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资源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资源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资源_第3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资源_第4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第二课时资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城关小学 刘秀华【教学依据】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课【设计思路】1、这是一篇诗化的抒情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磅礴语言。文章节奏明快、气势恢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2、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民风民俗不是很了解,我试图通过剖析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东西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就成为一个关键所在。如何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东西也便成了一个重点。而反复朗读、多种形式地朗读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方式。3、让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自主探究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欣赏安塞腰鼓舞蹈表演的艺术,感受舞蹈的美,体会安塞人元气淋漓的生命伟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3.领悟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品味作者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法、学法】教法:抓住表现课文内容主旨的中心句“好一个安塞腰鼓!”展开学习活动,围绕这一中心句,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等方面找出关键词句品读,读出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学法:多种方法朗读、讨论、感悟。【教学准备】教师收集安塞腰鼓表演的视频画面。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学生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刘成章及其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调动学生情感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领略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悟了安塞腰鼓“舞蹈”的“壮阔、豪放、火烈”(板书)。作者刘成章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安塞腰鼓的无穷魅力。【设计意图:“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情感。】二、品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豪放火烈1.看,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来了。出示课文1-4节,指生读。2.其余学生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3.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 )4.作者刘成章在欣赏完这天下第一鼓的表演后,发出了由衷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在课题上补全板书)5.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里? 仔细品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好?圈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6.学生品读、圈画、思考、写批注。7.师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重点写了安塞腰鼓的几个方面?(教师相机板书: 场面响声 后生 舞姿)【设计意图:长文短教,紧扣中心。抓住文章中心句,让学生去品读语言文字,触摸作者的情感,进而感悟安塞腰鼓的豪放火烈。学生的学习行为牢牢地聚焦到这一中心上,既从整体感知语言文字,又在印象深刻的细节处驻足停留,细细咀嚼。】(一)品读火烈的舞蹈场面,呈现安塞腰鼓的激情四射1.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2. 关注第6自然段排比和比喻的妙用。3.课件 出示“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引导学生观察短句的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课文动态出示为诗句,指导学生朗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4.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学生会发现其中几对相反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指导读好这一节。5作者被这火烈的舞蹈场面震撼了,所以他由衷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引读这句话)【设计意图:关注修辞的妙用,弄懂作者是怎样将这舞蹈场面写得豪放火烈的。通过分行显示,富有韵律美和节奏感的诗歌呈现在孩子们眼前。让孩子们激情朗读,将火烈的舞蹈场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进而更加领会“好一个安塞腰鼓!”】(二)品读沉重的响声,体味安塞腰鼓的惊心动魄1.这隆隆的响声,你觉得可以怎样读?一个比一个声音高昂;声音越来越低;第一个高些,中间弱些,最后再高些。通过这三种不同的读法体会腰鼓打起来的恢宏气势。2.引导学生仿写,课件出示: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 ,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 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3.作者用了三个隆隆,在这反反复复的隆隆中,这鼓声激荡着我们的心,如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电,在这反反复复的隆隆中,这鼓声传得很远很远,我们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发出隆隆,隆隆的响声。(板书:隆隆)齐读9-11节。4.作者刘成章再次发出了深沉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再次引读这句话)【设计意图:“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紧紧扣住这三个“隆隆”,从不同的读法到后面的仿写,教会孩子们关注语言文字的细枝末节,感受其背后的点点滴滴,深深地体味“好一个安塞腰鼓!”】(三)品读元气淋漓的后生,领悟黄土高原人的豪迈坚强1.欣赏着这天下第一鼓,看着这火烈的舞蹈场面,听着这隆隆的响声,作者的目光不觉停驻在这些捶鼓的后生身上,这是一群怎样的后生?2.出示第12至14自然段,聚焦后生们的动作搏击!(1)搏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敲击,打击?(2)他们仅仅在搏击腰鼓吗?还在搏击着什么?3.课件出示有关黄土高原的画面,引述:连绵不断的,一眼望不到头的是黄土的山,黄土的沟,黄土的坡啊。4.拓展资料,加深领悟(1)刘成章在散文这边风景中这样写:这儿太荒凉了,太贫瘠了。漫说古时候了,即使是现在,它的荒凉与贫瘠,也吓退了一批又一批的来人。(2)然而这里的人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刘成章在散文这边风景中是这样描述的:这里的人们有的不但没吃过鱼虾,甚至连大米都没有吃过。而他们,在这穷乡僻壤里,像酸枣树一样,却活得越来越旺。粗粝的饭菜尽管可以导致他们普遍的胃病,却磨损不了他们钢铁一样的精神。(3)此时,你觉得这些后生还在搏击着什么? 5.就是这样的后生,黄土高原蓄养了他们生命的元气,也只有黄土高原厚厚的土层才能承受他们生命的伟力。(板书:元气淋漓)指生读,齐读。6.此时,这安塞腰鼓俨然就是黄土高原的希望生命、灵魂7.这鼓啊,就是这些后生的魂,就是黄土高原的魂,怪不得作者此时这样感叹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学生齐读)【设计意图:通过对“搏击”这个词语的研读,体会到黄土高原的后生粗犷、豪迈的性格,更让学生明白安塞腰鼓就是黄土高原的灵魂。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走进后生们的灵魂,感受他们元气淋漓的生命伟力。】(四)品读舞姿的力量,欣赏安塞腰鼓的匆匆变幻1.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使人叹为观止!(板书:叹为观止)这变幻的舞姿,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2.指生朗读这部分,教师予以及时评价。3.作者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磅礴的激情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齐读这句话)4、“交织!旋转!凝聚!升华!”这里仅仅是写鼓点和舞姿吗?联系前面对“搏击” 的理解,再次升华文本的精神。【设计意图:抓住这一部分的几个动词,引领学生在精华处潜心揣摩,引发学生与文本共鸣,反复朗读,真正达到学生与文本交融。进而更加领会“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三、品味以动衬静,渗透反衬写法1.师引: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2.出奇地寂静,为什么要写听到一声渺远的鸡啼?这叫反衬的写法以动衬静,这样写更能突出当鼓声止息时,世界是如此地寂静。3.课文学到这儿,让我们再次赞叹这“天下第一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设计意图: 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不仅要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还要知道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初学课文时的质疑课题,到现在精读品味之后,再次朗读课题,既是教学环节的呼应与回归,也是学生情感的丰厚与充实。】四、拓展延伸,深化体验1.背诵课文的1216自然段。2.推荐阅读刘成章的散文这边风景。【设计意图:在孩子们激情赞叹安塞腰鼓的同时,布置他们背诵课文,阅读刘成章的另一篇散文,既延伸了文本,又让课文学习与作者的内心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也更让学生深入了解这“好一个安塞腰鼓”。】五、板书设计:场面 壮阔 豪放 火烈(好一个)响声隆隆.安塞腰鼓后生 元气淋漓舞姿 叹为观止【教学反思】安塞腰鼓是陕西作家刘成章的散文名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特别是其中一些写意的语句,含义深刻,发人深思。安塞腰鼓是作者从“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中发现并攫出了陕北人的元气和神魂!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涵的诗性礼赞。在文章里,在作者的内心里,安塞腰鼓并非只是单纯地作为一种舞蹈艺术,而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这样,作者就倾注下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颂之,一歌二颂难以尽致,则有三歌之、四颂之好一个安塞腰鼓!课中,我就引导孩子们,紧扣这打动灵魂的一文四叹“好一个安塞腰鼓!”让他们发现凝聚其中的魅力。孩子们体会得比我预想的要完美。其中,我觉得最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发现了“搏击”的深邃。“元气淋漓的后生不仅在搏击着腰鼓,还搏击着命运!”“后生们在搏击着脚下的黄土高原!”“还搏击着明天的希望!”我适时地出示了黄土高原的一些课件,并拓展了刘成章在这边风景中的关于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人的描述,再次升华情感:“这就是黄土高原的后生,他们把黄土高原给予他们的力量,尽情地释放在这腰鼓上,他们把对黄土高原的美好向往,尽情地挥洒在这腰鼓上。此时,这安塞腰鼓就是黄土高原的什么?“生命!”“希望!”“灵魂!”“精华!”豪放的腰鼓,磅礴的响声,孩子们激情四射,沉浸在这燃烧的文字中,徜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