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Y-108-2011 熔模精密铸件技术条件盖章.pdf_第1页
EQY-108-2011 熔模精密铸件技术条件盖章.pdf_第2页
EQY-108-2011 熔模精密铸件技术条件盖章.pdf_第3页
EQY-108-2011 熔模精密铸件技术条件盖章.pdf_第4页
EQY-108-2011 熔模精密铸件技术条件盖章.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 EQY 108 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 T1 1 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首次修定了 熔模精密铸件技术条件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 Q EQY 108 2007 熔模精密铸件技术条件 停止执行 本标准附录A 附录B 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D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公司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铸造室共同起草 本标准由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吴小菊 赵用心 吴建刚 袁福安 本标准所替代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 EQY 108 2007 Q EQY 108 2011 1 熔模精密铸件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熔模精密铸件的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 存 本标准适用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熔模精密铸造工艺生产的汽车铸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T 222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 GB T 223 1 223 3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 T 228 金属拉力试验法 GB T 229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 T 230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法 GB T 23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法 GB T 6414 铸件尺寸公差 GB T 6060 1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铸造表面 GB T 8493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金相 GB T 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GB T 9441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1348 球墨铸铁件 Q DFLM2207 熔模精密铸造高强高韧铸钢件技术条件 Q DFLM3302 高强度可焊接精铸件技术条件 3 铸件分类与材料牌号表示方法 3 1 铸件根据工作条件及用途分三类 其定义和检验项目见表 1 表 1 铸件分类 类别 定 义 检 验 项 目 工作条件复杂的用于关键部位铸件 零件损 坏将危及整机安全运行 力学性能 化学成分 尺寸公差 形位公差 表面粗 糙度 表面缺陷 其它特殊要求 用于重要部位 铸件损坏影响部件正常工作 造成事故 用于一般部位 3 2 铸件类别应由设计部门在图样或有关文件中规定 对未注明类别的铸件 视为 类铸件 Q EQY 108 2011 2 3 3 铸件牌号 类别和标准号按如下示例在产品图中注明 示例示例 a a 示例示例 b b ZG 310 570 Q EQY 108 ZG 40 Cr 1 Q EQY 108 标准代号 铸件类别 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 铸钢代号 示例示例 c c 示例示例 d d QT 400 18 Q EQY 108 ZG D 410 700 Q EQY 108 标准代号 铸件类别 伸长率 抗拉强度 球铁代号 示例示例 e e ZG 340 550 H Q EQY 108 4 技术要求 4 1 铸件尺寸公差 4 1 1 铸件尺寸公差和几何形状应符合铸件图规定 铸件图应根据产品图和机加工工艺要求 4 1 2 铸件尺寸公差在遵循 GB T 6414 的前提下 应符合表 2 规定 表 2 铸件尺寸公差值 mm 级别 CT 值 基本尺寸 0 10 10 16 16 25 25 40 40 63 63 100 100 160 CT4 0 26 0 28 0 30 0 32 0 36 0 40 0 44 CT5 0 36 0 38 0 41 0 46 0 50 0 56 0 62 CT6 0 52 0 54 0 58 0 64 0 70 0 78 0 88 CT7 0 63 0 67 0 70 0 76 0 85 0 94 1 02 标准代号 铸件类别 铬的名义百分含量 铬的元素符号 碳名义万分含量 铸钢代号 标准代号 铸件类别 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 低合金代号 铸钢代号 标准代号 铸件类别 可焊钢代号 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 铸钢代号 Q EQY 108 2011 3 续表 2 铸件尺寸公差值 级别 CT 值 基本尺寸 160 250 250 400 400 630 630 1000 1000 1600 1600 2500 CT4 0 50 0 56 0 64 0 72 CT5 0 72 0 78 0 9 1 00 1 10 CT6 1 00 1 10 1 20 1 40 1 60 CT7 1 20 1 36 1 53 1 70 1 87 2 21 4 1 3 铸件尺寸公差等级可选用 CT4 CT7 级 4 1 4 铸件尺寸公差不包括起模斜度 有起模斜度处标注的基本尺寸 未特别规定的 按最大实体尺 寸 起模斜度按附录 A 中表 A1 之规定执行 4 1 5 用户不提供图样自带模具时 铸件尺寸公差由供需双方商定 4 1 6 形位公差应符合表 3 要求 表 3 形位公差要求 4 2 铸件表面粗糙度 4 2 1 铸件表面粗糙度等级推荐选用 Ra1 6 m Ra12 5 m 4 2 2 表面粗糙度评定应符合 GB T 6060 1 有关规定 4 3 铸件表面缺陷 4 3 1 铸件非加工表面孔洞类缺陷按表 4 执行 且不得在铸件反面对应部位有类似缺陷存在 图例 形位公差项目 指导性参考值 平面度 铸件长度 100 100 200 200 一般公差 0 50 0 80 1 00 角度偏差 短邻边长 l 角度 允差 短邻边长 l 角度 允差 10 1 30 80 120 20 10 18 1 20 120 180 15 18 30 1 180 260 15 30 50 45 260 360 10 50 80 30 Q EQY 108 2011 4 表 4 熔模铸钢件非加工表面上孔洞类缺陷限值 尺 寸 参 数 铸 件 分 类 直径不大于 1 0 mm 深度 不大于 0 5 mm 的孔洞数 直径不大于 1 2 mm 深度不 大于 1 0 mm 的孔洞数 直径不大于 2 0 mm 深度不大 于 1 8 mm 的孔洞数 每 25 mm 25 mm 区域 内 铸件壁厚 4 mm 2 2 3 铸件壁厚 4mm 3 3 4 孔间距离 mm 10 10 5 4 3 2 铸件加工部位的毛坯表面允许存在可加工去除的缺陷 但不得影响其加工定位装配 4 3 3 铸件局部粗糙面 4 3 3 1 局部表面粗糙面指蛤蟆皮 皱皮 麻点及小丘等缺陷集合面积之和 计算方法如下 粗糙面 疵病所在区域表面积 粗糙区面积之和 100 4 3 3 2 铸件局部表面粗糙面以铸件类级别不同规定如下 类铸件 粗糙面不大于 5 类铸件 粗糙面不大于 10 类铸件 粗糙面不大于 20 4 4 铸件形状缺陷 4 4 1 铸件的错型值不大于 0 3mm 4 4 2 在不影响装配的情况下 非加工面上浇口余根断口磨平 允许保留高度不高于 2mm 的余根凸 台 允许保留宽度和高度均不超过 1mm 的披缝 打磨不到的地方 允许有毛刺和凸瘤存在 其高度 不得大于 2 5mm 特殊情况以会签的产品图为准 4 5 铸件不允许有裂纹 冷隔等穿透性缺陷 4 6 铸件热节部位缩松不得大于该处断面的 1 4 4 7 铸件化学成分 力学性能 金相组织 见表 5 汇总表规定 球墨铸铁金相见表 7 规定 Q EQY 108 2011 表 5 铸件化学成分 力学性能 金相组织等要求 备注 1 化学成分是保证材质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 在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符合要求的前提下 化学成分可不作为验收依据 2 对上限减少 0 01 的碳 允许增加 0 04 的锰 当力学性能符合要求时 化学成分允许偏差为 C 0 02 Si 0 05 Mn 0 03 Cr 0 05 3 金相组织的检验一般以铸件本体金相为准 取样部位应能代表铸件的性能要求 生产时 可以取与本体相连接的附铸试块进行检验 用户有特殊要求时 以用户要求为准 系列系列 牌号牌号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热处理热处理 主要主要 组织组织 ReH RP0 2 RmRm A A 硬度硬度 应用应用 C Si Mn Cr S P V Cu Mg RE 残余残余 MPaMPa MPaMPa HBHB 合金钢 ZG40Cr 0 34 0 41 0 20 0 40 0 50 0 70 0 80 1 10 0 035 0 035 调质调质 S 1 4 级 480 690 16 强度 耐磨性较 好 主要用于轮 齿耐磨件 ZG45Cr 0 43 0 50 0 20 0 40 0 50 0 70 0 80 1 10 0 035 0 035 淬淬 回回 M ZG35SiMn 0 32 0 38 0 80 1 10 1 10 1 40 0 035 0 035 正火正火 F P 6 级 450 760 13 207 269 机械性能优于 碳素钢 加工性 能良好 可替代 碳素铸钢件用 于拖钩 支架等 零件 ZG48Mn2 0 45 0 52 0 20 0 50 1 50 1 80 0 20 0 50 0 035 0 035 1 0 正火正火 F P 6 级 460 800 12 220 289 微合金非 调质钢 ZG35MnV 0 30 0 38 0 20 0 40 1 00 1 30 0 60 0 02 0 07 0 040 0 04 0 10 正火正火 F P 6 级 360 600 10 170 217 强度较好 韧性 差 用于一般结 构件 ZG40MnV 0 35 0 43 0 30 0 50 1 20 1 50 0 60 0 04 0 09 0 035 0 07 0 14 正火正火 400 700 8 220 260 碳素钢 ZG270 500 0 32 0 40 0 30 0 60 0 60 0 90 0 035 0 035 1 0 正火正火 F P 6 级 275 500 18 150 190 常用材料 用于 承受中等载荷 的支架 备胎 架 铰链等产品 ZG310 570 0 40 0 48 正火正火 320 570 15 161 212 调质调质 S 1 4 级 229 269 高强可焊 钢 ZG340 550H 0 18 0 27 0 50 0 80 1 10 1 50 0 035 0 035 正火正火 F P 6 级 340 550 15 150 200 焊接性能优越 高强高韧 钢 ZGD410 700 0 035 0 035 正火正火 F P 6 级 410 700 16 170 217 综合力学性能 优越 淬透性 好 调质态强度 高 用于承受较 重载荷的重要 支架 牵引类产 品 ZGD650 830 调质调质 S 1 4 级 650 830 11 230 289 ZGD840 1030 调质调质 840 1030 10 280 347 ZGD930 1100 调质调质 930 1100 9 290 369 球墨铸铁 QT400 15 3 40 3 90 2 20 2 80 0 25 0 035 0 06 0 10 0 03 0 05 0 01 0 04 退火退火 见 表 6 250 400 15 130 180 中等强度和韧 性 用于牵引支 架 支撑支架等 承载结构件 QT450 10 0 40 0 07 0 20 0 02 0 05 退火退火 310 450 10 160 210 QT500 7 0 50 0 07 0 20 退火退火 320 500 7 170 230 具有较高的强 度 耐磨性及一 定韧性 用于发 动机和压缩机 等支架类产品 QT550 6 0 50 0 07 0 60 退火退火 340 550 6 179 255 QT600 3 3 30 3 80 2 20 2 50 0 60 0 06 0 80 退火退火 370 600 3 190 270 5 Q EQY 108 2011 6 表 6 球墨铸铁的金相组织 牌号 球化等级 珠光体含量 碳化物 磷共晶 QT400 15 1 3 20 3 QT450 10 1 3 25 3 QT500 7 1 3 30 55 5 QT550 6 1 3 40 80 5 QT600 3 1 3 60 5 注 1 金相组织的检验一般以铸件本体金相为准 取样部位应能代表铸件的性能要求 生产时 可以取与本体相连接 的附铸试块进行检验 用户有特殊要求时 以用户要求为准 2 加工面上不允许有白口组织或碳化物 3 用户对金相组织有特殊要求时 按用户要求执行 4 8 铸件修整 4 8 1 铸件允许在热态和常温下进行校正 4 8 2 铸件表面不影响加工 定位及使用性能的孔洞类缺陷允许焊补 不允许焊补的铸件及部位应在 图样中注明 焊补后不得影响外观质量和加工性能 焊补后需经热处理 4 8 3 有特殊要求的铸件表面及内部缺陷按供需双方商定的要求执行 此外按本标准 4 3 4 4 执行 5 试验方法 5 1 铸件表面粗糙度按 GB T 6060 1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测定 5 2 化学成分 5 2 1 化学分析取样方法按 GB T 222 的规定进行 5 2 2 化学分析方法与仲裁按 GB T 223 的规定进行 5 3 力学性能 5 3 1 铸钢件的力学性能 5 3 1 1 铸钢力学性能仲裁以基尔试块 附录 B 加工的试样为准 试块的铸造工艺及热处理状态与 铸件相同 5 3 1 2 拉力试验方法按 GB T 228 的规定进行 试样直径为 10mm 的试样 5 3 1 3 冲击试验按 GB T 229 的规定进行 试样为 10mm 10mm 55mmU 型或 V 型缺口标准试样 5 3 1 4 铸件表面硬度测定在试块上或去掉脱碳层的铸件表面上进行 测定方法按 GB T230 或 GB T231 的规定进行 5 3 2 球墨铸铁件的力学性能 5 3 2 1 球墨铸铁件力学性能的检验一般使用 Y 型单铸试块 也可使用铸件本体 Y 型单铸试样 本体试样如附录 C 试块的铸造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应与铸件相同 本体试样需注明取样部位 1 试样原始直径和原始标距不影响判断结果 但要保证 d L0 1 5 d 试样原始直径 L0 试样原始标距 2 检验结果若因缩松 气孔 渣眼 砂眼等缺陷造成的任一结果不合格的 检验结果无效 另取同炉次的其它试块复检 复检仍不合格的 则取铸件本体检验 并以此结果为最终判 据 5 3 2 2 冲击值一般不作检验 如需方要求 按 GB T 229 进行 5 3 2 3 硬度试验按 GB T 231 进行 取样部位一般由用户指定 用户没有指定取样部位的 取加工面部位 6 Q EQY 108 2011 7 5 4 金相组织 5 4 1 铸钢件的金相组织 5 4 1 1 铸件显微组织和晶粒度测定方法按 GB T 8493 的规定进行 5 4 2 球墨铸铁件的金相组织 球墨铸铁件的金相组织的检验一般应以铸件本体金相为准 取样部位一般取铸件平均壁厚附 近 生产时也可使用与铸件相连的附铸试块代替本体进行检验验收 按 GB T 9441 进行评定 6 检验规则 6 1 铸件几何尺寸按批次抽检 每批次抽检数量由供需双方商定 抽检结果应符合 4 1 的规定 6 2 铸件表面质量应逐件检查 检查结果应符合 4 2 4 3 4 4 的规定 6 3 铸件化学成分分析 应分析本标准 4 7 中规定的各元素 若有特殊要求应在铸件图中注明 6 4 力学性能检验 6 4 1 铸钢件的力学性能检验 6 4 1 1 类铸件按每炉次测定力学性能 类铸件按生产批次每批测定一次力学性能 类铸件当化 学成分合格时每月检查一次力学性能 6 4 1 2 类铸件应测定ReH RP0 2 Rm A 和 KV U 值 类铸件测定ReH RP0 2 Rm A 6 4 1 3 KV U 值应按产品图和铸件图规定的有关技术条款要求 若无要求可不测定 KV U 值 6 4 1 4 微合金钢铸件硬度应符合表 9 规定 调质铸件硬度应符合图纸或供需双方商定的要求 6 4 1 5 测定试样的力学性能时 取三次测定结果 三次平均数在规定值内则该批铸件合格 若用三 根试棒测定有不合格的试棒 则应抽取备用试样 重新测定力学性能 找出不合格的箱数重新热处理 重新热处理后仍然不合格 则作报废处理 6 4 2 球铁件的力学性能检验 球铁件的力学性能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的 6 4 1 5 规定 6 5 金相组织的检验 6 5 1 铸钢件的金相组织的检验 金相组织试验结果需达到表 6 规定值 当铸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均符合要求时 可不检验 金相组织 6 5 2 球铁件的金相组织检验 球铁的金相组织的检验一般应以铸件本体金相为准 取样部位一般取铸件平均壁厚附近 生 产时可使用与铸件相连的附铸试块代替本体进行检验验收 按 GB T 9441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进行评定 7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 7 1 汽车精铸件应按要求 在指定的位置上铸出产品固有标识 或者采用打印 粘贴标签的方式在铸 件或包装上作出商标 标志 没有指定的 按以下原则 在适当位置进行标记 a 非加工表面 b 显眼处 c 不影响装夹和装配的位置 d 视觉效果美观的位置 e 不影响表面处理 Q EQY 108 2011 8 f 如果不能避免在加工表面设置固有标识 应采取铸工艺槽的方式 让凸起的固有标识避让加工 刀具 7 2 出厂铸件应附以检验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 Q EQY 108 2011 9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熔模精密铸件起模斜度 A 1 熔模精密铸件起模斜度按表 A1 执行 表 A1 熔模精密铸件起模斜度 模样主要成型表面高度 mm 起 模 斜 度 外表面 单面增值 mm 内表面 单面增值 mm 10 30 0 08 1 30 0 26 10 18 20 0 10 1 0 0 31 18 30 15 0 12 45 0 34 30 50 15 0 20 45 0 65 50 80 10 0 23 30 0 69 80 120 10 0 34 30 1 04 Q EQY 108 2011 10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熔模精密铸件基尔试块及试棒图 图 1 基尔试块图样 图 2 拉力试样图样 Q EQY 108 2011 11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球铁的 Y 型单铸试样 附铸试样 本体试样图 标距 其余 图1 形试棒拉伸试样 其余 图2 本体拉伸试样 图 3 Y 型试样尺寸图 注 试样原始直径和原始标距不影响判断结果 但要保证 d L0 1 5 其中 d 试样原始直径 L0 试样原始标距 Q EQY 108 2011 12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修订说明 D 1 任务来源 1 标准规范管理 年审 的要求 4 年一年审 原标准已超过 4 年 2 汽车零部件产品升级 精铸技术升级对标准提出及时更新要求 3 零部件公司标准化管理要求 已纳入零部件公司 2011 年标准制修订计划 D 2 修订的必要性 1 利于精铸产品的质量管理提升 2 涉及的修订内容符合东风汽车发展新型材料技术的大趋势 3 更多地体现对产品轻量化的技术支撑 4 利于制造效率提升 实现设备高效化 智能化操作 D 3 修订说明 本标准根据 GB T 1 1 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参考 GB T 11352 2009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对 Q EQY 108 2007 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与 Q EQY 108 2007 相比 对下列主要内容作了修改 D 3 1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增减 作为铸钢件技术条件 应该囊括进目前所应用的各系列材质 而高强高韧铸钢和高强可焊钢在东风 公司都有相关技术标准 见引用的 Q DFLM 2207 和 Q DFLM 3302 另外国标 GB T 229 名称发生变动 详列如下 1 将 GB T229 更改为最新国标名称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并删除引用 GB2106 2 加入引用 GB T 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加入引用 Q DFLM 2207 熔模精密铸造高强高韧铸钢件技术条件 加入引用 Q DFLM 3302 高强度可焊接精铸件技术条件 删除引用 EQB8 D 3 2 增设形位公差参考表及变更表面粗糙度范围 原标准规定形位公差数字 未有图例和指导性参考值 增加图例和指导性参考值 更加具体 根据 铸件的长度等尺寸 提出不同的公差要求 更具科学性 原标准的粗糙度是基于全硅溶胶制壳工艺 而目前生产中使用的是复合制壳工艺 基于目前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