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关于以西安图书馆新馆建设为重点加快我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以西安图书馆新馆建设为重点加快我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西安图书馆2016年6月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公共图书馆,是一所城市存藏文献、记录保存发展轨迹、保护珍贵古籍及文化遗产的场所,是这所城市的文化精神象征。同时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权利的重要渠道,是市民“零门槛”的终身学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建立学习型人生,公共图书馆是推广全民阅读的主体之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学习型人生的重要场所。201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明确指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陕西省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陕办发【2015】30号),在党和国家以及省上相关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背景下,2016年4月至5月,我们对西安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西安市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一)、西安图书馆西安图书馆馆址位于西安市未央路145号,占地45亩。1996年立项建设,2000年10月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一期(自1996至今只完成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总体五层局部六层。设计藏书能力100万册,阅览600个。截止2015年底,累计馆藏达112万册(件),馆内增设阅览座席至1200个,年接待读者130万人次,年外借纸本文献40万次、数字文献100万次。西安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图书阅览、外借、视听、数字资源远程阅读、参考咨询、讲座、展览等多项服务,开设分馆10个,流动服务点12个。并开通了移动数字阅读平台。已形成“系列讲坛”、“小荷读书会”、“天禄画卷”等公益文化服务品牌。西安图书馆是一所读者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基本完备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图书馆。是西安市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中心和服务中心,同时也是西安地方文献收藏中心、国家数字推广工程西安中心、全市图书馆协调协作中心、全市公共图书馆业务辅导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西安支中心、西安市古籍保护中心,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献借阅、信息咨询与学习交流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和学术性研究机构,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服务窗口。2009年被市文明委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在2013年文化部组织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中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二)、区县公共图书馆截止2015年底,我市正常开放的区县公共图书馆10个:灞桥区图书馆、长安区图书馆、临潼区图书馆、高凌区图书馆、阎良区图书馆、未央区图书馆、雁塔区图书馆、蓝田县图书馆、户县图书馆、周至县图书馆。全市10个区县公共图书馆馆舍总面积25003平方米,藏书总量101.65万册(件);购书经费总经费507.6万元;从业人数158人,拥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5人。2007年后,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的相继实施,改善了各县(区)图书馆的设施设备条件,推动了资源建设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服务方式的现代化,相对改善了西安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附表(截止时间:2015年12月)表1: 西安市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统计表)图书馆服务人口 (万人)区域面积()工作人员馆舍面积()购书经费 (万元)纸质馆藏(万册)持证读者 (人)年接待读者万人次)文献流通 (万册)西安馆846.7810108601575260080.26536013032雁塔区119.29151.44680030.5300.06550未央区81.84264.41360157.621981.6150.13灞桥区60.5324.51517033330010.75长安区110.031588.531329279097702.525阎良区28.4244.551227005.459203.23.1高陵区34.01285.0316205022.89.9300097.5临潼区66.81915.9723202713.410.914296.427.35蓝田县52.072005.9521800033220.1380021.2610.1户 县56.321279.4226360020174000125周至县57.42945.2231136318.63600.970.86合计218407551107.6181.8580137188.0369.29表2: 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统计表城市服务人口 (万人)馆舍 面积()阅览坐席(个)购书 经费 (万元)纸质馆藏(万册)持证 读者 (人)年接待读者(万人次)文献 流通 (万册)工作 人员数量杭州901.84908823921700381.23384516352.9335170南京800.47251651415520205.7213904212.1135.9119宁波760.5712001125500197132787136.3178.262新馆建筑面积31800平方米,目前在建,2017年投入使用成都1404.7621985126765027512266813215073武汉978.54330001507660272.839000027098.3153济南681.4500001733693234220000152134126青岛871.512600040001000226171000192308103哈尔滨1063.6205002073370313.593313129.963.4152长春767.71324361228754250.740981812051.5186沈阳810.6239629130080033010591320774.3139大连669.0435600160315001000133517212115154广州1270.0810044440004452.2658867845619.8732.7242深圳1035.794958920401920411.59959058391.4356.98250厦门386273322265670234.8335483421.1399.179集美馆区,目前在建,58778平方米西安846.7815752120060080.2653601303260二、我市公共图书馆存在主要问题(一)、基础设施与服务网络建设全面落后西安图书馆建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截至2015年底,当初设计的二期工程没有建设,在20年的时间里,用于读者服务的只是一期工程。西安市经过近二十年的迅速发展,西安图书馆现有的馆舍面积、读者接待能力、文献存藏空间、设施设备及服务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出现了文献存储与馆舍饱和、读者高峰期与接待能力饱和、新技术使用与设备陈旧等突出的矛盾。西安市区县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同样也处在全国甚至全省的落后地位。目前处于市区核心地理位置的新城、莲湖、碑林三区处于既无机构也无馆舍的空白状态;未央区图书馆寄居区政府大院,向读者开放的仅为几十平方米的阅览室同;雁塔区图书馆有馆无舍,无藏书,没法对读者进行借阅服务;阎良区图书馆与文化馆两馆合一;周至县图书馆仍在民国时期极其老旧的建筑里,几乎无法开展正常服务。西安市公共图书馆建设落后的情况在2013年文化部组织的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中,有比较全面的反应。2013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中,西安图书馆因为馆舍面积、藏书量等硬件指标原因,未能达到一级馆标准,仅被评为二级馆,是全国十五所副省级城市中唯一一所二级馆,各项各项数据指标处在末位。在10家有参评资格的区县公共图书馆中,仅有高凌区图书馆被评为区县二级图书馆,其余均为区县三级图书馆。全市没有一所一级馆。按照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61.5册,千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坐席0.32个,千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623平方米;服务人口在1501000万的,建设5000080000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图书馆。目前,全市公共图书馆面积仅为40755平方米,就西安市服务人口近千万的大城市来说,离“国标”相去甚远。从国内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市11个公共图书馆馆舍总建筑面积为40755平方米,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为47.29平方米,远低于全国95.8平方米的平均水平。(二)、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西安各级政府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投入经费存在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等问题。2015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经费1.43元,我市公共图书馆人均为0.7元,15个副省级城市图书馆购书经费平均为1115.95万元,西安馆为600万元;区县馆2015年全市10个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总量为507.6万,其中蓝田馆、长安区馆由于新馆开放增拨经费分别达到332万和90万,其余8个区县级馆平均年购书费为9.2万,全国县级图书馆平均每馆购书经费15.89万元。(三)、文献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目前,西安市在文献资源方面存在供给严重不足。截止2015年底,全市总藏书量为181.85万册件,人均藏书量仅为0.22册,而全国平均水平人均藏量0.61册,国际图联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规定:人均拥有藏书量最少3册。全国15副省级图书馆馆均藏量(纸质文献)为295.686万册(件),西安馆则为80.2万册(件),位列15城市最末位。由此可见,西安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与社会公众读书看报需求差距还很大。(四)、专业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目前西安市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总量严重不足,人员结构与素质尚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要。截止2015年底,全市公共图书馆从业人数218人,其中图书情报专业人数33人(区县图书馆无一图情专业)占总人数15.13%,人均服务人口高达39942人左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25000人水平。全国十五城市图书馆在编人员馆均138人,西安馆则为60人,位居十五城市最后一位。区县馆现编人员为158人,馆均15.8人。(五)、公众服务能力亟待加强西安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水平不高。集中表现为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单一,尚不能通过各媒体获得图书馆服务,基本还停留在纸质文献借阅,对于手机图书馆、全媒体服务、移动图书馆等现代技术服务手段很少使用;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深层次咨询服务尚未开展;服务时间偏短,11个图书馆周平均开放时间56个小时,远没达到发达地区24小时全天候开放。三、加快我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一)明确政府主导地位,落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制定并出台西安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地方法规,做好西安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的长远规划201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明确指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免费开放的政策背景下,是保障市民,尤其是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均等地享受文化服务、实现文化权利的公益文化设施,甚至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起到支撑作用。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所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第13条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在辖区内设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设置综合文化站,按照国家颁布的建设标准等进行规划建设”。各级政府是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主体,承担着保障图书馆建设和运营的责任。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西安市各级政府对公共图书馆事业认识不够到位、保障措施不到位是西安市公共图书馆整体状况落后的重要原因。希望各级政府部门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关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精神,加大我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力度,使西安市公共图书馆事业随经济发展而同步发展。目前,全国很多地方出台有图书馆地方法规。如广州市图书馆条例、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北京市图书馆条例、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等,这些条例虽内容不尽相同,但大多明确提出图书馆建设政府主导地位、图书馆经费保障、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应尽责任和义务等。而作为文化大省的陕西及历史文化名城西安还没有相关的地方法规,作为公共图书馆,应争取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制定并出台相关建设条例,同时统筹规划西安市“十三五”期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和工作重点。(二)以西安图书馆新馆建设为重点加快我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进步不断加快,全社会对公共图书馆提供全方位、现代化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在全市范围实践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发展模式,整合资源实现全市通借通还、为加快我市发展提供更好地文献信息保障支撑、全面记录保存西安发展轨迹、保护珍贵古籍及文化遗产的任务和为立法决策、科技进步、协同带动全市基层图书馆均衡发展、全面履行社会教育职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需要日益迫切。而目前西安图书馆的馆舍面积、阅览面积、阅览座席、阅读环境、设施设备、服务功能、自动化水平等方面已与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形成突出矛盾,尤其是在文献存藏、信息转换、数字化存储、联机检索、资源共享、大数据开发应用和智能化管理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与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相比,西安图书馆的馆舍面积、服务能级等方面处于末位。2016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市政发【2016】9号)中明确将西安图书馆新馆建设纳入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重大工程,此举是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陕西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陕办发【2015】30号)文件精神的具体措施。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加快西安图书馆新馆建设立项以及建设是当务之急。根据西安图书馆现有馆藏设施状况以及未来10年发展需求或更长一段时间发展需要,依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874号)、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2015)、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WH/T70.1-2015)有关标准,西安图书馆总馆建设项目建设目标应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并将项目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将现在馆舍改建为西安市少儿图书馆(兼顾老年、残障读者),依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填补我市没有少儿图书馆的空白;二是另择新址建设西安图书馆总馆。少儿图书馆扩建为1.5万平方米,总馆为8万平方米;设计总藏书量不少于1000万册,建设内容包括总分馆模式资源存藏及物流支撑、数字化文献生产及远程传递、借阅、咨询服务、大数据研发应用、公共文化活动及辅助服务等。在“十三五期间”,西安图书馆新馆建设进行完成后,可以极大地改善西安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供需的矛盾,在文献存藏、信息转换、数字化存储、联机检索、资源共享、大数据开发应用和智能化管理等方面跨越式提高;并在总分馆模式实践中,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资源文献共享以及通借通还,使西安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大大提升,从而带动整个西安市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三)完善区县公共图书馆设施一是实现区县公共图书馆建设全覆盖。区县馆是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既要承担市级分馆作用,又要担负街(乡、社区9村)分馆建设的总馆责任,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坚决消除碑林、新城、莲湖公共图书馆建设盲点,补上全市区县公共设施建设全覆盖这一课。二是力争馆舍达到相关标准。目前全市公共图书馆馆舍普遍不达标,应积极落实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对不达标的馆舍进行改扩建三是以社区、村为单位设立服务终端。在加快公共图书馆基础建设的同时,应以社区、村为单位,合理布局,在全市建立30个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公益图书馆(室),满足广大市民需求。(四)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全市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是保障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消除盲点,实现全覆盖;二是提高我市文献资源的保障能力。在“十三五”期间,力争使我市各级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达到2015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平均水平,即人均购书经费1.43元,西安图书馆购书费达到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平均水平,即1115.95万元。(五)以文化部示范项目为契机,建立西安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在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只有构筑现代化的网络平台,才能发挥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知识导航和信息服务功能。利用第三批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陕西省西安市公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实验中学实习教师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中国国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关岗位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技术人员招聘1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内蒙古赤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属事业单位竞争性比选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建华区中华街道公益性岗位招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现代服务业活动方案策划
- 胃息肉健康宣教
- 阅读的力量模板
- 重庆印章管理制度
- 认证协议形式化化简-洞察及研究
- 四个自信的深刻理解试题及答案
- 精装修施工安全管理
- CNAS-CC175-2017 基于ISOIEC 20000-1的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
- 创新创业甜品店计划书
- 2025年印刷行业趋势分析报告
- 劳动教育的跨学科融合
- 2025年中考英语高频词汇表
- 《钠离子电池简介》课件
- 十八项核心制度
- 情商与领导力课件
- 幼儿园保育员安全培训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