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练习题解析4套课时作业4_第1页
2013-201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练习题解析4套课时作业4_第2页
2013-201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练习题解析4套课时作业4_第3页
2013-201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练习题解析4套课时作业4_第4页
2013-2014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练习题解析4套课时作业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因人之力而敝之 D失其所与,不知【解析】A项,“已”同“矣”;B项,“共”通“供”;D项,“知”通“智”。【答案】CX| k |B| 1 . c|O |m2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从之。辞曰辞:推辞B许之 许:答应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赐D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解析】赐:恩惠。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寡人之过也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 B/C/ D/【解析】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代词,这件事,指秦、晋围郑这件事。【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C项,都是“有帮助,有好处”的意思。A项,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请客的主人;B项,出使的人/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D项,那人,指秦穆公/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答案】C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 B且贰于楚也C夫晋,何厌之有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解析】C项,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厌之有厌:讨厌B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C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D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解析】厌,满足。【答案】A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B项,副词,已经。C项,连词,并且;连词,况且。D项,动词,做;动词,给予。【答案】B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邻之厚,君之薄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 BC D【解析】都能表明烛之武机智善辩。重在表现郑伯自责,是烛之武的牢骚话。【答案】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w W w .X k b 1.c O m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解析】C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答案】C10翻译下列句子。(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译文:_(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译文:_【答案】(1)我不能早重用您,现在国家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途经(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选自左传,有删改)【注】管:钥匙。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中寿:七十岁。11.(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1题)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蹇叔之子与师与:参加,参与B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脱:轻慢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做买卖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鼓励【解析】D项,“厉”通“砺”,“磨砺”的意思。【答案】D1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其”,代词,他们的;语气词,表反问语气。B项,“之”,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项,“以”,连词,表目的;介词,用。【答案】B1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预示秦军此次出师必败的一项是()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A BC D【解析】句是蹇叔对秦穆公不听劝告的悲痛无奈。句是秦军统帅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排除这两项即可。【答案】D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C当时,周大夫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不讲谋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D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辞,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弦外之音,暗示郑国已做好了战争准备。【解析】C项,王孙满不是对秦军统帅说的这番话,而是对周天子说的。【答案】C1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文:_(2)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w W w . x K b 1.c o M译文:_【解析】翻译这两句话,重点分别是文言句式和重要实词。“无乃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反问句,要翻译准确。“束载、厉兵、秣马”在现代汉语中有“厉兵秣马”一词,要注意“束”“厉”“秣”的含义。【答案】(1)军队劳累不堪,力量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2)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了)。【参考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郑国人委托我掌管他们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就可以占领郑国。”秦穆公就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拒绝了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殽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殽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犒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留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了)。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返回了。四、语言运用16请根据以下示例,概括烛之武的事迹并简要点评。(60字左右)示例:事迹:邹忌三问三思由小悟大,用宫闱私事现身说法委婉规劝齐王除去蒙蔽。点评:邹忌身在自家,心在国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忠心一片实在难得。_【解析】要能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语言简练;点评部分要能揭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德。新 课 标 第 一 网【答案】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国智退秦晋联军。点评:烛之武虽有被埋没的幽怨,但一旦被召,便不顾老迈之躯毅然赴难,其爱国之心实在可赞。17把下面一个长句变成三个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