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梅国培课题立项申报表.doc_第1页
李志梅国培课题立项申报表.doc_第2页
李志梅国培课题立项申报表.doc_第3页
李志梅国培课题立项申报表.doc_第4页
李志梅国培课题立项申报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 课题编号 “国培计划”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12年)培训对象课题立项申报表课题名称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 负责人姓名 李 之 梅 负责人所在单位 武陟县嘉应观乡二铺营中心小学 通讯地址 武陟县嘉应观乡二铺营中心中心小学 填表日期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课题指导人 河南省教育厅填表说明一、申报表各项内容需打印或用钢笔如实填写。语言要准确严谨,字迹清晰易辨。二、申报表需报送一式二份。复印件一律用A4复印纸,左侧装订。三、每项课题负责人仅限一名。课题组成员最多不得超过6人。四、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项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课题的申报。课题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三个以上课题的申报。五、课题编号统一为7位数。第一、二位数是有关高等院校代码(01为河南大学;02为河南师大;03为信阳师院;04为商丘师院;05为周口师院;06为南阳师院;07为洛阳师院;08为郑州师院;09为焦作师专;10为河南教育学院)。第三、四位数是课题负责人参加研修时间代码(2010年为10)。第五、六、七位数是课题序号(001开始)。一、简表课题名称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下水利弊比较的研究负责人姓 名李之梅性 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798行政职务教研组长专业职务小学一级教师研究专长小学作文教学工作单位武陟县嘉应观乡二铺营中心小学邮政编码454951固定电 要 参 加 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工 作 单 位毛国防男1972年12月中学高级教师武陟县嘉应观乡中心学校田小根男1965年12月小学高级教师武陟县嘉应观乡二铺营小学董佳佳女1982年11月小学一级教师武陟县嘉应观乡二铺营小学张玲玲女1980年2月小学一级教师武陟县嘉应观乡二铺营小学刘利彬男1979年12月小学一级教师武陟县嘉应观乡二铺营小学张燕玲女1979年11月小学一级教师武陟县嘉应观乡二铺营小学预期研究成果形式论文预计完成时间2013年7月二、课题论证1.选题意义;2.研究基础;3.研究内容(主要思路、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4.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3000字以内)一选题意义。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叶圣陶老先生就极力提倡教师要勇于“下水”,和学生在作文课堂上一起写同题目的“下水作文”。他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也是这样,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然而,通过我们长达几年的写下水文的实践摸索,我们发现教师的下水文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作文素材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弊端:在倾听过教师的下水文之后,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束缚和制约,写出来的作文与教师的下水文如出一辙、千篇一律,造成了“千人一面、万人一心”的不良结局。因此,教师写下水文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如何在课堂上抓住适当的时机,恰如其分地出示教师的下水文,如何避免学生一味地模仿教师的下水文,如何使教师的下水文不再束缚学生的思维,值得我们这些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有效探索。二研究基础。今年的四月份,我们曾经申报过焦作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下水文展示时机的研究,得到了焦作市教科书的立项批准,并成为2012年焦作市重点科研课题,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每一单元的作文之前,我们都要在课前或者课堂上和学生做相同题目的下水文,并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找不到作文素材时恰当地出示,通过教师的下水文,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逐渐地模仿中找到了写作的语感。而我们也在一次次的“下水”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为该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课题组的几位成员都是来自基层一线的语文教师,在作文的教学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并主持参与过许多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如李之梅老师主持的课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发展方向的研究在2008年7月获得焦作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刘利彬老师主持的课题小学生失范行为的研究在2010年9月获得焦作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董佳佳、张燕玲老师参与的课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在2010年9月获得焦作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毛国防老师主持的课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改革策略的研究2011年9月获得焦作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课题组成员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为该课题的顺利研究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三研究内容。主要思路:1结合日常作文教学,教师和学生一起下水。2在课堂上出示下水文,引领学生的打开写作思路。3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评价,分析下水文的利与弊。4制作并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学生对教师下水文的看法。5网上搜集关于教师下水文的文献资料,并认真整理分析。研究的视角:1教师的视角:参与本次课题研究的都是来自基层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有着丰富的写下水文的经历,对于教师“下水”的利与弊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大部分从教师的视角出发,探索教师“下水”的实践意义。比较分析教师“下水文”对于学生写作的利与弊,从而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加以改进。2学生的视角。在本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和我们每天亲密接触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的“下水文”的感觉如何,他们是否觉得教师的“下水文”束缚了他们的思维,这些是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我们通过制作问卷调查发放给学生,让他们填写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总结分析学生的问卷情况,就可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探寻本课题的实践价值。3专家的视角。本次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和结题总结,改变了以往依靠我们自己个人的力量单打独斗的局面,焦作师专急我们之所急,想我们之所想,为我们每一个课题都配备了指导老师,他们都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会从专家的视角对我们的课题进行解读,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我们课题研究的质量,为我们能够成功立项、顺利结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所有课题组成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写同题作文,并在恰当的时机出示自己的下水文,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总结自己的“下水经验”,这样可以通过自己的一次次行动,来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鲜活材料。2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以往的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料,寻找和本课题相关的一些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了解本课题的研究基础,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上攀登,从而完成本课题的研究。3对比研究法。我们学校每个年级都有两个平行班,其中的一个班设为课题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写“下水文章”,进行下水实践,而另一个班的教师则仍然按照传统的习作方法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之后,通过举办同题作文擂台赛、期中期末测试,将两个班的作文成绩和期中、期末成绩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寻找差距,总结规律,为本课题的结题提供素材。4问卷调查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打算设计几份调查问卷,再分别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如实填写。然后,课题组成员集中在一起,对学生的问卷填写情况进行仔细地分析,在分析中了解学生对教师下水文的真实想法,从而在以后的作文课堂教学中加以调控和改进。研究的途径:1查阅以往报刊杂志上关于教师“下水文”的资料、网上搜集关于教师下水文的资料,并认真整理分析,为自己的课题研究进行参考。2结合语文教材每单元的作文教学,教师和学生一起“下水”。3教师在课堂上出示自己的“下水文”,引领学生打开写作思路。4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评价,分析教师“下水文”的利与弊。5制作并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学生对教师“下水文”的看法,从而根据学生的意愿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调控。6对各个年级的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作文写作情况和语文质量检测成绩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分析数据,寻找差距,总结规律。研究的目的: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教师写“下水文”的利弊得失。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寻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从而研究怎样去突破这些难点。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师生之间的生命因为“下水文”而得以融合、成长。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教师的“下水文”中,逐渐明白作文其实并不可怕,让学生逐渐养成用我手写我心的习惯,逐渐爱上作文。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逐步提高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的能力。研究的重要观点:1教师的“下水文”是克服学生对写作畏惧心理的兴奋剂。2教师的“下水文”是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作文素材的航标灯。3如何避免学生作文出现千篇一律的模仿教师“下水文”局面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4教师的“下水文”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让学生爱上写作的催化剂。5教师和学生同写下水作文,是促进师生交往、融化师生隔阂、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四创新程度。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日常作文教学中的困惑着手,从小处着眼,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下水作文”,通过教师的“下水文”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发现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这样做的教师还不是太多,因此本课题选题的角度比较新颖,比较接近教师的实际生活,通过教师的实践、分析、总结、归纳,能够有效地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所形成的成果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理论意义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教师“下水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利与弊的比较研究,有效地解决学生不知写什么、更不知怎么写的难题,克服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恐惧心理,如何避免学生的作文和教师的“下水文”换汤不换药、出现千人一面、万人一心的雷同局面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使教师养成和学生一起写“下水文”、和学生的生命逐渐融合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从此爱上作文,学会明白用笔写下自己的心里话就是情真意切的好作文。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有效运用,能够促进区域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师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丽,通过一起写作文沟通彼此之间的隔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