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一中2005-200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玉溪一中2005-200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玉溪一中2005-200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3页
玉溪一中2005-200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4页
玉溪一中2005-200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溪一中2005200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科考试时间150分钟,共150分。2、第卷114题,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第卷1523题,在答题卡上作答;第24题在作文纸上作答。须认真填写班级、学号、姓名。第卷(选择题 共42分)一、(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掮客 歼灭 熏陶渐染 三缄其口 B峻拔 疏浚 隽言妙语 噤若寒蝉 C. 惬意 书箧 挈妇将雏 锲而不舍 D亢奋 炕席 伉俪情深 引吭高歌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融汇贯通 山青水秀 治丝益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B敝帚自珍 仗义执言 以逸待劳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C. 提要钩玄 秉公办事 恶惯满盈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D. 必恭必敬 民生凋蔽 鱼米之乡 河泽而渔,焚林而猎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张宏患了心肌炎,向领导请假,领导_他休息一个月。 他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可没过几天_日子,又闲不住了。 作文的开头写不写_,要视情况而定,切不可千篇一律。 A. 批准 清净 导语 B. 批示 清静 导言 C. 批示 清净 导言 D. 批准 清静 导语4下列加线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小布什为了拉选票,在各州进行演讲、游说,真可谓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B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必须先确定正确的方面,否则就会陷入歧路亡羊的困境。 C董县长深入农村生活,了解农民的疾苦,无时无刻都把农民群众的生活放在心上。 D. 徜徉于世界文化的长廊,呼吸着文明的馨香,淋浴着智慧的阳光,如韬光养晦一般净化了我们的心灵。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为解决五组村民的种地用水,自2004年以来,五组村民多次去找三合乡政府。 B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C英国工贸大臣休伊特的此次来访是为了落实和推动去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时和中方达成的贸易合作计划。 D人世谈判中,他和他团队最大的“劳动”就是将缺乏中华文化背景的国际惯例和规定“消化”后,准确地向中央决策层进行表达。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DER地板因质量优异在CCTV一1的午间新闻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中受到特别表彰。 B本月30日上午9时,听证会将在远洋大厦一层会议中心举行。(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58号) C. 也许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美发行业无非就是洗洗头呀、剪剪发呀、吹发定型而已。 D但是,对于“连锁连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的文化企业并没有回答得很好。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在地球长期进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向人们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人类未来的新能源是什么? 自从1954年世界上首座试验性质的核电站在前苏联投入使用以来,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已达400多个。它主要是用中子轰击轴235或钚239,使原子核产生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但是,用于核电站发电的裂变材料也是有限的,有专家估计,依照现行的核电站需要,地球上裂变材料用不到100年,因而许多专家认为,人类社会的未来能源将主要是聚变核能。 从太阳发出的似乎是无究无尽的光和热以及氢弹的巨大威力上,我们可以看到氢元素的核聚变反应会释放大量的能量。据测算,一升水中所含有的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的能量。这就是说,地球现存的氘等聚变材料可供人类使用亿万年。所谓核聚变反应,就是在两个氢原子核充分接近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将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同时放出大量能量。但是要使两个氢元素的原子核充分接近,就必须把它们加热到上亿度的高温才能克服相互间的静电斥力。而要使足够多的原子核有发生核聚变的机会,还必须把一定量的上亿度的反应材料约束足够长的时间。这正是受控核聚变研究的难题所在。从科学家们认识到核聚变将成为人类社会有希望的能源以来,已有半个世纪了。在发达国家中,受控核聚变研究已面临着科学上的突破,预计本世纪中示范性的商用核聚变反应堆将会问世。7比较“核裂变”与“核聚变”,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 A. 核反应的条件相同 B核反应的原理不同 C. 都通过原子核反应获取能量 D核变材料蕴藏量前者少,后者多。8研读第三段画线的一句,选择对太阳与核聚变关系理解错误的一项( ) A. 太阳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核聚变原料氢元素。 B太阳的极高温作用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产生了核聚变。 C太阳光线的照射是宇宙中氢元素产生巨大核聚变的条件。 D. 太阳无穷无尽的光和热是太阳核聚变释放出的巨大能量。9下列不是“受控核聚变”反应条件的一项是 ( )A. 一定量的核聚变反应材料。 B. 将反应材料加热至上亿度高温。 C. 氢原子充分接近放出的大量能量。 D对极高温反应材料的足够长时间的约束。1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人类所以不断寻求未来能源是因为化石能源和核裂变能源的蕴藏量极为有限。 B核聚变要真正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新能源,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实现规模性的聚变。 C核聚变原理告诉我们:氢原子核之间“引力”与“斥力”并存。只是“斥力”大于“引力”。 D. 氢弹已研制成功的事实与示范性商用核聚变反应堆本世纪中将会问世的预测,两者并不矛盾。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奉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歕陆梁,莫不震慑,及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古人欲知稼墙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民为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葆鉏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域?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坺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选自北齐颜氏家训)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 程:标准 B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 庙堂:宗庙 C. 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劾:监察、揭发 D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之 资:依靠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B.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 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 C. 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未有力田,悉资傣禄而食耳 D. 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 出则车舆,入则扶侍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人才观念的是 ( ) 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 品藻古今,若指诸掌 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 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 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 A. B C. D.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旨在教导子孙要成为一个接触实际,营家有法,吏道精通,能利国利民的真正的君子。 B本文赞扬了士族中少数真正有才干的人,以及虽出身低微但能“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的人。 C. 本文对经过东晋到南朝后期,门阀制度在南方已日趋没落,士族子弟摆空架子,不务实事进行了尖锐的抨击。 D作者明确提出了“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的人才观念,它与新时期的育人观是大体一致的。第卷(共108分)四、(24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4分)(2) 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 (2分)(3) 夫食民为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4分)1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2分) 答:(2)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结合本词的艺术技巧、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答: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做一题)(6分)(1)携来百侣曾游, 。 (沁园春长沙)(邹忌)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跂而望矣, (劝学)子曰:“由!诲汝知之乎?_ ,_ ,是知也。” (论语为政)(2) ,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_ ,列坐其次, _,一觞一咏,_ 。是日也,天朗气清,_。 (序) 五、(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脚 步 声 陆文夫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己于自己的脚步。 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要想听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那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关到你心中的目的地。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听到整个的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争吵不休还是举杯共饮,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壮志凌云,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分不清来者是哪个星球上的人,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往前推。很难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眼前车轮滚滚,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行动就是一切。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又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一股和煦的风,一股清冽的水穿过了心头。我从乡间走来,迈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有这一点也就聊以自尉。我不希望那脚步会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是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如果我能到达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跋涉?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也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能走总是美好的。我不敢多走了,在湖边的岩石上坐下来,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地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了。太阳从不担心明天的路,一下予便走到了天水相接处,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边。我向湖中一看,突然看见有一条金色的光带铺在平静的湖水上,从日边一直铺到我面前,铺到我脚下的岩石边,像一条宽阔的金光大道,只要我一抬脚,就可以沿着这条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边,走到天的尽头,看起来路途也不遥远,走起来也十分方便。这种景象我见过多次了,它是一种诱惑,一种人生的畅想曲,好像生活的路就是一条金色的路,跃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尽头,走到你心中设想的目的地。可你别忙,你只须呆呆地在岩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太阳下沉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你没有金光大道可走,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 (选自散文海外版)18本文开头写道“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突然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和“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结合全文来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19文章第四段划线处,作者阐述了“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对人生的意义,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句,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表述。(4分)答:20请简要阐述“能走总是美好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4分) 答: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 本文写得耐人寻味。作者用虚虚实实的笔触,纵意挥洒,创造出一种气象氤氲的情思氛围,层层抒写出他对“脚步声”的哲理感悟,从而给读者以丰沛的启示。 B在作者看来,能否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不仅说明现实生存环境的改变,而且表明了自己生存状态的不同;而后者关乎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C“要想听自己的脚步声”,“必须是在寂寞、孤苦、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种情况的“脚步声”无非暗示了作者在艰难岁月中孤苦郁闷颓废的心境。 D作者对人们在喧嚣市声中,清醒的自我意识已丧失殆尽的生存状态感慨系之。这种深沉的世情感叹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深刻针砭,它是令人警醒的振聋发聩之音。 E文章末段是关于太阳、灿烂霞光以及“金光大道”的浪漫抒写,笔触灵活跳脱,表明了作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状态以及对美好前途终会到来的信心。六、(8分)22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淋巴细胞”下定义。(4分) 医学界称淋马细胞为“免疫细胞” 白细胞中的一种叫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产生于脾脏、淋巴结等器官 淋巴细胞具有消灭外来入侵病毒的功能淋巴细胞是_23用下面语段的句式仿写一句话,要求另选对象,表达一个集中的意思。字数可稍有不同。(4分)如果说高适的边塞诗犹如朔方浩瀚的大漠,那么柳永的婉约词就像南国多情的平湖。不同风格的诗词流光溢彩,才形成了文学天地的瑰丽与繁荣。 答:七、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乌龟比兔子更能讲些道路上的情况。 纪伯伦追踪着鹿的人是看不见山的。佚名慢慢走,欣赏啊! 阿尔卑斯山口的路碑这是个高速的世界。 现代人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品味以上四句格言,请以“快和慢”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 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一中2005200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答案1C。 2B. 3A。 4B。 5D。 6D。 7A。 8C。 9C。 10D。11D 。 12A。 13C。 14D。 15(1)人的资质高低不一,能力有长有短,怎可以一定要求这六个方面都做好呢?(2) 所以多被委任使用,这是用他们的长处。(3) 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的话,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16(1)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一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象征等)(2)参考答案: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夜深人静、月挂疏桐,渲染出孤寂氛围。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一只缥缈茫远孤鸿,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与孤高的心境。 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词人以象征手法,拟人化的,含蓄蕴藉、生动传神的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表达出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白许、蔑视流俗、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能适当复述内容,2分;能把一两种表现、修辞手法恰当嵌入分析中,2分;心境,2分。不要求答得如参考答案完备,只要能恰当结合内容、技巧、心境答题即可给满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