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路名称来历.doc_第1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赣州市老城区的地名归纳起来是“三山五岭八景台,十六坊,三十六街、七十二巷”,其中以人名命名的道路很少,严格意义上的仅有文清路、濂溪路和阳明路三条。赣州的古城面积约三平方公里,古城布局街巷布局分阳、阴、横、长、斜、剑等六街,其中,阳街、横街搭建了赣州古城最早的框架,在五代前唐或晋代时,被称作“丁”字大街,阳街自北至南,明嘉靖赣州府志记载:阳街为府前达镇南门。今为建国路、文清路(清为南门大街)和南门口,通北门和南门。横街自东至西,今为章贡路、西津路,通涌金门、西津门。可见,文清路不论原先被称作什么名字,但它作为赣州的最早的一批大街,早已经存在,历史悠久。 沿革:据江西省赣州市地名字记载:清代文清路由南至北,依次分段为南大街、白衣庵、灵通庙、道署前、杂衣街。1933年辟建赣州公园时,将杂衣巷、道署前、天一阁扩建,以其位于公园西侧名公园西路,1944年2月改名西安路,以带方位字的大地名得名。1941年将南大街至道署前一段扩建,名文清路。1966年8月29日,“文革”时期,将文清路、西安路、建国路统称为东方红大路。1979年10月1日恢复原名文清路,并将原西安路南段划入。现在的文清路是纵贯赣州老城区中部的主干街道,南呈喇叭状与南门广场相接,北与新赣南路、建国路、北京路相会,全长一千一百余米,宽约二十米。街旁原多梧桐,现改植樟树。由南而北,东侧依次通马园里、厚德路、宫保府、大公路、大华萼巷、尚书街、南京路,西侧通环城路、人民巷、青年路、武学巷、孝义巷、洪成巷、孟衙巷、九曲巷。 名由:江西曾氏在宋代很有名,南丰三曾(曾巩、曾布、曾肇),以曾巩为首,章贡四曾(曾弼、曾懋、曾开、曾几),以曾几最有名。赣南地区在中国文化版图上留下名字的历史文化名人并不多,稍微能够崭露头角的,屈指数来,东边有宁都三魏(魏禧、魏际瑞、魏礼)、西边西江四戴(戴衢亨、戴均元、戴衢亨、戴第元),中间为章贡四曾(曾弼、曾懋、曾开、曾几),四曾中的佼佼者曾几。 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余秋雨先生在谈到赣州时说,作为文化的中转站,赣州还有一种吸纳功能,同时,又有一种贡献功能,非常重要。曾几是陆游最为尊敬的老师,作为南宋大诗人陆游的“传道授业解惑者”,陆游的成功,他的贡献不可小觑。曾几虽是赣州人,但是客居河南洛阳,贬谪时住上饶茶山,没有为乡梓做过什么,但曾几以其人格力量和文学遗产,永远为赣州人民所崇敬和称颂,这又应证了余秋雨先生的言论,赣州是文化的中转站,传播者。为纪念曾几,19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