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英译文的及物性和意象分析.pdf_第1页
《枫桥夜泊》英译文的及物性和意象分析.pdf_第2页
《枫桥夜泊》英译文的及物性和意象分析.pdf_第3页
《枫桥夜泊》英译文的及物性和意象分析.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6年 3月 第 2 期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A c a d e m i c J o u r n a l o f S t m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Ma r 2 o o 6 No 2 枫桥夜泊 英译文的及物性和意象分析 吴静 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 江苏 苏州 2 1 5 0 2 1 摘要 及物性属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 通过句武的选择反映人对主 客观世界的认识 意象 是 认知语言学从心理学 I 入的重要概念 指词语在心里唤起的主观体验 二者之间具有描写和解释的关系 本文将 系统功能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 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 通过对 枫桥夜泊 英译文中的及物性分析 来揭示 句式背后译者组织经验的认知倾向和塑造的意象效果 关键词 古诗英译 及物性 认知 意象 中图分类号 H 3 1 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44 o 3 2 0 0 6 0 2 0 0 9 1 0 5 一 引言 古诗英译一直都是百花齐放的局面 对古诗英译的评 论更是百家争鸣 难有统一的标准 以前的诗评或大谈意 境 比较抽象 或拘泥于个别字词的推敲 比较零散 许渊 冲先生 提出了译诗三美 意美 音美 形美 的准则 但 如何衡量意美则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H a l l i d a y 的系统功 能语法常用作语篇分析的工具 但将它首先应用于评价古 诗英译的当推黄国文教授 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欣赏和评论 离不开对 意象 的阐释 因为诗歌在表层形式上是词汇和 句法的组合 而深层的意境则是通过 意象 来体现的 所 以本文尝试将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和认知语言学中的 意 象 结合起来 为主观评价找到客观理据 使得 意境 不再 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了 二 理论概述 及物性 在 H a l l i d a y 的功能语法中 语言有三大纯理功 能 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它们分别对应于及 物性系统 情态系统和信息系统 概念功能指人的经验 也 叫经验功能 经验包括在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所发生的一 切 语言的概念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将这些经验模式化 通 过各种句式把它们描述出来 我们借以描述的语法系统就 叫及物性系统 及物性系统是经验功能中一个重要的语义 系统 该系统将经验世界视解为一套可操作的过程类型 这 些类型主要有 物质过程 心理过程 关系过程 言语过程 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 对及物性系统的分析通常包括对过 程类型 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分析 选择不同的过程就选择 了不同的句型 J l 同一首诗之所以有许多不同的译法 是因为对于同样的事物情形 译者会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按 照 自己的感受来组织 并通过不同过程类型的句式传达给 读者 从而达到不同的语篇效果 意象 意象 i m a g e 本是心理学的术语 指用具体的形 象或画面来表现人们在理智或情感方面的体验 它包括视 觉意象 听觉意象 嗅觉意象 触觉意象 味觉意象 动觉 意象和抽象意象 作用于理智的意象 2 2 2 诗歌的美体现 在三方面 音美 形美 意美 前两个美主要是通过节奏韵 律和格式的对称来体现 最重要的意境美则是通过意象来 表现的 意象就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把它的象征意义传达给 读者 还可以通过各种感觉词语 如拟声词等 来激起读者 的情感体验 本文以张继的 枫桥夜泊 的2 7 首译诗为例 尽可能做 到将 目前国内的译诗收集全面 希望通过实证和理论相结 合的方法 在古诗英译评价的研究领域作一尝试性分析 对 过程类型的分析是为了找出译者组织经验的认知倾向 对 意象的分析则是为了透过文字的表象 揭示语言背后隐含 的主题意义 欣赏诗歌的画面效果和意境 收稿日期 2 0 o 5 一 o 9 0 3 作者简介 吴静 1 9 6 6 一 女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9 l 维普资讯 三 枫桥夜泊 的语篇功能分析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鸟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I g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 枫桥夜泊 泊 作为物质过程 枫桥 是表示地点的环境成分 译文的不同之处在于 泊 的句型选择和 夜 这个时间成 分的处理 在2 7 个译文中 有2 5 例将 泊 翻译成V i n g 形 式的 有 2 例译成 V e d 形式 的 V i n g 形 式又有两种 一 种是 V i n g 时间 地点 共 l 3 例 是现在分 词形式 如 M o o ri n g a t N i ght b y M a p l e B ri d g e 另一种是时间 V i n g 地 点 共 1 2 例 是动名词形式 如A N i g h t M oori n g h y M a p l e B ri d g e 采用动名词形式突出动作的名词性特征 属于描写 所以前面可以有时问词 n i g h t 或o v e rni ght 修饰 现在分词形 式是叙述事件发生的过程 所以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后面 从语篇效果看 动名词结构表示静态的事件 传达名词的意 象 现在分词结构则让人 回 忆起事件的过程 是一种动态的 意象 正如汉语的 枫桥夜泊 传达的是事件的静态意象 而 夜泊枫桥 则更多地传达出过程的动感意象 2 月落鸟啼霜满天 这旬诗包含了三个动词 落 啼 满 满 在汉语中兼 具动词 形容词的特征 所以 霜满天 可以理解成霜往下 落的动作过程 也可以理解成天空满是霜的状态描写 月 落 也可以有动 静两种理解 一是月落的动作过程 一是 月已经落下去的状态 概据H a l l i d a y 的过程分类 物质过程 主要用于叙述 回答做什么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d o i n g 关系过程 适宜用来描写 回答是什么 像什么 怎么样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b e i n g 动态的过程通常用物质过程体现 静态的描写通常 用关系过程来体现 下面我们看这三个动词在2 7 个译文中 是如何处理的 裹 1 项 目 物质过程 合计 关系过程 合计 环境成分 合计 1 3 4 5 7 9 2 8 6 1 0 1 5 1 6 l l l 3 月 落 1 5 l 2 2l 5 7 l 7 l 8 l 9 2 4 1 4 20 2 2 2 3 2 5 2 7 2 6 l 2 3 4 5 6 7 9 1 0 1 1 1 2 l 4 l 5 l 6 8 l 3 乌 啼 2 4 3 l 7 l 8 l 9 2 0 2l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l 3 6 2 5 8 9 l 3 l 4 霜 满天 l 2 l 5 l 9 1 0 1 0 1 1 4 l 6 l 7 l l 2 1 2 4 23 2 5 2 6 1 8 2 0 2 2 2 7 由此表可读出几个结果 1 项 目的过程类型 2 各项 9 2 目 用作环境成分的比例 3 过程类型的组合情况 首先 这 三个动作在物质过程类型中 乌 啼占最大比 例 共2 4 例 其次是 月 落 占l 5 例 再次是 霜 满天 占l 0 例 关系 过程中没有 乌啼 月落 和 霜满天 占的比例几乎相同 而从环境成分的比例来看 霜满天 占的比例最大 共 l l 例 其次是 月落 共7 例 这些数据说明在译者的心目中 乌啼 最具动感 也是作者要突出的意象 因为乌鸦的啼叫 给人以凄凉的感觉 同时也预示着时运衰落 月落 和 霜 满天 正如前面所预测 既可以看成动作过程 也可以看成 状态描写 但相比来讲 月落 还是较具动感意象 霜满天 较具静态意象 所以 月落 译成物质过程的比 霜满天 多 出许多 而 霜满天 作为环境成分的也接近 月落 的两倍 再看各种过程的组合情况 从各个项 目编号的重合可 看出三个过程的组合情况 以物质 物质 环境最多 有1 3 6 1 6 1 7 1 8 2 2 2 7 共8 例 说明在译者的心目中相对 于 月落 和 乌啼 的动感 霜满天 更适宜用来做背景营 造氛围 这样的过程组合勾画出一个动感 动感 静态的画 面 传达出的是视觉 听觉 触觉的意象组合 因为 霜满 天 可能是作者感觉到霜花落在头上 脸上 从认知的角度 看 这样的构图也符合fi g u r e g r o u n d 的选择 因为通常具有 完整的形状 结构 连贯性和移动性的物体容易被感知为图 形 而形状不突出 相对分散和静止的较适合作背景 其次是把三个动词都处理成物质过程的 有5 l 9 2 3 2 5 占4 例 这种组合形式是最具动感特征的 但从画面效果来 讲 动中有静的意象组合更富于艺术的感染力 其他几种组 合是关系 物质 物质 环境 物质 关系 关系 物质 关 系和环境 物质 环境 都只占个别几例 不再一一列出 还有两倒译文采用及物结构将两个参与者联系起来 如例4 T h e m oon i s s e t t i n g t h e r o o k s d i s t u r b the f r o s t y a i r 和例7 T h e m ooni s s e t t h e c r o w s d e c r y i n g d a r k a n d f r o s t y s k i e s 这样 霜 满天 就成了目 标 在过程类型的组合中就无法显示 因此 不在表 l 统计之列 与最具动感 的i个物质过程组合截然相反的是三个环 境成分的组合 有 l 3 和2 o 两例 如 A c a w i n g r o o k a d r o o p i ng moon a f r o s t y s k y Th e s e t t i n g moon a e a wi n g C r O W t h e f r o s t fi ll e d s k y 环境成分在小句 中通常是由各种做状语的 成分担当 典型的是介词短语和副词 笔者之所以把这种带 有分词修饰的名词短语作为环境成分 是因为在英语中名词 词组也可以做状语 而且从整个语篇的宏观角度看 这几个 短语就起到一个大背景的作用 从意境的角度来看 将 月 落 乌啼 霜满天 译成三个并列的 还有分词修饰的 名词短语有其独到之处 因为名词短语本身传达的是画面 凝固 静止的感觉 而分词又传达出动感 所以两种成分的 结合便产生静中有动的效果 三个名词短语描摹的三个意 象 落月 啼鸦和寒霜 并置一起更渲染了凄凉寂寥的气 氛 传达出作者时运不齐 落魄惆怅 无奈心寒的内心情感 三个动词成分除译成谓语动词表示较强的动感和突显 程度以外 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 通常有三种 1 分词结构 2 介词短语 3 依赖句 使用的比例如表 2 所示 维普资讯 表 2 词项 分词结构 介词短语 依赖旬 l 7 l 8 月 落 5 1 5 2 6 2 1l 2 2 2 3 月落 鸟啼 8 2 0 1 3 6 1 7 霜满天 2 1 4 1 8 2 4 2 7 月落 鸟啼 霜满天 5 1 3 以分词结构和依赖句的形式出现的物质过程 相对于 谓语动词的物质过程来讲动感和突显程度要弱一些 从该 表可看出 月落 以分词结构和依赖句的形式出现的比例较 高 因为它用来提示时间时 分词形式和时间从句都能达 到这个 目的 霜满天 以介词短语的形式出现的比例最高 说明在译者的心里它的静态意象较强 最适合作为环境成 分 为其它两个动作提供背景 3 江枫渔火对愁眠 江枫 就是江边的枫树 渔火 就是渔船上的灯火 眠 属于物质过程 究竟是谁眠 是人 还是江枫渔火 这个人又是谁 是作者 我 还是船上的客人 愁是状态的 描写 又是谁愁 对眠和愁的过程类型的不同选择必然选 择不同的动作者和环境成分 从而产生不同的旬式结构 第 一 种用得较多的是常规的直译法 将 对愁眠 处理成物质 过程 以人 I 作为动作者 其语义结构主要为 I l i e 这 样的译文共有8 例 3 6 9 1 0 1 2 1 9 2 5 2 6 愁 作为 补充成分 可置于l i e 的前或后 以介词短语 或以副词 表 语形容词的形式出现 江枫 渔火 被处理成环境成分 用介词短语表示 典型的如例6 N e a r t h e b a n k m a p l e b y a l a m p I l i e a w a k e i n s o r r o w 对愁眠 中 眠 的动态还可以用 静态的名词来提示 如I c a n h a r d l y c l o s e m y s a d e y e s 1 6 或 I f a l l i n t oas a d s l e e 1 0 第二种以非生命体为动作者 共 1 2 例 占大多数 即 通常所说的物称主语或无灵主语 如环境成分 江枫 渔 火 和抽象名词s a d n e s s 将人睡觉的动作 愁苦的情绪赋予 了非生命体 这种无灵主语的表达方式使得句子更加生动 这些用非生命体做主语的句子 主要采用的语义结构有 1 s t h s a d l y l i e 如 l 2 D i m l y l i t fi s h i n g b o a t s s a d l y l i e 2 s t h t r o u b l e d m y s l e e p 如 5 7 1 1 1 3 1 5 l 8 2 3 2 7 典 型 的句子如 M a p l e S b o u g h a n d fi s h e r me n s fi r e s t r o u b l e m y s l e e p 对愁眠 除了用t r o u b l e m y s l e e p 表达 还有用 c ro s s e n t e r my r e s t l e s s s l e e p s e e a s l e e p l e s s n i g h t 其中都含有 s l ee p 也有不 提 眠 字 但有和睡眠相关的提示词 如c o n f ron t m y u n e a s y 盟盟 3 s t h k eep s m e a w a k e f rom s l e e p 如2 1 2 4 my s a d n e s s k e e p s m e a w a k e 另外 l i e a w ake s l e e p l e s s k e e p s b a w ake 谓语 动词主要是联系动词 后面跟相当于补语的形容词结构 这 种系表结构动感的意象较弱 处于关系过程和物质过程之 间 较好地传达出欲睡还醒的状态 综上所述 对愁眠 可以用人称作主语 也可以用物 称作主语 凡是用人称代词I 作主语的 其语义结构是 我 眠 方式 地点 凡是用物称 环境成分 作主语的 其语 义结构是 环境因素打扰 了我的睡眠 或 使我无法入睡 从认知的角度看 它反映了组织经验的两种不同视角 人称 主语传达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 物称主语强调环境对人施 加的影响 把物置于主体的位置 人置于客体的位置 从意 境的角度看 物愁眠 描摹的是现实世界中的表象 而 我 愁眠 才是作者心理世界中的真相 所以 用 我 眠 方式 地点 的语义结构是直抒胸意 而用 环境因素打扰了我的 睡眠 或 使我无法入睡 的语义结构 通过描摹景象传达 作者的意图 寓情于景 物我相融 把读者带人了作者的情 感世界 这就是诗歌的意境所在 另外 用 我 眠 方式 地点 和 环境因素打扰了我的睡眠 的语义结构传达动态 的意象 而用系表结构表达出静态的意象 值得一提的是 译文8 和2 O 将这两行形象感强烈的诗 行译成了带有分词修饰的名词短语形式 既有形式上的对 仗 又有动静结合的画面效果 通过落月 啼鸦 霜华 江 枫 渔火和无眠之夜这些元素的组合 凄凉的气氛 愁苦的 情绪跃然纸上 这种通过名词意象的并置渲染诗歌的意境 尤其突出地体现在马致远的小令 天净沙 秋思 中 4 姑 苏城外寒 山寺 该行诗是两个地点并置的名词词组 它作为下旬的环 境成分存在 表地点的环境成分通常由介词短语担任 所以 2 7 个译文中有 2 5 个都将它译成介词短语 两例译成句子 不同之处在于这两个环境成分的语序 一个是从大到小 而 另一个是从小到大 另外 姑苏城 和 寒山寺 的翻译及 和这两个地点搭配的介词有所不同 按汉语由大到小原顺 序 姑苏城 寒山寺的有 l 2 4 5 6 9 1 4 1 8 1 9 2 4 2 5 句子 2 6 共 l 2 列 按英语的习 惯 由小到大顺序 寒山寺 姑苏城 的有3 7 8 1 0 句子 l 1 1 2 1 3 l 6 2 0 2 8 共 1 0 例 说明这两种 译法都可以 其中由大到小的顺序更多地在两个地点之间 用逗号隔开 表示了包含的关系 这样就和由小到大的顺序 起到了一样的效果 从查找到的资料来看 张继 的故 乡湖北襄阳的位置在 枫桥的西边 枫桥在寒山寺的西边 寒山寺又在姑苏城的西 边 张继从京城赶考回乡 途径苏州 他创作诗歌时是按照 由东往西的发展方向 即姑苏一寒山寺一客船 枫桥 一家 乡 这种空间构造比较符合他当时心随船归的思维路线 至于 寒山寺 基本上都把它 当做专有名词 大部分 用 山 寺 的结构 也有 少数用 寺 o f 山 的结构 寺 绝大部分译成T e m p l e 只有 1 3 译成S h r i n e 笔者觉得还是 T e m p l e 比较符合汉语的文化背景 有拼音译法 H a n s h a n T e m p l e 多数意译成 寒冷的山 如C o l d Hi l l T e m p l e C o l d Mo u n t a i n T e m p l e 及 B l e a k H i l l T e mp l e 根据资料 寒山寺的 得名来源于一个叫寒山子的诗僧 他曾在那里的山上居住 后来离开那里 留有 寒山子诗集 再其后 希迁禅师在此 建枷蓝 就叫做寒山寺 笔者以为寒山寺作为一个整体 已 成为专有名词 用拼音译法就可以 但是 从意境的角度看 寒山 用意译法可以突出作者心中的 寒 义 与前面的 乌 啼 愁眠 的意象共同构成愁苦 郁闷的气场 9 3 维普资讯 5 夜半钟声到客船 2 7 个译文全部将 到 译为物质过程 但是在参与者 环境成分的选择上大有不同 如动作者是 钟 还是 声 直接关系到谓语动词的意义选择 客船是指我 作者 坐的 船 还是泛指游客乘坐的船 钟声的接受者 目标 是船上 的客人还是客人所在的船 夜半 是作为 到 的限定成分 还是 钟声 的修饰成分 不同的选择就有不同的句式 1 到 的直译 r e a c h 共 1 3 例 动作者 I 声 0 f 钟 t h e s o u n d s o f m i d n i g h t b e l l 声可 以用s o u n d 或它的拟声词 t d l i n g ti n gin g p e M i n g 有 3 5 8 1 1 1 5 2 0 2 1 2 7 2 钟 t h e ti n g i n g b e l l s 1 2 1 6 1 9 2 1 2 3 2 5 2 rea c h 的同义词 c o m e 动作者 1 钟 t h e bel l t h e m i d n i ght bel l s 9 1 3 2 声 mi d n i g h t t o l l i n g s 2 6 以re a c h c o m e 作谓语的译文 选择 声 作动作者 主语 的共有9 例 选择 钟 作动作者的共有 8 例 3 re a c h 的形象义 fl o w 6 fl o a t 7 t o u c h 1 0 动作者 声 如t h e c h i m e s o f b e l l s t h e r i n g i n g b e l l s t h e s o u n do f i t s b e l l 共 3 例o 4 并 列 动 词 ri n g rea c h I 1 4 2 3 2 5 2 7 c h i me r e a c h 动 作 者 t h e t e m p l e th e t e m p l e t h e b e n s th e m i d n i g h t be l l t h e s o u n d a be l l i t t h e bel l mi d n i g h t e c h o e s 目标 b o a t 5 h e a r 4 1 7 1 8 2 2 动作者 I 目标 i t s s o u n d t h e m i d n i g h t bel l 6 其他 如b re a k 2 动作 者 bel l s 目标 d r e a m a n d s t i l l 总地看来 以 声 钟 作主语 的较多 共 l 2 例 从 意境的角度看 不管以 钟 声 或人作主语 大都有一个 跟钟声有关的词 如r i n g i n g t o l l i n g c h i m e s 传达出听觉的 美 用概括词s o u n d 就没有这种听觉意象 用fl o w fl o a t 传达 出流水的意象 既吻合船在水上行的情景 又传达出象征意 义 夜半的钟声如涓涓细流流进作者的心田 仿佛是家 乡呼唤游子归来的声音 至于用I h e ar t h e b e l l 的语义结构 正如前面将 对愁眠 译成 我 眠 方式 一样 是把原文 中没有明说的动作者补充出来 属于阐释性的翻译 再看对 目 标 客船 的不同翻译 1 my b o a t 9 1 3 1 5 1 6 1 9 2 2 共6 例 2 h i s b o a t 5 6 7 8 1 0 2 0 2 1 2 4 2 5 2 6 2 8 共 l l 例 此处的第三者指船上的客人 有许多不同的名词指称 如t r a v e l l e r w a n d e re r r o a m e r g u e s t v i s i t o r r o v e r 等 笔者认为 m y b o a t h i s bea t 都不合适 因为所有格给人 以船主的感觉 而实际上是 我 或 客人 乘坐的船只 所 以把 2 1 稍微改一下 译成r e a c h t h e w and e re r i n t h e b o a t 比较 合适 不仅避免了确定船只所属的两难处境 而且也符合是 旅行者而非船听到钟声的实际情况 另外 很重要的一点 是 联系作者当时的处境 科举落榜 满怀忧愁搭船返乡 船 的形象提示了漂泊不定的象征意义 再加上一个 客 字就更加强 了这个效果 而英语通过 w a n d e re r t r a v e l l e r 这个形象中的w a n d e r 的动感 把作者的这种前途渺茫 落 魄 思乡 没有归属等丰富的情感全部表达出来 所以译成 r e a c h t h e w a nd e re r i n th e b o a t 或 t h e w a n d e r e r s b o a t 更加 吻合全诗的意境 环境成分 将 夜半 译成表示时间的环境成分有 5 7 9 1 0 1 6 1 9 2 4 用介词短语 a t m i d n i ght 表示 还有一 种是将夜半作为钟声的修饰语 保留汉语原来的语序 有6 8 1 1 1 3 1 5 1 7 2 0 2 1 2 2 2 3 2 6 2 8 占了译文的绝大 多数 如T h e t o l l i n g o f t h e mi d n i ght be1 1 r e a c h e s t h e w a n d e rer s b o a t 前者是限定动作 动感强 后者作为名词修饰语 静 态意象强 从意象组合的角度看 夜半 作为静态加上后 面表示听觉 ri n g 和动觉 fl o w 的两个形象词语 是静与响 动与静的结合 而与上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 又是远与近 虚与实的相互映衬 体现出平衡对称的音画效果 四 结论 如果说语言是诗歌的物质外壳 意象就是诗歌的灵魂 用 H a l l i d a y 的功能语法作为理论框架 通过对古诗英译中的 及物性的分析 能从语言的角度客观地反映出译者组织经 验的认知倾向 此外 译诗中的过程类型的组合 能够反映 动静的意象效果 并引领读者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使得 意境 不再是抽象的评价词语 对同一个事物的情形 可 以有动态的叙述 也可以有静态的描写 动态和静态的意象 可以通过句型的选择进行转换 静态的意象具有描摹写意 的效果 主要通过关系过程和名词短语的形式体现 动态 的意象则有叙述和写实的效果 主要通过物质过程体现 译 诗实际上是对原诗意义的阐释 译者所选用的旬式和语义 结构呈现出从保留原文的写景意义逐渐向阐释原文的写实 意义过渡的趋势 采用物称立场的翻译是沿用了汉诗的写 意风格 寓情于景 借物托情 采用人称立场的翻译则是对 原诗意境的直白解释 反映了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为中心 的翻译心理 古诗英译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领地 而古诗英译的 评价将有助于推动古诗英译的发展和提高古诗英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渊冲 三谈意美 音美 形美 J 深圳大学学报 1 9 8 7 2 2 H al l i d a y M A K A n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F u n c t i o n a l G r a m m e r M L o n d o n F o re i g n L a n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and R e s e ar c h P r e s s 1 9 9 4 3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0 0 1 4 秦秀白 文体学概论 M 长沙 湖南出版社 1 9 8 7 9 4 维普资讯 说明 由于篇幅所限 只提供2 7 种译文的作者和题 目翻译 目录 可供网上查询 感谢在苏州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典籍英译大 会推动了古诗英译及评论方面的研究 更感谢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杜争鸣教授提供 了2 7 篇译文 1 许渊冲 1 2 许渊冲 2 3 文殊 1 4 文殊 2 5 B u o n Wa t s o n 6 万 昌盛 7 卓振英 8 张延琛 9 杜争鸣 l 0 王守义 约翰 诺弗尔 1 1 王力伟 l 2 王大濂 l 3 陆佩弦 1 4 Wa i L i m Yi p 1 5 Ga r y S n y d e r l 6 张炳里 1 7 佚名 l 8 佚名 l 9 佚名 2 0 佚名 2 1 佚名 2 2 佚名 2 3 佚名 2 4 Mi c h a e l P G a r o f a l o 2 5 陆志伟 2 6 佚名 2 7 刘军平 Mo o rin g a t Ni g h t b yMa p l eB rid g e Moorin gb yMa p l eBri d g e a t Ni g h t Moorin gf o r t h eNi g h t a t Ma p l eB ri d g e An c h o r e d a t N i g h t b y t h e Ma p l e B rid g e T y i n g u p for t h e N i ght a t M a p l eR i v e r B ri d g e M oor i n g a t N i ght b y Ma p l e B r i d g e Moorin ga t t h eMa p l eBri d g ef o r t h e n i g h t Mo o rin g a t Ni g h t b y Ma p l e B ri d g e AN i g h t Mo o ri n g b y t h e Ma p l e B ri d g e A n c h o r e d a t N i ght n e arMa p l e B ri d g e Ni g h t Moori n g Ne a r Ma p l e Bri d g e A N i ght M o o ri n g b y Ma p l e B r i d g e Ov e rni g h t M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