中 在人物出场的 方式上 每年都会追求路径的变化 2008年度人物 先登上旋转式舞台的后部上方 然后绕着半圆的坡 路向舞台前方走下来 这个 坡路0 的设计意在 人物从大喜大悲的 2008年度时空中走来0 突出人 物身上的年度记忆对公众的情绪调动 人物出场方 式作为重要的仪式环节 可实现对晚会节奏的张弛 有度的控制 在晚会的所有环节 音乐都是仪式表 达的主体元素之一 根据人物的不同个性 品格及 情绪 为每个人在出场 访谈 接受奖杯等环节 量身定做0 独特的音乐元素 这种个性化的音乐 设计全部是建立在对获奖人物的经历 行为特征 人格的深入分析和了解之上的 音乐有时是对人物 的直接表达 有时候注入制作者对人物的情感表达 包括对人物的敬佩 尊重等 0 l w 5感动中国 6 颁奖 晚会总导演樊馨蔓十分重视音乐作为 仪式语言0 在 5感动中国6 舞台中的表现力 仪式的极致化表 达 是舞台中央的大型 电子碑 0 它作为最具视 听冲击力的晚会仪式元素 在 2008年晚会上以定型 的成熟形态呈现出来 揭碑 碑文 用成语表达人 物名字和精神内涵 凸显 颁奖 人物高举奖杯等 视觉元素与音乐交融呈现 体现了严肃 权威的 树碑立传0 的中国传统 此外 观众本身也是重 要的仪式符号 尤其是现场观众的表情 眼神和掌 声 作为 正在发生的事实细节 0 被捕捉并呈现 而观众正是连接晚会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家庭空间 最为重要的仪式元素 在这些集约化呈现的常规仪式符号以外 5感 动中国6 颁奖晚会的辅助性仪式元素或主题性符号 的表达角色也是重要的仪式设计 以 2008年度人物 颁奖盛典为例 这一届晚会最明显的线索特征 在 于借用四季的时间概念 以 情绪 0 为段落划分的 依据 舞台前方开闭自若的 宅门式0 巨型宽银幕 墙 直接呈现了春夏秋冬四季色调 事件回顾以及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麦尚文 仪式传播视野中的 媒介庆典 0 现代传播 2010年第 4期 总第 165期 73 人物表情的起伏转换 它与观众席后排上方的树枝 绿叶及人造雪花等符号元素一起 共同表征着年度 色彩 在第一帧电视画面的最前方 镜头以穿越 20080 的电影片头手法提示着仪式中的时间概念 在奥运主题人物出场前则表现为对 五环0 标志的 穿越 这些仪式符号以情景的营造来调动观众的年 度记忆与情感共鸣 比起日常生活中的 秘而不宣 0 未充分言 明0 以及缄默的意义而言 仪式是较为集体性和公 开性的 陈说0 l x在 5感动中国6 这一媒介仪式中 这种 陈说0 并不局限于现场的 声音0 表达 所 有的各种仪式符号都承担起公开表达的角色 这是 仪式作为一种卓越的交流形式0 Douglas 1973 的综合体现 而在特纳 Turner 1977 看来 仪 式最重要的并不是表面上的语言等信息交流 而在 于 创造一种情境 0 他因此把仪式形容为包容了 社会多样性和多重性的 社会剧 0 social drama 对于媒介庆典而言 庆 0 作为内容固然重要 但 典0 作为形态结构所具有的场域效应更为显著 5感动中国6 颁奖晚会创造了这样一种集体性的场 景 人物出场 现场访谈 观众掌声等仪式符号建 构起场内互动 主持人宣读颁奖词 接受颁奖等则 促成了场外的 交流感0 电视观众或其他渠道 受众基于深度关注并进行自我观照的心理交流 从 而实现了对仪式的深入参与 正是公众参与的确立 使得场内场外两个交流场景达到某种嵌合 从而确 立了仪式化的媒介庆典作为一个社会 公共空间 0 的现实存在 三 仪式作为 认同的空间0 媒介庆典的社 会意义诠释 有研究指出 仪式表述0 除了强调仪式的整 体性表述功能外 更为重要的是强调仪式 表述之 外的表述0 这种表述是借助仪式的整体形式获得了 超越日常生活各项表述以外的超常表述 l y这在一定 程度上揭示了仪式对社会的作用机制及影响路径 从话语实践过程看 媒介庆典由于具备较强的符号 编织能力 其 超常表述0 尤为明显 在 5感动中国6 颁奖盛典这个特殊的仪式时空 之中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仪式作为话语 的转换方式对 感动中国 0 年度人物本身的 超常 表述 0 从具体的现实可感的人物形象出发 人物被 赋予更深层的价值内涵 由一位年度性新闻人物的 个体形象0 转换为具备某种人格品质或价值取向 的 社会类型0 例如刘翔被建构为 正在加速的 民族形象的代表0 闵恩泽被表述为 中国科学的 催化剂0 微尘 0 被转换为 一座城市的爱心符 号0 等 二是以媒介庆典的 单一场景0 对社会关 系的结构进行 网状联结0 具体来说 在 5感动 中国6 舞台上 最为重要的并非 谁入选年度人 物0 这一事件本身 它作为榜单庆典的最深层意义 在于既能够 播种更多的向善0 及 进取的勇气 0 又能昭示某种 社会常态的缺失 0 尝试以 多棱 镜方式0 呈现并改观社会现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 作为独立性的 建构的话 语0 constructing discourse 5感动中国6 借助仪 式化媒介庆典强化人们对 感动 0 的社会认知 在 此基础上 一方面 通过年度事件或主题串起人物 的形象符号 并转换为促进公众精神成长的 价值 共同体0 另一方面它又 打破0 了社会的价值均 衡 它作为 社会鉴镜0 从侧面给人们呈现了 偏离常态0 的社会 价值的离散 碎片化以及核 心价值的缺失 进而以 感动0 为内核建构起普适 性价值体系 重新 联结0 社会的各种价值观个体 和阶层 在最宽泛的社会结构层面 5感动中国6 呈现了一个 理想类型 0 每个人都可能而且应 当力争走上 感动中国 0 这个舞台 每个人都应该 是这一加冕仪式的主角 5感动中国6 的 超常表 述0 实践过程充分体现了媒介仪式作为社会关系的 减压阀0 及社会空间的 扩充器0 的话语特征 媒介仪式作为社会空间的延伸的最深刻社会意 义 在于它在个体和群体之间 个体与社会之间建 立交流系统 从而联结并凝聚起更为紧密的社会关 系网络 5感动中国6 作为创新性互动交流平台恰 好体现了媒介仪式这种空间属性 它呈现并建构了 一个包含现实情状 应然情状与理想模型的多样态 社会图景 由此嵌入公众社会生活的内部 并打破 媒介庆典的空间局限 孵化出新的具有粘聚力与认 同效应的社会空间 包括价值的共同体 家庭生 活空间及社会记忆的年度影像等 在认同的建构上 媒介庆典作为社会空间的延 伸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1 通过仪式表达来浓缩 呈现社会记忆的全新空间 2008年度 5感动中国6 把这一年四季中悲喜交叉的事件与人物 以情绪为 主线0 划分开来 让我们 重回 0 事件现场 这样 一个整体性的媒介仪式把分隔的地理事件汇聚在同 麦尚文 仪式传播视野中的 媒介庆典 0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74 现代传播 2010年第 4期 总第 165期 一仪式空间中 既存储了社会记忆供人们提取 体 味和解读 又清晰地展示了社会变迁的脉络 2 以媒介庆典为原点向大众生活空间的延伸 这突出 地体现在媒介仪式对家庭空间的渗透以及对网络舆 情空间的作用上 5感动中国6 每年首播都吸引了 近 213亿规模的电视观众参与这场 新闻盛典 0 l z 这一盛大的媒介仪式得以通过电视屏幕进入家庭生 活 它以 节日媒介0 的收视方式把 家庭变成大 众空间0 l 家庭成员以集体生活形式一边收看一边 讨论感动中国的人物及其事迹 家庭 0 由此向仪 式场所转变 成为共享价值与信仰的一种社会空间 在互联网上 5感动中国6 设置的网络投票与人物 征集每年都吸引数以百万千万的网民参与 感动中 国0 成为互联网上的显著 话语事件 0 2008年度 5感动中国 6 还获得 年度最具影响力网络电视事 件0 l 从作为媒介庆典的 仪式时间0 看 5感动中 国6 又是一个以年度为节点的 时序仪式0 它通 过颁奖盛典重组了 个人时间 0 与 社会时间 0 l 形成新的社会节奏 5感动中国 6 以回溯的时间线 条铺开年度的社会记忆 以倒叙形式表达特定时间 的褪去与社会记忆的恒存 通过这种时间记忆呈现 凝聚起人们对过去一年的怀念 感激 奋进 向善 等时间体验 这样 5感动中国 6 从庆典形态转换 为年度社会记忆的阀门 在中国人的传统时间概念 中变成 新一年的开始符号0 在时间意义上 5感 动中国6 可以成为中国人新春伊始 顾后瞻前0 的 生活时间符号与社会行动平台 但是如何真正形成 虚席以待的 一个结构性的仪式饥渴 0 l 而不断回 应公众的年度需求 则需要更多的传播设计的优化 以及社会关注度的累积 四 结语与讨论 庆典传播的 仪式陷阱0 及 实践启示 作为一种 实践性话语 0 媒介仪式在社会 意义系统 0 生产中被赋予重要的角色担当 成为 推动社会聚合的重要力量 在仪式传播实践过程中 大众媒介以仪式化的庆典活动嵌入社会 由于兼具 新闻事件特性和仪式表达的结构特性 它既能够作 为话语系统储存社会记忆 反映社会变迁的轨迹 又可以重组时间和空间概念并形成 拓展出新的社 会空间 在对社会嵌入的程度上 大众媒介主导的 庆典 0 作为一种意义生产模式具有明显的传播优 势 可成为建构社会认同空间的重要场域 促进社 会认同 拓展 认同的空间0 即是媒介庆典的应有 角色 也是它对于社会的公益意义所在 在另一个层面上 作为独特的社会互动模式 媒介庆典留存着明显的局限性 在实践层面易于走 向极端 仪式化 0 甚至成为价值传播的控制形式 在社会文化上更是可能因 仪式的混乱0 而导致社 会冲突与分裂 m u 21世纪的中国社会逐步进入鲍曼 Bau man Z1 所谓的 流动的现代性 0 中 即一个 全面相对化 没有确定性和固定港湾 随风漂移 各种风险日益增多且防不胜防的生活情境中 m v 物 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流动和相对化从根本上抽空了 社会聚合与认同所必须依赖的参照群体 在流动的 社会情景中 社会认同实现所依赖的意义系统建设 在当下遭遇更多的现实难题 对于媒介庆典这一意 义传播系统而言 其社会效应更是受制于 仪式0 的固有局限性 尤其是在当下 庆典泛滥 0 的社会 情景下 探讨如何规避 仪式陷阱 0 进而提升庆 典传播的社会效应 显得必要而迫切 第一 媒介庆典易于形成具有凝聚力的 集体 效应0 但往往会忽略 个体化的发展0 我国媒介 具有根深蒂固的注重集体层面意义系统生产的传统 惯性 长期以来形成了 脸谱化0 刻板化 0 和 典型化0 思维 仪式化新闻文本被当作一种具有 社会控制性的手段 个体被掩盖 忽略 而社会认 同的建构是以个体化发展为基础的 这正如涂尔干 所指出的 个体自由发展的空间越广 社会团结的 凝聚力就越强0 m w 媒介庆典的意义生产与传播应突 破这种框架局限 突出个体层面意义系统的建构 第二 对 传统0 秩序 0 的守护以及过分依 赖流程的严密性来形成权威的实践特点 使得媒介 庆典容易变成 附庸化形式0 用贝尔对仪式的批 判来说 就是一种 无思想的行为 thoughtless ac tion 日常化的 习惯性的 可观察的 模仿 性的行为 即纯粹属于一种形式化的东西0 媒介庆 典的节目形态及表现方式偏于模式化 比如国内 榜单庆典0 多年来一直以 5感动中国6 模式0 为 样板进行复制 这种形式惯性制约着媒介庆典表现 的创新 第三 在价值离散 观念多元的流动社会中 仪式往往被认为带有意识形态传播意图 而庆典的 过度商业化开发 也会消解其应有的社会公益价值 现代公众对 仪式化0 的意义系统注入更多的理性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麦尚文 仪式传播视野中的 媒介庆典 0 现代传播 2010年第 4期 总第 165期 75 过滤和批判 吉登斯 A1 Giddens 把这种 自觉0 看作是行动者 自我反思能力 0 和行动的 反身性 监控能力0 提升的结果和表征 m x 当前以主旋律传 播为主导的媒介庆典的泛滥进一步强化了公众的 反思 0 与 监控0 行动 在另一个层面 媒介庆 典的过度商业运作也直接侵蚀着仪式的公益价值而 产生负面效应 CCTV的王牌歌会节目 5同一首歌6 因其 圈钱模式 0 及背后的地方形象传播意图而备 受社会批判 因此 媒介庆典的生产与传播 应当 基于社会变迁进行庆典资源的深度开发 进一步优 化庆典的内容体系 创新视听传播模式 并在社会 参与度及公益价值方面突出其应有的公共性 从以上几个方面审视 5感动中国6 也呈现了 较为明显的 仪式0 局限 这也从一个侧面诠释了 近两年来 5感动中国 6 作为庆典节目品牌的影响力 及社会参与度呈现走低态势的原因 深入探究其运 作过程以及价值观传播的框架特征 我们发现了制 约其社会角色实现的几种因素 一是年度人物形象 呈现 过度类型化0 和刻板 聚类0 倾向 主要集 中在专家学者 政府官员以及军警等几个类别 社 会精英阶层人物形象占据主导性地位 相对保守的 人物形象框架因其社会性的弱化而制约了更多社会 阶层的认同 二是 5感动中国6 建立起的社会价值 观念体系 全部 13类价值观念类型中有 12类属于 传统价值范畴 以传统价值观念为主 现代性价值 内容则被弱化 m y而在我国现代化进展的发展趋势 下 传统价值体系向现代价值体系的转换被认为是 现代社会认同得以建构的条件 m z 传统价值体系难 以契合公众 现代性的成长 0 的需求 三是在 5感 动中国6 这一媒介庆典的符号表征系统中 近两年 来主旋律符号传播趋于增多 在社会价值体系建构 中过度权重官方议程和政策议程 呈现出媒介仪式 的 双重面相0 这会进一步阻碍 5感动中国 6 建 构认同空间的社会角色的实现 庆典传播设计的仪式局限规避与实践创新 将 直接决定着庆典的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